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明代“异端”李贽如何评价秦始皇、李斯、曹操、武则天?

袁华幸


他称秦始皇是“千古一帝”;称李斯为“识时之主”,列入“才力名臣”之首;称曹操是“江海之水”,“真英雄”;称武则天“胜高宗十倍、中宗万倍”。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成了历代的主流思想,明代大思想家李贽,以传统儒学"异端"而自居,对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重农抑商、假道学、社会的腐败,大加痛斥批判,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主张思想自由,婚姻自由,个性解放,提倡人人平等,是典型的法家新秀。为打破儒家思想的垄断,编写了《藏书》,用自己的是非标准,重新评价了历史人物。他称秦始皇是“千古一帝”;称李斯为“识时之主”,列入“才力名臣”之首;曹操是“江海之水”,“真英雄”;称武则天“胜高宗十倍、中宗万倍”。

秦始皇、李斯、曹操、武则天,这四位都是法家思想的践行者,如果以儒家思想为评价标准,秦始皇只能是暴君,李斯是酷吏。曹操是篡汉的奸贼,武则天是篡唐的淫妇。

秦始皇在儒家眼里是暴君,因为他曾经焚书坑儒,与儒家有不共戴天的大仇,儒生一朝得势,能说他好吗?而李贽却评价秦始皇是“千古一帝”。

因为秦始皇消灭六国,结束诸侯混战,建立了大一统的秦帝国,并废除封分制,建立郡县制,这是很大的进步,后来的帝王有的复辟了封分制,但都导致了天下大乱。楚霸王项羽封分诸侯,只做了四年江山;刘邦吸取教训,提出异性诸侯不得称王,却对刘姓将士封王,到了景帝时,发生七国之乱,差点断送汉家天下。西晋司马炎封分诸侯,导致了八王之乱,西晋灭亡。由此可见,秦皇的高瞻远瞩,不愧是千古一帝。当然,秦朝灭亡,和隋朝一样,不是因为暴政,而是因为国家初创,改革力度太大,新旧反对势力没有得到消灭,又遇上一个坑爹的货,致使王朝没有渡过瓶颈期就夭折了,为他人作嫁衣裳。

李斯辅佐秦王嬴政消灭六国,统一天下,并提出郡县制,制定三公九卿制度,为之后两千多年的历代王朝制定了王朝组织架构的模板,足见其睿智。

儒家有一项重要主张是恢复周礼。周代的架构是天子、诸侯、大夫三级贵族,士人不属于传统贵族,士只是做官的国人。而秦制,把诸侯给灭了,把大夫和士人合并成士大夫,只有士大夫为天子治理天下。效率提高了,权力集中了,但是民主的分量减轻了。儒生说话的权力大打折扣。所以坐而论道的儒生对李斯恨之入骨。

曹操,武则天的故事,电视剧像烙饼一样不断翻拍,大家很熟悉,不再多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