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9 三国时期豪门世家的政治博弈

三国时期豪门世家的政治博弈

东汉以后,因为社会环境的变化,军功集团的产生和作用与两汉有了很大的不同。

东汉是豪族壮大的关键时期,豪族借助宗族血缘关系营建了庞大的关系网,为了扩充实力和笼络人才,他们还使用拟制宗族的办法,把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吸收进宗族,当成同族看待,而被吸收进来的人也自我认同为该宗族的一分子,为该宗族的利益奋战。在宗族和拟制宗族之外,豪族还与依附自己的宾客、奴仆、部曲建立了广泛的恩义关系,随时可以号召起巨大的人力,应对社会的各种挑战。

所以到了东汉末年,全国各地都遍布着这样的地头蛇,一旦中央秩序崩溃,各地的地头蛇乘势而起,在群雄争霸的浪潮中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淘洗,最终建立了三国。可以说三国的君主都是自带部众的豪族,这与白手起家的刘邦非常不同,与刘秀相比也是各有千秋。

三国时期豪门世家的政治博弈

最典型的就是曹操。曹操不管是不是宦官曹腾的亲孙子,至少从拟制宗族角度来说是曹家的一员,其父曹嵩做到过三公,可以说曹操出自三公的高官家族。虽然其祖、父不属于“清流士人”,但曹腾在宦官中名声算比较好的, 所以曹操还不至于名声狼藉,能跟出身大士族的袁绍等人谈笑风生。曹操的家族在地方上也很强大,曹仁、曹纯等人都能养上千人的私兵,加上曹家通过拟制宗族体制吸纳的同郡(沛国谯县)夏侯氏、丁氏等大家族,当曹操决定争霸一方时,立即就可以拉起几千兵马。刘秀和他哥哥刘縯虽然振臂一呼也能拉起几千人,但其部众有许多是因为汉朝的声威来投,对刘秀兄弟的依附程度并不高,刘秀在夺天下的过程中也无法把权力集中在刘姓宗室和南阳邓氏、南阳李氏等外戚手中,这与曹操始终将大权集中在曹氏、夏侯氏宗族手中是非常不同的。

孙坚虽然出身孤微,但凭借为汉朝打平各种叛乱的功劳做到了二千石的高官,不但家族也进化成武力豪族,而且还利用征辟、举荐的权力,在江东地区拥有了朱治等门生故吏。后来孙策攻打江东,大大的借助了孙氏宗族孙静、孙贲、孙辅、孙河,母系宗族吴景,门生故吏朱治等人的力量。在孙策、孙权的统治下,孙氏宗族孙奂、孙皎、孙韶、孙瑜、孙桓等人都担任要职,虽然没有曹氏、夏侯氏风光,也是东吴军政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比之刘秀的宗族也要更强。

即便是实力最弱的刘备,也是大族涿郡刘氏的一员(该家族出过曹魏重臣刘放),也能纠合逃犯关羽和猛男张飞等一批徒众,并且后来也试图用拟制宗族的办法来扩大宗族力量,收养了寇氏之子寇封,改名刘封。当然,相比于刘秀,刘备势力的组织形式与刘邦更相似,因此,宗族势力不强的蜀汉也就对体现宗族势力的九品中正制没有兴趣,国家体制上保留了较多的秦制。

三国时期豪门世家的政治博弈

不过三国的军功集团不论强弱,都因为在士族社会缺乏家族底蕴而迅速凋零,绝大部分在子辈、孙辈已经败落。西晋的开国功臣大多是曹魏功臣的子弟,本身与士族重合。在灭吴之战中军功最大的杜预、王濬等人不是顶级士族,一向受到士族的歧视,并且都死在晋武帝司马炎之前,没能作为一个集团发挥作用。东晋则开国之初实际上依靠的是周玘、周访、甘卓、陶侃等吴地豪强(陶侃不算豪族),但在吴人帮东晋打平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后,北方南下的侨姓士族就将吴人排挤出政治中心,独占政权,吴人军功集团同样没能作为一个集团发挥作用。可见在两晋的贵族政治下,单靠打天下的事功已经不能占据最高层,军功集团的存在感也就下降了不少。

到了南朝,皇帝在防范士族的同时更防范军功集团,如宋之檀道济、裴方明、吴喜,齐之垣崇祖、荀伯玉、张敬儿,陈之侯安都等,都被皇帝所杀,士族与军功集团一起没落,一切大权掌握在皇帝的家族手中。

可以说从三国时代开始,中国已经进入豪族社会。豪族社会催生的帝王,家国同构的倾向比布衣天子更强,最高层的权力通常由自家人掌握,所以既出不了丰沛集团,也出不了云台二十八将。但也因此,其家族内斗对国政的影响更大,而且,其他豪族的实力也与当权者一样在日益增加,势不能容一家一姓独占政权,于是当权者家族的内斗、其他家族与当权者家族的争斗,就成了魏晋南北朝的主旋律。

三国时期豪门世家的政治博弈

曹魏的司马懿与夏侯氏是儿女亲家,算是曹氏外戚,属于曹氏宗族的边缘人物,同时又具有士族的身份,通过政变血洗了独断朝廷的曹氏宗族,谋朝篡位。东吴则从孙权晚年打压江东大族,加强集权以后,政治演变为孙氏宗亲的宫斗,孙和、孙霸、孙峻、孙綝、孙大虎、孙亮、孙休之间的勾心斗角成了东吴后期历史的主要内容。西晋为了压制士族,把地方军政权力掌握在司马氏宗亲手里,结果爆发了宗室之间自相残杀的“八王之乱”。东晋的历史实际上是几家士族家族轮流当政,把皇帝家族赶到二线的过程。南朝宋齐梁陈又把权力回收到皇家宗族手中,结果重演了类似于“八王之乱”的一轮又一轮的自相残杀。

十六国北朝也与东晋南朝相似,只不过他们的军功集团往往同时是部族首领,十六国和北朝政权为了压制他们,同样将大权集中在同姓宗室手中,而宗室之间的自相残杀比之南朝也不遑多让。直到隋唐,隋炀帝、唐太宗还在杀兄屠弟,争夺皇位。

三国时期豪门世家的政治博弈

这样的政治生态,带来了灾难也带来了机遇。皇权不稳确实时不时的造成天下震荡,但同时也让皇权难以形成铁板一块,覆盖社会的各个角落。西晋的八王之乱造成北中国的人口锐减,是天大的灾难,但是极端专制的秦汉体制也随着八王之乱而成为历史,中国开始迈向唐宋第二帝国的辉煌。

到唐朝灭亡时,士族的力量已经被唐朝三百年的统治瓦解,五代十国的建立者们如朱温之流,多数出身低微,宗族不强且缺少人才,通过拟制宗族收义子,也因为宗族本身的弱小而难以得到义子们的效忠。在这种情况下,异姓军功集团再度成为历史舞台的主角。

只不过,经过魏晋南北朝皇权起伏的教训,朱温也好,朱元璋也好,都不会再有刘邦那种与老兄弟共享政权的侠义情怀,对这些老兄弟是必欲除之而后快,即便是宅心仁厚的赵匡胤,也要老兄弟完全放弃兵权和地位,才肯加以善待。而皇权最重要的制约力量从此也不再有力,皇权重新向极端专制狂飙突进。

三国时期豪门世家的政治博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