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0 提高一年級學生的讀題能力和閱讀能力,家長抓住這3點就夠了!

最近兩天,有好幾位家長都給我反映:“老師,我的孩子都上小學一年級下期了,可是獨立讀題的能力和閱讀能力特別差,這種現象正常嗎?我們作為家長的應該如何幫組孩子提高這兩方面的能力呢?”

關於這兩個問題,我是這麼認為的:首先一年級的學生在獨立讀題和閱讀能力上面欠缺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但是儘管如此,家長們也不能心安理得,甚至聽之任之。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呢?

提高一年級學生的讀題能力和閱讀能力,家長抓住這3點就夠了!

第一、理性對待孩子的欠缺

如果沒有學前積累,在一年級的時候跟不上節奏也是比較正常的。作為父母,要理性看待孩子的欠缺,不能總是靠打擊、辱罵等方式對待孩子的不足之處。有不足的地方,說明孩子有進步的空間,這是好事兒。但是,生活中能夠真正做到理性對待孩子缺點的家長卻寥寥無幾。

關於學前積累,包括各個方面,比如學習的獨立性,識字量,對閱讀的喜愛程度等等。有些孩子,識字量不足,理解能力還不夠的情況下,對於一些新的題型,經常會出現無法理解題意的情況。加上平時犯錯會受到批評和責罵,就容易畏手畏腳,一碰到陌生的題就大腦空白,坐著發呆。閱讀方面也是,因為領悟力差,理解不到位,經常被否定,就容易產生挫敗感,繼而引發閱讀能力很難提升的局面。

提高一年級學生的讀題能力和閱讀能力,家長抓住這3點就夠了!

第二、家長請適當的放手

生活中,總有一些家長喜歡代勞,生怕孩子心靈受挫。當孩子上了一年級之後,感覺學習比較吃力,家長在輔導的過程中,總是隨叫隨到。漸漸的,孩子養成了依賴思想,總想著自己不做也會有父母幫我思考和解答,那我還獨立思考幹什麼呢?

當我們平時沒有讓孩子養成獨立的習慣時,其實孩子獨立面對問題時的表現,我們是不知道的。根據推理可知,如果平時每次做作業孩子都需要幫忙,那麼,考試的時候孩子肯定也習慣性地需要幫忙!這是人的習慣。所以,我希望各位家長能夠適當的放手,拿到一份作業,首先讓孩子獨立思考慢慢做,實在做不起的,家長才幫助孩子講解思路、步驟等等。

提高一年級學生的讀題能力和閱讀能力,家長抓住這3點就夠了!

第三、讓孩子自己想辦法讀題

讀一遍不懂,再讀一遍。即便是需要我們指導,也是啟發,而不是直接告訴他答案。小學一年級的題型,很多都比較直觀,但是有些確實也不好理解。但是,即便如此,我們依然要鼓勵孩子自己拿決定:你覺得這道題應該怎麼做?老師上課有講類似的題目嗎?這道題和你以前做過的題目有什麼類似的地方?

當然,家長們也要學會多鼓勵孩子自己做決定。很多孩子遲疑、磨蹭,欠缺果斷性,一部分原因是害怕出錯。鼓勵孩子,你要敢想,有根據的想,即便是錯了,也總比沒有想法要好。當然,多練習讀題,多練習閱讀,勇敢地說說自己的想法,堅持一段時間,孩子就會有進步。

陪讀是一門技術,各位家長在輔導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希望以上分享對各位家長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