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这个“指南”不寻常

3月3日,《当前春耕生产工作指南》在中国政府网发布,迅速被各大网站和公号转发。仔细学习这个“指南”,感觉不同寻常!

第一个不寻常,在于这个“指南”的层级高。

以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的名义印发通知,可见此事极端重要。

重要就重要在这是疫情之下的春耕,是小康之年的春耕,其特殊意义不言而喻。

重要就重要在这是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重要议题,是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的重大部署。

小康之年如何开好局、起好步,如何不失时机抓好春季农业生产,这个“指南”,给出了方向。

第二个不寻常,在于这个“指南”凸显出春耕生产的紧迫性。

我们注意到,“指南”通知以国发明电的形式下发,可见此事极为紧迫。

农业农村系统的同志都非常熟悉,每年的全国春季农业生产会议,一般都在3月春分前后开,但今年提前到2月25日召开,且以电视电话会议的形式,这亦显得不同寻常。就是充分考虑到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难度和后续影响,提前部署、及早动员,争时间、抢进度。

这一重要改变,客观上“拉长”了春季农业生产,为春耕生产赢得了更多的时间空间,争取了更主动的回旋余地。

第三个不寻常,在于这个“指南”再次突出粮食生产。

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本来就是天大的事情。中国粮食,中国饭碗!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疫情之下,更显稳产保供之重要。

收官之年遭遇重大疫情,粮食问题更不能掉以轻心。

春耕生产是粮食生产的第一仗,夏粮生产能不能首战告捷,关键在于压实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在于调动亿万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

前几天,国家公布了2020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格,就是提前释放强烈信号,引导农民合理种植。“指南”进一步明确了各项鼓励种粮的“硬政策”,给农民吃上了“定心丸”。

第四个不寻常,在于这个“指南”超常规强调生产秩序。

一年四季,春种秋收,周而复始,农民种田早就过了政府催种催收的时代。地如何种,田怎么管,农民说了算。但突如其来的疫情干扰了生产秩序,打乱了农民的生产节奏。

一些地方的“一刀切”,让农资供应、农机作业、农民下田都成难事,春耕生产遭遇诸多堵点。恢复生产秩序,成为今年春耕生产最亟需解决的问题。

“指南”针对低、中、高风险不同地区,分别提出了“全面、有序、稳妥”的恢复生产策略,要求分区按时抓好春管春耕,并就推动农资企业复工复产,推进农资到村到户,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等提出了明确指导意见。

农民的不知所措,基层政府的迫切需求,这个“指南”就是及时雨、雪中炭。

第五个不寻常,在于这个“指南”提倡创新方法开展指导服务。

办法总比困难多。面对疫情带来的影响,从中央部委到各地政府都在采取新的办法,积极有效地解决春耕难题。

我们看到,各地纷纷推出数字春耕、线上春管、保姆式服务、无接触种地,农民足不出户就能备春耕。

疫情为我们带来难题,同时也催生了农业领域的新业态,引发了农业生产方式的新变革,促进了农业技术的迭代更新,更加凸显出技术革命对改进传统农业的重要性。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希望通过这次疫情之下的春耕创新,为我们提供一份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实践“指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