01.07 詩性思維的中國藝術

詩性思維的中國藝術

知白守黑

論畫,知白守黑,陰陽互存,消漲無極。

做人,守身玉潔,力求真善美。

本書和劉知白老人微妙同名。

他摯愛遺產,羞襲古人,創沒骨山水,

天奪彩筆,卻自鑄典型。

本書精選團扇百件,煙霞縹緲,筆墨幽峻,

畫小境宏。柯文輝先生為之撰散文百篇,

剖析藝境,點評風格,文思寬博活潑,富於啟迪。



詩性思維的中國藝術

劉知白山水清音 柯文輝觀畫獨白





詩性思維的中國藝術


山中時而有風,時而有雨,有燦爛的陽光,也有冰雹和大雪。這裡畫的是暴風雨的前奏,還是暴風雨的尾聲呢?這裡的閃電,似乎還在抽動,這些大小的灰色的痘痘,一點不單調。就中國畫來講,點永遠是個小小的圓圈,它也有啟承轉合,有他自己的章法,而且用筆一路點去,你要仔細去辨認的話,幾乎沒有兩個點是一樣的,但是他們又在承擔著不同的任務。異中有同,同不掩異。這樣境界就變得擴大了。

如果說這張畫有什麼遺憾的話,就是山間這個小房子略微大了一點,如果能減去四分之三。這張畫,它的容量就顯得更加大。

當然,他畫完這個小房子之後,最後收拾的時候,他感覺到小房子的空間不夠,於是在畫的左上方又用淡墨寫了一條遠遠的山脈,由近而遠,逐漸淡出畫外,作了彌補。

這些流動的雲它絕對不完全是雲,它是人的思緒,是山的思緒,是以雲的語言組成的人的內心的獨白。一句話造成的二重唱,從一個喉嚨裡唱出來,甚至於三重、四重,變化不盡,這是中國藝術和西方不同的地方,因為他是詩性思維,只要傳達一種精神。西方也有精神,但是他是通過科學的方式,周密地表達出來,因此,說得多的我們會感覺到說得少,說得少的,我們會感覺說了很多,這裡面自有優劣,各有千秋,並無高低之分。

中國人喊一聲媽媽,西方人呼喚他的母親,不能說誰的好聽,誰的不好聽。但是在不同的情感條件下,不同的時空當中,是從胸膛裡喊出,從血液裡流出,是告別人生的最後一聲懷念的嘆息,或者是大喊一聲,我相信,那個字是一樣的,但發聲的方式被加上了不同的音符,也就代表了閃動的、流變不息的一種感受。

雲還在流,山也在動,其實雲沒有動,山沒有動,是我的心在動。


[作者小簡]


白雲千載

詩性思維的中國藝術

劉知白(1915——2003),號白雲,晚號如蓮老人等,安徽鳳陽人。1933年考入蘇州美專,後拜顧彥平為師,隨師潛心臨摹顧氏“過雲樓”藏畫。1948年在廣西全州提出“學時有他無我,化時有我無他”的畫學主張。其藝術上承宋元,下接明清,既繼承傳統精髓,又注重形式的創新,最終法古變今,創造了潑墨大寫意山水畫的新技法,成為中國畫傳統的最後守望者和新世紀創新的前行者,即他已經站在了傳統與現代的臨界點上,預示了新世紀中國水墨轉向抽象與表現的歷史趨勢。出版有《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劉知白》《劉知白中國畫集》及《清氣和詩醉墨痕》《知白守黑》《秋水長天月下簫·劉知白作品賞讀》 等研究其藝術的專著二十餘種。


詩性思維的中國藝術

柯文輝,男,1935年1月25日生於安徽省安慶市,當代著名書畫評論家、鑑賞家、美術理論家,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研究員。曾任當代國畫大師劉海粟秘書十年,其間與劉海粟、林散之、李可染、錢君陶等大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誼。90年代在中國話劇研究所從事學術研究。1993年起享受突出貢獻政府津貼。


詩性思維的中國藝術

誦 讀


安麗麗 筆名:幔簾隔燕,遼寧省錦州人,小學教研室主任。市優秀教師、教壇新秀。酷愛文字和品壺談茶,尤喜詩詞,擅長朗誦。
一直堅信:讀書是邁向高貴的最低門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