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花好月圆人长久,情意浓浓闹元宵

花好月圆人长久,情意浓浓闹元宵

花好月圆人长久,情意浓浓闹元宵

花好月圆人长久,情意浓浓闹元宵

花好月圆人长久,情意浓浓闹元宵

花好月圆人长久,情意浓浓闹元宵

花好月圆人长久,情意浓浓闹元宵

明月皎皎千门秀,华灯盏盏万户春,新年的钟声还在耳畔回响,元宵节的脚步又悄然而至。

赏灯是中华民族在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因此不少元宵的故事都跟灯有关,古人尤其喜欢在灯笼下挂对联,可谓元宵佳节,不见灯联,不得风雅。北宋时,贾似道镇守淮阴(今江苏扬州),有一年元宵节,门客中有人摘抄唐代诗句作为门灯联:“天下三分明月夜,扬州十里小红楼。”据说,此联为我国最早的灯联,此后人们争相效仿,在大门或显眼的柱子上镶挂壁灯联、门灯联,为元宵佳节增添了节日情趣,也为赏灯的人们增加了欣赏内容。

自古以来,元宵节就有“团圆美满”之寓意,当年,隋灭陈时,陈乐昌公主与丈夫徐德言打破一面铜镜,各执一半,作为以后相见的凭证,并约定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卖镜于市,以探对方消息,隋灭陈后,隋文帝将乐昌公主赐给了战功显赫的杨素,杨素对她很宠爱,还为其专门营造了宅院,第二年元宵节,徐德言果真在街市上看到一个老头在叫卖半片铜镜,价格昂贵,无人问津,徐德言在破镜上题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杨素得知此事之后,深受感动,于是成人之美,徐德言、乐昌公主夫妻二人终得团圆,这便是“破镜重圆”的典故,时至今日仍广为流传。

岁月悠悠,时光如流,历朝历代留下了很多跟元宵有关的风雅故事,为这个传统佳节锦上添花,把我们带进一个迷人的元宵之夜。

元宵节的诗句精选18首:

《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生查子》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元 宵》

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正月十五夜灯》

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元夕无月》

丘逢甲

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蝶恋花·密州上元》

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炀帝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元夕无月》

丘逢甲

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正月十五夜》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星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今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元夕影永冰灯》

唐顺之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元夕诗》

施闰章

燕台夜永鼓逢逢,猎炬金樽烂漫红,

列第侯王灯市里,九衢士女月明中。

玉萧唱遍江南曲,火树能焚塞北风。

惟有清光无远近,他乡故国此宵同。

《京都元夕》

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汴京元夕》

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正月十五闻京师有灯恨不得观》

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元宵》

李调元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上元竹枝词》

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正月十五夜》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径落梅。

金吾夜不禁,玉漏莫相催。

正月十五夜灯》

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