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清朝與俄國簽訂《尼布楚條約》,割讓了33萬國土,為何康熙卻樂開了花?

羅福添


清朝剛建立不久,又發生了三藩之亂,康熙皇帝為了平息內亂,全力圍剿叛軍,因此對於俄國的侵略無暇分心太多,康熙二十年冬,隨著最後一位藩王授首,歷史上著名的三藩之亂落下帷幕,這樣以來,一直在黑龍江區域侵擾我國的俄國受到了康熙的重視,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康熙皇帝派將軍朋春領軍三千人,開始對俄國進行反擊,很快俄國入侵者就被擊敗,雅克薩城被攻下,清軍大勝而歸,但俄國見清軍退走,不死心之下再次入侵,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清軍再次圍剿俄軍,並最終擊斃俄軍首領托爾布津,取得勝利。

隨即俄國派特使向清朝求和,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經過雙方使團不斷地商討與磋商下,雙方最終敲定了最後的邊界劃分問題,達成一致後,康熙准許了條約的內容,那麼,康熙為何會答應呢?

那是因為,在康熙皇帝的眼中認為此次的戰爭只不過是一次臣服與不臣服的問題,既然你已經被我打敗,並願意臣服,那麼給之一些好處也無關緊要,畢竟當時康熙也沒有什麼長遠的看法,在他的眼裡,那邊貧瘠不堪,管理那裡的成本遠大於收益,還不如將其送給對方,以此換來邊境的安穩以及和平發展,在當時,清朝的統治剛開始不久,在與俄國開戰之前又剛剛平息了內亂,耗費不小,再則,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噶爾丹率所部在沙皇俄國的唆使下,發動了以分裂祖國為目的的叛亂,康熙皇帝不想在此問題上再與俄國糾纏,以便騰出手來對付叛軍。

為了維護統治,穩固皇權,在種種原因之下,康熙皇帝同意簽訂《尼布楚條約》



舟曉


標題內容本身是偽命題。請看中國社會科學院和地圖出版社共同根據歷史記載出版的《中國曆代歷史地圖集》明朝版圖之二(後期),看看當時女真部落在什麼位置,連額爾古納河都沒有到,這個地區還在蒙古人兀良哈部落佔領之下,更別提雅克薩。請問清朝多少年開始入關,請問大清首先是南下入關還是先往西北方向征服西伯利亞?即使清朝簽訂《尼布楚條約》時,漠北外蒙古還全部都在噶爾噶部落統治之下,更別提再往北布里亞特人的貝加爾湖地區,而沙俄哥薩克人在《尼布楚條約》之前早已經征服布里亞特人佔領貝加爾湖地區之後才東擴到了雅克薩安營紮寨好幾十年。請問,你的所謂割讓“33萬國土”在地圖上的哪個位置?有何歷史資料記載康熙割讓放棄過有自己臣民的居住地?如果沒有臣民居住的地方何來的“國土”?談論歷史最基本原則是要尊重歷史資料歷史事實,而不是信口開河,更不能為了個人宣傳目的胡亂編寫,誤導輿論。煩請提問者公佈一下提問的證據資料以正視聽


史海老漁翁


和所有帝王一樣,欺軟怕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