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5 红军第一架飞机来的意外,用的惊奇

北伐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广东航空学校选派人员到苏联学习航空来培养航空人才。人才还没培养到位呢,第一架飞机就来了,还是意想不到的惊喜。

红军第一架飞机来的意外,用的惊奇 (红军第一架飞机“列宁”号)

根据地来了“不速之客”

1930年春,国民党驻汉口航空第4队飞行员龙文光驾驶一架美制“可塞”式轻型侦察/轰炸机,由武汉飞往河南开封执行通信联络任务,但在返航途中,因遇大雾迷航,再加上油料耗尽,被迫降落在鄂豫皖边区宣化店(今湖北大悟县)西南10公里陈家河的河滩上。当地红军赤卫队缴获了这架飞机,扣留了飞行员龙文光。鄂豫皖边区政府得到报告后,立即指示当地红军要保证飞行员安全,保护好飞机,并设法把飞机和飞行员运送到根据地中心地区--鄂豫皖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新集(今河南省新县)。

缴获了国民党军的飞机,这对苏区人民来说可是一件大事。过去都是眼看着国民党飞机在根据地上空丢炸弹,这回却把它缴获了,大家高兴地奔走相告,也不知道保密,很快就传到国民党那儿去了。3天后,国民党指示河西姚昄一带的地方武装,分三路向保护飞机的红军赤卫队发动进攻,企图炸毁飞机,抢走飞行员。当地红军赤卫队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打退了地方武装的进攻,保护了飞机和飞行员。

几天之后,在龙文光的配合下,红军赤卫队把飞机拆卸,运到新集。鄂豫皖红军领导人、黄埔一期毕业的徐向前接见了龙文光,并鼓励他参加红军,为人民做事。

龙文光1899年出生于四川崇庆县,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后转入广东航校第二期学习飞行,1926年12月毕业。由于俄语好,曾在毕业典礼上为苏联教官做过翻译,1927年他被广东国民革命军航空处选送到苏联航空学校学习飞行,毕业后回国,任国民党空军飞行员。由于在苏联学习过,对共产党和红军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龙文光很快表示愿意参加红军,不久便在鄂豫皖边区红军司令部任参谋。为了表示新生,龙文光还把自己的名字改为龙赤光,并多次给在汉口的妻子黄秋英写信,劝她来苏区工作。

红军第一架飞机来的意外,用的惊奇 (龙文光)

成立航空局千方百计买汽油

如何把拆卸的飞机重新组装,真正能飞起来?为此,鄂豫皖边区军委向中共中央请求派懂航空机务的人来修理飞机。1931年春,曾在苏联航空学校学习过航空机务工程的钱钧被分到鄂豫皖根据地工作。很快,鄂豫皖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了航空局,任命龙文光为局长,钱钧为政治委员。这是中共第一个航空机构。航空局其实就只有龙文光一个飞行员。他也是红军的第一个飞行员。

1931年4月,钱钧、龙文光和红军里几个懂机械的人把飞机重新组装修复好,涂上灰色的油漆。为纪念列宁,鄂豫皖边区苏维埃政府将这架飞机命名为“列宁”号。红军将“列宁”二字写在机身侧面,在机翼两侧下方各绘一颗红五星。

为了“列宁”号起降方便,3个月后,航空局在其驻地新集修建了一个简易机场。以后,又另外修建两个简易机场:一个在湖北黄安(今红安)、麻城两县交界处;另一个在安徽、湖北两省交界处,即英山县金家寨机场。这三处简易机场就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建造的航空设施。

飞机、飞行员和机场都有了,没有汽油,飞机还是飞不起来。为了解决飞机的燃料问题,鄂豫皖边区军委想方设法到武汉购买了一些汽油,但数量毕竟有限。1931年3月,鄂豫皖红军在湖北孝感双桥镇的战斗中,俘虏了国民党军第34师师长岳维峻。红军利用他女婿来根据地探望岳父的机会,让其帮助购买汽油。为了保住岳父的性命,岳维峻女婿先后从武汉运来不少罐装汽油和其他物品。

将迫击炮弹绑在飞机上

1931年7月初,鄂豫皖军事委员会委员(1931年11月任红四方面军政治委员)陈昌浩要到英山执行任务,准备搭乘“列宁”号飞机穿越国民党控制区到金家寨机场降落。同时,红军也准备通过这次飞行到国民党控制的固始、潢川一带执行侦察任务。陈昌浩还担心龙文光不可靠,驾驶飞机在白区降落,就带上手枪、手榴弹,准备必要时,逼他听从指挥。

从新集到金家寨的航程只有100多公里,半个小时左右就到了,但由于新修的金家寨机场雨后泥泞,飞机无法降落。于是,“列宁”号改变航向飞往固始、潢川一带执行侦察和撒传单任务。此举在国民党军队中引起不小的恐慌。

9月,龙文光驾驶“列宁”号到华中重镇武汉散发传单,引起国民党当局极大不安。国民党的《扫荡报》对“列宁”号的出现大为震惊,刊登过这样一条消息:“共军飞机连日骚扰潢川、汉口,我方幸无伤亡,现有关军方已通令各地严加防范”。

1931年11月,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率部围攻黄安县,国民党杂牌部队第69师师长赵冠英率部万余人固守黄安,等待麻城、黄陂等地的国民党军前来救援。11月10日,黄安战役打响了,经过十多天的战斗,红军全部肃清了城外围的8个独立据点,把县城紧紧围困起来。黄安城守军多次寻机突围,都被红军围城部队打了回去。

一个多月的围困,使国民党军陷入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困境,红四方面军总部决定发动总攻,并调“列宁”号配合作战。12月21日,徐向前、陈昌浩等总部领导和龙文光一起来到城南的一个高地上,勘察了黄安城的地形,国民党军第69师司令部位置,以及城内敌兵力部署,并确定了轰炸方案,同时通知参加黄安战役的红军地面部队,“列宁”号飞机要来黄安作战,各部队不要发生误会。

红军把“列宁”号加装了挂弹架,将迫击炮弹捆绑起来挂在飞机上作为航空炸弹。12月22日,龙文光驾驶着“列宁”号出现在黄安上空时,红军地面部队振奋不已,高兴地向天空上扔帽子,有的人竟跟着飞机跑起来。国民党军看到“列宁”号飞机在黄安城上空盘旋,开始时以为是自己的飞机空投物资来了,都纷纷跑出工事,准备抢东西,毫无戒备,当遭到轰炸时,才知是红军的飞机,吓得仓惶逃命。

赵冠英见部队待援无望,又遭飞机轰炸,军心动荡,随决定弃城逃跑,同时,还以“官升一级,兵升一官”为诱饵,纠集力量组成了“敢死队”突围。而他本人则化装逃跑,但最后还是被红军活捉。此役夺取了黄安城,使黄安、麻城、黄陂、孝感等县根据地连成一片。龙文光驾驶着“列宁”号飞机与红军指战员一起创造了首次空地配合作战。

拆散埋入大别山

1932年7月,蒋介石对鄂豫皖地区发动第4次大规模“围剿”,红四方面军被迫向西战略转移,无法将“列宁”号转移,不得不把它拆散埋入大别山山沟里。

红四方面军反“围剿”失败后,龙文光与主力部队失去了联系,回到汉口家中,不幸被国民党逮捕入狱。他的同学毛邦初等人联名保释,请求国民党政府赦免他一死,但都未能获准。1933年,龙文光以“带机投匪”罪被国民党杀害,同年底,被中共苏区追认为革命烈士。

1951年9月,当年任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时任湖北军区副司令员的王树声来到大别山,当地群众将“列宁”号飞机部件挖了出来交给国家。但由于时间太久,飞机已无法复原。飞机部件也因当时人们缺乏对文物价值的认识而未能妥善保管。“列宁”号仅剩一块蒙布存放在湖北博物馆。空军航空博物馆成立后,按1:1比例复制了一架“列宁”号原机,供人们参观,成为永久的回忆和纪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