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3 阿里整合5家物流方建直營物流,優化電商服務,加速新零售

縱觀當下的快遞格局,經過多年的廝殺,行業已由第三方快遞、電商自建物流、及菜鳥平臺三股勢力把持,不過日前菜鳥對物流行業的新舉措卻在悄悄的改變著這一格局。

據界面報道,近日,阿里旗下物流服務公司菜鳥網絡將深度整合五家配送合作方(萬象、升邦、東駿、芝麻開門和黃馬甲),成立“杭州喵遞宅配科技有限公司”,由菜鳥100%控股。這意味著菜鳥將在“三通一達”之外擁有一張直營的配送網絡,這一消息一出,很多人們評論這是阿里向京東物流開戰的信號。

阿里和京東的“貓狗大戰”早已經不是什麼新鮮話題,無論是兩家掌門人的隔空對話還是背後互黑,可以說早已經在互聯網的信息流中是見怪不怪的事情,對於此次菜鳥的自建物流,往小層面去講是在抗擊京東自建物流,但往大格局上看,阿里此番的戰略意義卻遠不止於此!

阿里整合5家物流方建直營物流,優化電商服務,加速新零售

打破自建物流圍剿,搶奪流量紅利

對於近幾年的物流產業來看,以京東和順豐為導向的自建物流可謂是行業關注度越來越高,無論從品牌、配套升級還是用戶服務上,都在下意識中與阿里的菜鳥物流形成鮮明的對比。

以2017年《法治週末》聯合第三方輿情監測機構,選取市面上關注度較高的十大快遞企業品牌進行網絡口碑研究來看,順豐和京東分別奪得冠亞軍,第三名則是韻達快遞,後面的品牌口碑則是通系列和郵政等。

從研究報告來看,順豐之所以力壓群雄憑藉的是順豐以超過7000條全網有效信息總量佔據十大品牌熱度榜首,穩坐“口碑界”第一把交椅,成為綜合網絡口碑分值最高的快遞品牌。

而且在自媒體美譽度指標方面,順豐位居第一,媒體對順豐的正面報道多集中在戰略擴張、經營業績、網點模式、物流技術、員工待遇等方面,助其樹立起了良好的行業形象。

此外,媒體對順豐高管的個人魅力也不乏篇幅。譬如創始人王衛為被掌摑的快遞小哥撐腰一事,在網絡上就廣為流傳。而從網民視角出發,順豐的速度與優良服務,給人印象更為深刻,成了主要形象標籤。

京東呢?雖然其品牌熱度分值在十大品牌中並無多少優勢,與順豐以及“四通一達”相比,京東快遞在行業中的品牌影響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不過在自媒體美譽度方面,京東表現不錯,網友評價較高。

輿論對京東快遞在物流配送經驗、安全監控體系、員工福利以及服務效率等方面的表現認可度較高,對其無人機計劃也頗為關注;同時,在“倉配一體”模式保障下的“即日達”和“次日達”等優質服務,用戶體驗較好,深受網民喜愛。

至於韻達,雖然在品牌認知度方面,韻達位居行業前列,在報告期內的品牌熱度分值僅次於順豐,佔據第二高位。但在品牌聲譽受損度方面,韻達的負面信息總量最多,主要問題出在派件速度和服務!

而菜鳥物流,它的誕生實質上是淘寶大物流計劃,其建立之初就吸引了眾多快遞公司加入,包括順豐、三通一達等。馬雲曾計劃,在未來5~8年內,藉助菜鳥物流來實現全國任意一個地區都可以做到24小時送達,打造一個開放的社會化物流大平臺。

可是,現如今五年過去了,全國許多地區別說24小時可達,就是48小時可達都還沒實現。雖然阿里建立菜鳥的計劃是通過數據優化提升快遞的配送時間和質量,但眾包快遞的先天性雖然在時間上相比之前作出了提升,但在服務質量上與自建物流相比卻還是有差別的。

網購的草莽時代,由於自建物流還沒有形成健全的服務體系,人們大多數還是通過三通一達來配送,可以說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當自建物流下沉到五六線城市的時候,用戶的口碑效應通過信息的傳遞最終聚合成了物流的品牌勢能,而阿里雖然一直在強調菜鳥的配送效率,但基於三通一達等加盟制快遞的先天性缺點,讓阿里與近幾年風頭正火的自建物流品牌開始拉開距離,這是馬雲作為電商教父決不允許發生的。

阿里整合5家物流方建直營物流,優化電商服務,加速新零售

倒逼物流產業進化,加速升級品質電商

對於如今的網上購物來說,從一線城市已經輻射到了沒有線的農村市場,但從購物體驗來說卻和城市有著階層差別,這無疑是與現階段各大電商企業高喊的“品質電商”相背離的。

在阿里巴巴介紹中,菜鳥物流將利用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建立開放、透明、共享的數據應用平臺,為電子商務企業、物流公司、倉儲企業、第三方物流服務商、供應鏈服務商等各類企業提供優質服務,支持物流行業向高附加值領域發展和升級。最終促使建立社會化資源高效協同機制,提升中國社會化物流服務品質,打造中國未來商業基礎設施。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在人口眾多的中國,菜鳥物流想要完全的整合統一其實是非常困難的,對各方面情況的管理也會感覺到精力不足。供應鏈上每一處都要進行把控,從“雲數據”到運輸調度到倉儲再到配送,尤其是末端配送不穩定性對商家和配送員的管理更難做到面面俱到。菜鳥驛站也有容易出現取件高峰或網點並未安排的合理化。這就直接影響了最終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得不償失。

而此次菜鳥自建物流的實施,可以說除了京東和順豐等自建物流平臺關注以外,“三通一達”等菜鳥成員也是其格外關注的對象,畢竟淘寶和天貓是阿里旗下的電商平臺,如果阿里將流量分給自家的物流去配送,這對菜鳥物流的成員來講無疑是一種致命的打擊,不過從目前菜鳥自建物流的體量上來看,還很難承載淘寶、天貓等電商平臺的配送服務,但這也是一種危險的訊號,畢竟現階段用戶對品質配送的呼聲越來越高,而且順豐和京東等自建物流越來越成熟壯大,一旦菜鳥自建物流發展壯大成熟,當菜鳥物流成員難以匹配阿里提升電商品質的戰略進程,那後期被取代還是完全有可能的,即使不取代,一旦菜鳥自建物流以價格優勢和用戶口碑需求與“三通一達”等出現在物流配送篩選窗口時,即使阿里不去處理,商家和用戶也會擇優選用,屆時菜鳥會員的存在價值可想而知!

阿里整合5家物流方建直營物流,優化電商服務,加速新零售

優化電商服務加速,新零售落地化進程

近幾年,阿里對“新零售”的呼聲可謂是越來越高,至於新零售的價值,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談到:我覺得新零售是“線上線下的結合”,“人、貨、倉、配”的結合,我覺得電商在前面十年發展得非常快。但是我覺得電商就像空軍,它必須要有地面配合,如果電商發展很好,實體商場發展不是很好,對大家都不好。我覺得虛和實之間的結合,線上和線下的結合可能是未來。

從菜鳥聯盟的戰略實施角度來看,無疑是契合著新零售的這一設想,尤其是在減輕物流“最後一公里”的負擔上,可以說菜鳥聯盟的價值意義很大,但從具體實施來看,菜鳥物流在不斷整合和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建設智能化服務的同時,也引來的新的問題:數據不能及時更新、菜鳥物流對其平臺的管理有限等,這讓阿里實現新零售的願景越來越遠。

從我個人對新零售的理解來看,新零售在打通線上線下購物場景的同時也在給用戶更快、更好的用戶體驗,這中間物流這一塊是至關重要的,大方向上看大數據和倉儲決定著物流配送的整體效率,但決定一個商品能不能給用戶帶來更快更好的購物體驗,卻在於配的“最後一公里”上。

由於“三通一達”等使用加盟制物流模式,所以在人員管控上難免不及自建物流,加之這幾年外賣平臺的崛起,導致加盟制的很多快遞員流動性很大,為了保證自有加盟快遞的利益輸送,難免對快遞員的管控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自建物流的出現,通過給快遞員繳納必要的保險配置和獎金配比,在強化監管的同時也給快遞員自身有了更高的歸屬感。

可以說新零售的機會在於能夠潛移默化地改變消費者的生活習慣,形成一套完整的消費價值體系。未來新零售一定是通過技術+品質+體驗的多重組合重構實體經濟的商業形態,消費者的認知正在經歷從滿足基本需求到提高決策效率再到追求消費體驗的這樣一個過程,就好像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一樣,每一個階段都會經歷一次需求升級,要想順應零售新時代的潮流,就必須通過物流配送的品質提升來契合需求提升。

阿里整合5家物流方建直營物流,優化電商服務,加速新零售

無論是電商物流還是新零售,尋找合適高效的倉儲用地都是節省成本的重要舉措。

如何佔領高效好倉?

1.5億倉庫資源,第一時間響應需求,24小時內提交方案。頭等倉,讓租倉更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