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唐山:護好養殖戶“錢袋子”保障市民“菜籃子”

唐山:護好養殖戶“錢袋子”保障市民“菜籃子”

2月24日,在河北省唐山市大相各莊鄉趙周莊村北頭,村民周春輝的養雞場內一片繁忙。殺雞、褪毛、分裝……幾名工人操作嫻熟。一名在場的鄉政府工作人員說:“考慮到養殖戶受疫情影響使近3萬隻肉雞銷路不暢,經審批,我們動檢站現場辦公,允許這些檢疫合格的肉雞在全程監管下進行宰殺,出具檢疫合格證後銷售到周邊市場。”

連日來,新冠肺炎疫情迫使活禽交易市場全部關閉,一些禽類養殖戶陷入肉雞銷售受阻又不能就地宰殺的困境。大相各莊鄉協調各方的“硬核”幫扶,幫養雞村民解了燃眉之急。

養殖業在疫情防控期間正常生產,是保障民生、滿足人民群眾生活基本需求的重要基礎。唐山是養殖業大市,截至今年1月底,全市肉雞存欄112.2萬隻、奶牛20.5萬頭、生豬300萬頭,水產品存量更是高達6.1萬餘噸。受生長週期影響,肉雞和水產品養殖所受影響最大。

“我們必須想盡辦法替養殖戶護好‘錢袋子’,讓他們把損失降到最低,保護他們的養殖熱情,以保障市民的‘菜籃子’供應。”唐山市農業農村局局長肖潤光說。自1月26日起,唐山市農業農村局便開通了養殖業穩產保供熱線電話,24小時為養殖戶排憂解困,至今已接到諮詢電話491個,基本都已協調解決。

為了在疫情中護好養殖戶的“錢袋子”,唐山市要求各級相關部門根據當地實際,採取儘可能多的應對措施,指導幫助養殖企業渡過難關。

為保障當地90餘戶養豬大戶、150餘戶養牛大戶不斷糧,玉田縣林西鎮幹部積極當起“服務員”,幫助當地一家飼料企業制定詳細的疫情防控方案、復工復產方案、應急處置預案等,並協助企業購買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資,聯繫周邊村為企業職工開具通行證明,解決用工難題。灤州市雷莊鎮為保障首農新綠洲牧場的8000頭奶牛有“飯”吃,動員全鎮各村組織農民向牧場出售秸稈,由村委會統一上門收集,集中運往牧場。豐南區為了幫助當地養殖面積超1.5萬畝的水產品“走出去”,頻繁聯繫京津各大農產品市場,併為水產品運輸車輛開闢專用通道,指定專用路線,對進出養殖區域的運輸車輛嚴格進行查證驗物和消毒,做到防疫保供兩不誤。

春節以來,唐山市平均每天向市場提供肉、蛋、生鮮奶產品分別達150噸、300噸、800噸,水產品在不外銷的情況下,可以供應市民消費6至7個月時間。為實現對市民的“菜籃子”穩定保供,唐山市還將各縣(市)區年出欄500頭以上的養豬場、年出欄50頭以上的養牛場、年出欄200只的養羊場、年出欄10000只的肉雞場和20家部級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列入臺賬管理,根據市場需求每月規劃出欄數量,確保均衡上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