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郭嘉为何被称为三国第一谋士?

用户64339113925


郭嘉有王佐之才,说他是三国第一谋士,也不过分。

在曹操身边出谋划策的那些人,许多都心存汉室天下,只有郭嘉是从一开始就准备把曹操往皇帝位置上推的人,因此他也是对曹操最忠心的人。

曹操最喜欢的谋士就是郭嘉,称郭嘉为: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曹操的这句话应验了,正是郭嘉的一系列列建议,才使得曹操彻底平定了北方,得以雄霸天下。

郭嘉跟诸葛亮一样,出身平民,但从小便有远大的志向。对于东汉末年动乱的局势有清醒的认识:

傅子曰:嘉少有远量。汉末天下将乱。自弱冠匿名迹,密交结英隽,不与俗接,故时人多莫知,惟识达者奇之。

其实这一段描写跟诸葛亮早期经历有惊人的相似,两人都是年少即负奇才,在乱世中喜欢结交英才,不与俗人接触。因此自己的名声只扬名于名士之间。而后期郭嘉投靠曹操就是得力于荀彧的推荐。诸葛亮则是得力于名士徐庶和司马徽的推荐。

郭嘉初次出仕就显示出不凡的眼光,他的这种识人水平几乎秒杀袁绍帐下所有谋士:

辟司徒府。初,北见袁绍,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於是遂去之。

郭嘉眼光独到,知道袁绍貌似强大,实际上难以成就霸业,因此直接走人,归隐田园。而当年的诸葛亮也是明明就在刘表的州郡之内,但是诸葛亮也没有选择辅佐刘表,而是选择了隐居,以待明主。

郭嘉后来经过荀彧的推荐做了曹操的帐下谋士,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为什么这样说呢?其实这句话是说诸葛亮的,但是放到郭嘉身上也很恰当。

当时曹操的根据地兖州被吕布所夺,曹操只剩下三县可以据守,曹操打的很辛苦,又没有军粮,所以曹操打算撤退,这时郭嘉力劝曹操坚持下去,以项羽比喻吕布:

昔项籍七十馀战,未尝败北,一朝失势而身死国亡者,恃勇无谋故也。今布每战辄破,气衰力尽,内外失守。布之威力不及项籍,而困败过之,若乘胜攻之,此成禽也。

这是郭嘉为曹操献的第一策,吕布死后,曹操得以保全兖州全境,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后来郭嘉劝曹操早日除了刘备,曹操没有听从。刘备南下阻击袁术后叛变,曹操悔恨不已。

袁绍南下征讨曹操,曹操征询帐下谋士意见,有多人都分析到袁绍必败,但只有郭嘉分析的最为透彻,郭嘉从十个方面分析了袁绍的优势和劣势,坚定了曹操抗击袁绍的决心。

官渡之战后,袁绍的势力还很强大。所幸的是袁绍后来病死,于是曹操开始征讨袁绍的三个儿子,征讨多时,效果不大。这时郭嘉献上奇策。郭嘉认为袁绍三个儿子心存芥蒂,如果进攻的紧,则大儿子袁潭和三儿子袁尚会抱成一团,但是如果撤军,他们两个必然因为争夺地盘而互相残杀。

曹操听从了郭嘉的建议,撤军。事情果然如同预料的那样,袁潭和袁尚内讧,袁潭被袁尚击败来投靠曹操。从这一点看,郭嘉对人心的洞察力细思极恐。

后来,袁尚、袁熙(袁潭已死)逃到乌桓,勾结蹋顿单于。曹操想北上征讨乌桓,帐下许多谋士都怕劳师远征,刘表在背后偷袭许昌怎么办?这时郭嘉力排众议,对曹操指出了大局势的方向:

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丸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俱应,以生蹋顿之心,成觊觎之计,恐青、冀非己之有也。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这段话分析的极其精彩,曹操初得冀州、幽州、并州这些北方地区,大部分的州郡都是主动投降的。因此许多人还念着袁绍家族的旧恩,袁尚、袁熙不死,在乌桓的鼎立相助下很可能要卷土重来,这样曹操新得的北方之地很可能要重启战火(后来并州反叛就是力证),因此要斩草除根。

曹操纳其言,并且依照郭嘉的建议,轻装急进,出其不意的出现在乌桓之地,打了蹋顿单于一个措手不及,成功的斩杀蹋顿单于,袁尚、袁熙逃往辽东。

可惜的是郭嘉随军远征,不幸染上重病,死于回军路上。

郭嘉的一生非常璀璨,基本上算无遗策,总是能够在战争的关键时刻拨云见日,给人醍醐灌顶的建议,因此曹操非常的喜欢他,在曹操心目中,郭嘉算是他帐下的第一谋士。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郭嘉之于曹操,类似于诸葛亮之于刘备,都是在最关键的时刻贡献了自己的智谋。郭嘉辅佐曹操期间,识人、观势都及其精准。郭嘉的出现基本改变了北方战局的形式,如果郭嘉不死,赤壁之战的结果估计就要改写了,因此称郭嘉为三国第一谋士,真的不过分。


每日趣评


第一:郭嘉在三国时期的众多谋士之中称得上是非常特殊的一位。

此人年纪轻轻就在曹魏阵营中一鸣惊人,成为曹操最为倚重的谋臣之一,在为曹操效命的十一年间,他可谓算无遗策,对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地区作出了重大贡献,深得曹操的重用和信任。同时,郭嘉又因为自己品行方面的问题受到曹魏部分重臣的诟病,甚至多次向曹操进行举报。但是在曹操有意无意的庇护下,郭嘉并没有受到处罚。在其去世后的一年,曹操还对他念念不忘,并发出“哀哉、痛哉、惜哉”的感叹,可见郭嘉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和分量。

  

第二:曹操曾忆郭嘉说此人通达事理,对于世间万物看得非常透彻,很想将自己身后的事业托付给他,却不曾想突然之间永远地失去了他,这真是让人悲痛欲绝……追念痛惜郭嘉,可见郭嘉对政治局势和军事方面的见解均远远超越其他人。

而《三国志》作者陈寿则认为:郭嘉才策谋略,堪称世之奇士。

  纵观郭嘉短短三十八年的经历,这两者的评价都是恰如其分的。作为后汉三国时期曹操集团的谋士,郭嘉对于曹操集团的发展、壮大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智略谋划往往出人意料,而事实的发展也总能证明他的意见和判断是完全正确的,这说明郭嘉所具备的与众不同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面对复杂的形势与局面,总能作出正确的选择。虽然郭嘉有“负俗之讥”、“不治行检”的缺点,但也只能说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吧,这无损于他成为后汉三国时期最出色的谋士之一。


破乞


刀叔导读:十胜十败,刘备反目,吕布必亡。

事实上,郭嘉和诸葛亮不但作为个人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而且在各自阵营的分量也都一样。刘备得到诸葛亮以后的说法是:“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曹操得到郭嘉以后的说法则是:“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刘备临终前,是托孤于诸葛亮的;而曹操对郭嘉,也曾“欲以后事属之”。

只不过因为郭嘉英年早逝,我们没能看到那一天。我们都知道诸葛亮的马前课,可以算是千古预言,但在诸葛亮出山前,郭嘉的三次预言也足够媲美孔明。

十胜十败论

郭嘉最聪明的地方在于他及时背袁而投曹,选择了适合自己的主公。当初他北见袁绍,不得重用,于是他对谋臣辛评、郭图说:“夫智者审于良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接着投奔了曹操,完成了人生的重大转折。

十胜十败论,即为郭嘉为鼓励曹操的一篇激励文。在官渡之战前,曹操对战胜袁绍信心不足,为了鼓舞曹操,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论,分析曹袁之间的优劣,振奋了士气。

刘备反目

建安元年到建安三年,刘备被袁术、吕布相继蹂躏,也可以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就是这样一个屡战屡败的草鞋匠,郭嘉断定其有雄图大志,不可不防,在刘备用计脱逃后,说道“放走刘备,会生变数了!”事后证明,刘备以截击袁术的名义脱离曹操,夺取下邳,站稳脚跟后举兵抗曹,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刘皇叔。

吕布必亡

建安三年,曹操攻打吕布,势如破竹,将吕布围困于下邳,接着经历了半年之久的对峙。正当曹军疲态已现,曹操准备撤军之时,又是郭嘉,从绝望中看到了希望,以项羽为例,让曹操喝下了“有勇无谋者若气衰力竭之时,便不久于败亡”的鸡汤,于是曹操依郭嘉之计,水淹下邳,禽杀吕布。

类似预言,其实还有很多,比如预测孙策之死,袁氏集团内耗等。最后,也因为这些光辉预测致使曹操“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绝不使吾有此大失也”。

但是上述这句话,多少有些曹操自己给自己找台阶下。

官渡一战,曹操打败了当时最强大的袁绍,收取荆州又出乎意料的顺当,他的骄傲情绪不可抑制的膨胀起来,恐怕谁的话也听不进去了,就算当时郭嘉活着并给他以提醒,想必也不会入他耳,充其量是有礼貌的挡回去。

从正史对郭嘉的记述来看,他擅长的是战略分析,是对战争胜负走势的把握,而排兵布阵、具体的用兵韬略则是曹操的长处,而非郭嘉的强项。换言之,如果郭嘉在,除非郭嘉能说服曹操根本就不下江东,否则,只要孙、曹在长江对垒,那么曹操的失败就将不可避免,郭嘉恐怕也无能为力。


王铭苇


郭嘉:阿瞒若得我遗计辽东之精髓 就没有耳朵总喽!

大家好:我叫气功大师,不不我叫郭嘉。我辣么粗名,不是因为我会捞钱能打架,而是因为我那粗名滴毒舌嘴巴,当然了私密的诅咒密码我是不会告诉你们的(恰饭的本钱能说吗?),我咒死了袁绍,咒死了孙大,恶心死过吕布,虽然没有机会恐吓貂蝉。但是,我想说,猪哥之前,没有人比我更成功,我不光活的潇洒,我连我儿子的饭票都提前买好了。


就是辣么神奇,我能叫辽东人送来了二袁的人头;若奉孝在,也定能在江陵等来孙刘火并的消息。精髓是一样的,示弱以欺敌,对手的对手一定是阿瞒的好盆友,至于保鲜期偶不想预言了,因为装逼都把偶装死了。


长坂坡击破刘备主力,该团伙头目大耳朵携飞哥,小云,亮仔和阿斗等从犯逃往江夏,回合关二,刘大等黑恶势力。妄图复辟,幻想翻案罪大恶极,依阿瞒的脾气,他一定会对该团伙进行歼灭性打击后。传檄而定荆南四郡,招赵家嫂嫂入伍,编进歌舞团,在白沙洲头演练一曲《长江大合唱》。


没那么简单,阿瞒。在没有整合完备荆州水师之前,江东一伙贼淫你可惹不得。

十大恶之首:周瑜 加勒比海盗

之二 :鲁肃 索马里中年

之三 :吕蒙 汝南塔利班

之四 :程普 条顿潜水团

之五 :黄盖 皮鞭调教华东区三连冠

之六 :太史慈 东莱没羽箭

之七 :甘宁 巴蜀甘道夫

之八 :徐盛 徐达他祖宗 还是亮仔滴老乡

之九 :朱恒 吴郡土肥原

之十 : 凌统 天上人间保镖领班

背后大老板:是狡诈又阴险 常把盟友骗 还把儿子涮 人称孙十万。

听偶滴不会错,江夏武昌隔江而对,你不进取给孙二安全感,大耳朵就是孙二砧板上的肉,等着人头两颗还有阿斗。

当然不完善了,荆南四郡你不能拿,给孙二和平幻想造成他觉得你拿不了的错觉,必要时候洞庭湖水师也撤出来。让他去取四郡,分散他力量,赵家嫂嫂分散他阳气,等死了周瑜你成功了一半,练成水师时候是的二乔也老了,木关系滴香香会是你滴。

你滴 ,明白?

还不明白啊?简单说,没有实力,就不去接近武昌,除非有两面迎敌最少一面是水师能抵挡的把握。

然也,阿瞒系聪明人。

那个谁?司马~啥~龟~,陪偶进账说说乃跟谁谁谁的非份~奈~情~。

师父,俺来了,那个亮仔托他老婆小英给您送来了武昌鱼,俺也孝敬您一瓶 白云边 ,要是喝高兴了,您得帮帮俺想想,咋滴才能欺骗 魏延 他~老~婆~。。。


轩辕豆


原因主要有两点:

郭嘉在历史上实有其人,实有其事。他是曹操的军师,为曹操扫平北方出了很多计策,三国有三大战,第一战便是官渡之战,这一战曹操比之袁绍的实力差很多,但郭嘉一眼便看出袁绍的弱点,向曹操提出了“十胜十败”说,最后的结果果然如郭嘉所料,曹操以弱胜强,战胜了袁绍;曹操扫平东北乌桓及袁绍的两个儿子,也是郭嘉的主意;曹操拿下天下第一飞将吕布,也正是郭嘉之谋。总之曹操前期的许多战事,谋多出自郭嘉,且胜多败少,以弱胜强,曹操能三分天下有其二,郭嘉功莫大焉。故民间有“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说法,曹操欲以郭嘉托付后事,可惜这位不世英雄早逝,断曹操臂膀一条。

在许多人们的心目中,三国第一谋士当属诸葛亮,但其实诸葛亮的许多故事,是罗贯中演义的,都是假的。比如空城记是假的,赤壁大战借东风是假的,草船借箭更是假的,正史并没有这么些神秘莫测的故事。诸葛亮是一个治国之才,军事才能实际上欠缺,所以六出祈山,无功而返,最后累死在五丈原。军事才能上的谋略,要看结果的,《三国演义》只是把诸葛亮写得神,但再神,也掩饰不住蜀汉是三国中最弱的一方,且第一个亡国。这与诸葛亮的治国治军不当有很大关系。若论其智,诸葛亮当在郭嘉之下。“才策谋略,世之奇士”可是史书给郭嘉下的定语。


历史春秋网


提起郭嘉大家应该都不陌生,郭嘉甚至还被我们后人,称作为三国第一谋士。在我们很多人眼里郭嘉救市一位神机妙算,足智多谋的军师,在三国中的地位也是非常的高,可以说是郭嘉为曹操立下了不少功劳。这些很多我们思考的范围是在《三国演义》之中,那么在正史之中,郭嘉真的有那么厉害吗?还是说郭嘉就只是被后人过吹捧的呢?

郭嘉他深通谋略,甚至曹操还曾经说过:“唯奉孝为能只孤意。”也就是说曹操曾经说过,也就知道郭嘉能够知道我的意图,知道我在想写什么。在史书中有关于郭嘉最评价是,郭嘉他精通谋略,但是却有着一个非常致命的缺点,那就是非常好色,在生活中极其的不检点。这个郭嘉到底有多么不检点,我们后面再说,我们先来看看郭嘉的吹捧能力。

三国之中最为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的官渡之战,这个也是曹操一战成名的战役。这场战役更是奠定了曹操在北方的根基,在曹操和袁绍在黄河两边对持的时候,郭嘉曾经提出了十胜十败论。也就是说袁绍有十个必败的原因,而曹操则是有十个必胜的原因,虽然袁绍兵强马壮,但是也是无济于事。当然最后胜利的肯定是曹操,然而曹操也是被郭嘉的一番话,彻彻底底的洗了脑,曹操在听到郭嘉的言论后,感觉自己都要飘到天上了,当时就大笑出声,十分高兴。同时郭嘉还一直大力劝告曹操,先收拾吕布,然后再去进攻优柔寡断的袁绍,虽然郭嘉所说的没有错,但是真正的执行者实施者而是荀彧、程昱这些谋臣,也正是有了他们在第一线指挥,才能让曹操军队打败袁绍,并且还生擒吕布、颜良这些大将,而郭嘉只不过是给曹操喝了碗鸡汤而已。

小编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我们可以发现,郭嘉虽然是曹操身边的谋士,但是一直都是这个可以,那个不行的,但是却也是从来不说为什么这个不行的原因,也不说具体要怎么做,小编认为,这是他也不知道原因。郭嘉可以说是曹操麾下的一名预言家,因为真正的战略部署从来都是荀彧在帮助曹操规划的,具体的战略实施者是程昱、荀攸等人实施的。虽然这些都不少郭嘉做的,但是我们还是要佩服郭嘉的预言能力,在曹操攻打袁绍的时候,曹操就一直担心江东的孙策会来偷袭许昌,但是郭嘉却说孙策会死,真是没想到孙策还真的死了。


然而郭嘉即便是这样,但是他在正史中任然被记载为人品不好,非常喜欢泡妞,而且还不喜欢被人管,曾经为了这些事情,有人向曹操告状,说郭嘉怎么怎么不行,哪里哪里不行,但是曹操这个人任才为重。曹操其实也是知道郭嘉所干的这些事情,但是曹操才不管郭嘉的品行到底是好还是坏,因为他知道,郭嘉能够帮助他,对他有用,单单是凭这些,就已近足够了。


所以从上面这些资料和小编自己的一些看法,我们与其说郭嘉三国第一谋士,我们倒是不如说郭嘉是三国第一预言家,他只不过都是为曹操说了一些大方向,比如去打吕布肯定赢,为什么能赢?怎么打赢?郭嘉都没有说出来,都是靠曹操麾下荀彧、程昱、荀攸等人具体实施,所以郭嘉这个三国第一谋士,更多的是靠吹嘘出来的,而且此人人品极其的差。这以上就是小编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观点,如有不足之处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


大观史


郭嘉乃三国鬼才也,无奈天妒英才,英年早逝。他最开始是到袁绍帐下某职位的,面试完以后说,袁绍为人不行,之后跑到曹操哪里,面试完之后说,曹操才是伯乐。后来在官渡之战前就预言袁绍必败,打吕布就说能生禽吕布,放走刘备后说这个人肯定是对我们有大患,在官渡大战又预言,孙策必定死于匹夫之手,征乌丸又说,刘表肯定不会出兵来攻,郭嘉简直就是预言帝。郭嘉的才能都显示在他短暂的一生中,高光时刻伴随一生。


韦昭尤说风水


郭嘉为何被称为“三国第一谋士”,对于这个问题,没有任何史书记载,纯属于现代一些郭嘉粉,哗众取宠罢了。

说什么“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纯属于扯蛋,历史上根本没有这样的说的,如果引用现代的人的话还有句叫“卧龙一出,郭嘉吓死” ,如要争论,哪个更加准确呢?

说三国第一谋士是郭嘉,这也纯属扯蛋,毫无根据,说郭嘉是三国第一谋士,可以毕竟仁者见仁,但是你得拿出点实用的计谋来说话呀?那些吹郭嘉的人,出了会说郭嘉帮助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战、征乌丸、灭吕布等胜利,但是懂历史的人都应该知道,官渡之战、征乌丸、灭吕布的主要功劳并不是郭嘉,郭嘉一生唯一的计谋是“遗计定辽东”,这一计非常的精彩,但是即使这一计谋成功了,他也属于谋士的作用,并不属于军事战略方面的作战计划,所以郭嘉是无法与荀彧、贾诩、荀攸等战略家人物相比。

劈开其他的不说,在三国这个时代,说第一谋士,郭嘉是完全不够格的郭嘉远远靠后,三国第一还轮不到郭嘉,不说诸葛亮这样的人物,个人觉得法正、庞统都不比郭嘉弱,更别说贾诩、荀攸、荀彧这类人物了。对于三国谁是第一谋士,这个就仁者见仁了。

但是拿到中国整个历史来进行比较,三国拿得出手的只有诸葛亮,为什么这么说,大家可以去了解中国历史十大军师、中国历史十大谋士,都有哪些人物,但是这两个排行榜都有诸葛亮存在。这个能表明,在中国整个历史上,人们公认的谋士、军师只有诸葛亮入选前十,三国其他人物没有入榜。


汐水柔情


东汉末年,先是群雄割据后又三国鼎立,风云格局的变化离不开那些谋士们的诡计良策。刘备阵营的诸葛亮,孙权阵营的鲁肃,曹操阵营的荀彧、贾诩、郭嘉等人,都是鼎鼎有名的谋士。但“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谁是“三国第一谋士”并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郭嘉成功的一生离不开两个人,一个是袁绍,另外一个是曹操。

郭嘉是典型的“颍川人士”,虽出身寒门,但胸怀大志。汉末群雄割据,郭嘉最先投奔袁绍,袁绍虽然礼贤下士,但用人不能尽其能。像郭嘉这样有抱负的人,在袁绍那里终无大用,于是郭嘉离开了袁绍,去寻找真正能采纳其意见的明智之人。

最终郭嘉经过颍川老乡的举荐,来到了曹操门下。那时的曹操虽然有了一定的实力,但跟袁绍比起来还较弱。曹操跟袁绍终究要一决高下,但曹操阵营内的很多人都对战袁绍有畏难情绪,连曹操自己都忧心忡忡,认为袁绍不仅占据冀州、青州、幽州、并州等战略要塞,其实力也不容小觑。

但郭嘉却对跟袁绍的较量有必胜的信心,其向曹操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论”,使曹操坚定了信心,最终在“官渡之战”中胜出。

在曹操跟袁绍对峙的时候,孙策也是曹操的一大威胁,使曹操夜不能寐。郭嘉通过对江东局势的分析及剖析孙策的性格特征,断定孙策不足为患,并会遭到刺杀,果然江东孙策还未渡江就死于非命。

后来,郭嘉帮助曹操肃清了袁绍的残余势力,并谋划了北征乌丸的战略,消除了北方的隐患。不幸的是,郭嘉在北征乌丸的过程中患病而亡。郭嘉死后,曹操极为惋惜,痛呼“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郭嘉字奉孝)......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

定天下,谋功为高。”

后来,曹操在赤壁之战失败后感慨:“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假如郭嘉在世,我不至于到这个地步啊!

郭嘉38岁英年早逝,正值壮年,其短暂的谋士一生,为曹操“三分天下”奠定了基础。陈寿在他的《三国志》中就对郭嘉格外赞赏:“郭嘉才策谋略,堪称世之奇士。”

说郭嘉是“三国第一谋士”,笔者认为更多的是对郭嘉的惋惜之情,是对其应有年华的极致褒奖。

宏观历史:历史领域爱好者,以宏观视角领略历史的魅力,欢迎关注、分享!





宏观历史


看三国的时候,大家都对诸葛亮很是崇拜,毕竟演义里面诸葛亮的运筹帷幄,给我们留下的太多的印象。但对于三国里面谁是第一谋士,每个人的观点似乎都不一样,但有一句话说“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这句话侧面的反应了郭嘉的独到之处。

为何郭嘉被称为三国第一谋士。

眼光独到

郭嘉出生士族,年少之时他就预感天下即将大乱,于是在家中结交了许多的有名之士,他所结交的这些朋友对他以后要走的路有着巨大的影响。

在家赋闲的时候他也在四世三公的袁绍底下上过班,但后来发现袁绍的性格属于“好谋无断”难以成就大事,于是他给袁老板递了一封辞职信,便回家宅着,这一宅就是六年。

深谙人性

在家期间无所事事,直到荀彧给他介绍了曹老板那边的工作,他的能力才得以发挥了出来。我们都知道让郭嘉出名的就是十胜十败论,这是对联袁、曹两位老板集团的实力后得出的结论。

但是曹老板当时能敌得过袁绍么?当然不行。曹老板也知道,但老板嘛都爱面子,就算敌不过也要点面子是不。于是,郭嘉力排众议提出了十胜十败的看法,这个看法让曹老板浑身舒畅,让他对郭嘉很是欣赏。

才智超群

十胜十败的论点在郭嘉心里一直盘算着,他预料袁绍不会这么快的动兵,于是建议曹操趁此机会攻打吕布水淹下邳,果然被郭嘉算准,最后吕布被擒杀;后来公司有点小规模的刘备老板前来投降,郭嘉提出对刘备进行软禁,但曹操没有听进郭嘉的话,结果把刘老板放了,最后让刘老板生意做大,威胁到了曹操集团;在与袁绍对峙官渡期间,有人传言孙策会在平定江东后直取许都,郭嘉却断言孙策不日将死与匹夫之手,结果孙策真的被许贡门客所杀。

运筹帷幄

郭嘉的智谋在三国中可谓数一数二,有人称他为“鬼才”,在拿捏人心或是战局的把控上都是属于顶尖的。这样的人在曹操手下当谋士,其他的势力自然讨不到好处。就像曹操赤壁战败时说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卧龙的诸葛亮,知道郭嘉的厉害,便在南阳蛰伏,直到郭嘉病死后才出山辅佐刘备,才会有这句“郭嘉不死,卧龙不出”。三国里的那些谋士都是智力超群之辈,他们似乎都有着窥视命运的能力:郭嘉算定孙策轻敌必死、诸葛亮预测到郭嘉时日不多、司马懿料到诸葛亮积劳成疾。

在那个天下混乱、人才辈出的年代,没有点真本事都活不下去,比如郭嘉、诸葛亮、荀彧、鲁肃等,哪个不是料事如神之辈。但要说谁是“第一谋士”,这就看诸位自己的看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