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丹毒是什麼?為什麼那麼毒?

丹毒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它主要好發於面部或者是患者的小腿,在患病初期的時候一般患者會表現出來非常的害怕寒冷,有些還會出現高燒不退。

丹毒是什麼?為什麼那麼毒?


什麼是丹毒

丹毒既是中醫病名,也是西醫病名。丹毒雖以“毒”命名,卻並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膿性真皮炎症。其病原菌是A族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多由皮膚或粘膜破傷而侵入,是一種累及真皮淺層淋巴管的感染。本病的特點是病起突然,惡寒發熱,局部皮膚突然變赤,色如丹塗脂染,紅熱腫脹疼痛,邊界清楚,迅速擴大,致病菌可潛伏於淋巴管內,引起復發。

丹毒臨床表現

丹毒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潛伏期2~5天。前驅症狀有突然發熱、寒戰、不適和噁心。數小時到1天后出現紅斑,並進行性擴大,界限清楚。患處皮溫高、緊張,並出現硬結和非凹陷性水腫,受累部位有觸痛、灼痛,常見近衛淋巴結腫大,伴或不伴淋巴結炎。也可出現膿皰、水皰或小面積的出血性壞死。好發於小腿、顏面部。


丹毒的復發可引起持續性局部淋巴水腫,最後結果是永久性肥厚性纖維化,稱為慢性鏈球菌性淋巴水腫。

丹毒是什麼?為什麼那麼毒?


1、系統治療:首選青黴素,療程10~14天。複發性丹毒患者在淋巴管炎的活動期間,大劑量抗菌藥物治療有效,但需要繼續以間歇性小劑量維持較長時間以取得完全效果。


2、局部治療:皮損表面可外用各種抗菌藥物。加壓治療可減輕淋巴水腫,有助於預防復發。可輔以物理療法,如窄波紫外線照射等。



丹毒的預防

應積極尋找可導致致病菌進入的皮膚病變如溼疹的搔抓、破損或外傷,一旦發現這些皮膚病變應積極治療。最常見、易被忽視而未予治療的易感因素是足癬,可成為細菌進入皮膚的門戶。另外挖鼻、夏天雨後赤腳等不良行為亦可讓細菌有機可乘。


免疫力底下、營養不良、有皮膚破損、皮膚外傷等人群非常容易感染上丹毒,發現上述情況應病變應積極治療。另外建議做適量的運動,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質、礦物質等的食物;運動能夠幫助增強身體的抵抗力,合理豐富的飲食能夠及時補充人體需要的營養幫助人體對抵抗致病菌。一旦患病,要積極的治療,保障用藥足量足療程,避免病程反覆。複發性丹毒患者在淋巴管炎的活動期間,大劑量抗菌藥物治療有效,但需要繼續以間歇性小劑量維持較長時間以取得完全效果。


丹毒是什麼?為什麼那麼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