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一次搬迁背后的山民变居民创举

一次搬迁背后的山民变居民创举

航拍靖安新区。李安林 摄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锁华媛 滇萍

于滇东北、滇西北大山里的数万村民而言,2020年春节将永远记入他们的家谱、族谱,他们将搬离祖祖辈辈生活的深山老林,住进现代化的城里高楼。

2019年12月18日,全国最大的跨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靖安新区开始接纳安置群众,他们来自深度贫困的乌蒙腹地,4万多人在春节前都将如期搬完。

与此同时,鲁甸卯家湾、会泽新城及迪庆藏区、怒江深处的多个安置点,也在陆续接纳搬迁群众,目的只有一个:让搬迁群众在宽敞明亮、拥有现代化家具的新家园,过上喜庆、吉祥、温暖的中国年。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伟大创举。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与其困守深山老林代代受穷,不如搬离大山直接拥抱现代文明。

如果说,新中国成立,直过民族一步迈进社会主义;那么,今天的易地扶贫搬迁,就是让贫困乡亲,从村民一步变成城市居民。其意义之深远,不言自明。

云南省“十三五”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总规模占全国的10%,达到99.6万人,2019年的搬迁任务居全国第一。

压力山大!云南如何确保如期完成任务?

云南省委、省政府以高度的政治担当,全省上下坚持政策导向、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云南脱贫攻坚战的首战来重点推进。明确了“统规统建、安置点适度集中、城镇集中安置”等具体的建设安置策略,在加快“建”、着重“管”、严格“控”、确保“扶”上,进行多项创新,针对性地出台50项工作目标有序推进。截止2019年12月31日,全省121个县(市、区)“百万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24.5万套安居房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

这才保证了2020年春节前,数万群众搬入新家过大年的美好愿望。

搬得出还要稳得住,挪穷窝还要拨穷根。搬进城里的新家园,有没有事可做,有没有收入来源?收入稳定,生活就稳;生活一稳,人心就稳。

云南省把产业就业扶持作为重中之重,多措并举,确保每个安置点至少有一项主导产业,稳住经营性收入;确保每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确保每个搬迁户享有资产收益,拓展财产性收入……

对无劳动能力贫困家庭的兜底保障,则是确保“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最惠民举措。

以昭通市昭阳区靖安新区为例,4万搬迁群众入住,再造了一个“山水宜居新城”。当地以“近抓转移就业为主,远抓产业培育支撑”的思路,通过建立扶贫车间、发展“雁归经济”、开发公益岗位等举措实现“厂门”连接“家门”,有力促进劳动力在家门口就近就业,帮助异地扶贫搬迁户融入新社区、适应新环境。

更需要正视的是,易地扶贫搬迁,不是简单的人口空间移动和物理位移,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从农村到城镇,从农民变市民,从农业人口转为产业工人,从农耕文明转向现代文明,搬迁群众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关系都发生了重大转变,必然需要一个适应与融入的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易地扶贫搬迁提出了七个关键问题:

人往哪里搬、钱从哪里筹、地在哪里划、房屋如何建、收入如何增、生态如何护、新村如何管。搬迁入住新家园,只完成了前四步,后面三步,更需要做好文章。

没有先例,只能依靠创新。探索社会治理是必然选择,这也是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体目标的现实映照。只有将“收入如何增、生态如何护、新村如何管”这“三步棋”下好,易地扶贫搬迁的伟大创举,才能真正彪炳史册。

这是喜庆之时的冷思考,但不是多余。就像每个中国家庭,在欢庆新春时,也必然要做着来年甚至更为长远的规划。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相关链接:

1、【不负韶华 奋进跨越】“云扶评”之一:一份关怀让我们奋力跑进春天里

2、【不负韶华 奋进跨越】“云扶评”之二:一枚果子背后的云南扶贫逻辑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

一次搬迁背后的山民变居民创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