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有個小夥到外地打工五年,回老家以後不會說老家方言,怎麼辦?

西部風情2019


題主所說的這個人,對這個人也做了這樣的提問,相信每一個人看到這樣的提問,誰都會覺得這個出去打工五年後回到家鄉,連自己家鄉的話都不會說,忘得一乾二淨的這個人肯是裝瘋賣傻的人。當然,我也是不會去相信會有這樣的人。即使是離家在外,五年,十年,二十年,甚至是30年,對一個能出得去打工的成年人來說,家鄉的語音是不容易忘記的,除非這個人是故意裝懂不懂的。


所有承諾永恆的像星星


有意而為之,怎能不會講方言呢?我講個笑話大家聽聽。八十年代我農村還是用牛拉石磙打場,大家都知道石磙是柱體,有400多斤重,我村一青年參軍三年退伍回村,見到石磙用半普通說“爸爸,這個果子是啥村上結的?"他爸氣得連說都說不出了,這時,從小把他養大的母親從田間回來,他又說"爸爸,這是誰家的老太婆?"他爸氣的發抖,拿起一根追打他。幾天後回來什麼都明白了。也就說去裝逼吧。


慶生玉生


說個笑話哈:村裡一小夥當兵三年,回家探親,見了一條狗從屋裡竄出來嚇了一大跳,忙拉著媽媽往後退,邊退邊問媽媽:這是個啥呀?媽媽瞅了瞅兒子,有些生氣的回應道:你才出去幾年就不認識狗了?兒子摸摸惱袋喃喃自語:哦,是狗子,是狗子想起來了……

回到正題,才出去五年就不會說家鄉話了?忘記一點倒還可信,但是不出三天就能全部找回!畢竟是我們的母語,是母親一句一句教會我們的,早已根深蒂固,哪能說忘就忘啊?

若是忘了,那就是忘本!

我兒子十七歲上大學,並且一直在外地工作和生活,都三十多歲了,說起話來還是本鄉本土,回到家鄉一句官話也沒帶過,深得鄉親們讚賞,而且他還特討厭喜歡“撇腔”的人!





鐵鷹


我父親,1947年,從老家來到 天津,一直到去世,與人說話,特別是與老家人說話,都是家鄉方言,即使跟天津人說話,也夾帶著老家口音,我們是聽不出來。但外人,比如我同學同事,一聽我父親說話,就問我:伯父是✘✘省人吧,所以,一個人的鄉音,只要不是幼兒時離開,一般,想全改變,不易。


用戶3864480837645


出去打工五年不會說家鄉方言,這並不奇怪。原因是,在外邊工作的環境,一般都是說普通話,說家鄉方言,別人聽起來費勁不好懂,所以久而久之就入鄉隨俗了,也就會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了。說起來,我本人也經歷過這種情況,我71年參軍,在部隊服役7年,由於工作需要,必須會說普通話,所以當時說的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回家探親時就不會說家鄉方言了,也曾遭到了不少白眼,挺尷尬的。當時還學會了一句國罵,就是:他媽的。鄉親們非常反感,也鬧了不少笑話。復原後,在家鄉待的時間長了慢慢的就又會說家鄉的方言了。從說方言到說普通話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從說普通話到說方言也同樣需要一個過程,不要著急,時間長了,自然會改過來的。現在我也沒有口頭語了,也不會說普通話了,這也是入鄉隨俗吧。


快樂人生看世界1


我從三歲離開湖北去河北的,28歲再回湖北確實湖北的話不會說聽不懂了,但是我28離開河北現在在江蘇打工10年了但是我在的河北邢臺方言百分之95沒忘記,只是我在外面說普通話習慣了,在外面遇到河北邢臺人我不說家鄉話真的彆扭不習慣,但是隻要跟河北人打電話或者微信語音聊天我說普通話不習慣,所以說才離開家鄉五年就一點家鄉話不會說真的讓人不得不說是在裝


張其玉獨闖天下


看到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年輕時候八十年代聽到的一個故事。

八十年代一哥們當兵去了部隊,那時候當兵是特別光榮的一件事,所在地鎮、村、組都要熱烈歡送,部隊轉業反鄉鎮、村、組又要隆重迎接。有一哥們轉業回鄉,所在組也就是他莊門設了幾桌酒席接待他的時候,他說話都是外地話,大家聽了特別別紐。

他父母也是老實人,提醒他說家鄉話,這哥們就是不聽,還說不會說家鄉話了,早就忘記了,他爸一聽就火了,操起一根扁擔(挑東西的一種工具),照著他屁股就要打,這哥們馬上改講家鄉話叫他父親別打,惹得所有在場之人哈哈大笑。


草原上的草原狼


我離開家鄉已經四十年了,平時都是說普通話,不過我一旦回到雲南老家,就自然而然地說起了家鄉話。當然了,方言中比較土的俚語已經忘記了,但語音聲調卻沒有忘記。因此,鄉親們都說我口音沒變。。

你說一個小夥出門打工五年,國家就不會說家鄉話了,這樣的人肯定是有的,不過,要麼是裝,要麼是學普通話沒學標準,說得普通話不像普通話,家鄉話不像家鄉話,自己也不知道家鄉話如何發音了,古代不有邯鄲學步嗎?邯鄲人走路沒學著,自己原來走路的步伐也忘了。說白了,就是智商低,語言能力差。因為語言能力強的人,跟外地人說普通話,跟家鄉人說家鄉話。這樣才證明你的能力。


若愚趣談


說起這個話題,我也來湊個熱鬧。[呲牙][呲牙][呲牙]

我老公的一個朋友的媳婦兒就是這樣,老公那會兒是軍人,在部隊待了幾年,回來之後,就不會說家裡話了,但是普通話又不好,一嘴的半土不洋,聽著著實不舒服,不知道是真該不過來還是不願意改,但是人家就說改不過來了,她老公都說她,也沒辦法,就說改不了了,不習慣的還以為咋著了呢,[呲牙][呲牙][呲牙]

我們聽上去有時候都不明白,裡邊參雜著方言土語聽著那叫一個奇葩。[呲牙][呲牙][呲牙]

慢慢的習慣了,也都知道她那樣。終究是別人的喜好,不傷大雅,與自己無關,也不必過於糾結了。


馨月19


古語說“故土難離,鄉音難忘。”出去打工五年就不會說老家的方言未免有點讓人不可思異。也許是小夥故意而為之吧,是否為了博人眼球而達做出的標新立異之舉動。

我已經離開故鄉有二十年了,平常回老家的時候也不多,但不管是在外地與故鄉的親朋電話聯絡還是回到故鄉看望父母親人都是用家鄉的方言和他們進行交流,雖然久不說方言,在和親朋進行對話時也會有鄉音不準,詞不達意的情況,但是這濃濃鄉音鄉語卻是表達情感的最好方式,也迅速拉進了人和人之間的親情距離。“那山,那水,那人,那獨具地方特色的方言就是那濃濃的鄉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