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郭嘉為何被稱為三國第一謀士?

用戶64339113925


郭嘉有王佐之才,說他是三國第一謀士,也不過分。

在曹操身邊出謀劃策的那些人,許多都心存漢室天下,只有郭嘉是從一開始就準備把曹操往皇帝位置上推的人,因此他也是對曹操最忠心的人。

曹操最喜歡的謀士就是郭嘉,稱郭嘉為: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曹操的這句話應驗了,正是郭嘉的一系列列建議,才使得曹操徹底平定了北方,得以雄霸天下。

郭嘉跟諸葛亮一樣,出身平民,但從小便有遠大的志向。對於東漢末年動亂的局勢有清醒的認識:

傅子曰:嘉少有遠量。漢末天下將亂。自弱冠匿名跡,密交結英雋,不與俗接,故時人多莫知,惟識達者奇之。

其實這一段描寫跟諸葛亮早期經歷有驚人的相似,兩人都是年少即負奇才,在亂世中喜歡結交英才,不與俗人接觸。因此自己的名聲只揚名於名士之間。而後期郭嘉投靠曹操就是得力於荀彧的推薦。諸葛亮則是得力於名士徐庶和司馬徽的推薦。

郭嘉初次出仕就顯示出不凡的眼光,他的這種識人水平幾乎秒殺袁紹帳下所有謀士:

闢司徒府。初,北見袁紹,謂紹謀臣辛評、郭圖曰:「夫智者審於量主,故百舉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於是遂去之。

郭嘉眼光獨到,知道袁紹貌似強大,實際上難以成就霸業,因此直接走人,歸隱田園。而當年的諸葛亮也是明明就在劉表的州郡之內,但是諸葛亮也沒有選擇輔佐劉表,而是選擇了隱居,以待明主。

郭嘉後來經過荀彧的推薦做了曹操的帳下謀士,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為什麼這樣說呢?其實這句話是說諸葛亮的,但是放到郭嘉身上也很恰當。

當時曹操的根據地兗州被呂布所奪,曹操只剩下三縣可以據守,曹操打的很辛苦,又沒有軍糧,所以曹操打算撤退,這時郭嘉力勸曹操堅持下去,以項羽比喻呂布:

昔項籍七十餘戰,未嘗敗北,一朝失勢而身死國亡者,恃勇無謀故也。今布每戰輒破,氣衰力盡,內外失守。布之威力不及項籍,而困敗過之,若乘勝攻之,此成禽也。

這是郭嘉為曹操獻的第一策,呂布死後,曹操得以保全兗州全境,為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後來郭嘉勸曹操早日除了劉備,曹操沒有聽從。劉備南下阻擊袁術後叛變,曹操悔恨不已。

袁紹南下征討曹操,曹操徵詢帳下謀士意見,有多人都分析到袁紹必敗,但只有郭嘉分析的最為透徹,郭嘉從十個方面分析了袁紹的優勢和劣勢,堅定了曹操抗擊袁紹的決心。

官渡之戰後,袁紹的勢力還很強大。所幸的是袁紹後來病死,於是曹操開始征討袁紹的三個兒子,征討多時,效果不大。這時郭嘉獻上奇策。郭嘉認為袁紹三個兒子心存芥蒂,如果進攻的緊,則大兒子袁潭和三兒子袁尚會抱成一團,但是如果撤軍,他們兩個必然因為爭奪地盤而互相殘殺。

曹操聽從了郭嘉的建議,撤軍。事情果然如同預料的那樣,袁潭和袁尚內訌,袁潭被袁尚擊敗來投靠曹操。從這一點看,郭嘉對人心的洞察力細思極恐。

後來,袁尚、袁熙(袁潭已死)逃到烏桓,勾結蹋頓單于。曹操想北上征討烏桓,帳下許多謀士都怕勞師遠征,劉表在背後偷襲許昌怎麼辦?這時郭嘉力排眾議,對曹操指出了大局勢的方向:

袁紹有恩於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烏丸之資,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動,民夷俱應,以生蹋頓之心,成覬覦之計,恐青、冀非己之有也。表,坐談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備,重任之則恐不能制,輕任之則備不為用,雖虛國遠征,公無憂矣。」

這段話分析的極其精彩,曹操初得冀州、幽州、幷州這些北方地區,大部分的州郡都是主動投降的。因此許多人還念著袁紹家族的舊恩,袁尚、袁熙不死,在烏桓的鼎立相助下很可能要捲土重來,這樣曹操新得的北方之地很可能要重啟戰火(後來幷州反叛就是力證),因此要斬草除根。

曹操納其言,並且依照郭嘉的建議,輕裝急進,出其不意的出現在烏桓之地,打了蹋頓單于一個措手不及,成功的斬殺蹋頓單于,袁尚、袁熙逃往遼東。

可惜的是郭嘉隨軍遠征,不幸染上重病,死於回軍路上。

郭嘉的一生非常璀璨,基本上算無遺策,總是能夠在戰爭的關鍵時刻撥雲見日,給人醍醐灌頂的建議,因此曹操非常的喜歡他,在曹操心目中,郭嘉算是他帳下的第一謀士。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郭嘉之於曹操,類似於諸葛亮之於劉備,都是在最關鍵的時刻貢獻了自己的智謀。郭嘉輔佐曹操期間,識人、觀勢都及其精準。郭嘉的出現基本改變了北方戰局的形式,如果郭嘉不死,赤壁之戰的結果估計就要改寫了,因此稱郭嘉為三國第一謀士,真的不過分。


每日趣評


第一:郭嘉在三國時期的眾多謀士之中稱得上是非常特殊的一位。

此人年紀輕輕就在曹魏陣營中一鳴驚人,成為曹操最為倚重的謀臣之一,在為曹操效命的十一年間,他可謂算無遺策,對曹操統一中國北方地區作出了重大貢獻,深得曹操的重用和信任。同時,郭嘉又因為自己品行方面的問題受到曹魏部分重臣的詬病,甚至多次向曹操進行舉報。但是在曹操有意無意的庇護下,郭嘉並沒有受到處罰。在其去世後的一年,曹操還對他念念不忘,併發出“哀哉、痛哉、惜哉”的感嘆,可見郭嘉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和分量。

  

第二:曹操曾憶郭嘉說此人通達事理,對於世間萬物看得非常透徹,很想將自己身後的事業託付給他,卻不曾想突然之間永遠地失去了他,這真是讓人悲痛欲絕……追念痛惜郭嘉,可見郭嘉對政治局勢和軍事方面的見解均遠遠超越其他人。

而《三國志》作者陳壽則認為:郭嘉才策謀略,堪稱世之奇士。

  縱觀郭嘉短短三十八年的經歷,這兩者的評價都是恰如其分的。作為後漢三國時期曹操集團的謀士,郭嘉對於曹操集團的發展、壯大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的智略謀劃往往出人意料,而事實的發展也總能證明他的意見和判斷是完全正確的,這說明郭嘉所具備的與眾不同的分析能力和判斷能力;面對複雜的形勢與局面,總能作出正確的選擇。雖然郭嘉有“負俗之譏”、“不治行檢”的缺點,但也只能說是“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吧,這無損於他成為後漢三國時期最出色的謀士之一。


破乞


刀叔導讀:十勝十敗,劉備反目,呂布必亡。

事實上,郭嘉和諸葛亮不但作為個人有驚人的相似之處,而且在各自陣營的分量也都一樣。劉備得到諸葛亮以後的說法是:“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曹操得到郭嘉以後的說法則是:“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劉備臨終前,是託孤於諸葛亮的;而曹操對郭嘉,也曾“欲以後事屬之”。

只不過因為郭嘉英年早逝,我們沒能看到那一天。我們都知道諸葛亮的馬前課,可以算是千古預言,但在諸葛亮出山前,郭嘉的三次預言也足夠媲美孔明。

十勝十敗論

郭嘉最聰明的地方在於他及時背袁而投曹,選擇了適合自己的主公。當初他北見袁紹,不得重用,於是他對謀臣辛評、郭圖說:“夫智者審於良主,故百舉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接著投奔了曹操,完成了人生的重大轉折。

十勝十敗論,即為郭嘉為鼓勵曹操的一篇激勵文。在官渡之戰前,曹操對戰勝袁紹信心不足,為了鼓舞曹操,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論,分析曹袁之間的優劣,振奮了士氣。

劉備反目

建安元年到建安三年,劉備被袁術、呂布相繼蹂躪,也可以說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就是這樣一個屢戰屢敗的草鞋匠,郭嘉斷定其有雄圖大志,不可不防,在劉備用計脫逃後,說道“放走劉備,會生變數了!”事後證明,劉備以截擊袁術的名義脫離曹操,奪取下邳,站穩腳跟後舉兵抗曹,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劉皇叔。

呂布必亡

建安三年,曹操攻打呂布,勢如破竹,將呂布圍困於下邳,接著經歷了半年之久的對峙。正當曹軍疲態已現,曹操準備撤軍之時,又是郭嘉,從絕望中看到了希望,以項羽為例,讓曹操喝下了“有勇無謀者若氣衰力竭之時,便不久於敗亡”的雞湯,於是曹操依郭嘉之計,水淹下邳,禽殺呂布。

類似預言,其實還有很多,比如預測孫策之死,袁氏集團內耗等。最後,也因為這些光輝預測致使曹操“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絕不使吾有此大失也”。

但是上述這句話,多少有些曹操自己給自己找臺階下。

官渡一戰,曹操打敗了當時最強大的袁紹,收取荊州又出乎意料的順當,他的驕傲情緒不可抑制的膨脹起來,恐怕誰的話也聽不進去了,就算當時郭嘉活著並給他以提醒,想必也不會入他耳,充其量是有禮貌的擋回去。

從正史對郭嘉的記述來看,他擅長的是戰略分析,是對戰爭勝負走勢的把握,而排兵佈陣、具體的用兵韜略則是曹操的長處,而非郭嘉的強項。換言之,如果郭嘉在,除非郭嘉能說服曹操根本就不下江東,否則,只要孫、曹在長江對壘,那麼曹操的失敗就將不可避免,郭嘉恐怕也無能為力。


王銘葦


郭嘉:阿瞞若得我遺計遼東之精髓 就沒有耳朵總嘍!

大家好:我叫氣功大師,不不我叫郭嘉。我辣麼粗名,不是因為我會撈錢能打架,而是因為我那粗名滴毒舌嘴巴,當然了私密的詛咒密碼我是不會告訴你們的(恰飯的本錢能說嗎?),我咒死了袁紹,咒死了孫大,噁心死過呂布,雖然沒有機會恐嚇貂蟬。但是,我想說,豬哥之前,沒有人比我更成功,我不光活的瀟灑,我連我兒子的飯票都提前買好了。


就是辣麼神奇,我能叫遼東人送來了二袁的人頭;若奉孝在,也定能在江陵等來孫劉火併的消息。精髓是一樣的,示弱以欺敵,對手的對手一定是阿瞞的好盆友,至於保鮮期偶不想預言了,因為裝逼都把偶裝死了。


長坂坡擊破劉備主力,該團伙頭目大耳朵攜飛哥,小云,亮仔和阿斗等從犯逃往江夏,回合關二,劉大等黑惡勢力。妄圖復辟,幻想翻案罪大惡極,依阿瞞的脾氣,他一定會對該團伙進行殲滅性打擊後。傳檄而定荊南四郡,招趙家嫂嫂入伍,編進歌舞團,在白沙洲頭演練一曲《長江大合唱》。


沒那麼簡單,阿瞞。在沒有整合完備荊州水師之前,江東一夥賊淫你可惹不得。

十大惡之首:周瑜 加勒比海盜

之二 :魯肅 索馬里中年

之三 :呂蒙 汝南塔利班

之四 :程普 條頓潛水團

之五 :黃蓋 皮鞭調教華東區三連冠

之六 :太史慈 東萊沒羽箭

之七 :甘寧 巴蜀甘道夫

之八 :徐盛 徐達他祖宗 還是亮仔滴老鄉

之九 :朱恆 吳郡土肥原

之十 : 淩統 天上人間保鏢領班

背後大老闆:是狡詐又陰險 常把盟友騙 還把兒子涮 人稱孫十萬。

聽偶滴不會錯,江夏武昌隔江而對,你不進取給孫二安全感,大耳朵就是孫二砧板上的肉,等著人頭兩顆還有阿斗。

當然不完善了,荊南四郡你不能拿,給孫二和平幻想造成他覺得你拿不了的錯覺,必要時候洞庭湖水師也撤出來。讓他去取四郡,分散他力量,趙家嫂嫂分散他陽氣,等死了周瑜你成功了一半,練成水師時候是的二喬也老了,木關係滴香香會是你滴。

你滴 ,明白?

還不明白啊?簡單說,沒有實力,就不去接近武昌,除非有兩面迎敵最少一面是水師能抵擋的把握。

然也,阿瞞系聰明人。

那個誰?司馬~啥~龜~,陪偶進賬說說乃跟誰誰誰的非份~奈~情~。

師父,俺來了,那個亮仔託他老婆小英給您送來了武昌魚,俺也孝敬您一瓶 白雲邊 ,要是喝高興了,您得幫幫俺想想,咋滴才能欺騙 魏延 他~老~婆~。。。


軒轅豆


原因主要有兩點:

郭嘉在歷史上實有其人,實有其事。他是曹操的軍師,為曹操掃平北方出了很多計策,三國有三大戰,第一戰便是官渡之戰,這一戰曹操比之袁紹的實力差很多,但郭嘉一眼便看出袁紹的弱點,向曹操提出了“十勝十敗”說,最後的結果果然如郭嘉所料,曹操以弱勝強,戰勝了袁紹;曹操掃平東北烏桓及袁紹的兩個兒子,也是郭嘉的主意;曹操拿下天下第一飛將呂布,也正是郭嘉之謀。總之曹操前期的許多戰事,謀多出自郭嘉,且勝多敗少,以弱勝強,曹操能三分天下有其二,郭嘉功莫大焉。故民間有“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說法,曹操欲以郭嘉託付後事,可惜這位不世英雄早逝,斷曹操臂膀一條。

在許多人們的心目中,三國第一謀士當屬諸葛亮,但其實諸葛亮的許多故事,是羅貫中演義的,都是假的。比如空城記是假的,赤壁大戰借東風是假的,草船借箭更是假的,正史並沒有這麼些神秘莫測的故事。諸葛亮是一個治國之才,軍事才能實際上欠缺,所以六出祈山,無功而返,最後累死在五丈原。軍事才能上的謀略,要看結果的,《三國演義》只是把諸葛亮寫得神,但再神,也掩飾不住蜀漢是三國中最弱的一方,且第一個亡國。這與諸葛亮的治國治軍不當有很大關係。若論其智,諸葛亮當在郭嘉之下。“才策謀略,世之奇士”可是史書給郭嘉下的定語。


歷史春秋網


提起郭嘉大家應該都不陌生,郭嘉甚至還被我們後人,稱作為三國第一謀士。在我們很多人眼裡郭嘉救市一位神機妙算,足智多謀的軍師,在三國中的地位也是非常的高,可以說是郭嘉為曹操立下了不少功勞。這些很多我們思考的範圍是在《三國演義》之中,那麼在正史之中,郭嘉真的有那麼厲害嗎?還是說郭嘉就只是被後人過吹捧的呢?

郭嘉他深通謀略,甚至曹操還曾經說過:“唯奉孝為能只孤意。”也就是說曹操曾經說過,也就知道郭嘉能夠知道我的意圖,知道我在想寫什麼。在史書中有關於郭嘉最評價是,郭嘉他精通謀略,但是卻有著一個非常致命的缺點,那就是非常好色,在生活中極其的不檢點。這個郭嘉到底有多麼不檢點,我們後面再說,我們先來看看郭嘉的吹捧能力。

三國之中最為著名的三大戰役之一的官渡之戰,這個也是曹操一戰成名的戰役。這場戰役更是奠定了曹操在北方的根基,在曹操和袁紹在黃河兩邊對持的時候,郭嘉曾經提出了十勝十敗論。也就是說袁紹有十個必敗的原因,而曹操則是有十個必勝的原因,雖然袁紹兵強馬壯,但是也是無濟於事。當然最後勝利的肯定是曹操,然而曹操也是被郭嘉的一番話,徹徹底底的洗了腦,曹操在聽到郭嘉的言論後,感覺自己都要飄到天上了,當時就大笑出聲,十分高興。同時郭嘉還一直大力勸告曹操,先收拾呂布,然後再去進攻優柔寡斷的袁紹,雖然郭嘉所說的沒有錯,但是真正的執行者實施者而是荀彧、程昱這些謀臣,也正是有了他們在第一線指揮,才能讓曹操軍隊打敗袁紹,並且還生擒呂布、顏良這些大將,而郭嘉只不過是給曹操喝了碗雞湯而已。

小編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因為我們可以發現,郭嘉雖然是曹操身邊的謀士,但是一直都是這個可以,那個不行的,但是卻也是從來不說為什麼這個不行的原因,也不說具體要怎麼做,小編認為,這是他也不知道原因。郭嘉可以說是曹操麾下的一名預言家,因為真正的戰略部署從來都是荀彧在幫助曹操規劃的,具體的戰略實施者是程昱、荀攸等人實施的。雖然這些都不少郭嘉做的,但是我們還是要佩服郭嘉的預言能力,在曹操攻打袁紹的時候,曹操就一直擔心江東的孫策會來偷襲許昌,但是郭嘉卻說孫策會死,真是沒想到孫策還真的死了。


然而郭嘉即便是這樣,但是他在正史中任然被記載為人品不好,非常喜歡泡妞,而且還不喜歡被人管,曾經為了這些事情,有人向曹操告狀,說郭嘉怎麼怎麼不行,哪裡哪裡不行,但是曹操這個人任才為重。曹操其實也是知道郭嘉所幹的這些事情,但是曹操才不管郭嘉的品行到底是好還是壞,因為他知道,郭嘉能夠幫助他,對他有用,單單是憑這些,就已近足夠了。


所以從上面這些資料和小編自己的一些看法,我們與其說郭嘉三國第一謀士,我們倒是不如說郭嘉是三國第一預言家,他只不過都是為曹操說了一些大方向,比如去打呂布肯定贏,為什麼能贏?怎麼打贏?郭嘉都沒有說出來,都是靠曹操麾下荀彧、程昱、荀攸等人具體實施,所以郭嘉這個三國第一謀士,更多的是靠吹噓出來的,而且此人人品極其的差。這以上就是小編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觀點,如有不足之處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


大觀史


郭嘉乃三國鬼才也,無奈天妒英才,英年早逝。他最開始是到袁紹帳下某職位的,面試完以後說,袁紹為人不行,之後跑到曹操哪裡,面試完之後說,曹操才是伯樂。後來在官渡之戰前就預言袁紹必敗,打呂布就說能生禽呂布,放走劉備後說這個人肯定是對我們有大患,在官渡大戰又預言,孫策必定死於匹夫之手,徵烏丸又說,劉表肯定不會出兵來攻,郭嘉簡直就是預言帝。郭嘉的才能都顯示在他短暫的一生中,高光時刻伴隨一生。


韋昭尤說風水


郭嘉為何被稱為“三國第一謀士”,對於這個問題,沒有任何史書記載,純屬於現代一些郭嘉粉,譁眾取寵罷了。

說什麼“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純屬於扯蛋,歷史上根本沒有這樣的說的,如果引用現代的人的話還有句叫“臥龍一出,郭嘉嚇死” ,如要爭論,哪個更加準確呢?

說三國第一謀士是郭嘉,這也純屬扯蛋,毫無根據,說郭嘉是三國第一謀士,可以畢竟仁者見仁,但是你得拿出點實用的計謀來說話呀?那些吹郭嘉的人,出了會說郭嘉幫助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戰、徵烏丸、滅呂布等勝利,但是懂歷史的人都應該知道,官渡之戰、徵烏丸、滅呂布的主要功勞並不是郭嘉,郭嘉一生唯一的計謀是“遺計定遼東”,這一計非常的精彩,但是即使這一計謀成功了,他也屬於謀士的作用,並不屬於軍事戰略方面的作戰計劃,所以郭嘉是無法與荀彧、賈詡、荀攸等戰略家人物相比。

劈開其他的不說,在三國這個時代,說第一謀士,郭嘉是完全不夠格的郭嘉遠遠靠後,三國第一還輪不到郭嘉,不說諸葛亮這樣的人物,個人覺得法正、龐統都不比郭嘉弱,更別說賈詡、荀攸、荀彧這類人物了。對於三國誰是第一謀士,這個就仁者見仁了。

但是拿到中國整個歷史來進行比較,三國拿得出手的只有諸葛亮,為什麼這麼說,大家可以去了解中國歷史十大軍師、中國歷史十大謀士,都有哪些人物,但是這兩個排行榜都有諸葛亮存在。這個能表明,在中國整個歷史上,人們公認的謀士、軍師只有諸葛亮入選前十,三國其他人物沒有入榜。


汐水柔情


東漢末年,先是群雄割據後又三國鼎立,風雲格局的變化離不開那些謀士們的詭計良策。劉備陣營的諸葛亮,孫權陣營的魯肅,曹操陣營的荀彧、賈詡、郭嘉等人,都是鼎鼎有名的謀士。但“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誰是“三國第一謀士”並沒有客觀的評價標準。

郭嘉成功的一生離不開兩個人,一個是袁紹,另外一個是曹操。

郭嘉是典型的“潁川人士”,雖出身寒門,但胸懷大志。漢末群雄割據,郭嘉最先投奔袁紹,袁紹雖然禮賢下士,但用人不能盡其能。像郭嘉這樣有抱負的人,在袁紹那裡終無大用,於是郭嘉離開了袁紹,去尋找真正能採納其意見的明智之人。

最終郭嘉經過潁川老鄉的舉薦,來到了曹操門下。那時的曹操雖然有了一定的實力,但跟袁紹比起來還較弱。曹操跟袁紹終究要一決高下,但曹操陣營內的很多人都對戰袁紹有畏難情緒,連曹操自己都憂心忡忡,認為袁紹不僅佔據冀州、青州、幽州、幷州等戰略要塞,其實力也不容小覷。

但郭嘉卻對跟袁紹的較量有必勝的信心,其向曹操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論”,使曹操堅定了信心,最終在“官渡之戰”中勝出。

在曹操跟袁紹對峙的時候,孫策也是曹操的一大威脅,使曹操夜不能寐。郭嘉通過對江東局勢的分析及剖析孫策的性格特徵,斷定孫策不足為患,並會遭到刺殺,果然江東孫策還未渡江就死於非命。

後來,郭嘉幫助曹操肅清了袁紹的殘餘勢力,並謀劃了北征烏丸的戰略,消除了北方的隱患。不幸的是,郭嘉在北征烏丸的過程中患病而亡。郭嘉死後,曹操極為惋惜,痛呼“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郭嘉字奉孝)......每有大議,,臨敵制變。臣策未決,嘉輒成之。平

定天下,謀功為高。”

後來,曹操在赤壁之戰失敗後感慨:“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假如郭嘉在世,我不至於到這個地步啊!

郭嘉38歲英年早逝,正值壯年,其短暫的謀士一生,為曹操“三分天下”奠定了基礎。陳壽在他的《三國志》中就對郭嘉格外讚賞:“郭嘉才策謀略,堪稱世之奇士。”

說郭嘉是“三國第一謀士”,筆者認為更多的是對郭嘉的惋惜之情,是對其應有年華的極致褒獎。

宏觀歷史:歷史領域愛好者,以宏觀視角領略歷史的魅力,歡迎關注、分享!





宏觀歷史


看三國的時候,大家都對諸葛亮很是崇拜,畢竟演義裡面諸葛亮的運籌帷幄,給我們留下的太多的印象。但對於三國裡面誰是第一謀士,每個人的觀點似乎都不一樣,但有一句話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句話側面的反應了郭嘉的獨到之處。

為何郭嘉被稱為三國第一謀士。

眼光獨到

郭嘉出生士族,年少之時他就預感天下即將大亂,於是在家中結交了許多的有名之士,他所結交的這些朋友對他以後要走的路有著巨大的影響。

在家賦閒的時候他也在四世三公的袁紹底下上過班,但後來發現袁紹的性格屬於“好謀無斷”難以成就大事,於是他給袁老闆遞了一封辭職信,便回家宅著,這一宅就是六年。

深諳人性

在家期間無所事事,直到荀彧給他介紹了曹老闆那邊的工作,他的能力才得以發揮了出來。我們都知道讓郭嘉出名的就是十勝十敗論,這是對聯袁、曹兩位老闆集團的實力後得出的結論。

但是曹老闆當時能敵得過袁紹麼?當然不行。曹老闆也知道,但老闆嘛都愛面子,就算敵不過也要點面子是不。於是,郭嘉力排眾議提出了十勝十敗的看法,這個看法讓曹老闆渾身舒暢,讓他對郭嘉很是欣賞。

才智超群

十勝十敗的論點在郭嘉心裡一直盤算著,他預料袁紹不會這麼快的動兵,於是建議曹操趁此機會攻打呂布水淹下邳,果然被郭嘉算準,最後呂布被擒殺;後來公司有點小規模的劉備老闆前來投降,郭嘉提出對劉備進行軟禁,但曹操沒有聽進郭嘉的話,結果把劉老闆放了,最後讓劉老闆生意做大,威脅到了曹操集團;在與袁紹對峙官渡期間,有人傳言孫策會在平定江東後直取許都,郭嘉卻斷言孫策不日將死與匹夫之手,結果孫策真的被許貢門客所殺。

運籌帷幄

郭嘉的智謀在三國中可謂數一數二,有人稱他為“鬼才”,在拿捏人心或是戰局的把控上都是屬於頂尖的。這樣的人在曹操手下當謀士,其他的勢力自然討不到好處。就像曹操赤壁戰敗時說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臥龍的諸葛亮,知道郭嘉的厲害,便在南陽蟄伏,直到郭嘉病死後才出山輔佐劉備,才會有這句“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三國裡的那些謀士都是智力超群之輩,他們似乎都有著窺視命運的能力:郭嘉算定孫策輕敵必死、諸葛亮預測到郭嘉時日不多、司馬懿料到諸葛亮積勞成疾。

在那個天下混亂、人才輩出的年代,沒有點真本事都活不下去,比如郭嘉、諸葛亮、荀彧、魯肅等,哪個不是料事如神之輩。但要說誰是“第一謀士”,這就看諸位自己的看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