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散文:沙漠游记

去敦煌,少不了参观莫高窟,更少不了月牙泉,当然也就少不了沙漠。

我出生在滋养生灵的鱼米之乡,地肥水美,从小见过的都是果树成林,庄稼片野。脑海无法想像在大西北,眼里见到的大片大片地土地都是荒野戈壁,只有少得可怜的零星绿色,那还是显见的生命力极强的野草,连“杂草丛生”这个词,在这里都是奢侈。

散文:沙漠游记

比戈壁更干旱的土地,便是沙漠,而我,一次性领略了。

走完甘肃大片大片的戈壁,达到敦煌。而鸣沙山就在敦煌的边上。鸣沙山就是一片沙漠,而这片沙漠里,有被人类喻为地球之眼泪的月牙泉。

沙漠里的一点水,有多珍贵,可以想像。

散文:沙漠游记

最初对沙漠的印象,止于三毛的书,《撒哈拉游记》、《哭泣的骆驼》等,第一次看到沙漠是在飞机上,从迪拜的上空看沙漠,当时我说的一句话依然记得:给我再多的钱,我也不愿意在这里生活。

的确,我害怕那种空洞洞的荒凉,天空,地面都是燥燥的黄色,小小的一棵树的绿色,在这里都是奢侈品。那种荒凉让我没有安全感,让人窒息,能把我吞噬。所以我抗拒。

旅游可以,也只是体验。

散文:沙漠游记

骑在沙漠之舟的骆驼上,成队的驼队,让我恍惚,仿佛穿越了时光,又回到一千多年前的丝绸之路上,而我也变成了带着一家老小期盼的商贾,走上了为命运奔波孤注一掷的路。

前路茫茫,人生未知,而所有的信念不过是心里的祈愿,菩萨保佑,上天保佑。

鸣沙山的沙很细,山丘很高,纯美的没有一丝瑕疵。越是这样,越可以感觉大自然的威力。或者,一场大风来过,又新堆起了一座沙山,哪里又少了一个山峰。在沙漠里,或者你今天看到的山,明天就变了。所以,哪来的草,一点杂物没有,美得无尽凉意。

散文:沙漠游记

沙漠里的山,从山底爬上山顶,真的很困难。不过几十米高的山峰,也能把人累得气喘吁吁。因为一脚踩下去,因为有坡度,能陷很深。而下山就容易了,从最陡的直面跑下去也不害怕,绝不是有危险,因为一脚下去,就是一个深深的坑,人会固定的稳稳的。

到九、十点的时候,沙漠就热起来了。我们急着逃离,我能想像,沙漠里最热的时候,地面温度的50到60度的情景,我却无法想像,当年的这条丝绸之路,他们走得又是何等的艰辛。

体验沙漠,鸣沙山是不错的选择,但沙漠永远不是人类的朋友,我们仍须要绿色的地球,美好的地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