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近代史上让人哭笑不得的3个故事

近代史让人哭笑不得之:“反入城斗争”

在鸦片战争以前,洋人是不能进入中国城市的,具体地说,是不能进到城墙以内,理由是:

夷人低人一等,不配住进中国城市。

因此,英国人以前是住在广州港口边上的。

英国人对这很不爽,所以在《南京条约》中,专门约定了一条,以后可以进城居住。

事实上,《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宁波、福州等地都陆续允许英国人入城了,只有广州人坚决反对洋人进城

广州人认为:割地赔款都是小事,洋人进城这一条绝对不能接受!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认为人类和禽兽不能生活在一起。

广州府学明伦堂曾贴出一道《全粤义士义民公檄》:

华夷未可杂居,人禽不堪并处,直是开关揖盗,启户迎狼。

这意思就是中华与蛮夷不可混居,人类和禽兽不能共处。如果让外国人进城居住,那就是打开大门,让豺狼进来。

所以为了进城不进城这事,中国和英国又争执了十几年,这也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其中的一条导火索。

近代史上让人哭笑不得的3个故事

近代史让人哭笑不可之:割多少地赔多少款都行,就是不能让外国人派大使驻京

第二次鸦片战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英法两国为了扩大侵略利益,一路从广东打到天津,把清王朝打服了,于是中外双方在天津签了一个《天津条约》。

签了字以后,咸丰皇帝又后悔了。因为《天津条约》里有一条,几个西方国家可以派大使驻北京。

这在当时的西方世界是常态,在今天也是世界外交惯例,但是咸丰却感觉如坐针毡,别的条款他都能接受,割多少地赔多少款都行,就是让外国人住在北京,想来想去,怎么着还是不行。

为什么呢?因为外国人不给他下跪。

咸丰认为,这会让他在全世界丢脸。而这一丢脸,还会引起连锁反应,这标志着大清国从此就不再是天下诸国公认的天朝上国了,以后可能连朝鲜、琉球等国,也不尊敬中国了。

所以咸丰皇帝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不能让外国人在北京派驻大使。

近代史上让人哭笑不得的3个故事

但是,怎么才能让已经签订的条约不生效呢?

条约墨迹未干,如果直接撕毁,结果自然是爆发另一场战争,中国取胜的概率极小。

咸丰皇帝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一条“妙计”。那就是——

用钱收买洋人,让他们同意不进京。花多少钱呢?大清国的全部关税!

你们洋人不是贪财吗?那就好办,我堂堂中国,偏偏就好义不好利。干脆,我大清国和你们做生意时,所有的关税都不要了,以此换你们别到北京来见我,这总可以吧?

如果咸丰皇帝的这个决策真的得到实施,那么中国将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零关税国家。这个对外开放的力度可真是够大的!

咸丰做出这个决定,可以说是下了血本啊!当时清朝镇压天平天国已经花光了大清国库,而海关年收入已达数百万两,是国家的重要财政收入来源之一。

近代史上让人哭笑不得的3个故事

后来的学者说:

“可以想象的是,咸丰帝此一政策果获成功,在西方诸强的疯狂扩张中,近代中国恐怕将无商业利益可言,清政府也早就垮台了。”

好在,负责谈判的大臣知道事情的严重性,纷纷上奏坚决反对。

经过大臣们的反复说明,智商不高的咸丰皇帝似乎终于明白了取消关税的严重后果,最终只能打消了这一想法。

不能零关税收买,那怎么办呢?

咸丰皇帝思来想去,决定还是不惜一战,阻止洋人进京。

因此,他毅然又一次挑起战争。

战争的结果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咸丰北逃承德,并且在《北京条约》签订后,因为怕见洋人,迟迟不愿返回,最终死在了那里。

近代史上让人哭笑不得的3个故事

近代史让人哭笑不得之:外国人替清政府收关税,结果因为没有贪腐了,收到的关税比以前多两三倍

1853年,上海爆发了小刀会起义,混乱期间,上海海关官员逃跑了,没人收税。

英、法、美三国的领事商量了一下,决定三国各派一人,成立了一个税务司,“代替中国政府”收关税。

这显然是对中国主权的严重侵犯。

但令人意外的是,过了两年,上海收复了,外国人居然将他们收到的70多万两税款,老老实实地交给了清政府。

后来的两江总督曾国藩提到外国人将70多万关税交给清政府这件事,叹息说,想不到蛮夷之人,居然也有信义。

他在信中赞叹道:

洋人代收海关之税,犹交还七十余万与监督吴道。国藩尝叹彼虽商贾之国,颇有君子之行。

而且,更关键的是,在外国人的管理下,上海海关收的税明显增多了——因为不存在贪污腐败现象。

清政府大感意外,事后就很高兴地同意由英国人代管中国海关。

从此开始,外国人就开始代管中国海关行政,最高长官称“总税务司”。而后,海关收到的税款很快就比清朝收到的多出两倍甚至三倍。

英国外交官威妥玛跟中国大臣文祥说,等中国海关改革完成后,中国人可以自己管理。

没想到文祥马上回答,“用中国人不行,因为显然他们都不按照实征数目呈报”,还说,原来管理上海海关的薛焕近3年来根本就没报过一次账。

近代史上让人哭笑不得的3个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