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在農村,參加“掛社”活動,3個“千萬”要留心,不然影響關係

“掛社”是農村的一個習俗,是在清明前對未滿三年新墳“掛青”的一種方式。“掛社”又分為“春社”、“夏社”、“秋社”和“冬社”,各地習俗也有差異。

我們這裡農村習俗,祭掃未滿三年的新墳要在春社日之前,這就是所謂“新墳不過社”之說。給新去世的人祭掃,叫“掛社”。

“掛社”雖然是“掛青”的一種方式,但“掛社”活動比“掛青”活動要隆重。“掛社”,往往由主家組織親朋好友到祭掃的墳上去,上祭品,潑酒水,燃香燭,燒紙錢,放鞭炮,磕頭禮拜,在墳間飲宴後散去。

“掛社”時,主家希望熱鬧,在村人面前有面子,但也不是見人就邀請,邀請的一定是親人、親戚或關係要好的朋友。

能參加朋友“掛社”活動,說明與主家關係好,主家才邀請你。但在“掛社”活動中,有3個事情要注意,千萬不能做。

千萬不能送禮金

“掛社”活動雖然是社祭去世的親人,但一定是不收禮金的。

“掛社”活動的熱鬧程度,直接看出主家平時為人,親戚關係好不好,有沒有朋友。

參加“掛社”活動不能送禮,但可送一點小禮品。在我們這裡一般是買點香紙燭,鞭炮,煙花之類的祭品,也可以買點飲料、果品之類的小吃。

通常情況下,被邀請的朋友們,大家湊點錢由一兩人統一購買。

邀請的朋友在出發前要把買的小禮品購好,一旦出發,大家一起走,沒有購買的機會,到了“掛社”現場再出來買是不現實的。

為了避免尷尬,一般都提前備好小禮品才參加。

千萬要祭拜

參加“掛社”活動重要一環是祭拜去世的親人。

一般由主家組織,先由親人祭拜,再由親戚祭拜,最後是朋友祭拜。親人、親戚在祭拜是要跪拜的。

作為朋友祭拜,有人不當回事,不想祭拜,這樣不行,既然邀請參加,就得按習俗來做。

在我們農村,隨著社會發展,習俗也在跟著改變。以前參加祭拜是一定要跪拜的,現在可以燒點香紙燭,向去世的親人墳頭鞠躬祭拜,只要意思到位就行了。

在農村,參加“掛社”活動,3個“千萬”要留心,不然影響關係

農村掛社


但一定要注意,參加的人一定要祭拜,不然,會被認為對去世者不敬,對朋友不忠。

千萬不能提前退場

“掛社”活動雖然是祭拜活動,邀請參加,是給主家撐面子,但同時也是朋友互助的事。

一般在“掛社”前一兩天,主家就會親自上門邀請或電話邀請,說的是請幫忙下“掛社”活動。

雖然大家都清楚,幫忙“掛社”活動,就是參加下祭拜,然後在坡上吃“社飯”,基本沒什麼事情可幫。

可去到了現場,就一定靜下來,自始至終,不能中途退場。

在農村,參加“掛社”活動,3個“千萬”要留心,不然影響關係

參加掛社是不能送禮的


主家邀請哪些親人、親戚、朋友,主家會按照邀請人數安排生活。如果安排吃的東西不夠吃,在親人、親戚、朋友面前沒面子,安排吃的東西太多,吃不完,又造成浪費。

如果確實有事不能去,在主家邀請時說清楚,不能參加就行了,但去了中途退場會造成主家為人差,朋友不給面子的猜疑。

其實“掛社”活動活動時間不長,一般在沒有山水的地方很快,有山有水的地方,也給大家一定時間去踏青,時間相對長一點。

在農村,參加“掛社”活動,3個“千萬”要留心,不然影響關係

在坡上吃社飯


請你幫忙,在吃完飯還是有點事做的,收拾下一次性碗筷和垃圾。

在農村,“掛社”活動,其實也是一個親人、親戚、朋友聚會的活動。

在活動中要尊重農村習俗,千萬不能因一點小事,影響親人、親戚、朋友間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