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如何正確提前判斷大盤底部?

sgill-理


1、底部經常是市場人氣渙散、成交低迷的時候

哪一天股票群沒什麼說話,說話也是家長裡短要不就是聊體育比賽,沒人說股票的時候,一般就是市場接近或者處於底部區域的時候,所謂多頭不死,空頭不止,沒有人願意買入,指數往往呈現出連續陰跌,在成交量方面則表現為成交持續低迷。

2、底部經常是破淨和破發股遍地都是的時候

上證指數在2008年1664點的時候,破淨股數量達到214只,佔當時全部A股的13.54%,2005年998點時候,市場中的破淨股數量為176只,佔全部A股總數的13.42%,2013年1849點的時候,A股市場中共有161只個股股價跌破淨資產,佔當時A股總數的6.53%,那今天5月28日收盤,兩市跌破淨資產的股票一共87只,怎麼看也不是底部啊,指數估計還要跌,一般大熊市底部的時候銀行股平均市淨率多在0.8倍左右。

3、底部經常是各種基金普遍折價的時候

底部區域時,基金折價得很厲害,尤其是市場主流基金的操作理念經常被質疑,主流基金似乎也失去方向感。新基金髮售開始顯得困難。開放式基金的淨值1元以上的很少,大部分跌破淨值,而封閉基金出現30%以上的折價。用這個標準看,目前A股距離底部也還有很遠。

4、產業資本大面積實質性增持

底部區域時候,股價基本都是階段相對底部,股價經歷了相當長期的下跌,產業資本尤其是大股東往往會入場增持,而且是實質性增持,而非口號性、誘導性增持,尤其是有些公司會去抄底同行的的股票,這些都是表面上的入場資金。然後從市場整體氛圍看,已經逐步有資金流入,換手慢慢放大。


投資和理財那些事兒


我國股市與歐美等成熟股市不同,具有十分鮮明的特點:大漲也大跌,長時間盤整。而在大跌之後長期盤踞在底部區間。所以,不管是2008年金融危機後,還是2015年股災以後,那都是大盤的底部,十分容易抓到。

可能讀者說,那不是底部!我只能回答你:“那真的是底部,可以翻看這兩次時間之後的表現,妥妥的底部區域。”

1、經歷大幅下跌。2008年經歷的大幅的下跌,而在2009年-2013年間這些位置都是底部區域,長時間的底部區域。如果往前看,2002-2005年也是底部區域,我國股市的特點就是底部區域時間特別的長。並且在大幅下跌的情況之後。

2、長時間區間漲跌震盪。2009年-2013年間在2000點-3500點間長時間的區間震盪,來來回回、漲漲跌跌,說沒有規律吧,又存在那麼點兒規律。讀者也可以翻看翻看各個區間,牛市、熊市中沒有多餘的區間震盪,只有漲和跌,只有在底部區域才會發生長時間的漲跌震盪。

3、個股漲跌分化嚴重。歷史不會重演,但是會神奇的相似。股市也是一樣,在2009年-2013年間板塊輪動性很快,今天這個板塊上漲很好,可能明天那個板塊上漲更好。再就是漲跌不一,存在二八分化的行情。

4、階段縮量。底部最為明顯的就是階段縮量到極致,甚至出現流動性差的情況。振幅變小,十分磨人的感覺。2013年尾,股市就出現了振幅很小的情況,十分磨人。當2014年初增量出現,牛市也就來了。

我是:炒股哥說,歡迎關注!不做模凌兩可的分析,給你最直接的觀點!以上為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推薦!

點個贊,金錢滿貫!關個注,大事不誤,最新觀點全抓住!分個享,轉個發,留言與作者討個論!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厚金說


大盤底部在哪,是每個股民都關心的問題。大盤的底,不是一個點,只是對應的一個區間,那怎麼來判斷底部呢?大概有估值底、政策底、技術底、市場底等幾種說法。

一、估值底

這是所有底中間的最根本的底!當你要衝動的時候,就把下面這張圖拿出來看看,不要頭腦發熱。

上圖ABC是前次牛市估值底位置,目前在D位置,可以看出,和高點相比,已經接近底部位置了!從圖中數值和圖形位置可以看出,大概還有一二十個點吧。當然,這隻能是概率數字。有一點是肯定的,不遠了,但不代表已經是了,就可以胡亂下重倉了。

二、政策底

2015年有4000點才起步的說法,也有一些人"嬰兒底"等等說法,現在也有說3000點是政策底的。但有一點是比較明確的,不允許發生系統性風險,這是底線。股市是重要的資本市場,怎麼來守住底線,是很考驗智慧的。

市場容易功能不能弱化,"新經濟" CDR要搞,資金面又不能放鬆,樓市還要必須控制但又不能急跌,卻實挺不容易的。所以,這種"波瀾不驚"的穩定,必須要適應。

三、市場底

現在市場還沒有到絕望的時候,前兩天偶爾去了下營業部,發現還有不少人在大廳交易,熱情還挺高的。但總體講,現在討論股票的少了,甚至到外面已經到了"不好意思"說做股票的地步了。但這還不夠狠,只要還有希望在,行情就不會產生。春節那一波,只是高點的下跌,還沒有底部的殺跌,這才是絕望的時候。

四、技術底

上圖是上證指數週k線圖。以下的分析,可能有人會抨擊,不過也沒事,實事求是說技術。上圖可以看出,黃色方框內,低點不再新低,高點在創新高,已經明天突破了紅色下降趨勢線,是典型的突破走勢。所以,說大盤已經走出了底部,才是符合事實的。2016年元月份2638點的低點,大概率就是新的上升趨勢的低點。今年元月的3587點,是第一浪的高點,目前正在2浪回調中。這個2浪要多久?要多低?這個就要結合具體行情了。理論上說,不會低於2638點,可能會破3000點。目前,正處在2浪反彈中,已經反彈到3200位置了,差不多了。剩下的時間週期,這就不好說了,但短期要走入牛市,看來是很難,也許是下半年到明年的事了,這種磨人行情,必須要適應。

2015年的行情,也是從前兩年築底開始的,大家可以去看一看。所以,我們身在底部不要不知底。當前,最重要的,是留點"子彈",別在垃圾股上給消耗了。

我的頭條回答裡還有其他文章,是我16年股市經驗的總結,歡迎去閱讀。

您的點贊是對我勞動的最大肯定,也是您美德的最大彰顯。請關注我,方便進一步交流,更歡迎在評論區留言,發表您的看法。


投資悟道


其實大盤的漲跌比個股漲跌的判斷要容易得很多。因為個股會受各種各樣的消息突然拉起,突然暴跌。有時一不小心踩到雷,幾乎是致命的。

  • 我對大盤底部的判斷還是十分有信心的。也基本不會人云亦云。大盤基本上是藍籌股加權平均形成的。藍籌股基本上代表著經濟方向。只要經濟發展不會太差,藍籌股沒有經歷過暴炒的話,基本都不會有太大的波動。

  • 去年藍籌股特別是銀行有過很大的漲幅。這波下殺也很厲害。這波大盤的底部基本是和銀行股是否見底相關。如果銀行跌得差不多了,大盤也就處於底部區域了。前段時間我看建設銀行,工商銀行和招商銀行基本跌回到起漲點了。所以,就判斷大盤基本到底了。即使老特搞事,大盤呈現短期的恐慌,大盤也沒有跌破3000點。這主要是銀行的止跌和券商的護盤有一定的關係。
  • A股賭性太重,一般大漲過後必然會大跌。2015年是這樣,去年的白馬股也是這樣。在下跌的過程中,除了要看技術面,也要看基本面。基本面也就是大盤的整體估值。瞭解了這個估值,你就會對大盤的判斷更有信心了。也不會被短期一天兩天的震盪所困擾。這就是為什麼前段時間當大部分人對大盤恐慌,害怕跌破3000點,看空到2600點時,我堅定認為3100點是底部區域的原因。

  • 另外,在底部會呈現量能萎縮,而大盤不跌的情況。這也是一個重要的指標之一。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沒量了,大盤就要跌了。事實上,這是誤區。就是因為在底部,大部分看空,但大盤就是跌不下去。所以量能不會放大。等大盤漲上去時,量能就來了。底部震盪的時間一般會比頂部要長一些。底部在量能萎縮的情況下伴隨著懷疑,猶豫不決!這個時候就是重倉買入並持有的重要時刻。起碼比你慌張去追漲好一些。

綜上所述,正確判斷大盤底部要看基本面和估值,也要看技術面。還要關注量能的情況。結合這些,大盤的底部判斷要比個股容易得多。

最近問答點贊好少啊,點贊評論在問答有排名的,希望多多點贊哦!看完點贊,腰纏萬貫,感謝關注!


股海重生2015


好在K線還有一種形態叫做探底金針,這是一種判斷底部的輔助方式,估計即便是海底針的女人心遇到探底金針也是無所遁形。

通常出現在低位的探底金針形態就是短線或波段止跌企穩並將啟動反攻的信號,不過這種判斷方式屬於觸發型判斷,並非預判。

如若要提前預判大盤的底部,則要綜合以往的底部特徵來進行比對,進而進行預判,這就是所謂的歷史總會重演說的正是這種情況。

關注傑克,讓你從股市小韭菜,變成炒股老司機!文中內容僅供學習交流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感謝閱讀,自媒體碼字不易,歡迎點贊評論!

傑克財富


題主的問題有兩個關鍵的詞。一個是“正確”,一個是“提前”。這兩個關鍵詞如果要做好,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個人認為:如果想把這兩個關鍵詞都夠捕捉到,需要對於A股市場的基本面和技術面結合起來一起使用,才能比較好的達到你所需要研判的要求,而且兩者之間的應用有一個先後的次序。

在“提前”的研判上,基本面要優於技術面。因為股票市場是經濟的晴雨表,如果想尋找大盤的底部位置,必須是經濟也走到了底部區域。無論是宏觀政策還是改革發展都處於一個觸底的階段,那麼你才能夠開始研判大盤的底部位置。比如大宗商品交易、用電量、出口進口等等指標,都可以成為你的研判緯度。就目前市場來說,有人說3000點就是一個大盤的底,主要是從經濟形勢研判以及市場估值的角度進行分析的。有一定的道理,但個人可能看得更悲觀一些,市場跌破3000點的概率還是比較高,雖然不一定能夠跌破2638點,但應該有個靠攏粘合的過程。



在“正確”的研判上,技術面要優於基本面。“正確”其實不是判斷來的,而是驗證來的。只有經過市場趨勢的驗證,你才能真正的知道這個低點是不是大盤的真正的底。所以說在這一點上,要通過圖表技術,在月線級別趨勢上,對於大盤的低點進行反覆的驗證,只有出現反覆的築底過程,並有低點逐漸抬高的趨勢,再配以結構和週期角度的分析,你才能夠逐漸清晰大盤底部位置的思維邏輯,從而捕捉到大盤底部區域。

從技術的角度看,個人認為,大盤的底部區域應該出現在2018年末,甚至2019年年初,目前時候還沒到。

如果對您的交易有幫助,評論點贊就是最大的支持。


小散李大鵬


每年年末,都要對下一年的股指運行區間有一個大致的估計,比如,2017年12月23日,我估計2018年股指運行區間大約為3100點~3750點;再比如現在,我估計2019年大盤指數運行區間大約為3450~4150點,這算提前,但是是否正確就不好說了,必須要等行情走完才能知道正確與否,在行情沒有驗證我的判斷是正確的之前,我從不相信自己的判斷。

這些結論是如何做出的呢?

觀察K線走勢,特別是年線,然後根據前幾年的K線走勢判斷行情進度走到哪裡了,我說3000~3200點這個區域是長期大底,所以,這個底部的構築不會在短時間內結束,還得等,至少要等到7月中下旬或者8月份,下半年的行情會很好。

我判斷大盤走勢的依據就是市場資金的使用進度,資金的交易行為會透露出它的方向指向,在其力量衰竭之前,方向不會轉向。

交易是人的行為,只要有交易,就一定會有所指向,只要是人的行為,就一定可以看出來交易者的動作和目的,耐心觀察,很容易分辨,關鍵是不要嘗試著進場交易,一旦成為一個市場參與者,慾望之心就會矇蔽理智的判斷。

任何時候,只要看盤,無論哪一隻股票,作為旁觀者都可以很清晰地看明白主力要做什麼。最關鍵的是,不要參與交易,參與交易就意味著當局者迷。

有些東西,無法用語言表達,只能說,離開股市,你就會看清楚,進入股市,你就會雙眼迷離。放棄一切貪慾,快樂地遊戲,你就贏了。


多頭司令官


只能通過多個倉位去試,因為提前判斷是反趨勢交易,此時大多數趨勢交易的鐵桿粉絲都是空頭,所以,在除有特大利好或連續急跌外,底部附近多會有反覆,現在很少會走‘V’型走勢。而反趨勢要成功,就多要從個股,大環境,經濟,政治的層面去分析,反而,技術面分析是次要的,操作手法:在覺得跌不動的位置先介入一個測試倉位,看看能否反彈,反彈的結果如何,還是橫盤一下繼續下跌,要觀察完這些情況,才能確定下一步計劃,總之,很難說清楚,四月底我回某貼說3000附近就是底部的時候,不知有多少人噴我,說我就是韭菜,還有老股民說他什麼都見過,就不認同我,等等。結果呢?現在我贏的概率十分大了,因為趨勢慢慢出來了。總之一句話,想要反勢,首先訓練好盤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