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永樂大典》目前為何有人說只剩副本?

黃蜂二師兄


明朝《永樂大典》為何只剩下了副本?

有明一代,《永樂大典》是一部經典的類書,類書就是文獻的總和類書籍。《永樂大典》起初名字叫《文獻大成》。《大典》於永樂元年(1403年)開始編纂,永樂五年(1407年)完成,全書22877卷,總冊數11095冊,約有3.7億字,彙集天下圖書七八千種。《文獻大成》完成之後,正式改名為《永樂大典》。

明嘉靖時期,朝廷重錄《永樂大典》,至隆慶元年(1567年)完成。此次重錄的大典分為正、副兩個版本。正本為原本,副本為手抄本。但嘉靖之後,宮廷所藏的正本從此消失人間,再也沒有任何可靠記載其下落,《永樂大典》的正本下落至今成謎。《永樂大典》副本共有11095冊,隆慶元年抄成之後一直藏在皇史宬,一直到明朝滅亡。

清順治十年(1653年),大臣陳廣負責整理宮中藏書時,發現了《永樂大典》副本共有22887卷。陳廣立刻將情況上報,順治帝下令整理《永樂大典》副本,並且將其繼續收藏在皇宮之中。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10月,大學時徐乾奏報皇史宬內收藏的《永樂大典》副本有遺失的現象,遺失的冊數在數十冊到百餘冊之間。這說明,康熙年間《永樂大典》的副本也開始流失。

雍正時期,為避免《永樂大典》副本繼續流失,《永樂大典》從皇史宬移到翰林院。但是,雖然《永樂大典》副本被移到了翰林院,朝廷對《大典》的重視依然不夠。據全祖望的筆記記載,在雍正年間,全祖望通過翰林院供職的李紱借到了《永樂大典》14種,經過對這14種《大典》書籍的研究,全祖望建議朝廷清點《永樂大典》副本。

乾隆元年(1736年)全祖望的建議得到了乾隆的重視,翰林院編修開始對《永樂大典》進行部分編修,整理編成《三禮》多冊出來。但是,《永樂大典》繼續在流失。

乾隆五十九年(1773年),朝廷清點的《永樂大典》只剩下了9881冊,與原先的11095冊相比,遺失了1215冊。此時的《永樂大典》為何連續丟失,主要與修《四庫全書》有關,一些對清廷不利的書籍被銷燬,一些書籍則被編修夾帶出宮。

嘉慶二十年(1815年),《永樂大典》依然藏在翰林院敬一亭,經過清點後發現《永樂大典》還有9881卷。這個數據和乾隆五十九年的數據是一致的,這個時期沒有遺失《大典》。

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侵入北京之後,咸豐皇帝逃到承德,宮中官吏監守自盜,大量《永樂大典》被盜出賤賣。當時賤賣,以10兩銀子一本出售,外國人買去轉手,大獲其利,當時被偷盜出來的《大典》不下5000冊。

光緒十八年(1892年)翰林院中存放的《永樂大典》副本只剩下了870本。1900年6月,八國聯軍侵華,翰林院被大火燒燬。《永樂大典》僅存的870本,一部分被大火焚燬,一部分被聯軍和百姓盜走。

宣統元年(1904年),翰林院殘存《永樂大典》副本只有64冊,清末大臣陸潤庠將大典偷偷運回府中。1912年,64冊《永樂大典》被搜出運往京師圖書館珍藏。

目前,全世界已知存世的《永樂大典》共有400冊殘本,分佈在9個國家和地區。由此可見,《永樂大典》的正本的確早已經不存於世,即使是抄寫的副本也所剩無幾,《永樂大典》的經歷真是令人痛心,這一文化瑰寶的損失,令人心痛。


稗史候說


《永樂大典》,又名《文獻大成》,這部編撰於明朝永樂年間的,中國古典集大成的曠世大典,被稱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可是,就是這樣一套人類文明的結晶,今天,它的正本卻不知何時消失了。在《永樂大典》正本身上,到底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多達一萬多冊的正本《永樂大典》,又怎麼會就此消失了呢?接下來,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2014年,在南京圖書館舉行了一場名為“冊府千華——江蘇省藏國家珍貴古籍”的特別展覽。在這次展覽中,共展出了我國古代近200部國寶級的館藏珍本圖書。這其中,最珍貴的,也是最讓每一位參考者都揪心的,就是明朝內府所抄的《永樂大典》殘頁。殘頁只有一頁,紙面已經微微發黃,四周都有破損,高度還殘缺了十多釐米,但上面用硃砂寫成的句讀和摘錄,卻仍然鮮紅如初。這份殘頁,是《永樂大典》正本留給我們難得一見的歷史印跡。

小編首先要先介紹一下《永樂大典》正本和副本的故事。《永樂大典》成於1408年,整部書有22937卷,分裝成11095冊。在當時,沒有電腦和打印機,這部鴻篇鉅作,全部由手工一個字一個字抄寫而面。因為字數太多,在當時刊印基本不可能,所以原書只有原稿本和正本各一部。明正統年間,南京皇宮發生火災,藏在文淵閣的原稿本被燒燬。於是,《永樂大典》只剩下藏在北京的正本一套。嘉靖四十一年抄寫了一部,一直到隆慶初年才抄完。所以歷史上,流傳下來的《永樂大典》應該正本,副本兩套。可是,現今存世的,就只有嘉靖年間的抄本(副本)。正本在什麼地方,一萬多冊的圖書,又沒長腿它跑不了、它也沒有翅膀自然飛不了。圍繞著《永樂大典》的正本,目前有了以下三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認為《永樂大典》的正本可能藏於北京皇史宬的夾牆裡。我們都知道,北京皇史宬是我國明清兩代的皇家檔案館,《永樂大典》的正本,是有資格入駐皇史宬的。而皇史宬的牆壁奇特,東西牆厚3.5米,南北牆厚6.1米,似乎可以藏下全部的《永樂大典》。可是,卻沒有理由將如此重要的典籍放入夾牆裡啊。重要的是,皇史宬因為要保證其具有足夠的防火,防潮,防蛀等功能,所以建築結構全部是用磚和石頭建成的,連木頭都沒用一點兒,更不要說,會建一個夾牆了。而且,雖然皇史宬的牆壁不可能進行拆毀考察,但是至今,也沒有過任何皇史宬裡有夾牆的記錄和發現。既然如此,那麼《永樂大典》的正本藏在皇史宬的夾牆裡,自然也就不能成立了。

第二種說法認為《永樂大典》的正本毀於明末清初的戰火。根據記載,《永樂大典》曾經有過兩次刊印的記錄,一次是永樂年間剛編修完,還有一次是嘉靖副本重錄30年後。雖然都是因為工程太過寵大而沒能成功,但至少說明,在明朝萬曆年間,《永樂大典》的正本還在呢。可此後,關於大典正本的記載就沒有了。於是有專家提出,《永樂大典》的正本是被清軍所毀。可是這一說法在小編看來並不太可靠。清軍入主中原,已經得了江山,當時的統治者也能清楚,《永樂大典》代表的就是歷史的文化,具有非同一般的重要性,所以絕不會輕而易舉地將其付之一炬。

第三種說法,則認為《永樂大典》的正本被殉葬。國內有學者將最喜愛《永樂大典》的明世宗的下葬時間相比較,也提出《永樂大典》的正本極有可能被帶進了明世宗的陵墓——永陵。這一種說法,小編認為也有說不通的地方。一來,即便皇帝怎樣愛書,但這是他的祖宗留下來的傳國之寶,而且是一件具有歷史文化象徵性的工具,應該不能隨便的帶走殉葬。第二,如果真把這麼一大套的文化精典帶去墳墓,如此重要的事情,那也總得有記載吧。即便官方為了保密,那麼多的野史,又豈能輕易將其放過,並且一同消聲呢?直到今天,《永樂大典》正本的命運我們仍然無從知曉。但相信總有一天,這個纏繞在國人心頭的心結終級解開,祖先留下的這份最精美的文化瑰寶,必將能重新回到我們身邊。


牧之文化


明成祖登基等後,命人編纂了《永樂大典》。《永樂大典》是由姚廣孝以及內閣首輔解縉,編纂的一部中國歷史上集大成的曠世大典,是中國百科全書式的文獻集,它最初被命名為《文獻大成》。後明成祖改名為《永樂大典》,全書總共22937卷,11095冊,字數約3.7億字。 《永樂大典》 為是“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而且《永樂大典》要比法國狄德羅主編的 《百科全書》 以及英國的 《大英百科全書》 編著早了三百多年。它是我國古代科學技術最輝煌的成就。然而,這部著作流傳至今,卻只剩下四百餘冊,它到底是怎麼被毀的呢?

《永樂大典》原稿的遺失,可以說是明朝的一大奇案。嘉靖皇帝十分喜愛《永樂大典》,在一次大火後,嘉靖皇帝怕火災會毀壞這部鉅著,所以,嘉靖帝便任命高拱、瞿景淳兩位大臣負責校理繕寫《永樂大典》副本。副本耗時五年之久才完成。但是,在副本謄錄完成後,原稿卻莫名其妙地失蹤了。對於原稿的去向,有幾種猜測,有人認為,它可能作為嘉靖皇帝的陪葬品,被葬入永陵。還有人認為,它在萬曆年間,毀於一場大火中。也有人認為李自成入關後,燒燬宮殿,永樂大典也就毀於當時。

原稿的失蹤,已經成為不解之謎,但是更為離奇的是,複製的副稿盡然也所剩無幾。副本的丟失,其實不是天災,而是人為,在清朝乾隆正年間,由於編纂《四庫全書》,將《永樂大典》拿出來清點,結果被偷走一部分。在咸豐年間,由於八國聯軍侵華,失於管理,被官員拿出去賣掉一部分。還有一部分被外國人拿走。

這麼一部偉大的鉅著就因為這些人為的因素,最後所剩無幾,真是令人可悲可嘆。





梵高movie


說到《永樂大典》就必須提到燕王朱棣。

或許大家都知道,朱棣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兒子,可是他卻奪取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自稱皇帝,改年號為永樂,一般史書稱為明成祖。

他即有統馭的能力又有治理的水平,這是他的功勞。

但他重用宦官,使得明朝變成了宦官專權的局面,這是他的罪過。

現在的首都北京,或許我們都知道就是明朝朱棣遷都而建的新京師,稱為順天府,建了足足13年,而且原來的京師應天府則改為南京。

遷都的作用是為了對付北方部族的不斷威脅,以太平天下。

《永樂大典》編纂於永樂開始年間,很多古代典籍都已散失,全靠這部《永樂大典》間接的保存下來了。被稱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

遺憾的是,當年英法聯軍與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時,把存在翰林院的《永樂大典》燒火了不少,偷去了不少,遺失了也不少。

據說,臺北世界書局的楊家駱先生扔能蒐集或整理出一千卷,影印於世。

可惜的是,這一千卷只是全書的二十三分之一左右,因為全書共有二萬二千九百三十七卷,約三億千多字,彙集了七八千種各類典籍。



聞天香


《永樂大典》在明末清初的時候就已經下落不明瞭,不是損壞了,就是還存在某個不為人知的地方。現存的《永樂大典》也只是被八國聯軍毀掠的殘本,不足全書的百分之四。經過研究僅剩的殘本得出的結論是,現存的《永樂大典》均為嘉靖年間重錄副本或其抄本。



劍術天負


永樂大典是我國最大的一部類書。全書22,937卷。共裝訂成11,095冊。該書編成後,只繕寫一部,嘉靖,隆慶時又抄一個副本。.正本約毀於明末,副本在清咸豐年間也散失。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副本大部遭焚燬,未毀的也全部被劫走。

1960年,中華書局根據歷年徵集到的730卷影印出版。


木山文


永樂大典總共只有一部,朱元璋稱帝后修了一部鉅著《永樂大典》,它的內容包羅萬象,包含了明朝以前的各種思想學說,這是鉅著。

後來,朱元璋的子孫接續帝位,有一次宮裡失火、皇帝趕緊命人搶救《永樂大典》,經過這次火災以後皇帝決定重修《永樂大典》。說是重修其實就是抄錄,這就是副本的來歷。


dali265


把這個問題當做你瞭解古籍常識的切入點吧。


張瑞平


只是猜測,沒有人看到,因為時間久,又經過多次戰爭年代,能有副本也就不錯了。


慶生玉生


因為正本隨著嘉靖皇帝駕崩就消失了,現在剩下的都是副本,有人說正本在嘉靖皇帝墓裡,這個有待研究考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