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为什么冯小刚的电影没有一部超十亿的?

惜缘153539297


几经坎坷的《芳华》终于上映,冯小刚也是长出一口气。如果被封杀的话,损失的不仅仅是投资。更多的是他们那一代人的情怀在里面。

好在顺顺利利的上映了

而且,这部电影还创造了冯小刚电影的票房记录,上映第三天票房就突破3亿大关。这对冯小刚来说,算是一种“奢侈”。

为什么这样说呢?

原因很简单,冯小刚的作品一直不大很迎合观影人的口味。

像《捉妖记》、《羞羞的铁拳》、《泰囧》之类的爆米花电影很是迎合大众娱乐的口味。所以,他们的票房也是蹭蹭的往上涨。别说10亿了,20亿都不是稀罕事。

毕竟,存在即合理。这就是市场规律所在。

按理说,冯小刚应该很明白其中的小九九。可是,为什么冯小刚没有拍摄这样的爆米花电影呢?

从《唐山大地震》到《1942》,从《我不是潘金莲》到《芳华》,一部又一部的半写实电影成为了冯小刚一直不肯割舍的题材。

(1942也仅仅拿到了3亿多票房)

也正因为如此,冯小刚的电影票房一直不高

我想这很大一部分和冯小刚本人的性格有关。看过《老炮儿》这部电影的都有一个深深的体会,那就是电影中六爷这个角色的性格和冯小刚很类似,或者就可以直接说,冯小刚就是六爷的化身。倔强、义气、有原则、有情有义,是六爷的写照更是冯小刚的性格的特点。

这也就不奇怪,为什么在很多的地方,冯小刚会被叫做“小钢炮”了。

抛开其他的不谈,单单就说一下刚刚上映的电影《芳华》,这部记录了冯小刚们(他们是一代人)青春岁月的电影,从目前的结果来说这一次冯小刚找对了观众的真正的痛点。豆瓣评分7.9分,至少说明人们对这部电影的认可。

虽然说3天破三亿不是很高的成绩,毕竟和那部刺激荷尔蒙的电影《战狼2》相比,《芳华》还真不算什么。但是,能够让观众找到共鸣点,而不是像爆米花电影一般看过去就忘,这一次冯小刚做到了。


娱扒府


冯小刚导演一直是中国独树一帜的导演,从1997年的《甲方乙方》开始的冯氏喜剧,用小品的方式表达电影,形成了独特的贺岁片!



后来的《非诚勿扰》也很不错,可是一直到17年所有电影没有超过10亿票房的,现在很多电影动辄10几亿,甚至几十亿,比如《泰囧》,吴京的《战狼》
等等,所以很多人就说冯小刚不行!拍不成好电影,其实一部好电影不是用票房来衡量的,这么多年冯小刚已经不需要用票房来证明自己了!


从《集结号》《唐山大地震》到《1942》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身为一个电影人的责任,是让更多人记住即使,别人不敢拍的他敢拍,当时《1942》是顶着巨大压力才上映的!

17年冯小刚的电影《芳华》一波三折,被延后了几个月,很多人说有可能不能播出了,因为涉及的太深!可是在17年底《芳华》上映了,最终获得了14亿的票房,一部文艺加记录的电影能有14亿的票房,足可以证明冯导的实力!

冯小刚喜欢一首歌曲,李宗盛的《山丘》他是这样解读的,“越过山丘却发现无人等候”当你真正站在巅峰的时候,你会发现前方没有人,只有自己!


美丽感动一生


这个问题洋溢着票房高就是牛逼的腔调,可以说是一个质量不高的问题。

如果将这个问题改成“为什么侯孝贤的电影没有一部超过十亿的?”

“为什么贾樟柯的电影没有一部超过十亿的”

这样就会更傻了。

文艺片的宿命能不赔钱就谢天谢地,大赚的可能性非常低。

而冯小刚一直是个商业片导演,而且他也以商业片导演自居。

2005年,在中国电影百年的研讨会上,冯小刚更是为商业片正名,

“如果把中国电影市场比做人的身体,那么艺术片是盲肠,可有可无;主旋律影片是扁桃腺,让我们知道气候风向;而商业片就是我们的胃,切除一点也能活,但吃饭不香,生活质量下降。我希望导演尽量不要做盲肠。”


作为一个商业片导演,冯小刚拍了这么多贺岁片,如果没有一部过10亿的电影,似乎真的过不去。

电影具有鲜明的商业属性,有投资就要有回报。这是冯小刚成为导演的主要目的。尽管这些年 ,冯小刚也开始注重作者式的艺术表达。但从本质上讲,冯小刚是个商业片导演。

今年的商业片获得巨大成功的就有《战狼2》,票房逼近60亿。这恐怕是冯小刚一生都不能达到的票房成绩。但是在电影贡献方面,谁能说他比吴京差 。

个人非常不赞同将票房和导演成绩挂在一起,哪怕是针对商业片导演。

最后,如果问为什么没有一部超过十亿的电影?我只想说,题主问的问题有点早,截止到我答题的时候,《芳华》票房已经达到9.84亿票房。可以很肯定地说,再过两天,冯小刚肯定有超过10亿+的电影。


优优飞扬


为什么冯小刚的电影没有一部超十亿的?你这个问题问的其实不厚道。

首先,看一部电影的市场价值,并不能从绝对数字是来判断。比如我1993年收获了1亿票房,和我2018年10亿票房,从绝对值上看,2018年大,但是从真正的财富价值,和市场影响力,显然1993年的1亿要比2018年的十个亿大得多。

现在,芳华最终的票房14.22亿,是第一部冯小刚票房超过10亿的电影。但是,当我们把冯小刚的电影还原到每一个当年的语境下,其市场价值就可以很直观的展现了。

1998年冯小刚拍摄了中国内地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开启了中国内地的贺岁片市场,1999年他的另外一部贺岁档电影《不见不散》,收获了4300万 的票房,是当年的票房冠军。当年,在内地市场获得第二名的电影是《星战前传1》,总票房3300万,第三名的是张艺谋的作品《一个都不能少》,总票房3000万。

这三者的关系,多少有点像今年《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2》《捉妖记2》状态,换句话说,《不见不散》的影响力甚至是可以与《红海行动》比肩的。

2003年,冯小刚的电影《手机》总票房5300万,同样是当年的年度票房冠军,当然,本片的上映时间为2013年年末,与2014年有所交叉。

2008年,冯小刚的电影《非诚勿扰》 票房3.25亿,依然是票房冠军。


毒药君


冯小刚没有赶上好时候,如果甲方乙方当时电影市场如现在繁荣,冯小刚的电影票房早就超过十亿了。


冯小刚开创了内地贺岁电影概念,是内地贺岁电影第一人。当年的冯氏喜剧令人耳目一新,笑到肚子痛,笑到窒息。上面这部《大腕》更是爆笑全场。

《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接连三部电影步步成功,搁到现在这个环境,我觉得那部电影也能过十亿票房。


在前不久,我回答了一个问题,有人问《芳华》这部电影能不能到20亿的票房,我预测的是肯定过十亿,大概票房应该在十二亿左右,最高到十四亿,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我预测的准不准。

瓶颈苍穹热爱生活,社会问题,情感问题,电影问题都可以找我交流,欢迎下方留言,请您关注我,您的关注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保定微评说


其实很简单,因为冯小刚错过了中国电影票房最爆炸的那两年,也就是2014-2015年。

在这两年冯小刚没有一部电影上映。否则的话,以他之前的票房号召力,应该早就达成这个成就了。

而他错过了这个爆发期以后,再回来,江湖已经不是那个江湖。

我们先看中国电影年票房增长情况。你就知道2014-2015年的票房爆炸是有多恐怖。

可以看到2010年中国电影票房破百亿以后,一直到2013年增长曲线虽然很神奇,但远没有2014-2015这两年这么夸张。之前的增长率都是20%左右,但是2014年增长率是30%,2015年则达到了惊人的45%,光是2015年比2014年增长票房就有145亿!!!

中国电影在2013年之前,10亿是一个神话。破10亿几乎预定年度票房冠军。但是2014年之后,20亿(捉妖记)、30亿(美人鱼)随随便便就达到了。

在市场形势大好的时候,是个好电影都能取得好票房。这就好比股票大盘涨到5000点,那你随便一支垃圾股也能赚钱啊。

何况是冯小刚啊。冯小刚是什么人物?香港电影人成龙、周星驰没过来之前,大陆电影票房号召力就靠冯小刚一个人,开创了内地贺岁档的人。拿下内地电影年度票房冠军最多的人啊。

这个图我是一定要拿出来说说的,冯小刚一共拿过3个年度票房冠军,还有3个年度国产片票房冠军。

想想看,如果在这2年冯小刚随便弄个喜剧片,过10亿还在话下?

但是在这个中国电影最容易赚钱的时候,冯小刚干嘛去了?

事情得回到2013年,这年贺岁档冯小刚上映了《私人订制》结果呢?

当时这部电影的宣传海报有一句宣传词,叫“成全别人,恶心自己”。

这话说的什么意思呢?江湖传闻,冯小刚当年《1942》投资巨大,票房不佳,让投资人亏损严重。于是找来王朔救急,临时凑了个段子,拍了这部《私人订制》,回归冯氏喜剧,大卖特卖(总票房近8亿,年度第3),在《1942》上面亏的钱都圆了回来,皆大欢喜。

唯有冯小刚不欢喜。

这个故事确实完美诠释了什么叫“成全别人(投资人),恶心了自己”。

冯小刚一怒之下,劳资不玩了,不拍电影了。所以这两年他是半退休状态。

那后来为什么又复出了呢?据说和冯小刚闹掰的华谊兄弟,2015年以10亿元收购冯小刚浙江东阳美拉传媒有限公司。冯小刚签下了“对赌协议”。承诺美拉公司2016业绩净利润不低于1亿,未来至2020年每年净利润需增长15%。不足之处由冯小刚补足。

所以,冯小刚又必须出来拍电影赚钱了。

但是断档3年,再回来,没那么容易续得上啊。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林志颖服兵役的事儿。想当年,林志颖92年刚出道的时候,号称“亚洲小旋风”啊。93年就去香港红磡开演唱会啊,《十七岁的雨季》你们别说没听过啊?

和郝邵文那几个拍的几部电影《旋风小子》、《乌龙院》,不知道有多火啊。

结果后来服兵役2年,回来以后是什么样子?娱乐圈,2年没有新闻没有曝光,那就死得凉透透的了。

冯小刚虽然不是娱乐明星,3年不拍电影,话题度不会那么惨,但是再回来,马上就想找回过去的票房号召力?你真是想得容易哦。

冯小刚回来,他想再拍《私人订制》那种冯氏喜剧,恐怕已经不现实了。因为这部电影当时口碑非常差,是公认的大烂片。冯小刚拍这种喜剧拍了十几年,其实观众已经审美疲劳了。不可能你90年代玩的东西现在还能大卖。

再加上冯小刚说他想拍自己喜欢的电影。所以现在他只拍文艺片。去年的《我不是潘金莲》,今年的《芳华》都是这样的。因为这些电影投资比较小,成本可控,万一失手也不会亏太多。冯小刚回到江湖也得先练练手啊。

所以是现在这个样子。

那冯小刚能凭借《芳华》跨越10亿门槛吗?

说实话,很难。《芳华》的题材、类型都决定了这部电影是有上限的。就算口碑再好,看的人也不会太多。

不过刚刚过去的首映周末,《芳华》倒是搞出了大新闻,也许这次还真有戏。

大家看,《芳华》周日的票房1.09亿超过周六1.06亿,上座率也是周日34%大于周六33.5%。一般情况下,一部电影首周末,周日票房都是低于周六的。《芳华》实现了周日逆跌,这个指标非常重要。

今年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战狼2》、《摔跤吧,爸爸》、《寻梦环游记》,这些都破了10亿,既然《芳华》做到了,那真有可能破10亿呢。

具体会怎么样,还要看这个周末成龙《机器之血》、邓超《心理罪》和陈凯歌《妖猫传》的情况,这3部电影上,《芳华》的排片估计就得跌到10%以下了。

这种口碑能不能支持《芳华》在周末过去以后继续提升排片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但我估计10亿还是可能性不会太大啊。

冯小刚电影破10亿,估计还要等一等。


梁鹏飞


确实,冯小刚导演时至今日还未进十亿导演俱乐部,那就说说明冯小刚导演不行么?显然不是,虽然有些年轻导演、新人导演现在动辄票房就十亿、二十亿,但你不能否认冯小刚导演在中国电影的号召力。

如果没有冯小刚,我们可能很难看到有一种喜剧叫冯氏喜剧,有一种档期叫做贺岁档。13年前,如果每一年的贺岁档少了冯小刚的电影,那么这个贺岁档是不纯粹的。从《甲方乙方》开始,冯氏幽默、冯氏喜剧开始被人熟知,冯小刚的电影也一部接着一部的让观众爆笑。然而,2014年-2015年,冯小刚好像停住了脚步,并没有电影作品与观众见面,也正是这两年,中国电影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之前,电影票房过亿都是一种胜利,而这两年之后,如果你的电影没卖过五亿,你都不好意思面对观众,因为这两年开始有了十亿+的电影,而是一有就不止一部。

冯小刚的《芳华》经历了国庆档紧急撤档,到现在打响了2017年终贺岁的第一炮,三天三亿的票房,让很多观众期待冯小刚能够凭借新作《芳华》能够跻身十亿导演俱乐部,笔者认为《芳华》会创造冯导新的票房纪录,但并不看好它能够收获十亿+票房。

冯小刚导演这几年似乎在转型,他开始执着与心念的电影题材,半纪实影片,《唐山大地震》《1942》,《芳华》依然是这种类型。笔者认为中国电影市场上,不应只有大制作、魔幻的特效史诗大片,还应该有能真正回望历史,能走入人心的电影作品。冯小刚,正在执着于心。


小马发光


冯小刚导演的电影中具备高票房气质的应该只有《集结号》,兼具商业大片和文艺情怀。但限于当时的市场容量,没能获得巨大的票房成功,后面的作品要么过于文艺沉重,如《一九四二》,要么过分轻佻揶揄,如《私人订制》,都没有达到理想的商业影响。

总结来说,冯导的电影没有一部超十亿,是一时一言,不合不巧,有市场原因,有个人运气。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我想《芳华》应该就是那部上十亿的作品!


秋天以北的二十四格


我觉得冯小刚其实应该算一个不需要票房证明的导演了。开创了大陆贺岁档,是他的电影让人们习惯了在春节期间去看喜剧。

《甲方乙方》在1997年的票房是3600万,排在当年票房排行榜的第九位。当年的票房第一是侏罗纪公园2,才7210万。

在看看20年后的2017年。

排名第九的加勒比海盗5票房11亿,其实从甲方乙方开始,冯小刚就是一个高票房导演了。现在才发现,谁说他没有上十亿的电影,芳华就是一部啊。


最爱酷电影


电影《芳华



》的情节发展有些生硬,可以改一下。1刘峰上学指标不是自己让出去的而是被高干子弟顶替了,他在借酒消愁时林丁丁来找他,被他告白,而林丁丁不同意还用干部子弟的身份刺激刘峰,刘峰冲动犯了错误被下放到伐木连。2战前小萍和刘峰在车站不期而遇,小萍大胆地表白刘峰,而刘峰因为要上战场,不敢接受,只说等他活着回来。后来小萍得知运输队遭遇袭击伤亡惨重,就急着在尸体堆中扒找刘峰。3战后刘峰来医院找小萍,发现小萍精神失常了,医生建议用她最熟悉最喜欢的东西刺激她或许就会好起来,刘峰立刻带小萍去了文工团慰问演出的现场,小萍听见熟悉的沂蒙颂的旋律,就不由自主的跳起舞来,她什么都想起来了,她和刘峰终于走到一起。4文工团撤编晚宴换成刘峰等伤残军人的退伍晚宴,文工团出身的刘峰被要求表演节目,他唱起送战友。5刘峰和小萍到烈士陵园祭奠死去的战友,刘峰自责到:都是他把他们带上战场的却没有活着带回来。6刘峰和小萍在回家的车站得知文工团撤编的消息,他们坐在长椅子上回忆起在文工团的芳华岁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