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 艾滋病初期症狀大多並非艾滋病召喚而是心理障礙

科學現在已經證明艾滋病恐懼症是對艾滋病認識的過分偏執以及心理缺陷共同所造成的,艾滋病恐懼症源頭或許只是因為艾滋病牽連事件的一個刺激點,但通過這個點不斷擴展開諸如症狀一類的,那就和艾滋病並沒有關係。可惜因為艾滋病初期症狀和焦慮抑鬱型神經症,植物性神經紊亂等症狀高度一致,故而一些偏執的艾滋病恐懼症患者堅信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甚至還有部分在艾滋病窗口期後多次檢測艾滋病後為陰性,冒出了陰滋病等說法。

艾滋病恐懼症一定程度上類似於性病恐懼症特別是梅毒恐懼症。這種社會文化所造成的艾滋病的負面性質導致了患病者感到恥辱和負罪感。社會功能喪失,終身泛化到日常生活行為是艾滋病恐懼症患者的潛在危害的主要表現。在歐美六七十年代經歷過數次性開放以後,也出現了長達十年的恐艾潮,故而恐艾並不是中國人特有的產物,僅僅是目前外國在艾滋病宣傳上更加科學規範,人們對艾滋病本身並不會覺得過於偏執的認識。當然艾滋病恐懼症到達最高程度也就是自殺,自殺屬於一種典型的心理衝擊反應,屬於心理方向問題。所以我們一般都會認為但凡歸為恐艾症,都是屬於心理問題,甚至嚴重的心理問題,精神問題。

艾滋病初期症狀大多並非艾滋病召喚而是心理障礙

每個人心靈深處都住著一個魔鬼

Vuorio等報道了芬蘭一適應障礙飲食家醫院的八例艾滋病恐懼症患者,患者均存在無依據的恐懼或堅信自己患有艾滋病,並且在幾年內都沒有得到有效的恐艾干預治療。在8例患者中,3例出現了自殺行為。自殺患者均為已婚男性,儘管抗體檢測陰性,但仍認為自己可能檢測不出來,甚至認為在以後的日常生活中有可能因為一些日常事件被傳播,並害怕將進一步傳播給其家人或其他與其接觸人士。所有這三例患者均存在既往的婚外性行為,並將其想象中所患有的艾滋病感染途徑歸因於這一點。根據自殺者留言的證據,指出留言中表達了負罪感和由於無價值的生活或罪惡的行為而死有餘辜的想法,這在我們現在認為,是一種極端的錯誤,我們更認為正常的活下來更是一種為家人贖罪,造福於家人的方式。

  儘管恐艾者不僅亂搜,甚至做出極端行為可能與來自於錯誤行為所帶來的恥辱感有關,但也有很多患者儘管未犯有任何過失,但由於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問題亦可能產生恥辱感或自我厭惡感。艾滋病恐懼症患者會採取自殺行為最初是被很多臨床工作者高度質疑的,尤其是當患者門診就診時情緒表現平穩,多次實驗室檢查為陰性結果時。但事實恰恰相反,當這些患者存在較強的恥辱和負罪感時,甚至當患者擔心他們將傳播感染到其所深愛的家庭成員時,自殺行為的可能性將大大增加。所以更不能將艾滋病恐懼症歸為是一種生理形式的暗示,而明確表示就是心理上的暗示。畢竟在成都市恐艾干預中心,99.9%帶有艾滋病初期症狀的恐友都被證明了是沒有感染的。

艾滋病初期症狀大多並非艾滋病召喚而是心理障礙

面具下面最真實的又是什麼呢

  然而每一個艾滋病恐懼症都有自己的個性,家庭環境和家庭成員構成,自己所處的地位不一樣,人格傾向不一樣造成了各種各樣類型的恐友。所以所有的艾滋病恐懼症都可以簡單的歸到某一類,很多恐艾症患者是多種表現同時存在,有的主要是表現在於認知層面的不正確,這個時候如果在幾個月的時間內採取不間斷陽性刺激法,就可以很好的解決認知層面的問題。但是有的恐友可能是自我主觀意識太強大,或者習慣性了一種方式。比如每天打電話給疾控中心,全國的所有疾控中心,要麼付費去好大夫上打傳染病專家的熱線,甚至還有部分邊打電話,邊繼續在網絡上搜索的。一旦形成了一些行為的強化,那要進行改變很難的,這個時候一下子介入恐艾干預方法,不一定每一位恐艾症恐友都能理解和接受。所以每一位艾滋病恐懼症患者都是在經過嚴格的恐艾干預評估以後。接受綜合的心理治療。時間週期一般都為數個月到半年。

  對於艾滋病恐懼症心理治療是必須的,但很多患者早期一般不會想到接受心理治療,很多人認為這不是心理疾病,就是艾滋病可能侵犯到自己,自己的擔心是完全正常的,尤其是那些有過高危行為的人。只有到多次檢查艾滋病之後,用了大量不可被信任的艾滋病自測以後,仍沒有擺脫自己的擔心和痛苦之後才會想到求助於恐艾干預心理醫生。後來通過矯正,逐步的恢復到正常生活。也才能在最後感懷,原來自己當時那麼衝動的去拼命證明是不是有萬一的可能性時,已經走偏離了脫恐的道理。歸根結底,恐艾症幾乎都不是艾滋病的召喚,而是一種壓力源的不正常性釋放,特別是產生相對應的恐艾症症狀,都是神經免疫作用產生的結果,非生理性艾滋病毒抑制免疫作用的產生的結果。

艾滋病初期症狀大多並非艾滋病召喚而是心理障礙

《吶喊》描繪的是真實的人類內心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