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為什麼Apple Pay在中國火不起來?

黃書包


在3月30日之前,Apple Pay在中國幾乎毫無存在感,對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構不成任何威脅。但從這一天起,事情開始發生變化了。

也就是說,對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來說,他們有了新的對手,原本的高枕無憂可能會有所變化。

3月30日凌晨,蘋果正式向iPhone用戶們推送了iOS11.3正式版更新。只要是iPhone6以上機型,都可以選擇將系統更新為iOS11.3。新系統中,引起大家最多關注和討論的是,終於可以直接刷手機坐地鐵和公交了!

目前蘋果交通卡可以支持的地方只有北京和上海。但這也是整件事情最神奇的地方。

要知道,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對公共交通是極為看重的,包括馬化騰都為微信支付的乘車碼站了幾次臺。但由於各種原因,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都一直沒能接入北京的公共交通。沒想到,這次被蘋果給搞定了。

這樣以來,Apple Pay的使用頻率很可能會大大提升。畢竟地鐵和公交是一個非常高頻詞的剛需場景,和打車外賣是一個邏輯。當年,正是滴滴和快的的打車大戰,幫助支付寶和微信拓展了第一批大規模的線下支付用戶,第三方支付才正式脫離於電商場景而存在。

北京和上海顯然是兩個重要的市場。更不利的因素在於,據說,蘋果交通卡很快將支持更多的城市,包括合肥通、重慶通、深圳通、蘇州市民卡、武漢通、嶺南通等。

而無論是支付寶還是微信支付,儘管支持離線支付,但最起碼需要打開支付寶或者微信的應用界面,才能完成支付。但蘋果採取的NFC技術,只需要靠近地鐵閘門就可以完成支付,根本不需要喚醒手機。

這個操作顯然更為方便,對於乘坐公交地鐵這種分秒必爭的通勤場景來說,這個很重要。


科技考拉


大家都說外來和尚好唸經,iPhone在中國得市場體量不小,而且Apple Pay與打車軟件優步一樣,始終不能成長,與中國市場水土不服,那麼是什麼原因讓Apple Pay寸步難行呢?


第一、國內的支付習慣很早就已經形成,從淘寶火起來的支付寶和微信紅包火起來的微信支付,讓中國人跨過了從現金支付——刷卡支付——移動支付的傳統變更過程,刷卡支付的習慣沒有養成,倒是養成了掃碼支付的習慣。刷和掃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效果確實相差萬里。Apple Pay是和銀聯合作,利用NFC近場通訊來感應消費,他是在刷卡消費的基礎上進行的升級優化,與中國的市場情況不符合。



第二、國內市場的手機用戶一大半是安卓用戶,而Apple Pay則只能在iPhone上使用,這對消費者和商家來說,範圍進一步縮小,沒有人願意在為lApple Pay而購買一部蘋果手機吧。





第三、微信和支付寶有著天然的優勢,其來自於本土企業,適用於國人習慣,支付寶和微信都是常用的App。用戶基數大,交流比較多,對支付的需求才會明顯。



第四、微信和支付寶為了推廣市場,吞掉對方的市場,養成固定大的支付習慣,兩家公司分別進行了一系列的補貼和活動,支付寶的集五福、掃紅包、微信的搖一搖等,另外支付寶的螞蟻森林也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公益活動,這些都是為了擴充用戶,培養習慣,提高軟件使用粘性。

第五、第三方對支付的整合、Apple Pay的消費場景有限,而支付寶、微信不僅可以在線下掃碼,還可以在線上支付,包括外賣、叫車、轉賬、還款、充值、繳費、網購、買票、住宿、出行等,功能非常齊全龐大,已經涵蓋了衣食住行,這是Apple Pay不具備的。還提供花唄、借唄這樣的貼心服務,集信用卡功能於一身。

目前中國的移動支付已經非常強大、特不是支付寶已經走出國門,在國外市場非常受歡迎,這說明支付寶本身就是領先Apple Pay太多。


先森數碼


用戶侷限

目前apple pay只能在蘋果手機上使用。而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不一樣,無論是安卓還是ios系統都可以使用。

去年上半年,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2.39億部,上市新機型565款,同比分別下降5.9%和26.0%,其中國產手機出貨量為2.16億部,佔比90.5%。Apple pay的用戶侷限使其在中國沒法大範圍的傳播。

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擁有廣大的群眾消費基礎

支付寶和微信是國人在除了現金之外的兩個方便又快捷的支付機構。

兩者相加佔據了支付市場90%多的市場份額,其中支付寶以54.26%的市場份額穩居榜首,而騰訊金融以38.15%位居第二。

Apple Pay,一時恐怕難以改變國內的支付格局。

微信支付利用用戶粘性效應,用戶基礎牢固,推動微信支付方式的變革與發展。

據調查發現:現在微信主要的支付力量來源於80後,他們是微信發展初期最早注入的社交群體,用起微信支付也是得心應手。

支付寶是阿里旗下的支付產品,它改變了傳統銀行的支付結算方式,為用戶帶來極大的便利。它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消費者的消費成本,使消費者體驗到高效、便捷,這也符合體驗市場趨勢下的“以用戶為中心”理念。

現在很多在中國,很多互聯網購物平臺都與支付寶微信綁定,也相對快捷方便。


由此看來,Apple Pay在中國的發展路還很漫長。


出品:懂財帝。

關注微信公眾號懂財帝(ID:znfinance),奔向財富自由之路。


懂財帝


諮詢機構eMarketer最近發佈了一份報告,報告統計了美國使用人數最多的幾款移動支付產品,而出人意料的是,排在第一的既不是蘋果的Apple Pay,也不是谷歌的Google Pay,而是星巴克APP。

  根據該報告顯示,星巴克APP在全美的用戶數高達2070萬,而Apple Pay以1900萬排在第二,第三和第四分別是Google Pay的970萬和Samsung Pay的840萬。

  這時候我們不禁要問一個問題,為什麼Apple Pay推行得如此之艱難,甚至還打不過一個賣咖啡的APP?

Apple Pay

  這其實要從兩個方面來看,首先是歐美市場自身存在的問題。與中國在移動支付方面的快速普及不同,歐美市場由於信用卡的使用習慣已經延續了數十年,人們更習慣於使用信用卡而不是掏出手機來進行支付。

  中國因為現代銀行業發展起步晚,跳過了信用卡階段直接進入了移動支付時代;而歐美髮達國家並不具備這樣的條件,他們在信用卡社會中沉浸了數十年,是有很大慣性的。

  這就好比建設城市,如果是從沙漠裡憑空修建一座新城市,那麼這個城市一定是最現代最合理最效率的;但如果是從老城市上去改造,那麼一定會遇到困難。而現在的歐美在移動支付方面就相當於這個老城改造。

  eMarketer的分析報告認為,美國2018年移動支付用戶的數量將會增加14.5%,達到5500萬。但這顯然不算理想,要知道中國去年的移動支付用戶數量就達到了5.62億,移動支付規模達到202.9萬億元。

  在本質上,信用卡在使用便捷度上並不會比移動支付差,這就更加導致新的支付方式推廣困難。更重要地,這還涉及到既有利益的問題。

  以信用卡為代表的傳統金融業在遭遇Apple Pay這樣的“外來戶”時始終是保持謹慎防範的態度的,而且在歐美這樣的傳統行業根深蒂固,在市場、政治等領域都有堅固的勢力保障,Apple Pay想要打破這層殼談何容易?

  Apple Pay還有一個問題是隻能在蘋果設備上才能使用,將一種支付方式侷限在一個平臺之上,而且還是賣得如此之貴的平臺,Apple Pay本身的門檻就要高出別人許多。

  倒是Google Pay的覆蓋範圍比較廣,但是商家們卻不太看好。Samsung Pay的商家接受度高達80%,但用戶卻不喜歡用。總之這些移動支付都存在自己的問題,在對抗信用卡上找不到突破點。

  現在Apple Pay又有了新的對手,那就是大型零售渠道本身。作為美國人的主要購物場所,像沃爾瑪、百思買這樣的大型連鎖超市也在推銷自己的移動支付APP,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Apple Pay的用戶。而目前排名第一的星巴克APP也就是屬於這個範疇的。

星巴克APP

  在歐美市場遭遇這樣那樣的問題,那麼Apple Pay把目光投向亞洲市場怎樣呢?結果也是不理想。

  在亞洲市場實際上也就是等於在東亞市場,因為南亞和東南亞因為經濟相對落後,蘋果的產品本身普及率就不高,更不要提推廣Apple Pay了。

  這樣一來實際市場就只有中國、韓國和日本了。在中國,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這兩個大鱷佔據了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90.6%的份額,Apple Pay想要分到一杯羹實在有些困難。

  而在韓國,作為三星的大本營,蘋果的機會也不是很大。最後Apple Pay可能只有在日本還有搶佔市場的可能。

  最後我們會發現,Apple Pay最大的希望還是在歐美地區,但是這需要一個相對較長的市場教育過程,畢竟幾十年的信用卡市場是不會那麼容易被滲透和取代的。

  蘋果現在也在努力與銀行進行合作,拉攏大型商家合作伙伴,Apple Pay業務不會因為世界市值第一的身份而變得容易,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中國早就走在了世界的前面。


中關村在線


今年7月,易觀發佈《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2018年第1季度監測報告》。報告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支付寶以53.76%的市場份額佔據移動支付頭把交椅,騰訊金融(微信支付)則以38.95%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二位。支付寶和騰訊金融二者的市場份額達到92.71%,佔據絕對主導的地位。剩下不足8%的市場份額,由眾多移動支付方式“瓜分”,Apple Pay的市場份額少得可憐。

之所以Apple Pay在中國如同雞肋,首要原因自然是必須通過iPhone才能支付。相比支付寶、微信適合於所有智能手機,Apple Pay有著天然的短板。而且即使是iPhone用戶,也對Apple Pay並不感興趣。數據顯示,全球的iPhone用戶中開啟Apple Pay服務的比例僅為16%。

此外,支付寶和微信在國內之所以如此爆火,還與其掃碼支付的特性有著直接關係。國人已經對掃碼支付這一流程熟稔至極,並沒有使用門檻和學習成本。而Apple Pay則屬於NFC近場支付,理論上來說比掃碼支付更安全、時間也更快。但是國內消費者並沒有養成刷卡支付的習慣,Apple Pay類似刷卡的方式自然就難以被人們接受。

據瞭解,在線下使用ApplePay 需要特定NFC設備方可收款。即貼有“銀聯雲閃付QuickPass”標誌的POS機,才能完美支持Apple Pay。但目前該設備的普及率不及普通POS機的二分之一,大多商戶的使用意願不強。再加上掃碼支付對普通POS機都已經產生極大衝擊,Apple Pay在國內也就水土不服了。

事實上,蘋果為Apply Pay也是操碎了心。去7月18日至24日,Apple Pay在國內首次展開大規模補貼活動。在星巴克、家樂福、必勝客、羅森便利店等28家線下實體店,京東、攜程等16家線上平臺,Apple Pay開啟低至5折的促銷優惠。

據說,蘋果這一輪“燒”去了3000萬元,但只享受到了短暫的快樂。在補貼結束後,Apple Pay的使用情況再度回到低谷——去年8月數據顯示,Apple Pay市佔率仍不足1%。

或許,Apple Pay最輝煌的時刻就是剛入國內市場的時候——上線當天就有3000多萬張銀行卡完成綁定。可惜,出道即巔峰,巔峰就一天……不知道現在庫克是怎麼想的,會不會已經很慌了呢?


科技新發現


Apple Pay進入中國市場時,曾對這片市場寄予厚望,認為中國將成Apple Pay最大的支付市場。中國是蘋果在全球的第二大銷售市場,擁有大量潛在Apple Pay用戶,並且中國的移動支付已經相當成熟。但中國的移動支付早已形成了支付寶、微信支付獨霸市場的情況,這兩款本地的支付接地氣,又符合國人的消費習慣,對用戶來說是便捷的存在。而為什麼蘋果在國內火不起來呢?

Apple Pay在中國是基於銀聯雲閃付的,作為一種移動支付手段,是用“NFC+指紋”替代傳統銀行卡交易中的磁條和授權驗證環節。在支付環節中,只要將NFC感應區靠近專用POS機即可,無需輸入密碼,支付可在短短一兩秒中完成,由於不需要網絡,使用環境不受限制,速度上會比微信和支付寶要快很多,包括Apple Watch操作起來會更快。這對用戶來說使用方便,但對商家來說卻需要有云閃付的POS機,無形之中增加了商家的成本,沒有貼二維碼掃描支付來得便利。

並且使用Apple Pay需要是蘋果手機的IOS系統。雖然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使用iPhone的人並不在少數,但有80%以上的用戶是非IOS用戶,這些手機端可不支持Apple Pay,支付手段也就決定了其無法成為主流。支付寶基於電商用戶群,微信基於社交用戶群,兩者國內的用戶基數很大,應用場景也很多,設備數量上也沒有什麼限制,用戶三步以內的操作就能完成付款,非常方便。


天方燕談


今年2月18日Apple Pay正式在中國大陸地區上線,由於短時間內註冊用戶過多,甚至一度造成了服務器宕機,興奮的用戶們拿著自己的蘋果手機湧入麥當勞、711、肯德基等商家搶先體驗蘋果支付的快捷和便利。

不過蘋果方面似乎太急於搶佔市場,沒有給用戶和商家準備任何適應時間,當舉起手機說出Apple Pay之後,收銀員習慣性的舉起了掃碼器,所以在此後的一段時間內,每當我選擇Apple Pay時都直接說“銀聯閃付”服務員才能明白。

而iMessage中整合支付功能更是讓中國用戶有些“莫名其妙”,如果這也能算是創新那麼我們已經體驗了兩年多了。我國的電子商務發展一直是走在世界前列的,網購為用戶的生活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同時,線上支付也隨之迅速崛起,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平臺取代了原有的支付方式,用手機付款成為了新的潮流。

對比之下不難發現,Apple Pay在任何方面幾乎都不會是支付寶、微信的對手,就連裝逼的價值就在慢慢降低。從綁定銀行卡開始,由於Apple Pay直接與銀聯合作,因此只要有銀聯標識的銀行卡,大多數都支持,綁卡過程不復雜很快就能完成,那麼支付過程呢?只要將NFC感應區靠近專用POS機即可,無需輸入密碼(不同銀行可能需要輸入密碼),支付可在短短一兩秒中完成速度極快,由於不需要網絡,使用環境不受限制,比微信支付寶快很多。不過除了快它還有其它優勢嗎?恐怕沒有!

補貼

支付寶的“鼓勵金”補貼用戶支付已經持續了半年多,微信也推出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支付補貼,在移動支付方面支付寶、微信已經砸了很久的錢進行用戶補貼,培養用戶的支付習慣。

用戶量

目前apple pay只能在蘋果手機上使用。今年上半年,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2.39億部,上市新機型565款,同比分別下降5.9%和26.0%,其中國產手機出貨量為2.16億部,佔比90.5%。

只支持蘋果手機使用這一特性屏蔽了國內大部分用戶,而且微信為用戶提供社交工具功能,支付寶為用戶提供金融理財工具功能,讓用戶為了支付專門安裝一個apple app,這個邏輯很不符合國情呀。


媒體訓練營


Apple Pay是NFC近場支付,在中國基於銀聯雲閃付,說白了就是把你的銀聯卡‘塞進’iPhone手機裡,付款時刷手機就相當於刷卡,只是這個‘刷’只是把iPhone鎖屏下連按home鍵兩次,驗證指紋往銀聯雲閃付POS機上一貼就完事了,理論上時間比掃碼支付還快,就像刷公交卡那樣,貼一下就可以,手機不聯網也沒關係。感覺比支付寶等掃碼還方便安全。但是apple pay進入中國趕上了最壞的時代還傍上了豬隊友。我大天朝廣大人民還沒養成刷卡購物習慣就被直接拉入電子移動支付時代,直接跳過了刷卡時代,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功不可沒。簡單粗暴的現金補貼優惠,無孔不入的商戶支持,小到路邊攤都能掃碼支付,告別現金和錢包,出門一部手機就可以搞定,只要是智能機,不管是百元機還是iPhone,都能用微信支付寶,普及率勢不可擋啊!漸漸的用戶就習慣了它,加上支付寶還有花唄,比申請信用卡門檻低,月光族的福音啊。

反觀apple pay

第一,基於NFC技術,只有iPhone手機有apple pay,而在中國iPhone市場份額比整個智能機市場並不大,再加上iPhone用戶很大一部分並不通曉apple pay,多數還是在iPhone上用支付寶微信付款,習慣已養成,沒辦法它倆太方便,事關生活方方面面根本沒法拋棄,這造成了applepay用戶群太少。

第二,apple pay進入中國市場時中國移動支付已經風生水起,支付寶微信支付幾乎獨霸天朝,二維碼支付的方便深入人心,中國直接跳過刷卡時代進入移動電子支付時代,apple pay進入中國水土不服了,也不會入鄉隨俗的來點優惠,慢慢被遺忘

第三,apple pay在中國基於銀聯雲閃付,銀聯吃裡扒外聯合外人來打壓支付寶。但是上面說的豬隊友就是銀聯。一方面很多中國人沒有刷卡習慣。一方面支持銀聯的都是一些大的門店商戶,小攤販可沒POS機,加上銀聯雲閃付剛興起不久,還沒普及開,POS機還有許多老設備只能刷卡不支持閃付,而換新設備需要商戶自己掏錢,比起一張二維碼換個POS機成本還是有點大,加上用閃付的很少,商戶換設備積極性不高,阻礙了閃付的普及,而又促成了掃碼支付的普及。總總因素慢慢applepay被邊緣化


奔三的小老弟


實際上,Apply Pay的前途在中國應該是嚴重依賴於中國銀聯的。

前陣子去了澳大利亞一趟,支付方式上的不同有兩點對我來說是印象比較深刻的:

  1. 一些商店是支持支付寶和微信的。比如在悉尼的fish market,幾乎所有商家都支持用支付寶付款。我之前並不知道支付寶在國外也可以用,因為根本沒有在支付寶界面中找到跟外匯有關的功能,但是我們的的確確用支付寶支付成功了。至於具體如何購匯換匯,我就不知道了。

  2. 澳大利亞的銀行卡都有NFC的功能。我自己的VISA信用卡沒有NFC,還是需要刷一下的,而在澳大利亞辦的卡(Visa和MasterCard)都有NFC功能的,貼一下就可以付款了,非常方便。

而反觀中國,Apple Pay在中國實際上是通過銀聯的雲閃付實現的。實際上,任何手機只需要有NFC功能,就可以實現雲閃付,從而實現支付的。比如我手上的這臺Mate9,支持NFC,我在上面綁定了上海公交卡以及兩張信用卡,可以實現支付。

如果仔細比較一下支付寶、微信支付和雲閃付,會發現這三者有著明顯的細分:

  1. 支付寶依靠淘寶起家,依託著一個巨大的交易平臺,其應用場景更多的是網上購物。

  2. 微信支付依靠微信起家,依託著最大的社交網絡,其應用場景很多時候是朋友間的轉賬、紅包。

  3. 雲閃付有中國銀聯這一靠山,依託著巨大的銀行卡、信用卡網絡,其應用場景更多的是線下刷卡機支付。

所以我們看到,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相互競爭,都是盯著對方的強項,補充自己的弱點。支付寶想做社交,微信要做微商。

而對於線下支付,本來應該是銀聯的天下,而隨著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崛起,銀聯發現自己的市場正在被蠶食。而Apple Pay以及後續的三星、華為等廠商相應的推出支持雲閃付的支付手段,則是幫助銀聯鞏固線下支付的一個大招。

所以現在在這個大環境下看Apple Pay,有這麼幾個弱勢:

  1. 設備相對較少。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同時支持安卓和iPhone,而國內使用iPhone的客戶畢竟比安卓要少。對於一個商家來說,似乎只要同時支持微信和支付寶,手機支付已經可以幾乎做到全覆蓋了,所以為什麼要支持Apple Pay?

  2. 嚴重依賴於銀聯的雲閃付。這就要求商家必須要安裝支持雲閃付的POS機,這對商家來說是有成本的,而二維碼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計。

所以如果Apple Pay想要發展,其實很簡單,只要雲閃付的POS機普及了,Apple Pay也就普及了。只是那個時候,新的安卓手機也不會不帶有NFC功能了吧?

然而安裝POS機的商家,一般而言都比較大額,一些小的飯店什麼的,根本不可能負擔成本去裝個POS機。反倒是二維碼比較方便。

所以現實情況是,我想用手上的這臺Mate9支付,很多時候對方要麼根本沒有POS機,要麼他們的POS機根本不支持雲閃付。Apply Pay所面臨的問題是一樣一樣的。

其實要說「方便」,雲閃付更加方便。就像在澳大利亞一樣,貼一下就完成付款,方便快捷,不需要打開應用、對準、掃碼。而Apple Pay和其他安卓手機的NFC就更方便了:連卡都不用帶了。這個時候手機就是一個卡套而已。

但是如果是這樣,消費者究竟會選擇帶卡還是帶iPhone呢?想一下應用場景,我們平時最需要使用手機支付的時候,更多的是大額還是小額的?我想多數人在小額的時候會更依賴於手機支付,因為不用找零。

然而你會尷尬的發現,小額支付的商家一般沒有POS機。在這種場景下,POS機是不能戰勝二維碼的。

所以最好的情況是,雲閃付得以普及,刷卡用手機代替,那麼Apple Pay還有一線生機。然而,即便是這種情況,我們仍然不能排除小額支付的時候支付寶和微信的用處。而誰說支付寶和微信就不能大額支付了呢?


Dr慧航


移動支付作為 21 世紀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有著巨大的商業前景, 每個有實力的企業都想分一杯羹。蘋果公司與 2016 年 2 月 18 日上線了其在中國的 Apple Pay 業務,滿心歡喜,但結果卻不如人意。

究其原因主要是用戶習慣以及手機平臺的限制。

1. 用戶習慣

早在 Apple Pay 進入中國市場之前,支付寶與微信支付已經俘虜了大部分網民,人們早已習慣付款時打開自己I二維碼,商家也比較熟悉這一流程,各方面配套設施也已相當完善。然而 Apple Pay 是基於 NFC 支付的,手機輕輕一靠就可以完成支付,按理來說比掃碼更簡單,但習慣的力量是可怕的,人們一旦習慣一種東西,除非有很大的誘惑力或外在動力,否則很難做出改變。同樣要開展 Apple Pay 業務其線下商店的配套設施也要同步完善,這需要過程,需要收銀員熟悉多一套收款系統, 增加了工作人員的工作量。

再一個就是支付寶與微信已經做成了一個平臺,不在僅僅是支付而已。像社交,理財,生活繳費,交通出行,酒店預訂等都可以在上面輕鬆搞定並直接完成支付,省事省力。而 Apple Pay 僅僅是一個支付工具而已。

2. 平臺的限制

據數據調研機構 Kantar 公佈的 2018 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所用系統的統計數據顯示,其中中國蘋果系統佔比 20% 不到。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降低。這限制了 Apple Pay 沒辦法大面積普及。用戶基數太少 ,即使用 iPhone 手機的也不一定都搞得明白 Apple Pay,但他們用支付寶,微信支付卻用的很 6,誰讓他們太方便了呢。

綜上,Apple Pay 在國內市場註定成不了氣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