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三亞卓達社區開展“地毯式、拉網型”精準排查

三亞卓達社區開展“地毯式、拉網型”精準排查,為居家觀察人員提供周到服務

“最嚴”社區防控也能讓人暖心

抗击疫情·防控 | 三亚卓达社区开展“地毯式、拉网型”精准排查

近日,青年志願者為卓達社區居民測量體溫。 (受訪者供圖)

社區是城市的最小單元,是傳染病防控的重要防線。這道防線守住了,就能有效阻擊疫情蔓延擴散。

連日來,各社區廣泛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凝聚群眾,全面落實聯防聯控措施,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充分發揮基層防線作用。即日起,本報開設“社區防控在行動”專欄,敬請關注。

海南日報記者 徐慧玲

2月2日晚8時許,三亞市吉陽區卓達社區居委會內燈火明亮,一個個忙碌的身影來回穿梭。不一會,飯菜的香味從卓達社區居委會里飄散出來,使得原本冷清的街道多了幾分煙火氣息。

“社區防控是疫情防控的基礎環節,疫情當前,群防群控重任在肩。”卓達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陳澤愛說,該社區以吉陽區“五級黨建網格”平臺為依託,建立了聯防聯控、群防群治工作機制,全力以赴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這些天,“以崗為家”成了社區工作人員的常態。他們頂著“熊貓眼”,全面開展“地毯式、拉網型”精準排查……他們正在用一絲不苟的行動,織密防控網,守好社區這道防疫關。

分好“責任田” 堅守“主陣地”

連日來,陳澤愛總是早早地就出了門,到社區居委會整理記錄材料、入戶量體溫、登記、發放口罩……每天的工作安排得滿滿當當。

看似簡單的工作,開展起來卻並不輕鬆。卓達社區成立於2013年5月,包括卓達東方巴哈馬小區和同心家園5期小區。其中,卓達東方巴哈馬小區是典型的“候鳥”小區,旺季時入住人口近萬名。而與之相矛盾的,是社區工作人員的相對緊缺。

對此,卓達社區依託“區委—區駐點機關黨組織—社區黨組織—黨小組—黨員”五級黨建網格化管理平臺,創新“黨建網格+社區管理網格”的管理模式,劃分3個防疫網格、包含5100餘戶居民的社區疫情防控工作責任網;細化編排入戶排查組、信息報送組、健康服務保障組,各工作組高效運轉、各黨支部齊心協力、分工協作……工作機制迅速建立,責任劃分明晰,大家迅速進入阻擊疫情的前沿陣地。

在陳澤愛的辦公桌上堆放著一摞材料,其中卓達社區湖北籍人員到訪排查表上,清楚地記錄著人員的到達時間、身體狀況、聯繫方式等信息。“疫情來得突然,社區工作人員迅速出動摸排,這些都是他們連日‘奮戰’的成果。”陳澤愛說,社區工作人員聯合衛生院、物業紮實做好健康監測,對居家隔離人員建立了健康臺賬,每天進行兩次體溫檢測,瞭解其最新的身體情況。

對於28歲的志願者林凱來說,為到訪人員測量體溫和入戶摸排是主要任務。大年三十是林凱上崗的第一天,他一直忙到夜裡22時。“做好第一道防控關卡,才能讓居民更安全更放心。”林凱說,如今,進入小區前,先進行體溫檢測,已經成為卓達社區居民和志願者之間的默契。

隔離不隔愛 關愛顯情濃

物業人員當起了跑腿員,醫療“候鳥”人才穿上白大褂……春節假期,一件件溫馨的小事在卓達社區發生。

最近,71歲的“候鳥”顧美林主動認領了一項新任務,在卓達社區、紅沙社區的街頭巷尾進行疫情防控宣傳,為過往居民免費測量體溫、發放資料、專業講解疫情。

重新穿上白大褂的還有吉陽區醫療領域的10餘名黨員“候鳥”人才,他們自願組成了應急醫療團隊,積極開展健康指導工作。

卓達社區試行“重點居家防護戶健康服務”辦法,對排查出來的重點人員,除了日常的健康監測外,還注重人性化服務。“我們說服重點人員居家隔離不外出,並在門口貼上重點居家防護戶標牌,提醒做好居家防護,其所需的生活用品,由物業人員統一安排送上門服務。”共青團吉陽區委員會書記李娜說。

“我的快遞到了,你們能幫我拿一下嗎?”“能幫我買點雞蛋、紙巾、口罩嗎?”……為居家隔離觀察業主購買生活必需品,成為卓達物業股份有限公司三亞分公司物業副總經理於峰斌的日常工作,他的電話24小時開機,負責幫大夥跑腿。

居住在卓達東方巴哈馬小區的黑龍江“候鳥”楊德斌注意到,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這個春節少了幾分年味,但是社區工作人員無微不至的關懷,讓他感受到了別樣的暖意和溫情。

“我兒子年前從武漢回到小區後,居委會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與我們取得了聯繫,幫助開展居家隔離。”楊德斌說,雖然每天不能出門,但是一家人得到的關心一點都沒少,“我們吃的問題得到了解決,生活垃圾也由物業派人來統一收走,雖然在家隔離,但並沒有把大家的心隔開。”

在卓達社區,不論是穿上“白大褂”的醫療領域黨員“候鳥”人才、身著藍馬甲的志願者還是其他堅守在疫情一線的工作人員,均以不同的姿態、共同的責任,全力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防控阻擊戰。

(本報三亞2月2日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