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 原来,葡萄套袋、不套袋在病虫防治上的差别这么大!

一直以来果实套袋还是不套袋一直是大家比较争议的问题。

有人认为套袋的葡萄好,能减少农药污染,隔绝鸟类,昆虫,病毒的入侵,减少这些原因对水果产生的伤害和对水果品质的影响。

有人则认为不套袋的葡萄更天然,含糖量更高,口感更好,更耐储藏,而且套袋的葡萄易缺钙,后期易发生萎缩变小,不套袋子的水果就没这样的风险。

其实无论套袋还是不套袋,想种出品质好的葡萄,关键还是看管理。

很多鲜食葡萄像红地球、巨峰、美人指、无核白鸡心等品种,都可以进行套袋栽培。

红地球:

原来,葡萄套袋、不套袋在病虫防治上的差别这么大!

巨峰:

原来,葡萄套袋、不套袋在病虫防治上的差别这么大!

美人指:

原来,葡萄套袋、不套袋在病虫防治上的差别这么大!

无核鸡心白:

原来,葡萄套袋、不套袋在病虫防治上的差别这么大!

在套袋前,让果实干干净净套袋是套袋栽培的重点。

套袋后面临的问题比较简单,主要就是保护好枝条和叶片,最突出的问题就是防止霜霉病、酸腐病及黑痘病的流行。

不套袋的葡萄,在中后期遇到的问题比套袋葡萄复杂一些,除了考虑霜霉病、酸腐病及黑痘病外还要主意防治灰霉病、炭疽病、白腐病等问题,而且还要注意后期使用农药对果面的污染等问题。

套袋葡萄:

一般套袋后要立即使用一次保护性的杀菌剂,如嘧菌酯等药剂。

雨水少的年份可以使用波尔多液等铜制剂。之后以铜制剂为主可以选择波尔多液、王铜等15天左右喷一次,一直到果实采收。

注意在霜霉病发生危害期,注意及时防病,可使用代森锰锌+烯酰吗啉喷雾。

套袋后到摘袋前农药的使用次数

,主要和不同地方的环境条件、栽培模式以及病虫害种类与发生特点紧密相关。

正常情况下:

西部及其他干旱地区使用1~3次药剂

避雨栽培,一般地区的抗病品种或比较干旱的地区,使用2~4次药剂

病虫害发生严重或雨水较多的地区,要根据天气和病害发生状况10~15天使用一次药剂,一直到采摘袋。

不套袋葡萄:

不套袋葡萄,落花后的前3次农药的使用,基本与套袋葡萄一致。之后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行调整。

一般以落花后、封穗前、转色期、成熟始期4个重点时期。

并根据病虫害的种类、气候特点、品种抗性、栽培特点等,进行农药的选择和使用。

封穗期重点防范白腐病、炭疽病和灰霉病;转色之后重点防治炭疽、灰霉、酸腐、软腐病。

封穗前:

苯醚甲环唑或氟硅唑+波尔多液药剂喷雾。

转色期(转色始期):

代森锰锌+联苯菊酯+甲基硫菌灵喷雾。

成熟始期(距离转色始期10~ 15天):

使用1次代森锰锌+ 嘧霉胺或腐霉利喷雾预防。

霜霉病发生为害期

(长江流域及南方产区在6月底左右,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山西在7月中旬左右等):

在使用药剂时,添加防治霜霉病的内吸性药剂,例如烯酰吗啉或精甲霜灵等。

对于干旱地区:

新疆的吐鲁番、哈密、甘肃、敦煌等地区,白粉病、酸腐病、灰霉病、叶蝉、红蜘蛛等问题突出,落花后到采收,使用3次药剂比较合适。

(1) 落花后

以防治白粉病、叶蝉、红蜘蛛为重点,兼治灰霉病。可以采取甲基硫菌灵+联苯菊酯进行预防。

红蜘蛛严重、没有叶蝉的地区,使用甲基硫菌灵混加杀螨剂(阿维菌素等)。

叶蝉严重、没有红蜘蛛的地区,使用多菌灵混加吡蚜酮或吡虫啉等。

白粉病特别严重、基本没有灰霉病的地区,苯醚甲环唑或氟硅唑、烯唑醇+ 联苯菊酯等药剂。

(2)封穗前

以防治叶蝉、灰霉病、酸腐病为重点,可以采取波尔多液+联苯菊酯+ 嘧霉胺等药剂。

(3) 成熟期(开始成熟时)

以防治酸腐病为重点,可以单独使用波尔多液+吡蚜酮或灭蝇胺等药剂喷雾。

注意:

以上内容仅仅起到一个参考的作用,具体的还需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环境条件及当地的用药习惯,具体用药。

如果你觉得小秘书每天提供的信息有点价值,你就帮小秘书传播一下让更多的人一起参与学习。小秘书会继续努力的提供更有价值的内容,谢谢了!

其实,小秘书只是一个小小的编辑,对技术方面也是在潜心学习中,还有很多需要跟着大家一起学习,有愿意教小秘书技术方面的朋友,可以扫描图添加二维码就可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