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曾經抗擊非典的世界著名“病毒獵手”再次來華幫助抗疫

昨天看到一則來自“哥大全球中心”的消息:

“1月28日,應中國政府邀請,哥倫比亞大學流行病學教授、Mailman公共衛生學院感染與免疫中心(Center for Infection and Immunity)主任維爾特·伊恩·利普金(Walter Ian Lipkin)抵達中國奔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區。

這是繼2003年他作為首批國際專家協助中國抗擊非典之後,又一次與中國科學家和醫務人員共同抗擊疫情,助力中國打贏這場抗疫狙擊戰。”

此時,在中國疫情沒有得到控制,感染人數不斷增加的嚴峻形勢下,敢於“逆行而上”去參與抗疫,這樣的人令人敬佩!於是我上網搜索有關這位利普金教授的信息,發現這確實是一位大神級的科學家。

曾經抗擊非典的世界著名“病毒獵手”再次來華幫助抗疫

維爾特·伊恩·利普金(Walter Ian Lipkin)1952年出生於芝加哥,他中學時代的理想是成為一名人類學家,1974年他在一所文理學院薩拉勞倫斯學院(Sarah Lawrence College)獲得了文學學士學位。

不過那時他的理想改變了,他說:“如果我大學畢業後直接進入文化人類學,我可能會去某個地方,去做些關於神話和民俗的研究,但是我覺得那樣的話我做的事情沒有什麼實際作用。所以我決定成為一名醫學人類學家。”

就這樣,拿著文學學士學位的利普金決定申請醫學院。他於1978年從芝加哥拉什大學醫學院(Rush University) 獲得醫學博士學位。

畢業後利普金沒有成為醫學人類學家,而是一直致力於流行病、傳染病的研究。四十多年來,他在醫學研究領域成就斐然。

利普金教授是國際公認的利用分子方法進行病原體發現的權威專家。過去幾十年裡,他一直置身於世界疫情爆發的最前線,其中著名的包括1999年的紐約西尼羅病毒、2003年的中國非典(SARS)、2012年至2016年的中東MERS 。

利普金教授是採用遺傳學方法應對傳染性疾病的先驅,他致力於解決病原體監測和發現的挑戰,他已經在傳染病領域中發現和鑑定了800多個與人類、野生動物或家養動物疾病相關的病毒,併發明瞭一系列診斷平臺。他在這些最先進的診斷技術方面培訓了30多名國際科學家,因此被譽為“世界最知名的病毒獵手”。

曾經抗擊非典的世界著名“病毒獵手”再次來華幫助抗疫

利普金教授現在是哥倫比亞大學流行病學教授、哥大Mailman公共衛生學院感染與免疫中心主任,這個中心是世界知名的生物防禦和新發傳染病研究中心,也是世界衛生組織的診斷研究中心。

利普金教授還擔任著世界衛生組織人畜共患病和新發傳染病聯合診斷中心主任。

曾經抗擊非典的世界著名“病毒獵手”再次來華幫助抗疫

他與美國疾病控制中心、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美國國際開發署、美國農業部、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安捷倫科技、輝瑞、羅氏454生命科學、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谷歌、巴斯德研究所和OneHealth聯盟都有持續的合作和項目。

曾經抗擊非典的世界著名“病毒獵手”再次來華幫助抗疫

利普金教授與中國有著很深的淵源。

他曾獲得2015年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這是中國政府頒發給外籍人士的最高科技獎。就在本月初,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黃屏向利普金教授轉交了中國政府頒發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紀念章”。這些都是為了表達對他在中國抗擊非典時給予的有力幫助的敬意。

利普金教授曾在接受《發現》(DISCOVER)雜誌採訪時回憶了那段難忘的經歷。

2002年冬天,他得知中國南方出現了一種新的呼吸道疾病。當時大多數人認為那可能是流感的某個變種,但是後來他領導的團隊發現這是一種冠狀病毒,接著通過研究他們獲得了一些關於這種病毒的基因序列的信息,並開發了一種實時檢測方法。

利普金教授的研究引起中國政府的重視,他回憶說:“有一天中國領事館官員邀請我吃飯。吃到一半的時候,他們對我說:我們需要你今晚就去北京。那裡有患者不斷死亡,目前沒有控制和治療方法。我說,我一個人去不了。我很快說服了我在哥倫比亞大學的同事托馬斯•布里斯(Thomas Briese)與我同行。

我們倆離開的那天早上,我的孩子在哭,托馬斯的妻子在哭,家人都為我們擔心,覺得我們深入險境,此行生死未卜。我隨身帶的箱子裡面裝滿了靴子、手套、口罩和我們開發的1萬個SARS測試包。

那時候沒有人敢去北京,飛機上只有三個人,托馬斯、我和紐約時報的一名記者,她是去北京接她的孩子回美國。”

到了北京,當時的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後來擔任衛生部部長的陳竺親自到機場迎接利普金。從機場乘車去市內,一路上他看到街道上冷冷清清,天安門廣場空無一人,那是非典疫情最嚴重的時期。

第二天早上他被帶到一個傳染病研究中心出席緊急會議,現場有二百多人,還有幾名穿制服的軍隊高級軍官,人們都在急切地等待他的意見和指導。

在北京,利普金與當時的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陳竺及當時的科技部部長徐冠華一道,制定了抗擊SARS病毒的策略,併成功從病人的肺部組織裡提取出一段SARS病毒的基因。

最終,中國取得了對抗非典的勝利。可是,工作結束後,利普金教授一回到美國就生病了,並被隔離了起來。

非典之後,利普金教授協助建立了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廣州生物醫藥研究所等疾病研究機構,2013年5月他又赴北京與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簽約組建了病原發現聯合實驗室,這個聯合實驗室旨在推動和提升中國新發和突發傳染病的應對能力。

據中國經濟網報道: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疫情自爆發起,利普金教授即與中方人士保持密切聯繫。他在給中方專家的郵件中表示:“作為中國人民的親密朋友,我有責任為中國提供服務。我很榮幸能立即與你們的科學家、院士和公共衛生領域領導人一起,調查情況並展開科學研究。我將利用我以往在全球突發疾病新發傳染病爆發事件中所積累的經驗,對爆發狀況做出合理評估。我將完全分享我所在的感染和免疫中心的技術和資源,並以中方認為有助於應對當前疫情的任何方式提供幫助。”

就這樣,時隔17年,已經68歲的利普金教授再次“逆行而上”,不顧個人安危,奔赴中國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第一線。

最新消息:

84歲的鐘南山院士和68歲的利普金教授,兩位中美頂級科學家開始聯手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

利普金教授1月28日從美國啟程,29日晚抵達廣州。他原本與鍾南山院士的會見定在1月30日上午9時,但鍾院士29日晚臨時接到北京通知,第二天一早就要趕到機場飛往北京。

曾經抗擊非典的世界著名“病毒獵手”再次來華幫助抗疫

鍾南山院士和利普金教授在廣州機場(來自中國經濟網)

於是,利普金教授不顧旅途勞頓,30日早上6點來到鍾院士家的樓下,與鍾院士一同乘車去機場,兩人抓緊時間在車上、在機場大廳、在貴賓室就當前的疫情進行交流。

這大概就是最傑出的科學家和醫生在危難時刻表現出的仁心大愛和忘我的工作精神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