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身邊好醫生王晶:用“工匠”精神修復高齡脊柱

身邊好醫生王晶:用“工匠”精神修復高齡脊柱

診室故事

果敢診治 讓高齡“絕症”患者重獲新生

隨著人們的平均壽命提高和社會老齡化的到來,高齡的脊柱退行性疾病患者越來越多,但是一些病情非常嚴重的高齡患者,只有接受手術治療才可以解決折磨多年頑疾。但是當他們聽說要做手術的時候,往往都會覺得年紀大了,保守治療就好了。

近年來,脊柱外科飛速發展,微創的理念越來越受到重視,高齡早已不是什麼手術禁忌,術後快速康復的程度也令人刮目相看。王晶表示,現在一個門診能看到好幾個七八十歲的腰腿痛患者,而這些患者,都希望能得到積極有效的治療,改善生活質量。此時若醫生還是墨守成規,不敢給高齡患者“開刀”,那麼許多老人家就失去了重獲健康的最後機會。

近年來,王晶一直致力於將微創和快速康復的理念融合在脊柱外科之中,尤其對於那些必須接受手術的高齡患者,力求做到手術創傷最小、恢復最快、最為安全有效,已經為多名高齡脊柱退行性疾病患者實施手術,使其重獲健康新生。

術到痛除 解決九旬老人三十載“腰窄”痛

俞老伯伯是一位離休老幹部,60多歲開始出現腰腿痛的症狀,起初各種保守治療的方法還是有效的,慢慢地到他八十多歲的時候,病情已經很嚴重,走下樓遛個彎都很困難,而且他患上了冠心病,心臟放了起搏器,再做腰椎的手術非常困難。

在俞老伯伯91歲的這一年,家人抱著最後一絲希望,找到了王晶。“我仔細分析了俞老伯的病情,也和其他醫生一樣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嚴重的腰椎管狹窄症壓迫下肢神經根,若不手術解除壓迫,不要說疼痛不能緩解,可能隨後會出現大小便失禁、癱瘓等更嚴重的問題。手術呢,且不說91歲的高齡,就是俞老伯的心臟也早己脆弱不堪,靠起搏器維持跳動,而且因為心臟起搏器的存在,手術中不能使用單極電刀止血,大大增加了手術的困難程度。

精心準備之下,王晶為俞老伯實施了這臺創造該院最高齡記錄的脊柱手術。協同了心內科、麻醉科共同保駕護航,手術後,折磨俞老伯30餘年的疼痛就再也沒有回來過,手術創傷小,康復快。5年後的今天,俞老伯在暨大校園裡散步,和退休老人打門球。老人的健康讓王晶非常自豪。

病案分析

細心診治

讓“三進三出”老人免受病痛

來自梅州的楊婆婆,雖然她只有78歲,但患有一身病,不僅有幾十年的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心臟放了支架。而且還有嚴重的全身性剝脫性皮炎,長期需要吃激素控制病情,也因為這樣,血糖也控制不好,骨質疏鬆非常嚴重。因為股骨頭壞死15年前就換了人工關節,後來還翻修過一次。

“楊婆婆因為不同的問題在我這裡做了3次手術,每次都是躺著用救護車送來的。第一次是因為嚴重的骨質疏鬆,沒有摔倒的情況下就出現了腰椎骨折。後來我用一個2毫米的孔,在局麻下給她做了個微創經皮椎體成形術,做完她就可以走路了。第二次是因為多年積累腰椎滑脫,腰椎管狹窄,最終使她寸步難行了。”王晶說道。

然而,去年楊婆婆換了人工關節的那條大腿,又開始劇烈疼痛。在梅州看了許多醫生,有些說找不到準確的病因,有些說是人工關節鬆動,需要做手術翻修。“老人家說最信任的還是我,又坐了幾個小時的救護車到廣州來找我。我發現了另一個非常容易漏診的問題,就是極外側型腰椎間盤突出症,和她的病症居然也是吻合的。但是因為她老人家腰椎以前手術有植入螺釘,干擾到了影像學成像,無論CT還是MR都不能明確診斷。最後我在透視下用一根針精準地穿刺到她L3/4左側椎間孔,注射了少量局麻藥。她的症狀就暫時緩解了。這個微創診斷技術使我最終能明確診斷,隨後我又在局麻下用一個6毫米的椎間孔鏡為她做了微創手術,術中幾乎沒有出血,術後症狀馬上就緩解了,當天就可以下床走路了。”王晶解釋。

正是王晶的細心分析,最終避免了一次嚴重的誤診,讓楊婆婆避免了一次創傷巨大的人工關節翻修手術。“楊婆婆每次都能健康地自己走出醫院,還有什麼比這更開心的呢?”王晶說。

身邊好醫生王晶:用“工匠”精神修復高齡脊柱

精準把控 耐心引導 讓“腰突”老人快速康復

離休不久的謝伯,本想著享受退休的美好生活,但是開始出現腰腿痛,半年多一直在嘗試保守治療,一直到最後嚴重到半夜實在忍受不了,家人叫120把他送來了急診。

“我仔細檢查之後,發現原來是L3/4的椎管狹窄合併極外側型的椎間盤突出。極外側型是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一種少見類型,容易漏診,不但症狀重,而且保守治療效果差,絕大多數需要手術治療。但是,他的家人覺得這麼大年紀做手術肯定是在鬼門關轉一圈,堅決反對做手術。”王晶回憶說。

看著謝伯痛苦的生活狀態,吃不下,睡不著,王晶覺得自己必須站出來讓謝伯的家人信任他。“我做了完善的術前檢查和準備,覺得謝伯雖然年紀大,但是一來病情嚴重,必須要手術才能解決,二來各方面的狀況都在我的預料和控制之中,手術的風險可控,出意外的幾率很小。”王晶表示。

於是,王晶耐心地給謝伯家人講解,並讓他們接觸了病房以往許多同齡患者成功的手術案例。最終,謝伯和她的家人接受了手術。“手術的過程和效果當然也是非常理想的,康復非常快速。現在偶爾在暨大校園裡見到他老人家,每次都會很熱情地和我打招呼。”王晶開心說道。

幫你問醫生

骨科手術是不是微創康復快點?

微創這並不是一個新鮮詞,已經廣泛應用在脊柱外科領域的椎間盤鏡、椎間孔鏡、擴張通道等。

王晶表示,“移動皮膚及軟組織窗口”技術,使傳統需要至少8~10釐米手術切口才能完成的單節段開放脊柱融合術更加微創化,在保證充分顯露與從容操作的前提下,僅需要5釐米左右的切口即可完成。這樣極大地減少了手術創傷、術中出血,減輕了術後疼痛,縮短了康復時間。同時對於一些視野顯露困難的精細手術,比如頸椎前路手術。率先應用的顯微鏡輔助技術,許多以往無法實現的高難度手術現在也可以輕鬆完成,極大地保障了手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從術前宣教,手術風險、營養狀況的評估與管理,到手術技術的改良等,事無鉅細都要注意,才能實現手術的快速康復,並非單一微創手術方式就可以保證快速康復。

身邊好醫生王晶:用“工匠”精神修復高齡脊柱

本期專家

王 晶[個人檔案]

王晶,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創傷科主任、副主任醫師、副教授、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現為廣東省醫學會創傷骨科委員;廣東省醫學會創傷學會委員;廣東省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生物醫用材料與臨床應用分會常委,並歷任廣東省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第三屆委員會小兒骨科專業組副組長;廣東省醫學會創傷學分會第三屆委員會青年委員會委員;廣東省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二、三屆委員。

對脊柱、創傷、關節及四肢畸形等疾病的治療有著豐富的臨床治療經驗,擅長各種微創手術,特別脊柱微創及小切口技術,並用於治療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滑脫、腰椎管狹窄症等疾病。

門診時間:週二上午,週三下午。

記 者 蔡衛楊 通訊員 張燦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