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0 乾隆帝八百里加急令不为军务,不为美色,竟为了一个40岁的男人?

在清朝乾隆四十九年,也就是公元1784年,一副挂在南书房的值班房里的肖像画深深的吸引住了乾隆的眼球。画中的人物是当时的一位翰林学士,栩栩如生、神形兼备。乾隆一眼就相中了此画,马上安排手下的人去调查这是谁人所画,招他进宫。

乾隆帝八百里加急令不为军务,不为美色,竟为了一个40岁的男人?

乾隆手下的人找到了画中这位翰林学士打听这画的来历,原来他是在外放江苏学政之前,在当地请了一位江苏江阴的画师为他量身打造了这幅肖像画,回到北京之后,便将这张画挂到了南书房的值班房之中,画师的名字叫缪炳泰,并没有什么名气,就是一位平民画家,但是有惊人的艺术天赋,从没有跟人学过,就自己能够把人物画的惟妙惟肖。

乾隆帝八百里加急令不为军务,不为美色,竟为了一个40岁的男人?

差人将此事马上上报了给乾隆,乾隆皇帝马上一道圣旨,一道“八百里加急令”,要框这个缪炳泰招到北京城,不得有半点耽搁。可是手下的人听闻这个“八百里加急令”都非常的震惊,这在当时可是最高级别的传达消息的方式,那时候也没有任何的通讯设施,一般来说就是把文书和指令通过驿站传达到目标的地方,而这个驿站是每隔20里设有一个驿站,和现在的快递一样,有“普件”和“快件”之分,而这个“八百里加急令”就相当于是现在快递中最牛的“次晨达”。在那个时期,正常是一天300里的速度传送,而顾名思义,这个指令一下达,每天的路程就必须达到800里。

乾隆帝八百里加急令不为军务,不为美色,竟为了一个40岁的男人?

这么高级的命令一下达,没几天缪炳泰就到了紫禁城,马上就开始给乾隆画肖像画,但是等了半天却一笔也不动,乾隆不一会儿就急了,问其为何不动笔?缪炳泰吓的马上跪下扣头答道:“草民其实是一个近视。”乾隆帝听闻哈哈一笑,马上让总管准备出一大盘眼镜让其挑选。这缪炳泰一戴上眼镜,果然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作画行云流水,看的旁边的人啧啧称奇!没多久,乾隆的肖像画就画好了。

乾隆帝八百里加急令不为军务,不为美色,竟为了一个40岁的男人?

这也是乾隆留下的最细致的肖像画,当时的乾隆已经到了晚年,缪炳泰竟然连耳朵中的汗毛都没有放过。乾隆自己看后,对着镜子和画端详了很久,非常高兴,马上给了缪炳泰一个郎中的官职,从此进入御书画院,从此乾隆晚年的肖像画,全都是他所画。而之后的《清功臣像五十轴》也是出自他之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