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三国曹操手下猛将如云,典韦和许褚更是佼佼者,为何没入五子良将?

曹修兵


首先说,“五子良将”的说法与“五虎上将”一样都不是官法称谓,更不是一种法定职务,而是民间的说法,来源是《三国志》里将张辽等五人合为一传,并且说“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

典韦和许褚也是曹操手下的猛将,没有入选“五子良将”的主要原因与他们的岗位性质有关,他们都属于曹操的禁卫部队指挥官,地位很重要,但单独在外带兵打仗的机会不多,与“五子良将”相比他们缺乏更多的“野战之功”。

许褚在史书上出彩的地方,除了早年个人“力拖狂牛百步走”之外,主要有3件事:一是徐他谋反时被许褚提前识破,清除了曹操身边的一颗定时炸弹;二是潼关之战时“举鞍救主”,没有许褚估计曹操就完了;三是曹操与马超阵前答话,马超惧许褚而不敢妄动。

从这3件事可以看出,许褚的职责就是保卫曹操的安全,相当于曹操的卫队长,论重要性和曹操的信赖程度当然不亚于“五子良将”,但论战功就要逊色一些,主要是没有机会建功。

典韦虽然有“陷阵先登”的经历,在濮阳之战中更有出色的表现,但他的职责主要是“引置左右,将亲兵数百人,常绕大帐”,与许褚有类似之处,典韦后来在南阳之所以战死,也主要是为了保护曹操安全。

典韦未能入选“五子良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死得比较早,事迹也就少了很多,相对来说许褚活到了魏明帝时期,比典韦长一些。由于典韦、许褚岗位性质所决定,二人单独带兵的机会少,立功的机会也少,战功相对不足,所以没有入选“五子良将”。

乐进最早是曹操的“帐下吏”,相当于贴身警卫员,但乐进很早就出去带兵了,以野战部队一线将领的身份参加了许多战斗。

官渡之战中乐进斩淳于琼,又击二袁于黎阳,斩大将严敬,别击黄巾、雍奴、管承等,都“大破之”,还从战荆州,进击关羽、苏飞等,“击退其众”。由于战功累累,乐进这才得以入选“五子良将”。

曹操对身边的将领虽然特别信任,但评定军职还是以功劳为准,没有偏私,典韦、许褚在这方面就吃了亏。典韦生前最高军职仅是都尉,相当于旅长,许褚虽然熬到魏明帝在位时,生前最高职位也才是武卫将军,虽然统率的是禁军,但论军职与杂号将军相当。

而“五子良将”的军职都非常高,张辽是前将军,乐进是右将军,于禁是左将军,徐晃是后将军,以上4人是四方将军,高于四征、四镇、四平,相当于战区司令,张郃更是车骑将军,比四方将军还高,相当于全国武装部队副总司令。

综上,曹操对典韦和许褚的信任程度或许超过了“五子良将”,二人也是猛将,但由于工作岗位性质的原因,他们与“五子良将”相比立下的战功相对较少,二人的军职也相对较低,用这两个硬指标去筛选,他们二人没有入选“五子良将”也在情理之中。


南门太守


五子良将分别是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和后将军徐晃。这几员大将,不仅武艺高强,更最重要的是领军作战的赫赫战功。

比如,张辽“武力既弘,计略周备”,他最有名的一仗是守卫合肥之役。

张辽曾经与乐进、李典一起率7000人驻防合肥,抵挡孙权10万人的长期围攻。其间还一度率领800精锐,攻入敌阵,所向披靡,打的拥兵10万的孙权胆寒。

逼迫孙权后撤时,张辽还抓住机会,痛打落水狗,大败孙权。替曹操漂亮地完成了守卫合肥的战略任务。

乐进作战极为勇猛,经常作为曹操的尖刀部队,横扫强敌。

曾经在官渡之战时,跟随曹操猛攻乌巢守军,直接斩杀了袁绍大将淳于琼,从而顺利地火烧袁绍粮草,奠定了官渡之战的胜局。

于禁则非常擅长治军。

有一次曹操纳降张绣过后,色心大起,纳了张绣的婶娘。这让张绣觉得非常丢脸,当晚造反,打了曹操一个措手不及。

当时全军极为慌乱,只有于禁所部军纪严明,稳住了阵型,保住了曹操的基本盘。同时,于禁还斩杀了军纪混乱的青州兵,控制住了曹军的混乱,让曹军没有彻底崩溃。

张郃则是一名通晓权变的战将。

张郃最有名的一仗是打街亭。当发现马谡只会纸上谈兵后,迅速地断绝了蜀军的水源,然后趁敌虚弱猛攻,最后在街亭大败马谡,这让诸葛亮气势如虹的北伐功败垂成。

徐晃擅长用兵,喜欢“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他最有名的一仗,是解樊城之围。

关羽曾经北伐中原,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吓得曹操差点迁都。

徐晃临危受命,领新训之兵,与关羽鏖战樊城。

战斗中,徐晃声东击西,佯攻围头,实攻四冢。让关羽首尾不相顾,不得不亲自救援四冢。

混战中,挫败万人敌关羽,逼追蜀军退入营垒,不待敌人喘息,紧随其后,杀入蜀军营垒,一举大破蜀军。

关羽不得已撤围而退,樊城之围遂解。后关羽被东吴偷袭江陵,兵败身死。

题主提到的典韦和许褚,虽然武力值非常强大,但是一直在曹操手下效力,没有让人心服的指挥战绩。

他俩的主要职能是警卫,是保卫老大曹操。许褚还保卫了后来的曹丕和曹叡。这俩哥们充其量也是就是卫戍师的师长。

当然,也不排除两人有指挥才能,但是老大更看中得是他们的超级武力和忠诚。

典韦死得太早,如果典韦不死,不排除其独立领军的可能性。

当然,仅仅就真实的历史而言,典韦和许褚由于没有独立领军作战的显赫战功,所以没有进入五子良将的序列。


一丹流青


许褚和典韦,两人都是三国猛将,武力超群,却都没能进入“五子良将”,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主要问题出在写《三国志》的陈寿老先生身上。

我们先来看一下“五子良将”的来源,陈寿在《三国志·魏书十七·张乐于张徐传》中的评语写道:“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后人由此演绎出了“五子良将”的说法。

“五子良将”的排名,也是按照陈寿给五人作传的顺序排列的,分别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

陈寿为什么这么排名,暂时没有头绪。但是“五子良将”放在一起作传,陈寿给出了原因:“禁与张辽、乐进、张郃、徐晃俱为名将,太祖每征伐,咸递行为军锋,还为后拒”。“五子良将”的特点就是每次曹操出兵征伐的时候,都作为前锋部队先行;每次撤兵的时候,都作为后卫部队负责断后。

曹操之所以让他们五人“出则为前锋,退则为后卫”,就是因为他们五人都是智勇双全的将帅之才,既可以冲锋陷阵,也可以运筹帷幄,行事稳重妥当,可以独挡一面。

再来看一下许褚、典韦,两个人是典型的壮汉猛男,同为曹操的近卫军首领,率领的部队也主要是数百人的“中军宿卫禁兵”,主要工作是紧跟曹操,侍立左右。所以,他们两个还是做好自己的“保镖”工作就好了,不要乱入了。

他们两个没有入选“五子良将”其实也没有什么好抱怨的,看看曹操的嫡系将领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曹真,这些人可都是将帅之才,也都没入选“五子良将”。

陈寿也有自己的主张,把他们都列入了“嫡系”传,放到了《三国志·魏书九·诸夏侯曹传》,这些人就不如“五子良将”了,肯定不是,只是陈寿写史书作传时,做出来的一个分类罢了。


奕天读历史


典韦许褚是猛将,也是警卫队长。就不是合格的,能够单独领兵的大将。就如江东周泰,蜀汉赵云一样。


四川達州




曹操的五子将有张辽、徐晃、张郃、于禁、乐进都是能独当一面的大将,而典韦、许褚最多就是武力高,只能当个警卫员。五子良将单独指挥战例:

张辽:独立指挥战役四次,四次全胜,最著名的就是“张辽威震逍遥津”,差点活捉孙权,如果不是凌统拼死相救就没有东吴了。

徐晃:独立指挥战役四次,四次全胜,最著名的就是“樊城之战”徐晃大败关羽。

乐进:独立指挥战役两次,两次全胜,一次是关羽,一次是刘备,乐进皆全胜。

于禁:独立指挥战役五次,四胜一败,于禁独立指挥战役唯一一次败于关羽的水淹七军,也成了于禁一生最大的败笔。

张郃:独立指挥战役六次,五胜一败,张郃最著名的战役就是诸葛亮北伐,打败马谡于街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