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三国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

WangYao祖国君


比起众多“三国迷”们津津乐道的,那些帝王将相们的趣事掌故与重大战役,下面这些三国历史上的经济科技文化趣事,同样生动且重要。

一:吴蜀货币比坑爹

魏蜀吴三足鼎立,哪家治国表现最好?三家老百姓手里用的钱,很有发言权。

先说蜀汉刘备,这位“仁义”皇叔入主蜀地时,刚上任就打开官仓撒钱,没几天就把蜀地府库的钱粮打赏个精光。可就在蜀地官民欢天喜地时,刘备的赚钱大招就火热来袭——犍为五铢钱。这种特殊大钱,一枚可以兑换百枚普通铜钱,等于变相货币贬值。而且越是到重大战事时,蜀汉的“犍为五铢钱”就越铸越轻,最轻时一枚只有零点五克。等于是花点小钱,就把蜀地百姓财富收入腰包。

但跟“亲妹夫”东吴孙权大帝比起来,刘备真算“仁义”。孙权发明了更强货币“大泉钱”,一枚可兑换铜钱五百枚。到了孙权晚年时,更演变成新品种“大泉五千”,也就是一枚“大泉钱”能兑换铜钱五千枚。简直和明火执仗没两样。以至于忍够了的东吴百姓愤然罢市,吓得孙权赶紧承认错误,咬牙把“大泉五千”大量回收,才算勉强平息了民怨。但直到吴国灭亡前,这宰人不见血的大泉钱依然流通,坑了东吴百姓五十多年。

反倒是篡汉自立后的曹魏,在货币问题上极讲原则:曹丕轰走汉献帝后,龙椅还没坐热,就赶上货币暴贬,曹魏百姓一度宁可拿着稻谷布帛换货物,也绝不用政府的钱。但曹丕随后下了狠手,一边以严格标准重铸五铢钱,一边严打私铸货币现象,不惜杀了一批功臣勋贵,终于“杀”出了曹魏五铢钱的良好信誉。之后的几十年里,曹魏政权多次折腾,但物价民心却长期稳定,稳稳撑起强大国力。

三国的历史走向,一枚小小铜钱,就已生动预言。

二:气坏孙权的“穿越人”

东吴名士众多,但一位孙权的“实在亲戚”,却叫当时东吴名士们排队仰望:赵达。

赵达,河南洛阳人,东汉数学家单甫的高徒,妹妹是孙权的小妾。也因此被孙权发现,长期在他身边做小吏。然后满身数学才华喷薄而出:他可以瞬间就算清楚一把豆子的确切数目。至于天文地理星象,各类高深的测算,他也是转转眼珠就说出答案。如此强大心算能力,当时收尽东吴名士的膝盖,阚泽殷礼公孙腾等三国风云人物们,排着队去他家磕头求教,却是啥都没求来。

而比这计算能力更惊到孙权的,却是这位赵达先生能掐会算的卜卦本事,各类军国大事,甚至当时三国各大战争的战略走向,他关上门一通测算,分分钟就说出答案,全和接下来的历史分毫不差。但怎么算的?他依然守口如瓶,就连孙权对他软硬兼施,硬是问不出一个字来。神奇应验景象,俨然小说里的“穿越人”。

最叫孙权震惊的是,赵达生前就早早算出了自己的去世时间,最后年月日也是完全吻合。但这一身强大测算本领,他却临死都没吐露奥秘。恼怒的孙权把赵达的女儿下狱,又把赵达的棺材劈开,满以为能找到什么宝典,却终于一无所获。他为何算得如此精确?到底成了谜!

三:曹操的产业革命

公元208年,曹操兵不血刃平定荆州。虽然接下来的赤壁之战里,强大的曹操大军惨遭大放血。但曹操在荆州意外发现的一位特殊人才,却帮助后来的曹魏政权大补血——韩暨。

韩暨,汉初枭雄韩王信的后裔。东汉末年时,他就曾为了替父报仇,亲手杀掉南阳豪强陈茂,其忠孝悍勇名闻天下。虽然后来只在荆州牧刘表麾下,做了个不起眼的县长,但名气早传到曹操耳朵里。曹操平定荆州后,立刻把他召来,做了身边的幕僚。但不久后曹操就发现,这位铮铮铁骨的韩暨,其实还有另一特殊才能:冶铁。

出身名门的韩暨,从小就对冶炼兴趣浓厚,投到曹操门下后,也被曹操量才使用,任命为监冶谒者,专门负责曹操大军的冶铁工作。大展拳脚的韩暨,随后开始了一场空前技术革命:推广水排。

水排,是东汉建国时,中国冶铁业的一个重大发明:东汉初年的太守杜诗,将冶铁时原先需要上百牲畜拉动的鼓风装置“马排”,变成水力驱动的水排,一举提高冶炼效率。但当时的水排推广有限,且大多只能冶炼农具。韩暨却独出心裁继续升级,先前的水力鼓风装置,动力被韩暨改造得更为强大。然后新型的冶铁水排大量推广,专用冶炼军用武器。效果也立刻震撼:计其利益,三倍于前。曹魏的兵器产量,轻松提高三倍。

于是,也就是在韩暨七年监冶谒者任上,曹操麾下的兵器生产,终于实现了更新换代,铁甲铁刀等重型武器的生产效率突飞猛进。曹魏大军强大的装备优势,未来北方一统天下的最大资本,就凭这场冶铁革命,成功确立。


我们爱历史


三国里吕布戏貂蝉,把吕布说成是一个好色之徒。

其实,真正的吕布是一个标准的暖男,是一个可爱贴心的小哥哥。

吕布的父亲吕良,娶五原郡补红湾大户富豪财主黄姓之女为妻。

黄氏一连生了四个女儿,就想生个儿子。

于是到白马寺拜佛求子,当夜梦见猛虎扑身而怀孕。

十二个月以后,还没有生产,十分焦急。

后来有一天,突然人声大嘈,彩虹当空,五原山动地摇,遂生吕布。

吕布刚刚出生就自断脐带,双目有神,双拳紧握,站立在前。

黄氏大为惊奇,吕良心中大快,说:“吾儿神也”。

吕布从小跟随母亲习文作画,聪慧好学,一点就通,过目不忘。

在人们的印象中,吕布就是个勇猛无比的汉子,除不知也是个小神童。

但吕布的确是生来就天性好斗,力大无比,喜欢舞枪弄棒,身材特别高大,同龄的孩子都不敢跟他玩。

吕布从小就有两个特别的爱好,一是喜欢骏马,二是喜欢跟女孩子玩耍。

五岁时就跟随牧马人在野外放马,一见到马就来精神,高兴地不得了。当地一直流传着吕布智擒赤兔马的故事。

尽管吕布凶狠异常,但只要跟女孩子在一起,就像个小猫一样,温驯无比,立马判若两人。

都说是三岁看老,一点不差,长大后的吕布,不仅对宝马,而且对女人都有特别的兴趣。

太岁头上都敢动土,居然敢与董卓的爱妾私通。

吕布戏貂蝉也是大家都熟悉的桥段。

英雄爱美人,这好理解。难能可贵的是英雄吕布对女人的一片诚心,估计许多女人都会喜欢吕布的。

尽管吕布戏貂蝉,以及少年吕布”智擒赤兔马“都只是传说,没有史料记载,但这些故事还是从一个侧面反应了吕布是个活生生的英雄人物。

至少说明吕布不只是一个嗜杀成性,反复无常的人,也是一个有爱有恨、有血性的男人,可爱的很哦。


豹眼看历史


三国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那实在是太多了,比如今天桃花石杂谈和大家谈的这段插曲,乍看起来像是编故事,但如果把各方记载结合起来看,却很有可能是历史真相,而且也确实发生在三国时期一个著名家族身上。它虽然对于中国历史没有产生任何实际影响,但却从根本上改变了另外一个国家,甚至是整个高加索地区的历史,那么这究竟是件什么事呢?


“或至西海”的西凉马家

看了这个小标题,肯定好多朋友已经知道桃花石杂谈要说的是什么了。是的,桃花石杂谈今天要给大家讲的就是最近这些年已经在网上流传着的关于“马超后裔成了亚美尼亚民族英雄”的事。但今天桃花石杂谈却会给大家列举一些经过考验的证据来说明为什么这件事确实很有可能,其中包括从古至今亚美尼亚人自己提出的证据。

马超的父亲马腾的画像

当然在说为什么西凉马家确实有可能到了亚美尼亚之前,桃花石杂谈还是要首先指出网上这个传说不准确的地方。因为即使西凉马家的一支确实到了亚美尼亚,他们也不是马超的后裔,甚至不是马超的父亲马腾的后裔,而是马腾的侄子和哥哥,马超的堂弟和伯父。也就是在蜀汉历史上也曾发挥过核心作用的马岱的父亲和弟弟。

当然光凭中国史籍的记载,是不可能推测出西凉马家到了亚美尼亚的,目前网上流行的关于本家人抵达了亚美尼亚的主要依据据说是出自《蜀世谱》的记载。就是下面这句话,这部史书里曾提到下面这个细节:

翼入许为北军中候,后还凉州,凉州乱,将亲族数十西入。岱弟抗,随翼西入,或至西海。

这段话的意思是马腾的哥哥马翼曾到许昌担任北军中候,但后来回到了凉州。后来凉州的局势大乱,他带着自己的亲族数十人逃往西方,其中包括马岱的弟弟,也就是他的另外一个儿子马抗,而他们有可能到了西海。

马抗的哥哥马岱的画像

这里的“凉州乱”应该是指公元211年到213年之间的战争。当时曹操把马超的父亲马腾召到朝廷,其实是让其做人质。之后出动大军以讨伐张鲁为名进军汉中,而周边包括马家在内的军阀却都认为曹操是以讨伐张鲁为名要将自己都一并剪除,所以当时包括马超在内的“关中十将”一同集结了10多万羌、胡、汉军队反曹。但他们最后都被曹操击败,马腾也被曹操杀死。公元213年,马超曾一度占领凉州,但不久后杨阜等人发动叛乱,把马超骗到城外,并将马超的妻儿全部杀死。之后马超虽然一度重新攻破凉州,但已无法立足,最后带着马岱去汉中投奔了张鲁。而马翼和马抗这父子俩应该就是在此期间和马超、马岱走散,被迫逃往西方的。

然后我们再来说说西海是哪。其实在秦汉魏晋时期,西海指的就是今天中亚的里海。比如《后汉书》里记载大秦国(罗马帝国)又叫海西国,因为它在西海西面。而在公元97年,班超就曾率军到达西海,在这里他曾派手下甘英出使大秦(罗马),但后来因为听信安息(波斯)人说大秦得坐船几年才能到而中途折返。所以如果按照这段记载,那么确实马家人是有可能抵达了里海以西的区域的,不过这里面有个问题,就是这段记载的真实性是非常存疑的。因为《蜀世谱》其实早已散佚,而这段话的出处在主流的古文文献里找不到,所以其实以它为依据并不可靠。

亚美尼亚和欧洲人是怎么说的?

前文提到,光凭中国古籍是不可能得出马家人到了亚美尼亚的结论的,它也不是中国人在古代到了亚美尼亚这种说法的出处。但这时我们就要引入在亚美尼亚历史上决定了这个民族生死存亡的马米科尼扬(Mamikonian)家族了。

亚美尼亚所在地,就在里海(西海)边上

尽管马米科尼扬家族是否来自中国在亚美尼亚存在很大争议,但这个家族是外来者是没有任何疑问的。在公元286年,马米科尼扬家族第一次出现在了亚美尼亚本国的历史记载之中,当时他们被称为“(亚美尼亚)贵族的盟友”。而在公元5世纪,在亚美尼亚历史上地位可以和中国的司马迁相比的摩夫西斯·科伦纳科西(Movses Khorenatsi)写作了堪称亚美尼亚《史记》的《亚美尼亚史》,在其中他记载了马米科尼扬家族的两位祖先马米(Mamik)和科纳(Konak)在差不多两百年前从东方一个秦姆(Chem)国发动了针对国王秦巴克尔(Chenbakur)的叛乱,最后兵败逃到了波斯。而当秦姆国王要求波斯国王交还两兄弟时,波斯国王经过权衡说把这两兄弟流放到了当时也是波斯势力范围的亚美尼亚,然后对秦姆国王说两兄弟已经被流放到世界边缘的死亡地带,活不了多久了。

最早记录了马米科尼扬家族疑似来自中国的摩夫西斯·科伦纳科西

而同样生活在公元5世纪的另一位亚美尼亚史学家帕夫托斯·布赞德(Pavstos Buzand)在他的著作(也叫《亚美尼亚史》)里,更是直接说马米科尼扬家族祖上是中国汉朝的贵族,因此出身并不比亚美尼亚王族低。

而在近代,这种观点还曾经得到过公元18世纪英国著名史学家爱德华·吉本的认可。而且通过他的考证,他认为当时最早到亚美尼亚的马米科尼扬家族首领并不是马米和科纳两个人,而是一个人,名叫马姆戈(Mamgo),而且吉本认定他们不是中国皇族,而是朝廷的将领。而在近代,有些西方史学家甚至还认定,要求波斯国王交还马姆哥的中国皇帝是已经改朝换代之后的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

英国著名史学家爱德华·吉本在其名著《罗马帝国衰亡史》中也曾认定马米科尼扬家族来自中国

当然早期的说法都是基于一些历史学家通过对比东西方史料而得出的结论,但因为马米科尼扬家族到达亚美尼亚的时间过于久远,所以这些结论远非定论。而亚美尼亚这个高加索国家是在西方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的国家,因为这个国家在历史上曾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基督教定为国教,而且坚持至今的国家,而且这个国家地处高加索,又在很多人眼中是纯血白人的象征,所以虽然其历史上有记载把马米科尼扬家族的来源指向了中国,但多数亚美尼亚人对此并不太认可,当然这恐怕更多的是感情因素,而非理智判断。

所以在近代,也有一些历史学家对于马米科尼扬家族的来源提出了一些新的假说。比如有人认为他们确实是来自中国,但却不是汉人,而是说伊朗语族语言的吐火罗人。而爱德华·吉本虽然认为马姆戈是来自中国,也认为他们不是汉人,而是同样说伊朗语族语言的斯基泰人。还有观点认为马米科尼扬家族来自中亚。但和之前说马米科尼扬家族来自中国的观点一样,这些观点也远非定论,因此也根本没法推翻马米科尼扬家族来自中国的传统认识。

马米科尼扬家族的地位以及相关人士看法

而之所以亚美尼亚人以及许多欧洲人这么在乎马米科尼扬家族的出身是因为这个家族在亚美尼亚乃至东罗马帝国的历史上都实在是太重要了。在这个家族到了亚美尼亚之后,被亚美尼亚国王派去镇守与东罗马帝国接壤的地区。而马米科尼扬家族很快与东罗马帝国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其家族许多人甚至成为了东罗马帝国的官员。而也许因为如此,这个家族后来在亚美尼亚迅速崛起,成为了能够左右亚美尼亚政局的家族。有些历史观点甚至认为从公元4世纪开始到公元8世纪,这个家族始终是亚美尼亚王国的实际掌控者,因此有些人也将这个时期的亚美尼亚称为马米科尼扬王朝。

鼎盛时期的马米科尼扬王朝

而前文曾经提到,亚美尼亚是波斯的势力范围,而亚美尼亚是最早将基督教列为国教的国家。但当时波斯的国教却是拜火教,所以波斯在亚美尼亚称臣期间曾多次尝试让亚美尼亚人改信拜火教。但在两次亚美尼亚几乎抵抗不住波斯的压力,快要屈服之时,都是马米科尼扬家族领导亚美尼亚人发动起义,击败了波斯军队,迫使波斯放弃了让亚美尼亚人改变信仰的企图。而亚美尼亚人没有被波斯人同化,把民族性保持至今,可以说这两次起义起到了根本性作用。所以说马米科尼扬家族拯救了亚美尼亚民族是没有疑问的,而曾带领亚美尼亚人起义的瓦尔丹·马米科尼扬则是亚美尼亚民族历史上的圣人。

2006年1月22日和6月9日,中国人民网和《人民日报海外版》都曾经报道过其驻亚美尼亚记者采访马米科尼扬家族后裔的新闻,而在这些新闻报道中,一位生活在亚美尼亚的马米科尼扬家族后裔也认可自己的家族源自中国,甚至认可源自西凉马家。

曾经拯救了亚美尼亚民族的瓦尔丹·马米科尼扬

另外,虽然前文提到亚美尼亚主流观点不太愿意接受马米科尼扬家族源自中国的说法,但却也没法否认他们来自国外,这一点除了历史记载的佐证外,还有一个证据,即马米科尼扬这个姓氏在亚美尼亚语里根本没意义,没人知道这个姓氏是什么意思,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其外来属性。另外,一些密切接触过中国的亚美尼亚人则对这个问题有更为客观的看法。比如“亚美尼亚人在华社团”网站就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不但认为马米科尼扬家族确实有可能源自中国,而且还考证了历史记载里逼迫马米科尼扬家族逃离中国的秦姆国王秦巴克尔的身份。他们发现,巴克尔(bakur)一词很可能是来源于波斯语里的bag pour一词,而这个词在波斯语里是“神子”的意思。也就是说古籍里的“秦巴克”其实很可能就是波斯对“中国天子”的译名,而这更进一步佐证了马米科尼扬家族可能确实来自中国。


所以桃花石杂谈认为,马米科尼扬家族确实很有可能来自中国。当然,这个家族在亚美尼亚发挥重要作用都基本是迁居当地200多年以后的事,当时这个家族无论在文化还是血统上都已基本被亚美尼亚同化,所以不能说是中国人决定了亚美尼亚历史,但这个家族的中国渊源确实有可能是史实了。


桃花石杂谈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任命家喻户晓的名著,意义和影响不可谓不深远,从各种人物视角翻拍,依旧不改其色,未失其韵味。若是你用心看完了《三国演义》,仔细回想了全书,你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问题,那便是几乎所有的三国人物都是单字名。这个疑惑很多人都有,但有几个人想明白了?

  

  刘宏刘协刘备董卓孙权孙坚孙策曹操曹丕曹植曹睿赵云黄忠典韦魏延廖化姜维诸葛亮司马懿郭嘉贾诩等等,你会发现他们大都是单字名的。有人说诸葛亮不是三个字吗,怎么是单字名。诸葛是姓氏,亮是名。又有人说赵子龙关云长曹孟德,不也是两字名吗?子龙云长孟德是古人的字,不是名。

  东汉末年三国历史中,你知道的人物,两字名的恐怕只有一位黄月英,但是黄月英此名最早是出自近代艺术大师的评书《三国演义》中的。史书大都只称黄夫人,有姓有名的大多是无从考据、他人猜测的传说。因此我们熟知的三国人物,全是单字名。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三国单字名最早的原因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间,笔者在这先给大家提下最直接实际的:三国单字名和王莽篡权建立新朝、改制异俗息息相关。王莽是一个生活于理想国度、超脱现实的翩翩君子,喜欢复古,因而下了不少奇葩(有些事超前的)的政令。

  王莽见《春秋·公羊传》里“讥二名,二名非礼也”,认为《春秋》曾言二字名“不符合礼仪”,因而下旨,诏告天下,要求上至权贵、下至贫民皆不可起两字名,用制度明确要求大家要用单字名。北方匈奴的单于是两字名,王莽便遣使者前往劝说其改名,可得厚赏。匈奴单于心里肯定恼怒,凭什么你说不能用两字名就不能用?但是新朝势大,无从抗拒,匈奴单于只能乖乖就范。

  

  王莽认为这还不够,因此在长孙王会宗造反后,下诏将其单字名的王宗改回为王会宗,给朝野上下一种用“两字名”的都是坏人,听两字名就知道不是好鸟犯了事,是一种耻辱。这样一弄,真就吓得没人用两字名了,老老实实地去用单字名。

  这事对当时的中国社会还是很有影响的,甚至影响了近千年,给人们一种“两个字的名的人都是比较低级的”。其实崇尚古制的王莽兴许弄错了,春秋战国单字名第一个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避讳,避长辈和避君主。

  

  这问题解答出来了,现在你明白了吗?明白的话,可以和身边的朋友分享分享,让更多的人知道哦。


今人说古


1.众所周知曹操有头风病。

但诸位还记得濮阳大战时之事吗?

“吕布迎头赶上,曹操以手掩面。吕布用戟在他头盔上一击,问曹操在何处?操指道,前面骑黄马者是他。”

不愧是温侯,一暴击给老曹留下了多年隐疾。

2.

再说一个不让人察觉的点:刘备入川,劝说刘璋投降,邓艾偷袭成都,劝阿斗投降,是同一个人,

谯周。

3.

三国演义里谁出场跨度最大?不是曹操,不是诸葛,不是赵云,

廖化,这个蜀中无大将,才让人记起并嘲讽的家伙。

廖化第一次出场。关羽带在桥头和人妻爱好者曹操告别,一转头,嫂子不见了!这时候廖化来了。

忽见山头一人,高叫:“关将军且住!”云长举目视之,只见一少年,黄巾锦衣,持枪跨马,马项下悬着首级一颗,引百余步卒,飞奔前来。公问曰:“汝何人也?”少年弃枪下马,拜伏于地。云长恐是诈,勒马持刀问曰:“壮士,愿通姓名。”答曰:“吾本襄阳人,姓廖,名化,字元俭。……”

再次出现就是在第六十回——直关羽败走麦城,化单骑出去要救兵被孟达弹掉,廖化“大骂出城,望成都而去”。

后来诸葛亮北伐,廖化做运粮左军领兵使。这时候,他四十多了。

六次北伐,老一辈的武将陆续陨落,廖化跟小强一样,坚持了下来。终于,在六出祁山时,木牛流马一战,追击司马,取得头盔一个,得了头功。

秋风五丈原,姜维上位,那时候廖化他六十岁左右,地位仅次于姜维夏侯霸。

“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

蜀汉灭亡后,称病不朝,迁徙洛阳途中,逝世。

这个男人,生于黄巾起义,死于三国末期,他见证了整个时代的变迁。

4.

司马懿是个真正文武双全的怪物

魏延在谷口,只盼司马懿到来;忽见一枝魏兵杀到,延纵马向前视之,正是 司马懿。延大喝曰:“司马懿休走!”舞刀相迎。懿挺枪接战。不上三合,延拨回马便走,懿随后赶来。

张郃死后,魏延已是当时三国第一猛将了。司马懿居然挺枪去战?还真打了几个回合?如果司马懿武力不济,魏延早就一刀斩了,何必还诈败,说明确实战司马懿不下啊!

魏延拨马而走,司马懿还敢追?要知道司马懿比诸葛亮还谨慎小心,若对自己武力没有十足的信心,可不敢啊。

5.被诸葛亮骂死的王朗也是个真正文武双全的怪物

朗遂引兵会合白虎,同陈兵于山阴之野。两阵对圆,孙策出马,谓王朗曰:“吾兴仁义之兵,来安浙江,汝何故助贼?”朗骂曰:“汝童心不足!既得吴郡,而又强并吾界!今日特与严氏雪仇!”孙策大怒,正待交战,太史慈早出。王朗拍马舞刀,与慈战不数合,朗将周听,杀出助战;孙策阵中黄盖,飞马接住周听交锋。两下鼓声大震,互相鏖战。忽王朗阵后先乱,一彪军从背后抄来。朗大惊,急回马来迎:原来是周瑜与程普引军刺斜杀来,前后夹攻,王朗寡不敌众,与白虎、周听杀条血路,走入城中,拽起吊桥,坚闭城门。孙策大军乘势赶到城下。分布众军,四门攻打。

王朗,王司徒。

拍马舞刀,大战东吴三大猛将之一太史慈(另两位是周泰和甘宁)。货真价实的单挑。

而且还“互相鏖战”,那是打了一会儿的。

周瑜与程普夹击,王朗才寡不敌众而去。可见勇猛如太史慈,也无法把王司徒怎么地。

王司徒不止是经史精通、能生儿子(王肃)、善养孙女(王元姬),刀法也了得。跟太史慈打居然不败,游戏里不给他80+的武力,不能够啊!

三十年后祁山相见,如果不是出于礼貌,王司徒早就拍马舞刀冲过去,活捉诸葛亮了!

6.

《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次日,诸葛均回,孔明嘱付曰:“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

你以为只是一场出游,天下事弹指可定,兴尽便返,然而却再无归期……

7.

关羽最后一次见曹操,以及曹操最后一次见关羽,曹操都说了一句相同的话。

建安十三年。一代枭雄曹操赤壁大败,只得于乌林芦苇丛中奔脱,葫芦口上突围,于华容道遇关羽。这两位先后威震天下又分属于不同政治集团的豪杰,关羽和曹操最后一次相会于斯。

操曰:“既到此处,只得决死一战!”众将曰:“人纵然不怯,马力已乏,安能复战?”程昱曰:“某素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丞相旧日有恩于彼,今只亲自告之,可脱此难。”

操从其言,即纵马向前,欠身谓云长曰:“将军别来无恙!”

将军别来无恙!

将军别来无恙!

建安二十四年冬十二月。

关羽既殁,孙权遣使以木匣盛关羽首级送与曹操。

年迈的魏王班师回洛阳,曹操和关羽最后一次相会于斯。

操遂召吴使入。呈上木匣,操开匣视之,见关公面如平日。操笑曰:“云长公别来无恙!”

云长公别来无恙!

云长公别来无恙!

8. 曹操还爱关羽

曹操对关羽一如往昔,有几处可以窥见。

却说孙夫人回吴,孙权曰:“今吾妹已归,与彼不亲!”唤集文武,商议起军攻取荆州。正商议调兵,忽报曹操起军四十万来报赤壁之仇。孙权大惊,且按下荆州,商议拒敌曹操。

云长单刀赴会,自回荆州。鲁肃即时使人申报孙权。权闻之大怒,商议起倾国之兵,来取荆州。忽报:“曹操又起三十万大军来也!”权大惊,且教鲁肃休惹荆州之兵,移兵向合肥,以拒曹操。

你若有难我誓佑你。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

9. 老段子

曹操抓了关羽,对其很好。

关羽带刘备老婆去曹营。

曹操放了关羽,并让其带刘老婆一起走。

赵云救阿斗时,曹操不让人放箭。

刘备见了阿斗就想摔死他。

魏军攻到成都,阿斗开门投降,安渡晚年。

曹操好人妻。

10. 哈哈哈哈哈

看过水浒的都知道,西门大官人假装把筷子掉地上,为的是抓潘金莲的脚,和她调情。

于是看到曹操跟刘备吃饭,聊起天下英雄的时候,刘备把筷子掉地上。。。


妹儿萱


三国的建立者曹孙刘三家相互之间都有亲戚关系。

曹操与刘备之间的亲戚关系:通过张飞娶夏侯渊的侄女建立

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决战前的对峙期间,刘备作为袁绍方的将领,领兵在曹操后方的汝南郡进行袭扰作战,给曹操造成了一定的麻烦,后来官渡之战袁绍大败,刘备才转而依附刘表。

在这段战事中,夏侯渊的一个十三四岁的侄女外出砍柴,被张飞俘虏。张飞了解夏侯氏的身份后,娶为正妻。夏侯氏所生的两个女儿,后来嫁给了刘备的儿子刘禅,先后成为刘禅的皇后。曹操的父亲曹嵩有原本姓夏侯的说法,这种说法有争议,但即使曹嵩不姓夏侯,两家是关系密切的姻亲是没问题的。通过张飞和夏侯渊侄女的婚姻,曹操和刘备之间也建立了亲戚关系。

后来夏侯渊的儿子夏侯霸在司马懿高平陵政变后,投奔蜀汉,也与这种亲戚关系有关。夏侯霸投奔蜀汉后,刘禅还指着自己儿子对夏侯霸说:“这是夏侯家的外甥”。

(夏侯氏)

刘备和孙权的亲戚关系:刘备是孙权的妹夫

刘备和孙权的亲戚关系,就众所周知了。

刘备比孙权年龄大了21岁,可以做孙权妹妹的叔叔了。赤壁之战后孙权刘备关系还算密切的时候,孙权为笼络刘备,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年长20多岁的孙权。这是一桩广为人知的联姻。

三国演义中孙权妹妹在夷陵之战后听闻刘备已死,跳江殉情。历史上两人的关系则没有这么亲密美好,两人间是很纯粹的政治联姻,婚姻只维持了三年,孙权妹妹就回归吴国,还企图把刘禅带到吴国。两人婚姻期间,也谈不上什么感情。孙夫人所带部属嚣张跋扈,不尊法度,刘备甚至专门调赵云来严肃执法,后来专门修了一座城供孙夫人和部属居住,两人婚姻期间恐怕长期是分居状态。

曹操和孙权的亲戚关系:两家辈分混乱的嫁娶

曹操和孙权的亲戚关系,知名度不高,不够广为人知。

官渡之战与袁绍决战前,曹操为笼络在江东崛起的孙策,和孙家进行了两桩联姻。曹操将侄女嫁给了孙策的弟弟孙匡,又为自己的儿子曹彰娶了孙策堂兄孙贲的女儿。

以曹操侄女嫁孙匡(孙策孙权的弟弟)来算,曹操比孙权大一辈,孙权算曹操的子侄。以曹彰娶孙贲(孙策孙权的堂兄)之女来算,曹操又成了孙权的同辈人。普通人家多半不会搞这么混乱的联姻,但政治婚姻顾不了这么多了。


仁勇校尉


三国的冷知识太多了,可以说整个三国的真相跟后世理解的都差别很大,大到了每个真相都是冷知识的程度。这里罗列几个:


黄巾贼曾与宦官势力勾结

《后汉书·皇莆嵩传》里记载,太平道的大方首领马元义曾经跟中常侍封谞、徐奉勾结,准备里应外合攻陷京师。这还是在灵帝时代,可见东汉后期的局势远不是后人想象那么简单。中常侍为什么要勾结太平道?这里细思极恐。

《后汉书·皇甫嵩》:……中平元年,大方马元义等先收荆、杨数万人,期会发于鄴。元义素往来京师,以中常侍封谞、徐奉等为内应,约以三月五日内外俱起。未及作乱,而张角弟子济南唐周上书告之,于是车裂元义于洛阳。

无独有偶,曹操家族也是宦官系统出身,他跟太平道黄巾贼的关系也非常暧昧。史上记载了多次,著名的青州兵实际上就是黄巾贼,也是曹操搞制度创新(国家佃农)的一个试验田。曹操的政治思想,与太平道有相似之处。这种渊源并不是偶然的,说明宦官势力还在灵帝时期就想过改朝换代了,还特意制造了“中黄太乙真人”代替汉朝的舆论。


刘备的幕后金主

东汉末年财富极其集中,无业浮民非常多,大多数都穷得超乎想象。大乱之后,诸侯人人都需要钱,但钱又在豪强手里,豪强有部曲私兵,是不容易搞定的,而且在那个时代你要是打土豪,一定会名誉扫地,得罪整个实力阶级。所以曹操都只能去盗墓。


刘备却自有妙招,与连云港一带经营海外贸易的糜竺家族联姻,获得了第一桶资金,终于能在中原成为一个脚色。糜竺家族的财富在三国时代首屈一指,野史《拾遗记》说糜家给了刘备黄金一亿斤。

《三国志·糜竺传》:麋竺字子仲,东海朐人也。祖世货殖,僮客万人,赀产巨亿。……建安元年,吕布乘先主之出拒袁术,袭下邳,虏先主妻子。先主转军广陵海西,竺于是进妹于先主为夫人,奴客二千,金银货币以助军资,于时困匮,赖此复振。

《拾遗记》:糜竺用陶朱计术,日益亿万之利,货拟王家,有宝库千间。……时三国交锋,军用万倍,乃输其宝物车服,以助先主:黄金一亿斤,锦绣毡罽积如丘垄,骏马万匹。及蜀破后,无复所有,饮恨而终。


袁绍家族的身世

演义里张口闭口就是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实际上,袁氏家族是典型的科举党。其先祖袁安只是个普通读书人,其祖父虽然擅长易经研究,做过太子舍人,但到袁安时已经是贫困户。但此人凭借一手投机技巧,取信于皇室,后代子孙就成为著名的官僚家族。东汉时期这种人很多,自己上了之后就把梯子撤了,不给其他人上来,成为豪强。这就从侧面折射了东汉之所以败亡的原因了。

唐·李贤注引《汝南先贤传》曰:「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己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


儒生杀人如麻

一般认为曹操是法家,对民苛刻,实际上,曹操剿黄巾是不太出力的,黄巾对曹氏家族知根知底,视为中黄救世真人,曹氏家族也深为同情底层。演义说卢植、皇莆嵩、刘备等儒家集团讲仁义,实际上惨酷屠杀底层的正是这些儒生。东汉最大的屠夫就是皇莆嵩,他一口气就杀了10万黄巾,筑成京观。后世的曾国藩也望尘莫及。

《后汉书·皇甫嵩》:知贼意稍懈,乃潜夜勒兵,(又鸟)鸣驰赴其阵,战至晡时,大破之,斩梁,获首三万级,赴河死者五万许人,焚烧车重三万余两,悉虏其妇子,系获甚众。角先已病死,乃剖棺戮尸,传首京师。嵩复与钜鹿太守冯翊郭典攻角弟宝于下曲阳,又斩之。首获十余万人,筑京观于城南。即拜嵩为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封槐里侯,食槐里、美阳两县,合八千户。

历史咖啡


大家都知道曹操和袁绍是政敌,官渡之战,就是他们两个人之间领头开打的。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曹操和袁绍还是发小,从小一起长大的。而且两个人的关系很铁,都出生在官宦之家,真的是无话不说的那种。

两个人都不是省油的灯,所以,他们在小的时候就做出过很多有趣的事。

话说有一年,人家有人娶新娘子,曹操和袁绍商议了一下,就想去抢人家的新娘子回来玩玩。

可是新娘子家人很多,这个新娘子要怎么抢呢?

这事还难不倒我们的小曹操和袁绍,所以,他们就在新娘子家的外面放了一把火,等到新娘子家人发现着火了,就都出来开始救火了。只留下一个新娘在屋里。

这时候曹操和袁绍趁机跑了进去,然后,绑了新娘就往外跑。

因为两个人年龄不大,背着新娘他们根本跑不快。

这时候,新娘是在袁绍身上背着的,恰好新娘的衣服被灌木丛给挂住了,恰在此时,新娘的家人发现新娘不见了,就追了过来。

这时候只听新娘的家人喊新娘在哪里?

这时候曹操一看逃不了了,所以,他就指着袁绍大喊,快来人呀,新娘在这里。

这是袁绍第一次被曹操这个好基友坑。

你看曹操从小就比较圆滑。

说起曹操的圆滑来,到是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件好玩的事情。

这件事还是和曹操有关系。

曹操因为从小比较调皮,不招人喜欢,尤其是他的叔叔很记恨他。总是在他父亲面前说曹操的坏话,曹操想整治一下他的叔叔。

有一天,曹操见到他的叔叔,然后就躺倒在地上不停的抽蓄,嘴里还吐白沫。

他的叔叔见状,以为曹操得病了。赶紧回去告诉曹操的父亲曹嵩。

曹嵩听说曹操得了重病,一溜烟地跑到了事发现场。

结果这时候曹操正没事人一样,在那里玩耍呢。

曹嵩一看懵了,曹操那里有生病。所以他就问曹操,你的叔叔说你得了重病,躺在地上吐白沫,怎么回事?

曹操说,唉,你还不知道我叔叔这个人呀,他从小就看我不顺眼,那里会盼望我好呀。他说的话,你要是信,恐怕连年都过不好。

从此,无论曹操的叔叔再说任何关于曹操的坏话,曹嵩都不听了。

这就是机智无比的曹操。

最后再说一个和袁绍有关系的,袁绍不是在官渡之战,被曹操打败了吗?

袁绍回去后,一病不起,就死了。

这时候袁绍的妻子开始站出来,修理袁绍生前宠幸的几个小妾了。

袁绍的妻子说,袁绍之所以落的今天的下场,都是这几个小妾给弄的。

所以,要让这几个小妾去陪葬,陪葬前袁绍的妻子还把他们的脸给刮花了。

原因是这几个人活着的时候勾引袁绍了,她之所以把这几个小妾的脸给刮花,是怕他们死了去地狱继续勾引袁绍。

你说是不是很有意思,你还知道哪些?欢迎补充。


史学达人


一、三国有两个孔明

一个孔明是大家熟知的诸葛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仅仅54岁就操劳过度去世了;

另一个孔明叫做胡昭,字孔明,是三国时期著名的隐士和书法家。这个孔明一心追求隐居山林,袁绍想请他出山没请动;曹操也想请他出山也没请动;于是胡昭胡孔明先生快快乐乐的活到了89岁才去世。

真是两个孔明,两种命运啊。

二、张辽威震逍遥津时不认识孙权

孙权亲自率领大军攻打张辽等人驻守的合肥,结果战事不利打算撤退。被张辽抓住机会率领八百人杀了个措手不及。

当时孙权自己托大,帅军亲自断后。结果被气势正旺的张辽杀得势如破竹,要不是凌统拼死拦住,后面的亲卫拼命抽打孙权的战马,孙权才越过被曹军破坏的桥梁跑掉,后面的人全部被曹军抓了俘虏,只有凌统偷偷潜渡跑掉了。

张辽等人抓住俘虏后审问,刚才有一个大将紫色胡须、上身长腿短、善于骑射,这人是谁?俘虏说就是孙权。

张辽与乐进知道后大为后悔,早知道无论如何也要抓住孙权啊。曹军知道后皆大为叹恨。

三、曹丕是武林高手

曹丕在典论中自述三岁学箭、五岁骑马,八岁能骑射。十岁的时候因为会骑马,早早在张绣叛变的时候就提前跑掉了,没跑掉的曹昂和曹安民、典韦都死在了宛城。

曹丕还给荀彧吹嘘自己能骑在马上仰射、俯射,箭术高超;

另外曹丕的剑术师傅是史阿,史阿是王越的大弟子,王越是东汉第一剑术高手;所以说曹丕可以说是王越一脉的嫡传弟子;有一次曹丕和一起喝酒的人吹牛,有一个著名的将领说:我可以空手入白刃。曹丕说:咱俩试试?

于是曹丕拿甘蔗当剑,对方准备空手入白刃。结果三个回合都被曹丕戳中胳膊。

四、有重要人物被挟持咋办?不管人质,把劫匪全部杀光!

曹操麾下著名大将夏侯惇有一次竟然被假装投降的小兵给挟持了,曹军失去了主帅,军心大乱,打算劫匪要啥给啥,先把夏侯惇的命保住再说。

这时候夏侯惇的副将韩浩听见这事,立刻出头稳住军心,带领大军包围了匪徒;

对着匪徒说:逆贼!居然敢挟持大将军?我身负曹操任命的讨贼重任,你们劫持了大将军我也不会放跑你们!

然后对着夏侯惇哭着说:将军,国有国法,军有军规。不是我不救你,国家面前无个人!

最后对着战士说:事情我来负责,大家跟我冲。

这些诈降的小兵没想到韩浩不按常规出牌,不谈判直接就杀进来了。于是韩浩有惊无险的救出了夏侯惇,杀光了叛贼。

这事情被曹操知道后,重赏了韩浩,下令以后遇上劫持人质的事情就按照韩浩的做法,不用顾忌人质,冲进去把劫匪全杀光。

后来大家觉得这样下去劫持曹军的人和直接战场相见没啥区别,于是劫持这样的事情就少了很多。

五、孙权特别迷信

孙权特别讲究迷信,东吴各地也是上有所好,下必盛焉。没几天就上报祥瑞,全是什么今天田里长了一穗特大的麦穗啦;

今天哪里发现凤凰啦;

今天哪里发现麒麟啦;

今天哪里发现黄龙啦;

今天哪里的白虎不吃人啦;

东吴也经常跟着祥瑞更改年号,有一次大臣说:前几天下面上报说看到了麒麟,今年我们就改年号叫麒麟吧;

孙权说:麒麟真的假的都不知道,前几天我亲眼看见一群红色的大鸟从我宫殿门口飞过去,这才是真正的祥瑞,年号叫啥麒麟,叫赤乌!

于是年号就叫赤乌了。

孙权年老的时候,有个地方上报说发现了一个活神仙,这个神仙是个隐身的,能看见拿起东西吃喝,就是看不见人。

孙权听到后就把这个“神仙”接到建邺,偶尔干点祈福、算卦的事情,还是挺准的。结果孙权有一次出去祭祀,感染了风寒,病情很严重,医生怎么看都不好。于是孙权打算找神仙祈福,发现这个神仙提前得到消息,早跑没影了。

孙权于是终于病死了。


我是以史为鉴墨上桑,每天都有有趣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


以史为鉴


大家对三国的历史估计不敢说是倒背如流,但是也滚瓜烂熟了,但是对于是谁见证了三国整个时代的变迁,又是哪位许下了一个没有实现的预言?曹操是否一直爱着关羽?汉献帝刘协究竟是怎么死的?张飞和夏侯家原来是亲戚!种种三国的冷知识,一次让你看个够!

一、首先张飞的字也不是“翼德”,而是“益德”。张飞年轻时在路上,偶遇一个砍柴的靓妹。然后就变成了张飞的正妻。其实她是夏侯渊的侄女。这也就是三后后期夏侯霸(夏侯渊的儿子)政治避难到蜀国,一来就被任命为车骑将军的高职,就也是有仗着张飞正妻是夏侯霸堂妹的这层关系吧。

二、“忽见山头一人,“关将军且住!云长举目视之,见一少年,黄衣黄巾,手持长枪。......云长恐有诈, 勒马提刀问道:来将何人?少年答道:我本襄阳人,姓廖,名化,字元俭。”这是廖化的第一次出场,是在黄巾起义时。再次见他时,在六十回中:关羽败走麦城求救兵。廖化出城找孟达求救兵,被孟达所拒。廖化大骂出城,向成都而云。

再后来,诸葛亮六次北伐,廖化始终坚持了下来。五丈原诸葛七星灯灭人亡后,姜维上位,廖化此时的地位,仅次于姜维夏侯霸两人。蜀汉被灭后,托病不出。后在被迁洛阳途中,病逝。廖化,生于乱世黄巾之乱,死于三国之末。可以说是贯穿了三国整个时期。“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可叹可惜可悲!

三、曹洪可以说是三国的名将,可是晚年让曹丕因一点小事就被废为庶人。直到曹睿上台后才缓了口气。为什么呢?因为曹洪家里有钱,有次曹丕因事向曹洪借钱,而被曹洪拒绝了。曹丕怀恨在心。等上位后借着一件小事,要砍掉曹洪以泄私愤。后因有人求情,才被废为庶人。可怜的曹洪!小心眼的曹丕!

四、现在人都喜欢给孩子起个外国名,一来时尚,二来新潮。可是三国时就有一个人起了个外国名,这你估计就不是太清楚了吧!

有一个人,不仅起了个梵文名,还要将梵文名翻成汉语,来个梵文汉语名。他就是“华陀”。后人懂梵文的一看这个华陀这个名字,“我去!华陀不就是梵文“药”的意思吗?”

五、话说关羽降曹操后,曹操对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假帝之名,封汉寿亭候。后关羽挂印封金,护嫂嫂寻刘备而去。曹操依然送金赠袍,尽管关羽不领情,过五关斩六将。曹操对其依然是有爱。

后孙权图荆州。关羽单刀赴会,鲁肃将要荆州失败的事奏报了孙权,孙权大怒,要起全国之兵要回荆州。这时,又有探马来报:曹操又起三十万大军来了。孙权大惊,忙告诫鲁肃,休得惹荆州。“你若有难,我誓佑你!”没有感情,何来这些呢?

六、咱们再说说纂汉。司马家一脸昂然地、义无反顾地纂了汉朝的政权。可是,刘家的报复才刚刚拉开帷幕。

司马炎搞出晋朝,让刘聪给灭了。

司马睿说:你们刘家历害,我惹不过我躲还行吗?跑到南方搞晋朝去了。没想到又让刘裕给灭掉了。

后来有个石敬唐不信邪,“我偏偏再搞个晋朝看看”,并且还拉来契丹人做帮手。没想到还是让刘知远取而代之了。

刘备、诸葛亮如果地下有知,知道历史会是这个样子。估计在九泉之下也会安然长眠了。

七、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次日,诸葛均回。诸葛亮吩咐道:”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

可怜的诸葛均,一直盼诸葛亮回家一道躬耕田亩,只是归期无日。诸葛亮星碎五丈原。

八、三国也有地域黑的存在。这不,名士陈群和名士孔融就各自的士族地域也打过一次文明的口水仗。祥情见《艺文类聚》二十二,《御览》四百四十七。《汝颍优劣论》。

融以汝南士胜颍川士。陈长文难曰:「颇有芜菁,唐突人参也」。


九、曹操应该是一个严重的人妻控狂。不信你来看:除了想霸占张绣叔母,被张绣差点砍死,没有得逞外,他的环夫人,杜夫人,尹夫人都是结过婚有丈夫的。其中更值得一提的是杜夫人,杜夫人原是吕布手下秦宜禄的老婆,据传当年关羽也向曹操请求,击败吕布后要娶杜夫人为妻,可是结果是:老曹自己将杜夫人收编了。

十、陈登因献计助曹操消灭吕布有功,而被封广陵太守,加伏波将军。可是他只活了三十九年,就一命呜呼了。你能想到陈登是怎么死的吗?答案会让你大吃一惊:陈登同志酷爱生鱼片。最后是寄生虫至死。也是无语了。

这是最好的时代,还是最坏的时代?"恒实说"与您一同追寻历史的真相。您的阅读是对恒实的赞许!您的关注是对恒实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