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射鵰三部曲”《倚天屠龍記》,竟會與前兩部時間相差一百多年?

“射鵰三部曲”《倚天屠龍記》,竟會與前兩部時間相差一百多年?

“射鵰三部曲”,是金庸在巔峰時期創作的三部巔峰鉅著,是金庸生涯重要的代表作。不過,細心的讀者肯定會發現,雖然《倚天》與前兩部存在著一些的聯繫,不過,把《倚天》列入《射鵰三部曲》,總體來說還是有一些勉強的:《射鵰英雄傳》與《神鵰俠侶》的關係猶如孿生兄弟,而《倚天》則像是後兒子,與前兩部兄長的關係,總是那麼若即若離。

今天老雷跟大家探討的話題就是:為什麼《倚天屠龍記》位列“射鵰三部曲”,卻與前兩部若即若離呢?在老雷看來,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把最美好的“容顏”留給讀者

《神鵰俠侶》的結局,雖然郭襄與楊過的分離讓人黯然神傷,不過總體而言,《神鵰》一書的結局,還是比較圓滿的——蒙古大汗被楊過打死,大宋贏得了幾十年的和平;重新華山論劍,確定了新的江湖五絕;更重要的是,楊過與小龍女,這對完美戀人,歷經十六年之後,最終得以團聚,實在是皆大歡喜。

但是,如果接著往下寫,其實結局並沒有那麼的美好,甚至可以說是極度悲慘——再過幾年之後,蒙古大軍捲土重來,靖哥哥與蓉兒壯烈殉國,繼而南宋滅亡,整個中華大地,盡入胡虜之手。這種結局,真的沒有人願意接受,但是卻是事實。依稀記得《天龍八部》蕭峰自殺的時候,老雷都是熱淚縱橫,如果看著郭靖和蓉兒乃至無數的仁人志士全都壯烈殉國的那一刻,這種結局又有多少人能夠接受呢?

二.金庸的創新精神

不創新毋寧死。創新,是一個人、一個家族、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家生生不息的靈魂。

在武俠圈流傳著很多說法,其中比較著名的兩種說法,一個是“武俠三宗師”,一個是“武俠雙子星”,前者是指金庸、古龍、梁羽生,後者則只有金庸和古龍。簡單而言,也就是說,梁羽生的地位,要低於金庸和古龍。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簡單總結的話,就是金庸和古龍一直在追求創新,而梁羽生的文章,那是“老子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再孫子”,創新力度方面,確實遠遠不如金庸和古龍。

掉過頭來,我們繼續說金庸的“射鵰三部曲”,在這三部著作之中,《射鵰英雄傳》與《神鵰俠侶》關係極度密切,但是,只要是真正讀過原著,並且是真正的武俠迷,就會知道,《神鵰俠侶》的藝術性,那是遠遠不如《射鵰英雄傳》的。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就是,《神鵰》創作的時候,由於年代距離《射鵰》太近,金庸處處受到《射鵰》思維的影響,所以,《神鵰俠侶》原著讀下來,真的是遠遠不如《射鵰》一書的。

再然後,寫到《倚天》一書的時候,金庸先生肯定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為了不再受到前兩部書過多的影響,金庸直接把《倚天》的年代往後退了一百年,當然,結局也比較圓滿,《倚天》一書的藝術性,其實是遠遠高於《神鵰》,甚至某些方面,也是不下於《射鵰》的。

三.風雲激盪的“大時代”

金庸的著作,總是半在江湖,半在朝廷。所以,金庸著名的武俠小說,總是讓江湖和朝堂緊密結合,越是風雲激盪的大朝代,金庸越是能夠妙筆生花。尤其是《天龍八部》一書,書中描繪了大宋、契丹、西夏、大理、吐蕃以及將要崛起的女真族六個政權,堪稱是《六國演義》,被金庸先生寫的那是妙筆生花,活靈活現。

回過頭來看《神鵰》,神鵰之後,華夏大地盡入夷狄之手,這種情況之下,金庸其實寫不出來什麼國家大事和民族大義。但是,如果《神鵰》一書的時代往後推了一百年,那麼,中國歷史就進入了元末明初的時代——朱元璋、張士誠、陳友諒、大元政權,還有神秘莫測的張三丰和武當派,這種風雲激盪的朝代,正好給了金庸先生無限發揮的可能性。

所以,各種因素加起來,也就有了“射鵰三部曲”的第三部——《射鵰英雄傳》。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