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卢绾为何背叛刘邦投降匈奴?

史事春秋


回答这个问题可能会扯得远一点,有兴趣的朋友看看吧。主要是涉及到刘邦晚年汉朝的政治架构和利益分配问题。我把我原来文章里面的简单转述一下,有兴趣的可以看我的文章,那里更详细一些。

刘邦建立汉朝,他的你想是建立秦朝那种中央集权的国家。因为他和秦始皇都看到了周朝分封制的弊端,也对春秋和战国的战乱很有体会。他们认为解决战乱的办法就是结束分封制,以中央集权而代之。但是这个做法其实是受到很多人反对的,比如以张良为首的六国旧贵族,他们跟着刘邦打天下就是想要恢复周朝的分封制,收回六国的土地和特权。比如以韩信为首的新贵族,他们就是想要成为新的诸侯国王。

刘邦建国后最为主要的便是和这些复辟分封制的贵族作斗争,加强汉朝的中央集权,建立汉朝制度。在这个过程中他消灭了六国旧贵族和汉朝的新贵族,立下了“非刘氏不能为王”的规矩。然而这并不能阻止很多开国元勋对分封制的向往,比如吕氏集团和沛县集团的部分人员。

吕氏集团是以山东吕后家族的亲戚为主的开国元勋,沛县集团是刘邦在沛县起家的老底子,这两派都是刘邦建立汉朝的根本。其实吕氏集团是非常谋求分封制的,但因为刘邦和吕雉的关系并不像韩信那样急功近利,而是希望在太子刘盈登基后再做分封。沛县集团并不是所有都想谋求分封,但卢绾、樊哙等人对分封比较期待。

当然他们都不敢当着刘邦面提分封,那下场多半会走到韩信那条路上去。可刘邦对他们并不放心,所以想改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因为太子刘盈受到吕后集团支持,长子刘肥受到沛县集团支持。这两派刘邦都不放心,所以干脆扶持没有关系的戚夫人。后来这个办法受到两派的集体抵制而取消,刘盈才保住了自己的太子位。

可从这件事之后刘邦就开始猜忌沛县集团,认为他们会和吕氏集团合流,在他死后会瓜分汉朝天下。所以他利用苦肉计折磨萧何,本质上就是试探沛县集团的态度。萧何作为沛县集团之首,他的一言一行代表了这帮人的政治倾向,所以刘邦必须掌握。

可他这么反复试探,虽然确定了沛县集团大多数还是忠心可靠的,可也有少部分因为猜忌而走向背叛。卢绾就是典型,他本是沛县集团的大佬之一,与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是刘邦最好的兄弟。两人是世交,从小一块长大,本来并没有猜忌。他们关系很好,卢绾甚至能随意进出刘邦寝宫,可见刘邦对他的信任。

但是卢绾并不支持中央集权,而是想要谋求分封,当一地的诸侯王。当刘邦消灭燕王臧荼后,本来想要按规矩立刘氏子弟为诸侯王,管理燕地。卢绾却抢先联合朝中沛县集团和吕后集团的人推举,成为了非刘氏的诸侯王,这就让刘邦很尴尬了。由于卢绾身份特殊,刘邦还不好强行压下,只能让他去当王。

可刘邦对诸侯王的防备越来越深,他派了大量官员到赵国、代国和燕国,直接管理当地事务,实际上就是把诸侯王架空了。在这种情况下,代国驻军的陈稀起兵反叛,自立为代王,并向匈奴借兵。而刘邦这带着大军北上讨伐陈稀,并要求卢绾配合作战。卢绾在谋士劝说下阳奉阴违,暗中配合陈稀。后来事发,干脆直接打起了反叛刘邦的大旗。刘邦临死前派周勃和陈皮出兵燕国,攻打卢绾。卢绾兵败后只能逃亡匈奴,燕国由此而灭。

这件事本质上就是中央集权和分封制的战争,而最终中央集权取得胜利。不论是卢绾还是韩信,或者是后来的吕氏诸王,都是谋求分封而被灭的。这些都是违背历史潮流发展的趋势,被灭在情理之中。以各种阴谋论分析这种场景,给刘邦泼黑水的,纯粹历史老师死得早。


惊心鸟


卢绾和刘备是同乡,刘邦的父亲和卢绾的父亲关系极好,刘邦和卢绾还是同一天出生的,从小一起长大;刘备起兵反秦后,卢绾就跟随刘邦,可以说卢绾是刘备最信任的人,卢绾虽然功劳不及韩信、萧何、樊哙等人,但后来还是被刘邦封为燕王!卢绾之所以投奔了匈奴,也是诸多因素巧合在一起所使!

卢绾在陈豨叛乱时,派兵帮助刘邦攻打陈豨,并派张胜出使匈奴,想联合匈奴攻打陈豨,结果张胜被臧茶的儿子劝动,暗中鼓动匈奴攻打燕,张胜想保全陈豨,使陈豨、燕和匈奴三方达成一个平衡,让朝廷对燕不敢采取行动!张胜回去后,将事情的前因后果给卢绾说了;卢绾本身胆小,被刘邦和吕后诛杀外姓王的事给吓着了,就派张胜去和匈奴联络,本意是达成一个势力连决,以图自保,并没有反叛的想法!同时派人去劝陈豨逃跑,这件事被陈豨的降将告诉了刘邦!刘邦才怀疑卢绾!

刘邦和卢绾是一起长大的,很熟悉卢绾的性格,他知道卢绾是没有胆子造反的,就派人去召卢绾,卢绾借病推辞没去见刘邦;刘邦又派人去召,卢绾更加害怕,闭门不出!后来刘邦病重,卢绾便带着家属去看刘邦,想向刘邦请罪,结果半道听说刘备死了,卢绾害怕吕后杀了自己就直接投奔了匈奴。

可以说卢绾没有造反的胆量,刘邦也相信自己的这个发小不会造反,只是当时的政治形势下,卢绾为了自保,反而引起了误会,最终被逼无奈投靠了匈奴!


小任浅谈史


说起卢绾他的人生可谓是英雄半生,却晚年不保,着实令人唏嘘!

《史记》记载:卢绾者,丰人也,与高祖同里。卢绾亲与高祖太上皇相爱,及生男,高祖、卢绾同日生,里中持羊酒贺两家。高祖为布衣时,有吏事辟匿,卢绾常随出入上下。

可以看出卢绾和高祖刘邦是同乡,都是一起玩到大的发小,后来高祖起兵时就跟着一块征战,没有任何悬念,打败臧茶,最后封为燕王。

《史记·卷九十三· 韩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出入卧内”,“虽萧曹等,特以事见礼,至其亲幸,莫及卢绾”。

从这句话当中看出,卢绾和刘邦的关系真的很铁,萧何、曹参都不及,但最后他却反刘邦,肯定其中缘由众多。

1 当时项羽兵败以后,卢绾又随刘邦与刘贾去攻打燕王臧荼。高祖平定天下以后,封卢绾为燕王。虽然是无人能比的优待,但高官厚禄突然给到卢绾,他自身不能很好的利用起来,职位与能力不相匹配,自然也会深受其害。

2 陈豨在代地反叛以后,刘邦亲自带兵到邯郸去攻打他,卢绾当然要极力配合领导作战了,他从东北部进攻陈豨。卢绾审时度势,为防止匈奴出兵,也派自己的特务兵张胜前往匈奴,阻止匈奴来袭,但就是这里的张胜因为回来以后的一番话彻底挑动他的神经,对于陈豨他们都是刘邦的手下的臣子,既然能这样出兵打陈豨回过头来就收拾燕国也未可知,这么一说,卢绾也觉得是应该给自己留条后路,是没错的,这样的想法,已经动摇他的心思,成功受人挑拨。

3 因为在此之前他已经看到了其他一些人不好的下场,比如彭越,战场没死,最后却死在皇帝的手里,下场之惨,足以让他心底胆寒,他怎能不怕,狡兔死 ,良狗烹。

最后卢绾果然带领一家老小逃到了匈奴,一年多以后,最终客死他乡。

就即便是他心里有这样的担忧,但他对刘邦还是念旧情的,在他逃之前他还想去看刘邦来着,只是后来被人告发,才不得已匆匆逃往匈奴。


秋雁离


卢绾和刘邦好到什么程度呢?可以说两人的关系可比亲兄弟。刘邦除了父母、妻儿、兄弟这些血亲以外,最信任、最亲近的人就是卢绾了。樊哙是刘邦的连襟;夏侯婴是刘邦的御用车夫;“汉初三杰”更是为刘邦打天下立功无数。但他们在刘邦的心中都不及卢绾。刘邦和卢绾之间为什么那么铁呢?他们之间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要说刘邦和卢绾还真是缘分不浅,两人是同乡,而且两人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并且两家还有些交情,所以这两人的缘分是从出生就注定了的。他们同一天出生,一起长大,后来又在同一书院里读书,所以两人关系好的穿一条裤子都嫌肥。我们知道刘邦在发迹之前是出名的小混混,那么卢绾就是他最忠诚的追随者,刘邦混到哪里,卢绾就跟到哪里。刘邦起义后,卢绾也是冒着生命危险,一直跟随着他。所以卢绾虽然功劳不大,但在刘邦的下属里吃、穿、住、行各种待遇都是最好的,连资历最深,劳苦功高的萧何都不能跟他比。因为和刘邦的关系亲厚,卢绾虽然功劳不大,官职却不低,楚汉战争时期就被封为了长安侯,并且他还可以自由的出入皇宫和刘邦的寝室。


公元前202年,刘邦刚称帝不久,燕王臧荼便谋反,刘邦平定了叛乱之后,便封卢绾为燕王,让他管理燕地。在刘邦所封的八大异性王中,楚王韩信、赵王张耳、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长沙王吴芮、韩王信、燕王臧荼无一不是靠着军功和实力才得以封王的。只有卢绾是因为刘邦的偏爱和信任才被封燕王,当时比他有实力的将领多的是,例如周勃、曹参、樊哙等都比他有能力。

其实刘邦封卢绾为燕王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首先,两人关系非常好,把燕地交给他就等于交给自己亲兄弟一样,这样燕地就在自己掌控之中了,还不必担心他会像臧荼一样谋反(结果却是实力打脸啦)。其次,卢绾的能力一般,哪怕他真有什么异心也好对付。最后才是因为刘邦的私心,如果非要选一个人做燕王,那么这偏宜怎么也不能给别人,而要留给自己最好的朋友卢绾。



就这样卢绾到燕地上任了!刘邦在登基为帝之后就一直想办法在削弱和除掉各异性王。楚王韩信被刘邦诬陷谋反,从封地被逮捕去了长安,后来虽然被赦免做了淮阴侯,但兵权和封地都没了,还要被刘邦派人监视着。韩王信因为造反出逃投降了匈奴,后来在和汉军作战时被杀。赵王张敖(张耳的儿子)因为赵相贯高企图行刺刘邦的事情败露而受牵连,被贬为侯,赵国让刘邦给了他最疼爱的儿子刘如意。刘如意当时还小,估计只有十来岁,根本不能管理赵国,所以刘邦便派周昌、陈豨为赵相,周昌管理赵国政务,陈豨则统掌赵、代两地的军防。后来陈豨被周昌参奏,刘邦对陈豨起了戒心,逼的陈豨造了反。陈豨这一造反不得了,把几个异性王都卷了进去。首先是已经没有任何实权的韩信,因为有人密报韩信要和陈豨里应外合造反,所以韩信被吕后用计除死了。刘邦带人去平陈豨之乱,让梁王彭越带兵支援他,彭越称病不去,此时又有人告发彭越谋反,于是刘邦便用计逮捕了彭越,后来彭越被吕后所杀。彭越的死极大的刺激了淮南王英布,英布起兵谋反,兵败被杀。这样一来,异性诸侯王中就只剩下燕王卢绾和长沙王吴芮了。


卢绾率军帮着刘邦一起攻打陈豨,陈豨支撑不住便向匈奴求救。卢绾知道了这个情况,便派属下张胜去说服匈奴不要帮陈豨。张胜到匈奴之后碰到了前燕王臧荼的儿子臧衍(臧荼被灭后逃到匈奴的),臧衍对张胜说:“燕国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诸侯接连造反,皇帝要依靠燕国帮忙平反,若是反叛都被平定了,燕国没用处了,那么也就危险了!”张胜听了觉的很有道理,便改变了初衷,暗中劝匈奴帮陈豨对抗汉朝,希望用陈豨的谋反来牵制汉军,让刘邦一直都用得着燕国,那么燕国自然也就安全了。




张胜本是一心为卢绾着想,可是卢绾没明白其中的意思,听说张胜劝匈奴支援陈豨便非常生气,便上书刘邦要灭了张胜全族。待到张胜从匈奴回来,把他的想法给卢绾说了之后,卢绾又觉的张胜说的有道理,就赶忙给张胜脱罪,并派人出使到陈豨那里,劝陈豨逃亡。大概意思也就是告诉陈豨,我不真心打你,你也别和我作对,你逃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保存实力打持久战,这样对你对我都好。不想这件事被陈豨的一个部下告诉给了刘邦,刘邦想这可是我亲如手足的兄弟,不能因为一句话就判定他谋反吧!于是便要召见卢绾,可卢绾心中有鬼啊,不敢去见刘邦,这使得刘邦疑心越来越重了,于是他便派审食其去传召卢绾,趁机调查他的下人。下人们都躲藏了起来,卢绾也闭门谢客,不听传唤。

刘邦见卢绾如此态度,便认定卢绾造反了,便派樊哙前去平叛。卢绾本是为了生存,并没有造反的意思,于是他便率领家人和亲信士卒驻扎的长城外围,等着生病的刘邦病好了,自己亲自去谢罪。可不久刘邦病逝了,无奈的卢绾知道自己是打不过汉军的,便带着家人逃到匈奴去了。

卢绾逃到匈奴后,被封为了东胡庐王,第二年便去逝了!后来他的妻子、儿孙在吕后时期又回到了汉朝,被吕后安置在京师,他的孙子后来还被刘邦的孙子汉景帝封为了亚谷侯。

卢绾最后背叛汉朝逃到匈奴,从表面上看是在各种情况的裹挟下造成的。但其中的根本原因还是刘邦想铲除异性王以加强中央集权和卢绾做为异性王要保住自己的封国这个不可调合的矛盾,在这个矛盾面前,既便是亲如兄弟的刘邦和卢绾最后也兵戈相向了!


孔六十三


因为卢绾害怕刘邦会杀了自己。

刘邦登基为帝后,杀了很多当时陪他打天下的重臣。卢绾看周围的熟人一个接一个的死,心里非常的害怕。他知道要是诸侯王死的差不多了就该轮到自己了,所以就勾结了匈奴。

卢绾又派范齐出使陈豨,劝他逃亡,与燕“连兵勿决”。但此事却被陈豨的降将告诉了刘邦。

刘邦派使臣召卢绾,卢绾称病不往。刘邦又派辟阳侯审食其,御史大夫赵尧召卢绾,并借机调查他的下人。 卢绾愈加恐惧,闭门谢客。

他对他宠信的臣下说:“现在不是刘姓而做王的,只有我和长沙王吴芮了。去年春天朝廷族灭了淮阴侯韩信,夏天又诛杀了彭越,都出自吕后的计谋。现在皇帝有病,政事皆决于吕后。吕后专门想要找借口诛杀异姓诸王和大功臣。”

于是称病不往。他的手下都逃跑躲藏起来。但这段话终究被泄露到辟阳侯耳中。辟阳侯回来后,详细向刘邦做了禀报。刘邦更加生气。

卢绾听说刘邦生病,带着他的家属、宫人、亲信等共数千骑,在长城下等候,希望刘邦病愈之后,亲自入长安谢罪。然而四月刘邦驾崩,卢绾遂带领众人逃亡到匈奴。匈奴封他为东胡庐王。公元前194年死于匈奴,卒年六十三。


加油站的巧遇


身份变了,屁股决定脑袋。

卢绾者,丰人也,与高祖同里。卢绾亲与高祖太上皇相爱,及生男,高祖、卢绾同日生,里中持羊酒贺两家。及高祖、卢绾壮,俱学书,又相爱也。……高祖为布衣时,有吏事辟匿,卢绾常随出入上下。及高祖初起沛,卢绾以客从,入汉中为将军,常侍中。从东击项籍,以太尉常从,出入卧内,衣被饮食赏赐,群臣莫敢望,虽萧曹等,特以事见礼,至其亲幸,莫及卢绾。汉五年八月,乃立虏绾为燕王。诸侯王得幸莫如燕王。汉十一年秋,陈豨反代地,高祖如邯郸击豨兵,燕王绾亦击其东北。当是时,陈豨使王黄求救匈奴。燕王绾亦使其臣张胜於匈奴,言豨等军破。张胜至胡,故燕王臧茶子衍出亡在胡,见张胜曰:“公所以重於燕者,以习胡事也。燕所以久存者,以诸侯数反,兵连不决也。今公为燕欲急灭豨等,豨等已尽,次亦至燕,公等亦且为虏矣。公何不令燕且缓陈豨而与胡和?事宽,得长王燕;即有汉急,可以安国。”张胜以为然,乃私令匈奴助豨等击燕。燕王绾疑张胜与胡反,上书请族张胜。胜还,具道所以为者。燕王寤,乃诈论它人,脱胜家属,使得为匈奴间,而阴使范齐之陈豨所,欲令久亡,连兵勿决。

汉十二年,东击黥布,豨常将兵居代,汉使樊哙击斩豨。其裨将降,言燕王绾使范齐通计谋於豨所。高祖使使召卢绾,绾称病。上又使辟阳侯审食其、御史大夫赵尧往迎燕王,因验问左右。绾愈恐,闭匿,谓其幸臣曰:“非刘氏而王,独我与长沙耳。往年春,汉族淮阴,夏,诛彭越,皆吕后计。今上病,属任吕后。吕后妇人,专欲以事诛异姓王者及大功臣。”乃遂称病不行。其左右皆亡匿。语颇泄,辟阳侯闻之,归具报上,上益怒。又得匈奴降者,降者言张胜亡在匈奴,为燕使。於是上曰:“卢绾果反矣!”使樊哙击燕。燕王绾悉将其宫人家属骑数千居长城下,侯伺,幸上病愈,自入谢。四月,高祖崩,卢绾遂将其众亡入匈奴,匈奴以为东胡卢王。绾为蛮夷所侵夺,常思复归。居岁馀,死胡中。
《史记·韩信卢绾列传》

其实燕国国小力弱,刘邦暂时还没打算对付卢绾,是他自己想多了。

不过卢绾是被之前刘邦对付韩信、彭越、英布的手段吓着了,他想自保,于是对刘邦敷衍阳奉阴违,最终在双方的努力下,走向了决裂。


真正鳄鱼不哭


卢绾的背叛其实是为了自保。当时陈豨谋反,卢绾当时是异姓诸侯王,奉命攻打他。于是陈豨向匈奴求助。卢绾就派通晓匈奴之事的张胜前往匈奴,让匈奴不要增援陈豨。这个时候的卢绾还是一心向着刘邦的,他只想着能顺利平定叛乱。

但是张胜考虑到自己能够得到重用是因为通晓匈奴之事,燕能存在的理由是其他诸侯的不安定,于是擅作主张,让匈奴增援陈豨,希望以此让朝廷重视燕,并不能轻易对付燕。

后来卢绾知道了这件事,觉得张胜说得很有道理,为了使燕地长存,卢绾就让张胜做了他与匈奴之间的桥梁。

后来,卢绾让陈豨逃跑,然后自己再去追他,做出一副难分胜负的样子。可是这件事被人密告给了刘邦,刘邦大为震怒。刘邦又得知张胜奉卢绾之命留在匈奴,于是断定了卢绾已经谋反,于是派兵攻打他。

等到卢绾想入宫向刘邦请罪之时,刘邦却病重去世。卢绾恐惧于吕后的手段,于是投奔匈奴。

其实卢绾并无背叛刘邦之意,只是想要在异姓诸侯王之间自保。可惜,他用错了方法。哪怕刘邦铲除异姓诸侯王势在必行,但念在他们从小的情分上,只要卢绾安分,刘邦一定不会为难他。


真金火炼


卢绾为何背叛刘邦投降匈奴,这事儿不怪卢绾,刘邦确实办的不地道。

前面,刘邦杀韩信,杀英布,杀彭越,异姓王快杀完了,搁谁谁都背后凉嗖嗖的!卢绾在这种情况下背叛刘邦也就很好理解了。刘邦杀比他功劳的异姓王跟杀鸡一样,卢绾就算不反,心里也一定是惴惴不安,起兵造反又打不过,只能逃跑投降匈奴[泪奔][泪奔][泪奔][泪奔][泪奔][泪奔]



程小满的文史日记


公元前197年,赵国国相陈豨反叛,自立为代王。刘邦从南方亲自率军攻打,卢绾从东北方向率军攻打,形成夹击之势。被夹击的陈豨,派王黄要求匈奴的冒顿援助。知道陈豨向匈奴求助消息后,卢绾也派张胜出使匈奴,说陈豨已经被击败,要求匈奴不要援助陈豨。

结果张胜去到匈奴时,逃亡在匈奴的原燕王臧荼儿子臧衍就以唇亡齿寒来劝张胜不要灭陈豨的代国,并提出了存代连胡的合纵计策:

“公所以重于燕者,以习胡事也。燕所以久存者,以诸侯数反,兵连不决也。今公为燕欲急灭豨等,豨等已尽,次亦至燕,公等亦且为虏矣。公何不令燕且缓豨,而与胡连和?事宽,得长王燕,即有汉急,可以安国。”

张胜同意臧衍的存代连胡计策,于是要求匈奴出兵攻打燕国,以让燕国撤兵回防、免去陈豨的夹击形势。卢绾看见匈奴攻打自己,以为张胜背叛自己,于是就上书刘邦要求族灭张胜。张胜回到燕国后,告诉了卢绾事情原委。于是卢绾就用他人替换张胜家属去处死。

公元前195年,刘邦派遣的樊哙、周勃击败陈豨。投降的陈豨部下指证卢绾派遣范齐和陈豨联盟。于是刘邦召卢绾来对证,卢绾以病推辞不去。刘邦又派审食其、赵尧前去迎接卢绾。卢绾惧怕被处死,再次拒绝去见刘邦。

审食其、赵尧回报刘邦,刘邦大为愤怒。后来刘邦又在投降的匈奴人处得知卢绾派遣张胜到匈奴,于是就认定卢绾背叛自己。

公元前195年2月,刘邦派遣樊哙、周勃攻打卢绾。卢绾被击败后,率领自己的家属和几千骑兵在长城边等待刘邦病好,想要再次和刘邦修好。结果刘邦去世了,卢绾不得已,只能率领自己几千部下投奔匈奴的冒顿,被封为东胡卢王。

拦在刘邦和卢绾两兄弟之间的女人

卢绾为什么要背叛刘邦

从藏衍对张胜所说的话里,可以得知,卢绾之所以存代连胡的意义很简单——就是为了长远的治理燕国,即长王燕。

在刘邦要求卢绾去长安对质时,卢绾对自己大臣所说的话里,可以看出:卢绾害怕的不是刘邦,而是吕后,怕被吕后所杀。

“非刘氏而王者,独我与长沙耳。往年汉族淮阴,诛彭越,皆吕后计。今上病,属任吕后。吕后妇人,专欲以事诛异姓王者及大功臣。”

卢绾为了能够长远统治燕国而选择存代连胡,在事情被暴露后,不敢去长安见刘邦,不是怕不被刘邦原谅,而是怕被以诛杀韩信、彭越闻名的吕后诛杀。


孤独往生


因为刘邦薄情寡义,西汉天子个个都是刻薄寡恩之辈!

刘邦,卢绾二人同日出生,父亲之间关系又好,从小玩到大,一起读书。既是发小,又是同学,深得刘邦的信任。

然而,权利可以改变人心,刘邦建立大汉以后,逐步开始削平异姓王,卢绾因此而非常不安,又深恐王位不保, 便有了打算,又听信亲信所言放过陈豨,外联匈奴,如果局势和缓,燕就能够长存,如果皇帝削藩,燕也可请匈奴相助,算有了安全的保障。

卢绾只是想保住身家富贵,刘邦却步步紧逼。先派使臣召其入长安,卢绾称病不出,又派辟阳侯审食其,御史大夫赵尧调查他 ,卢绾愈加恐惧,闭门谢客。他对他宠信的臣下说:“现在不是刘姓而做王的,只有我和长沙王吴芮了。去年春天朝廷族灭了淮阴侯韩信,夏天又诛杀了彭越,都出自吕后的计谋。现在皇帝有病,政事皆决于吕后。吕后专门想要找借口诛杀异姓诸王和大功臣。

后来刘邦以樊哙为将军,率军击燕。又改以周勃代之。

卢绾听说刘邦生病,带着他的家属、宫人、亲信等共数千骑,在长城下等候,希望刘邦病愈之后,亲自入长安谢罪。

然而四月刘邦驾崩,卢绾恐为妇人所害,遂带领众人逃亡到匈奴。

卢绾刘邦从亲如一家到反目成仇,刘邦的刻薄寡恩要占很大一部分。不过刘姓天子的刻薄寡恩是出了名。

臧荼、张敖、韩王信、彭越、韩信、英布等先后被废杀,

不仅如此,萧何自污声名,仅以身免,最后也差点不得善终。

张良深知其为人,独善其身,才可功成身退,

其逝前还打算杀了忠直的樊哙,因他是吕氏之婿,担心他助吕作乱。后因陈平的保护及刘邦驾崩才躲过一劫。

其后景帝朝服斩晁错,饿死周亚夫。

那位野猪皇帝就更不用说了,一朝十三相几无善终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