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3 八百破十万,张辽威震逍遥津

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实力大增,遂准备南下消灭刘备和孙权。但由于孙、刘联合,大败曹军于赤壁,使形势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赤壁战后的五六年间,曹操不断在江淮地区用兵,欲从此处突破长江天堑,统一江东,但遭到了孙吴的顽强抵抗。曹操只好改变策略。为避免两面受敌,他一面暂且放弃统一江东,派大将张辽等在合肥屯兵息军养士;一面亲率大军西征张鲁,试图夺取汉中,进一步扩张自己的实力。

八百破十万,张辽威震逍遥津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八月,吴主孙权乘曹操西征之际亲自率兵10万进攻合肥。而此时合肥城内仅有张辽、李典、乐进及薛悌等率7000余人驻守。两军对峙,众寡悬殊。

八百破十万,张辽威震逍遥津

曹操在出征之前,估计到孙权有可能再次进犯合肥。因此,他预先写了一道命令,封于木函中,交给护军薛悌,要他“贼至乃发”,按计行事。让在有敌人来攻时再打开来看。不久东吴孙权率领十万大军进围合肥,张辽与诸将打开信,信中说:“若孙权军来到,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不得与战。”诸将看罢命令,疑虑重重。乐进、李典等认为,两军兵力对比悬殊,出战很难取胜。张辽见此拍案而起,曰:“曹公今远征在外,若坐等援军来救,即便援军来到,那时吾等也早被吴军击破。现当乘吴军立足未稳之时,主动出击,方能挫其锐气,守住城池矣。”乐进等闻听张辽之言,仍犹豫不决。张辽怒曰:“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若疑,吾张辽独决之。”李典素与张辽不和,此时见张辽如此坚决,亦慷慨陈词:“此国家大事,既然将军主意已定,奋不顾身,吾等能以小私而舍大义乎?”于是,众将遵从张辽之见,连夜征募敢死之士800人,并设宴犒飨,以壮军威。

张辽在夜间募集敢于迎战的精锐将士八百人,开剥牛支让将士饱食,准备明日大战。天未亮时,张辽被甲持戟,独自先登直陷敌阵,亲手斩杀了孙权军队的数十人和两名将领,并于阵中大呼自己的名号,然后突击冲入重垒,直至孙权麾旗之下。孙权见状大惊,东吴军将手足无措,不知所为,只得走登于高丘之上,用长戟自卫。张辽见敌军退避,便叱喝孙权,挑衅他下来对战,但孙权没有轻举妄动,随后孙权发现张辽所率领的士兵非常少,于是聚拢士兵将张辽包围。张辽在吴阵中左冲右突围,率领麾下数十人得以突出重围。但阵中仍然有没出突围出来的将士,他们向张辽大喊呼道:“将军舍弃我们了吗!”张辽又杀入重围,救出被围困的众人。孙权人马皆望风披靡,没有人敢抵挡张辽。江东名将、孙权禁卫军司令陈武也在此战中战死。

早晨战至日中,吴军锐气为张辽所夺,曹军此时还城修业进行守备,众心方才安定下来,诸将对张辽所为均表示叹服。孙权攻打合肥十馀日,始终攻不下来,于是还军退师,张辽率诸军乘势追击,几乎捉住孙权,曹操闻此,对张辽的表现大加赞许,并拜张辽为征东将军。 张辽大败孙权一事震惊孙吴,计《三国志·吴书》连裴注中,述及此事的列传有七篇。据《魏略》记载,此役之后,江东小儿啼哭不肯止者,其父母只要吓唬说:“张辽来了,张辽来了!”孩童就没有敢哭泣的了。

八百破十万,张辽威震逍遥津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再征孙权。军到合肥,曹操循行视察昔日张辽作战的地方,赞叹良久。于是给张辽增兵,多留诸军徙屯居巢。

合肥逍遥津一役,造就了张辽的绝世名将之誉。曹丕说"合肥之役,辽、典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

八百破十万,张辽威震逍遥津

此战更致孙权在张辽重病期间仍忌惮其威名,“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张辽这一战杀得东吴“人人害怕,闻张辽名,小儿也不敢夜啼”,日本俗语中有所谓“辽来来(辽来々)”一语,正是来自张辽止啼的典故。

建中三年(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魏征东将军晋阳侯张辽”。同时代被列入庙享名单的只有关羽、张飞、周瑜、吕蒙、陆逊、邓艾、陆抗而已。

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张辽。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张辽亦位列其中。

八百破十万,张辽威震逍遥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