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嚴氏父子”狼狽為奸:原來幾千年來官場的“圈子”文化都是這個

官場上,想有所作為、做一番大事的,想平步青雲、升遷的,甚至想求官場平安的,無論在哪個朝代,都不得不加入一個“圈子”或“山頭”

,但這些人無論在哪個朝代都沒有好下場。

“嚴氏父子”狼狽為奸:原來幾千年來官場的“圈子”文化都是這個

嚴嵩(1480—1569)

嚴嵩,明朝奸臣,字惟中,分宜人。因權奸劉瑾當政,他便稱病歸鄉隱居,寫了大量詩文,名聲很高。由於會阿諛奉承,世宗又相繼任他為南京禮部、吏部尚書、英武殿大學士。

“嚴氏父子”狼狽為奸:原來幾千年來官場的“圈子”文化都是這個

其實,嚴嵩前半生.還是個相當不錯的官員,簡直稱得上是一個貧寒子弟努力向上的勵志楷模了。

但在公元1539年後,世宗嘉靖皇帝沉迷道教,二十年不理朝政,嚴嵩作為首輔把持朝政,排除異己,殺害忠臣,對邊事忽視,邊防廢弛,財政枯竭,國家岌岌可危。

“嚴氏父子”狼狽為奸:原來幾千年來官場的“圈子”文化都是這個

狼狽為奸的嚴家父子

不少人認為,假如沒有兒子嚴世蕃,嚴嵩應該能得善終,也就是說,是嚴世蕃 “坑爹”。但父與子,是相互成就的,無論古今,皆是如此。

嚴嵩出身貧寒,寒窗苦讀,辛辛苦苦登上天子堂,嚴世蕃卻是 “由父任入仕 ”,史載嚴世蕃“剽悍陰賊,席父寵,招權利無厭”,同時又稱他“然頗通國典,曉暢時務”,是一個是擅長揣摩上意又貪得無厭的傢伙—— 這種人為官,那是相當可怕了。

“嚴氏父子”狼狽為奸:原來幾千年來官場的“圈子”文化都是這個

當時嚴嵩、嚴世蕃父子把持朝政,時稱 “大宰相、小宰相 ”,掌握著朝中官吏的任選、升遷。官無大小,皆有定價,不看官員的口碑、能力,一切都以官員的賄金為準。

嚴世蕃利用各種手段大肆搜刮,家財富可敵國。據說,嚴世蕃與妻子要將金銀埋藏到地窖裡時,想起這都是仰仗他父親得來的,於是就請嚴嵩來觀賞,嚴嵩也算見慣了大世面的,但到寶貝兒子這裡一看,數量之巨出乎想象,頓時目瞪口呆,隱約感到大禍將至。

“嚴氏父子”狼狽為奸:原來幾千年來官場的“圈子”文化都是這個

嚴嵩的乾兒子

嚴嵩雖然只有嚴世蕃這麼一個兒子,但自然有人願意給他當乾兒子,最著名的乾兒子叫趙文華,趙文華跟著乾爹,幹了不少壞事。

一次,皇帝讓他修宮殿,他居然把木料都搬到自己家裡,先給自己蓋了一座大宅子,然後回覆皇帝說給您修宮殿急不得,因為“沒錢了”。

“嚴氏父子”狼狽為奸:原來幾千年來官場的“圈子”文化都是這個

趙文華此人人品很差,他給嚴嵩當乾兒子還不甘心,又想抱更粗的大腿。他瞞著乾爹,偷偷給皇帝進獻了“百花仙酒”(一種壯陽酒),並詭稱“臣師嵩服之而壽 ”,意思是說,我的恩師嚴嵩經常喝,您看他身體多棒啊。

皇帝一喝,感覺還真不錯,於是責備嚴嵩:“你這老小子不夠意思啊,這麼好的東西也不給我送點”。

嚴嵩知道後,十分憤怒,於是要把這不忠不孝的乾兒子逐出“圈子 ”,“文華跪泣,久不敢起 ”,但乾爹仍不原諒,趙文華只得“厚賂嵩妻 ”,讓乾孃說情,這才重回“圈子”。

“嚴氏父子”狼狽為奸:原來幾千年來官場的“圈子”文化都是這個

嚴氏的“圈子”文化

“嚴黨”不只是嚴氏父子倆在 “戰鬥”。歷來每個權貴的圈子,都有穩固的核心,嚴黨權勢最盛時,攀附者不計其數。

當時嚴嵩的“圈子”裡,有一個叫鄢懋卿的官員,投靠嚴嵩後,做了很多壞事。

鄢懋卿是嚴嵩江西老鄉,依靠嚴家父子賺夠了錢,還當上了刑部右侍郎。嚴世蕃出事後,鄢懋卿還沒有倒臺,他利用“圈子”裡的關係,把嚴世蕃成功洗白了大半。

“嚴氏父子”狼狽為奸:原來幾千年來官場的“圈子”文化都是這個

當然,當最後塵埃落定,嚴黨崩盤,鄢懋卿的人生也落了個“落職戍邊”的結局。

胡宗憲是一代名臣,抗倭名將,最終不得善終,獄中自殺身亡,也脫不了與嚴黨的關係。他先是刻意接近嚴嵩的乾兒子趙文華,送錢送房送女人,然後通過趙文華又攀上嚴嵩,送錢送房送女人,胡宗憲的一擲千金自然討得嚴嵩的歡心。

在胡宗憲被彈劾時,嚴嵩屢次幫他化險為夷。嚴黨倒後,胡宗憲的噩運也到了。在嚴嵩被抄沒家產時,其中就有胡宗憲所獻的大量珍寶。

“嚴氏父子”狼狽為奸:原來幾千年來官場的“圈子”文化都是這個

眾大臣此時爭相倒胡,本來皇帝想保住他,畢竟他在抗倭之事中不可或缺,但胡宗憲最後還是被下獄了,因為抄家的人在嚴世蕃那兒發現了一封信:“胡宗憲賄求嚴世蕃作為內援”。

“嚴氏父子”狼狽為奸:原來幾千年來官場的“圈子”文化都是這個

縱觀歷史,這些在“圈子”文化中的有幾人得到了好的下場?不都是鬱郁不得志?甚至死得莫名其妙!

我們不禁反問一句,結黨營私下場歷來不堪,但為什麼偏偏就有人打破腦袋想擠進各種 “圈子 ”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