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一组图领略10年前的“网红”重庆 10年前的重庆,一片清净祥和


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正式挂牌成立。到如今,重庆成立直辖市已有21年,现在的重庆因为众多魔幻景点,变成了“网红城市”,吸引了众多游客,每个假期重庆的一些景点都是人头攒动,根本走不动。但是10年前的重庆,这里一片清净祥和。

中国重庆的一座金色的摩天大楼,街上的人也很少。

密密麻麻的楼房。

重庆的楼房看着有些破败。

图中的左下角可以看到山城的地形。

一幢新建的建筑。

长江大桥还在建设中。

重庆是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中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国际航空枢纽、长江中上游航运中心。

由于重庆的地形,那会的民众乘坐缆车出行。

在重庆,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爬坡上坎,肩上扛着一米长的竹棒,棒子上系着两根青色的尼龙绳,沿街游荡揽活,他们来自农村,是重庆街头的临时搬运工,被重庆市民称为“棒棒军”,也成为当地独有的文化符号。

不过,据2011年11月1日重庆市社科院发布调查报告,称重庆主城棒棒军已经开始走向消失的境地。

在江边等待活计的棒棒军。

“棒棒”一词来源于民间。在旧中国,他们大多被称为“脚夫”或“苦力”,是生活在城市最底层的劳动者。“棒棒军”之名大致是在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才开始流行起来的 。因名字既形象又通俗,很快就被重庆人接纳。到了90年代,越来越多的棒棒在重庆活动,他们凭自己双肩扛下天下,因为他们通常是群体活动,所以又被称为“棒棒军”。

作为一种特殊的谋生手段,由于“棒棒军”群体的流动性和随意性极大,官方不可能获得具体准确的数字。但不管如何,数字的逐年递减确是一个大趋势。

一名搬运工在一条陡峭的小巷里拖着一辆大货车。

棒棒军”的困境日益显现:一些人缺少技术,无奈当“棒棒”;街头“棒棒”如打游击,接活靠运气;年满60岁的“棒棒”已超过国家规定的劳动力年龄范畴,但他们还得卖力养老;一些“棒棒”生活困难,一月不知肉味。

重庆街头的小贩在卖着蔬菜。

一名窗户清洁工正在清洗一家五星级的酒店窗户。

他抱着一根安全绳在工作。

10年前的重庆正是重庆建设的高峰期。在重庆的一个建筑工地,一名乘客在用手机通话时,一名建筑电梯操作员关上了门。虽然重庆现在“火”了,可能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但是重庆的那份清净却好像越走越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