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玉米帶大豆,十年九不漏!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月季公社


在我國農村有很多傳統的種植經驗,他們都是老一輩人通過長期的農業種植活動總結出來的,帶有很強的實踐性。所謂“玉米帶大豆,十年九不漏”,就是農民總結的一句俗語。這句話什麼意思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玉米帶大豆,十年九不漏

這句話裡面的帶其實講的就是套種的意思,這是一些地區的方言,在我們通常稱之為套種間作。也就是說在種植玉米的時候,套種間作大豆。採用這種方式,10年裡可能有9年都會豐收,最多隻有一年收成差一些。當然這是一種形象和誇張的說法,主要想要表達的意思是在玉米地裡套種大豆之後,其收成要比僅僅依靠種植玉米的收成要好一些。這就是很多農業生產種植過程中間作套種的意義。


玉米田裡套種大豆有什麼好處?

間作操縱是一種非常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而經過現代科學技術研究發現這又是一項非常高效的種植方式,反映出了農民樸素的智慧結晶。

第一,可以有效利用空間。玉米時高幹作物而大豆食低幹作物,兩者生活的空間層次並不相同,這兩者搭配可以有效的合理利用土地的空間結構,讓其層次分明各不干擾。同時兩者套種之後可以節約耕地資源,因為過去農村肥沃的土地資源並不是特別多。採用這種方式可以約在很大程度上節約寶貴的耕地資源。

第二,可以有效改善土壤肥力狀況。大豆是很多農作物過程中套種的首選植物,因為其擁有大量的根瘤菌,可以固定和吸收空氣中的氮素,從而讓其轉化成氮肥。同時大豆根系上的有益微生物還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狀況,改善土壤的透氣性能,提高土壤的肥力狀況。

第三,可以提高種植效益。在耕地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每一寸土地的合理利用都是農民首先考慮的重要要素。單位面積耕地的產出越高,其所獲得的收益越好,通過玉米和大豆的套種,可以讓耕地的實際種植效益高出一部分,實現種植效益的最大化。



這句話有沒有道理呢?

前面已經講過玉米和大豆套種的優勢,在我國傳統農業生產種植過程中經常運用,可見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措施。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還可以更好的吸收養分,讓土壤的肥力狀況一直保持在相對均衡的層面上,將有利於農作物長期種植,從而讓農民獲得更多的種植收益。因此這句話還是非常有道理的。

即使是在今天的種植環境下,很多農業種植者還是採用這種方式。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如果你有什麼更好的意見和建議,歡迎您在下面留言說說您的觀點,如果您需要我答案的話,歡迎點贊關注,感謝您的閱讀。


止茶


玉米帶大豆,十年九不漏。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這又是一句農民通過常年的勞作總結出來的經驗。從字面的意思就能夠看出來了,這句話中的”帶”字可以理解成”套”字的意思。也就是說玉米地裡套種大豆的方法,十年中有九年是不會絕收的。



在靠天吃飯的地方,如果遇到長時間不下雨的情況,形成了大旱的狀態,單一種植的農作物基本上都會被旱死,而農民也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這一切無可奈何。於是有能人發明了這玉米地趟間套種大豆的這樣的辦法。



我記得有一年,我們那裡在玉米正在旺長的時候,老天爺就是不下雨,到後來,玉米基本就是絕收了,僅有的穗子上的玉米也是乾癟的,已經沒有了經濟價值。但是著玉米行間套種的大豆卻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雖然也不如從前那麼好,但總歸沒有絕收,這還是不錯的。



為什麼玉米地套種大豆,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呢?

你看玉米長的高高的,而大豆屬於矮莖的農作物,高高的玉米可以在太陽光最厲害的時候給與它們遮陰呵護。大豆的根系並不發達,如果幹旱,及容易受到影響,而玉米的根系發達深入泥土,可以吸收深處的水分,而旁邊的大豆也會跟著受益。

有人可能會問了,大豆與玉米之間的生長不會受到影響嗎?

答案是不會的,玉米是高莖植物,大豆是矮莖植物,它們一高一低。互無影響。而且他們在一起還可以改善田間的小氣候。由於大豆與玉米呼吸的頻率不同,可以相互補充,田間的二氧化碳都有釋放得機會,讓空間變得溼潤。



事實證明,這種農作物的種植方式是非常科學的,如果風調雨順,而可以獲得雙豐收,如果遇到乾旱,也可以保住大豆不會絕收。如今在大部分的農村都有了這樣的種植方式,讓農村從中獲益。


蘇北申哥


“玉米帶大豆,十年九不漏”的意思是:玉米地裡捎帶種上大豆,這樣的種植方法很保險,很安全。按照這樣的種植方法進行種植,十年有九年都不會絕收!無論是玉米也好,也無論是大豆也好,都會有一定的收成的。


就以我們這裡為例說說這個問題吧!

我們這裡是山區,土地貧瘠,連年乾旱。農民種地都是抱著“聽天由命”的態度。所以,我們這裡的種植方式就是“玉米間作大豆”。

記得有一年在玉米揚花時遇到了旱災。連續一個月沒下雨。玉米基本上就沒有結穗。但是,間作的大豆卻結了籽,並且收成還不錯。這就使得這一季的地沒有白種,或多或少有些收穫。如果玉米地裡沒有套種大豆的話,這一季的所有付出不就付之東流了嗎?所以說,玉米間作大豆是非常好的一種種植方式。


那麼,玉米如何間作大豆呢?

我們這裡的間作方式是:種一行玉米種一行大豆;或者種一棵玉米再種一棵大豆。

也許有人會問:這樣種植會影響玉米和大豆的生長嗎?

答案是:不會的!

我們都知道玉米是高稈作物;而大豆屬於低莖作物。這兩種作物一高一矮,互不影響各自的生長。是一種非常合理的作物搭配組合。所以說,玉米與大豆間作會互不影響。

另外,這兩種作物間作還能夠改善田間小氣候,因為這兩種作物的呼吸頻率不同,可以使田間的二氧化碳都有“釋放”的機會,可以使空氣相對溼潤,非常有利於兩種作物共同生長。

綜上所述,這句民間諺語所要表達的意思就是玉米和大豆間作會有非常多的好處。縱使玉米絕收也會有大豆產生的經濟效益存在,不致於農民白忙活一季。是一種非常科學的種植方式,非常值得推廣。況且,這種種植方式是經過歷史檢驗過的科學種植方式,非常行之有效。作為沒有采用過這種種植方式種植過的農民朋友來說,非常值得試一試。


老胡說三農


玉米帶大豆,十年九不漏,這種種植方法在農業上準確的來說是間作,而不是套作,因為玉米的抗寒性要比大豆稍微的強一些,可以先播種與玉米,然後在播種大豆,好處就像是其他回答說的那樣,能夠充分利用空間,調節田間的小氣候,提高產量等等,

但是現在我們好像在我們的實際生產中好像並沒有見到過大規模的種植,只是零星的的看到,那為什麼這句老話好像現在沒有那麼適用了呢,原因有以下幾點在實際的操作中難以達到



一、播種難度大

為了能早收玉米,大部分的玉米播種的時候都是“頂凌播種”,也就是在玉米的能承受的溫度範圍內儘可能的早播種,而大豆不耐寒,就是要分兩次播種,那等到大豆要播種的時候玉米已經要萌芽了,所以肯定是不能再踩了,所以播種大豆的時候就要格外的注意了


二、除草難度大

由於玉米屬於禾本科的作物,而大豆屬於豆科作物,兩者在生物學特性上面就不一樣,你要選擇一種對玉米和大豆都沒有毒害作用的農藥,在農藥的選擇上面,可供選擇的品種太少,而如果選擇人工除草的話,效率太低,人工的成本太大,得不償失


三、收穫的難度大

因為玉米的成熟期是晚於大豆的,兩者根本就不是同一個成熟時期,即使再機械化程度較高的地方仍然是難以實現的,所以說只能採用人工收穫,難度太大,人工成本太高



當然並不是說玉米間作大豆不好,這種種植方法是非唱的好的,但是應該考慮的是實際情況,如果是小面積種植,人力也是足夠的話,可以採用玉米間作大豆的方法,相反,如果人工不足,沒有專門的採收機械,還想大面積種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以上就是我對這句話的全部看法,歡迎討論


三麥講農


“玉米帶大豆,十年九不漏”,這句話的意思其實很簡單,在種植玉米的時候和大豆套種,十年時間裡面,有九年都會是豐收的年份。這裡說的是這種套種模式成功的可能性會非常大,套種現在已經是一種非常成功的種植模式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節約土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保證土地的單位產量可以更高。玉米其實和很多的低矮的農作物都是可以進行套種的,比如香菇、魔芋、大蒜、大豆等,在我們當地很多人喜歡在種植玉米的時候套種黃豆或者是西紅柿,效果其實也不錯。玉米和大豆套種的話二者收穫的可能性都會比較大一些,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下面我帶大家瞭解一下。


一是玉米屬於比較高的農作物,大豆屬於比較低的農作物。二者都是比較喜歡陽光的,對於陽光的要求也比較高,利用套種的種植模式,可以很大程度提高陽光的散光程度。二是二者的呼吸頻率是不同的。不同呼吸頻率的農作物種植在一起,能夠很大程度提高這個地方的空氣溼潤程度,確保農作物可以比較正常的生長。二者種植以後可以高產的原因,其實就是兩種農作物可以互相利用對方的優勢,到達一個比較優越的生長環境。記得有一年,我們當地出現了旱災,很多家庭的玉米都減產了,只有和大豆套種的玉米依然是豐產。

玉米和大豆套種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確保土地能夠有最大程度的產出,而且也可以提高化肥的利用效率。但是在玉米和大豆套種的時候需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玉米的間距要相對寬一些。這樣的話,才能夠保證大豆的生長空間足夠,不然即使套種了,也沒什麼實際的好處,大豆沒辦法增產,玉米的養分也會被大豆吸收。二是大豆的種植密度不適宜太高。大豆的種植密度要保持在相對適中的狀態,種植密度過高會導致大豆發生擠壓,產量下降,整個種植環境中,營養處於相對匱乏的狀態。在進行套種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住尺度,要考慮兩種農作物的營養均衡,不然就會導致套種效果大大降低。

其實在我們農業生產過程中套種這種模式是非常常見的,其目的就是為了進行資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化肥的利用效率,保證農作物的高產出。在套種的時候需要考慮好兩種農作物適合不適合一起種植,因為有些農作物種本身就不適合種植在一起,所以如果第一次套種的要多考慮一下,不要想當然的就開始進行套種,多向當地的農技工作人員請教。


老農民說事


“玉米帶大豆,十年九不漏”,對於這句話,我們僅僅從字面意思上去理解,是指玉米和大豆套種,連著種植上十年,玉米和大豆的收成,就至少有九年不會差。其實,這句話也反應出了老一輩對於耕地的珍惜,因為覺得耕地的珍貴,才想出了套種的模式,以提高耕地的最大利用效率。


事實上,在農業種植中,套種模式的好處確實非常的多,一方面大大的提高了耕地的利用率,避免過多的空田留白。一方面也提高了耕地土壤的肥料利用率,避免留白空地的肥料流失。還有一方面是套種的兩種作物相互之間的一個促進效果,使兩種作物能夠協調生長。

重點:玉米和大豆套種能夠獲得雙贏的原因是什麼呢?

一、提高土地利用。玉米種植一般採用兩種種植模式:單行種植和寬窄行種植。單行種植的玉米,行距不大,套種大豆略顯擁擠,而寬窄行的寬行就比較寬,剛好將大豆種植在寬行裡面,窄行就不要再種植大豆,直接留白。如此套種,就相當於將耕地的利用率提高了三分之一。管理得當,畝產價值就得到了大的提升。


當然,也不是說套種可以胡亂來的,多是根據兩種作物的生長習性進行合理的搭配才行。玉米和大豆兩種作物,玉米是高杆,大豆是矮杆作物,空間上互不影響,而且生長期基本一致,且玉米種植的寬窄行確實存在土地留白大的原因。

二、土地肥料的利用。在種植玉米的時候,都是整地撒施底肥,而底肥一般都是滿田撒施,但是因為玉米寬窄行的種植方式,土壤裡面有不少的肥料並沒有被吸收利用,可能出現了流失的情況,而對於這樣的地方種植大豆以後,就可以吸收利用。


三、大豆作物的固氮效果。當然在種植大豆以後,整塊田裡的肥料撒施量會有所提高,但是量不會很大,原因是作為豆科作物特有的特徵是,在大豆植株的根部會產生根瘤菌,而在根瘤菌的固氮作用,會給大豆和玉米提供源源不斷的氮肥供給。其實,大豆能和玉米套種的關鍵點就在於大豆的固氮效果。


著迷大鄉村


玉米帶大豆,十年九不漏,這話什麼意思呢?

這裡的帶,講的是植物間互利共贏的一種套種模式。動物界有寄居那種互利共贏的生存模式,植物界裡也有伴生這樣的模式。當然了,玉米帶大豆,這不是一種伴生模式,只能說是套種在一起,各自都能給對方好處而已。

1:首先,兩者的生存空間不同。玉米一般生長有兩米多,屬於長得高的作物。而大豆一般就只有一米高。兩種農作物有身高差,在種植時,相互隔開,種兩排玉米再種兩排大豆,可以使得通風環境更加良好。玉米和大豆對於陽光的需求也是不同的,錯落開來時,兩者可以各取所需地利用陽光。玉米可以更充分吸收陽光,而大豆可以在玉米下減少陽光的照射。在通風和利用陽光方面,比成片種玉米和成片種大豆好很多。

2:玉米的根系,是很發達的。成年時期的玉米根系一般都是向下深扎的,可以到達土下半米以上。當氣候乾旱時,玉米側須可以從地下很深處吸收到水分。而大豆的植物根系則一般不深,屬於怕旱的植物。當氣候乾旱,玉米根系從土壤深層吸收水分時,也會順帶讓大豆根系受益。這無疑使得大豆的抗旱能力增強了一點。

這就是大豆和玉米套種時,玉米帶給大豆的好處。

3:大豆由於根系比較淺,加上大豆根系本身就有固氮的能力。這就使得,大豆的根系,可以源源不斷地從大氣中吸收氮氣,鞏固到土壤裡成為植物所需的氮元素。這無形中就等於,大豆無時無刻不在給玉米提供氮元素。我們都知道,氮元素對於植物的意義是很大的。像一些種過大豆等豆科類作物的地,一般含氮量都會高點。

這就是大豆和玉米套種時,大豆對於玉米的好處。

總的來說,大豆和玉米套種時,互相給與對方好處,那麼在收成方面,自己比單一種植時會好點。農民們也算有個小豐收吧。當然了,不管大豆還是玉米,給與對方的好處,都是有限的。農民們也不能指望,玉米和大豆套種後,就不用擔心大豆乾旱或者玉米缺氮肥的問題。肥水管理的問題,大家還是需要重視起來的。



村哥小凡


對於農村人來說,“玉米帶大豆,十年九不漏”這句話很好理解,這“帶”你可以理解為“捎帶”,也就是間作、套種的意思,而“漏”則可以理解為“歉收”。這樣一來,就變成了種植玉米的時候行間捎帶間作大豆,十年中有九年能夠收穫滿滿,不至於歉收。

其實,像玉米地裡間作大豆,在我們膠東農村過去很是常見。這種種植方式,也是廣大農民在農業生產中摸索出來的經驗,特別適合像我們半島內陸雨水偏少的乾旱地區,是一種在現實生活中算是“雙保險”的種植模式。

玉米地間作大豆的好處

玉米地裡間作大豆,在種植結構上體現了優勢互補。玉米與大豆高度不同,用玉米間作大豆種植方式,合理利用空間,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光能的利用率。由於大豆屬於短日照性作物,所以在玉米行間種植大豆,可以很好地起到遮擋陽光卻又通風透氣的作用。而大豆同時又是固氮作物,每畝大豆約固氮3公斤左右,這樣就能夠減少玉米化肥的施用量,同時玉米也不會減產。

我們知道,玉米根系發達,深入泥土中汲取養分及水分。而大豆根系較淺,耐旱性也差,同時大豆又是怕澇型作物。玉米與大豆間作,大豆可以藉助於玉米根系吸收土壤中水分的同時得到受益,也就是說雖然大豆根系較淺,但能夠沾上玉米根系的“光”,提高其耐旱性。

機械化耕種模式,使得玉米間作大豆的種植方式如今少見了

在過去機械化程度相對落後的時期,我們膠東半島農村這種一行玉米間作一溝大豆的種植模式非常普遍。過去都是以人力畜力為主要的耕作手段,所以種植和收穫的時候,也很容易將玉米與大豆分開種植、收穫。隨著機械化程度的提高,這種玉米間作大豆的種植方式才逐漸被人們所摒棄。

而近年來,我們山東部分地區農業科研部門又開始研究機械化播種以及收穫玉米間作大豆取得了階段性突破。實行機械化種植與收穫,在玉米不減產的情況下,可以多收穫一季大豆,每畝土地為農民帶來增收。在“捎帶”景兒間作大豆的種植模式下,每畝地可多收入100多元。玉米大豆同播施肥機的投入使用,實現了播收機械化,節省了勞動力的投入,增加了收入。

綜上所述,這種玉米地裡間作大豆的種植模式,即使是在乾旱少雨的年份,也可以保證大豆有收成,不至於絕產。如今,隨著玉米大豆同播施肥機的研究推廣,過去這種雙保險的種植模式又將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為農民增收帶來福音。


建行漸遠


玉米帶大豆,十年九不漏,這句話說的是在夏種季節為了收成更穩妥,採取玉米和大豆套種的方式種植。如果風調雨順,那麼就是雙豐收,如果遇到災害,玉米也能獲得一定收穫,不至於絕收。

那麼這種種植方式有用嗎?能為農民帶來真正的好處嗎?

在我們皖北地區,五年以前,有很多玉米套種大豆的做法。這樣做確實能抵抗一些自然災害的風險,為老百姓的收成多一份保障。因為大豆抗澇能力差,相反玉米的抗澇能力更強,如果單獨種植大豆,在遇到水災的時候大豆就會損失慘重甚至絕收。而採用套種的方法,即使大豆絕收了,玉米還能收穫,這就保證了農民不會顆粒無收。

但是到近年來,因為機械化的普及,收黃豆,收玉米全都採用聯合收割機作業,方便快捷,節省人力成本。所以現在我們這裡已經沒有套種方式了,因為機械化的普及,繼續採用套種方式種植,反而是一種落後。

玉米黃豆套種方法

我們皖北以前套種玉米大豆,主要有兩種方式。

第一種是以黃豆為主。這種種植方式一般是每隔八籠黃豆種兩籠玉米,然後大豆地四周也都種的玉米。這種種植方式的好處是,收割黃豆更方便,但是抗風險能力要弱一些。

第二種是以種植玉米為主。這種種植方式一般是種兩籠玉米種兩籠大豆,依次種植。這種種植方式的優點是抗澇能力更好,缺點是收割麻煩,費時費力。

這兩種方式各有優勢和劣勢。

玉米套大豆也有不同種植方式,那麼帶來的優勢也不一樣。在以前玉米套大豆確實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種植方式,但是現在隨著機械化發展水平的提高,這種種植方式已經不適應現在的生產方式了。不過,農民自古都是靠天吃飯,有時候花費再多的心思,能不能有好的收成還得看天。


牧野小志


做為農業生產過程中積累下來的經驗,在過去的種植方式下,起到了很好的理論指導作用。但是,也有時代的侷限性。套種農業一直到八十年代末,還是農民增產增收的法寶。而隨著機械的廣泛使用,套種逐漸退出農業生產舞臺。

玉米帶大豆,是在什麼條件下呢?過去種植小麥,叫大溝麥子,一畦八壠小麥,中間有一個小壠背。而兩畦小麥之間,有一個大壠背,比較寬。在小麥將要收割之前,大壠背上就套種上兩行玉米,而小麥需要用鐮刀收割,收割完之後呢,在畦內種兩三行的大豆。一般是三行。

這種種植方式之所以成功,因為小壠背較窄,不收割小麥無法套種作業,收完小麥,畦內空間很大,套種的玉米已經長到十幾甚至三十釐米高。此時畦內種玉米,會被兩邊的玉米遮擋,影響生長。

而種植大豆,雖然也有一定的影響,但是大豆植株生長較矮,而且過去玉米的株距在三十多釐米以上,通風還可以,勤快的農民再把底部葉片除掉,大豆生長更加有利。

玉米帶大豆,十年九不漏。基本能獲得雙豐收。但是在使用收割機之後,套種不能進行。而玉米種植密度越來越大,糧食種植只能單一播種比較好。利於管理和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