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探秘海防要塞三门岛

三门岛位于大亚湾与大鹏湾的交汇处,面积约5平方公里,东临大亚湾,西接大鹏湾,南连太平洋,海岸线长13公里,是大亚湾最大的海岛,距香港海域仅8.7海里。因地理位置险要,古时便是军事重地,清政府在此设有海关机构,300年前建有海防古城墙,解放后长期有驻军。

探秘海防要塞三门岛

三门岛因其地理位置重要,岛上至今仍保留着清朝以来的大量军事设施和遗址。三门岛主峰雷达山(又叫海誓山盟峰),海拔298米,山上有多处隐蔽在密林间的营房,峰顶制高点处筑有碉堡,内墙仍有醒目的“祖国眼睛”四字。山中被挖出20多条总长4.7公里的地下工事,位于山腹的部分隧道可通汽车。

据介绍,岛上共建有30多个强大的隐蔽火力点和纵横交错的战壕,重重铁门后的作战指挥室,据称足以抵御原子弹攻击。目前这些军事设施都已废弃或改作其他用途,但仍吸引了不少驴友前来钻地道探险。在深圳海关驻三门岛办事处附近的妈湾村,有一面长约十余米、墙面已风化剥落的古城墙,据有关专家考证,该城墙建于1717年(康熙56年),为大鹏古城屯兵沱泞列岛(也称三门列岛)军营,作为海防之用。

岛上还有清政府于1899年设立的海关遗迹,深圳海关驻三门岛办事处还专门建有历史展览室。虽然解放后三门岛海关从1980年起有近20年的中断,新的海关则是1999年才重新建立的,但100多年的海关文化却是三门岛上另一重要旅游资源。

探秘海防要塞三门岛

据介绍,三门岛距香港海域仅8.7海里,因有一组小岛隔成三条水道而得名。由于处于大亚湾与大鹏湾交汇的“漏斗口”位置,是粤东、福建及浙江沿海船舶来往港澳的交通要道,因此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该办事处作为全国四个监管站之一正式成立后,主要职能是负责珠江口以东、福建及以北港口小型船舶来往港澳的中途监管,通过舱单的确认、核注和对船舶的检查,发挥监管和打私前沿阵地的作用。

据史料记载,三门岛一直是重要的前沿军事禁地,从满清时中央政府就派兵驻守。1899年,英国强租九龙半岛,清政府所属机构包括海关———九龙各关厂被迫后撤,继而改在新的分界线上设立海关机构。当年10月三门关厂开始正式办公,负责缉私及办理征税的业务。而位于海岛西侧的插旗山,即因当时插满清龙旗而得名。由于三门岛特殊的地理位置,为避免误入香港水域,当时海关人员上岛需先坐车到澳头,再乘军用船只或渔船上岛,耗时2天1夜。

探秘海防要塞三门岛

1942年,日军占领三门岛,在大亚湾海面集结二个师团共四万五千人,再进攻澳头、惠州、直扑广州,同时南下侵略香港。有传说,日本战败投降后,曾在岛上埋藏了许多无法带走的财富,还有传说蒋介石败退大陆时,曾在三门岛黯然登舰北上台湾。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挥戈南下,在南澳镇东涌炮击三门岛国民党守军,取得胜利,后将三门岛辟为军事禁区,一直驻守到九十年代中期。据惠州市公安边防支队三门岛边防派出所三门岛社区警务室警长谢又辉介绍,解放后三门岛上长期驻有一个加强团,大约有1000多名官兵,还有随军家属,直至1992年才撤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