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安庆一村干扶贫途中殉职,700人等他“回家”

安庆一村干扶贫途中殉职,700人等他“回家”

2013年以前,村里没通一条水泥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为修路,他带头捐款5000元。

贫困户包仕爱患眼疾需要手术治疗,他托人送她到安徽省立医院,前后探望花了3000元。

2004年到村参加工作以来,岳西县包家乡川岭村委会主任华同春保留着写日记的习惯,3本厚厚的日记本中,脱贫攻坚占了绝大部分篇幅。5月14日,日记在这一天戛然而止——扶贫途中,华同春不幸踩空跌下20米高的悬崖,于当晚9时许离世,生命永远定格在54岁。

扶贫途中殉职

岳西县城到包家乡川岭村,沿途55公里山路,轿车要开一个半小时。这里是大别山主峰所在地,除了颠簸的路况和危险的悬崖,最明显的感受是气温的变化——村庄地处海拔1000米山区,山上气温比山下低5度之多。

因山路崎岖,地势艰险,川岭成为岳西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部分村民的老屋几乎“挂”在半山腰,村干部入户扶贫与其说是走,倒不如说靠爬。

安庆一村干扶贫途中殉职,700人等他“回家”

资料图:华同春(右二)走访贫困户

华同春的足迹,遍布这个艰险的山村。

5月14日上午8时,他参加川岭村召开的脱贫攻坚碰头会,9点会议结束,包保网格成员分成5组下乡开展工作。华同春随后走访了墩岭组、徐畈组。

中午1时许,华同春在村部吃完简餐,没有休息,和扶贫专干陈云一起到胜利组张岳南家检查危房修缮情况。

路上陈云才得知,前一天晚上,华主任在包家乡参加脱贫攻坚推进会议,22时会议才结束,紧接着,他和村支部书记王传林一起到星火组陈龙垠家,劝其拆除违建羊圈,回到家应该是深夜。

从张岳南家出来,华同春接到中心组村民杜惟生的电话。“杜惟生的老宅在岳西县鹞乐坪保护区核心区,按规定早该搬迁,华主任跟他做了很多工作。电话里,听说杜惟生同意搬迁,并自愿拆除房屋,华主任打心眼高兴。”陈云回忆道。

6月5日,趁着雨停间隙,记者和陈云顺着华同春最后的足迹前行。从村道到杜惟生家的山路可谓艰险,没有像样的水泥路,1公里的路程越野车开了20分钟,后半程被溪水隔开,只能徒步前进。“在我身后,靠着山走。”陈云反复提醒,2米宽的山路之下,是10层楼高的悬崖。

当天,华同春和陈云骑摩托车来到这里,查看杜惟生的老屋后准备返程。就像陈云总是走在记者前面一样,走山路时,华同春习惯性地在走在前面领路。

“从老屋出来不到60米,我就看到前头人影一闪,接着是碎石跌落的声音。我想拉,但是来不及,华主任已经掉进了20米的山下……”打电话求援时,陈云手不停发抖。

一旁拆老屋的杜惟生赶来,和救援人员一起爬到山下,“华主任满脸是血,抬上来时他有呼吸,大家都以为还有救,直到当天夜里听说没救过来……”

自掏腰包扶危助困

接到陈云的电话时,川岭村支部书记王传林也在访户的路上,“心咯噔一下,半天没缓过来。”他和同事开车赶往抢救华同春的安庆市立医院,途经岳西县城,一行人下车吃饭,这时收到华同春去世的噩耗。“菜都上了,没人动筷子,舀了几勺汤便往回赶。”

王传林回到川岭村已是晚上11点,在华同春家,眼前的一幕让他忍不住落泪——700多人从堂屋排到村道,乡镇扶贫干事来了,村委会同事来了,村里的贫困户也来了,大家都在等老华“回家”。

“听到老华去世,特别难受。记得1991年我家房屋倒塌,他第一时间赶到,帮助抢险救灾。他自己也不宽裕,却掏了200元给我。当年一天的工钱只有3.5元,他给的这200元,我一辈子都记得。”川岭村中心组村民杜惟华哽咽着说。

安庆一村干扶贫途中殉职,700人等他“回家”

资料图:华同春(中)下乡防汛

“我家老屋破旧,每到汛期,华主任都把我们转移到安全地带。后来又帮我争取2万元危房改造资金,让我们住进新房。当时,我掏空家底只有2500元,水泥、砂石、木料都是华主任出面担保的。”川岭组贫困户包仕爱2006年右眼失明,2014年左眼又出现问题,经鉴定为二级残疾。华同春不仅为包仕爱争取扶贫资金,在她病情最严重的时期,先后掏了3000元,助其渡过难关。

华同春的追悼会上,杜惟生声泪俱下:“我是华主任对口的扶贫对象。我家在山上,很穷,舍不得拆掉老宅子退宅还耕。为这事跟华主任红过脸,他不介意,总是一遍一遍来我家做工作。”

2015年,杜惟生16岁的儿子溺水身亡,他因此一蹶不振,华同春多次上门安慰,鼓励他再生一个;杜惟生妻子身体不好,华同春主动联系医生为其把脉问诊。“华主任从没在我家吃过一次饭,我每次想挽留,他总是‘等你家条件好点再说’。最近我家喜添小女,搬了新家,收入也好很多。哎,他却‘走’了。”

村里修路带头捐款

川岭村委会上楼的拐角处挂着华同春的证件照,微胖的脸颊,表情笑盈盈的。他的办公室保留着原貌,一个茶杯,一瓶降压药,一摞问题整改清单和三本厚厚的扶贫笔记。

墙上挂着川岭村脱贫攻坚作战图:全村下辖16个村民组,294户1039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43户459人。指挥员一栏写着华同春的名字。在同事们看来,他不仅是指挥员,也是战斗员。

光伏电站建设的选址阶段,一家农户原本同意将田地出租,临到开工前一天却突然变卦。华同春连夜赶到该农户家做工作,第二天7点,农户终于答应,8点,川岭村集体光伏电站顺利开工。

2017年,川岭村24名五保户,每人在光伏电站获得分红300元,与村集体一起建设电站的农户户均获得收益3000元左右。

2014年,华同春带领村民每年新建200亩茶园,将山腰上的荒岗逐步平整为高标准茶园。由于新建茶园头3年没有收益,他又引导农户因地制宜套种了甜玉米、紫薯等农作物。套种的甜玉米在秋收后,结合秸秆禁烧项目将玉米秸秆全部还田,还解决了低温下茶苗保温问题。

“华主任为我提供茶苗、肥料,从村里帮我借挖土机,我家几乎没花钱就开发了8.7亩茶园,建成后每年增收2万元以上。”新建茶园的受益户朱大义感触地说。

包家乡地处岳西县西北边陲,属大别山主峰区,山高岭大,2013年以前,村里还没有一条通组水泥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出行不便一直制约着本地的发展。

2014年,川岭村“两委”研究决定将大川岭片通组道路硬化,经测算工程需投入资金120万元,这对一个“空心村”而言是天文数字。“要想富,先修路,我先捐5000元。”在华同春带领下,不到一个星期,群众捐资25万余元,解决了修路初期资金问题。

“汛期要到了,跟山上住的村民提前打好招呼,特别是特困户。”“光伏扶贫能解决特困户的基本收入问题,得做好宣传。”……摊开华同春的笔记本,每一页都写得密密麻麻,内容几乎都与扶贫有关。

陈云从手机里翻出最近拍摄的一张照片,山涧下着小雨,云雾给松柏批了一层 白纱,华同春没有打伞,行走在2米宽的小道上。“这是村里第二条水泥路,就快竣工了,部分路段水泥没干,华主任天天在路边转悠,生怕路被车辆轧坏。”

路的深处,600亩现代茶园已吐露新芽,高品质新茶承载着山里人的希望,向着大别山腹地外延展;沿着新路,川岭人去了又回,而华同春永远“留”了下来,和那些饱含深情的山石在一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