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庙号却是景宗而非太祖?

如果有人问你:西夏历史总共多少年,你一定会脱口而出:李元昊于1038年建立,1227年被蒙古灭掉。

没错,李元昊1032年开始统治西夏, 1038年称帝。一般情况下,以李元昊称帝为标志,作为西夏起始点没啥问题。毕竟这算是个正式的仪式,让别的大佬承认。

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庙号却是景宗而非太祖?

实际上,在李元昊称帝之前,西夏的历史已经持续了157年了。也就是说,西夏真正的历史要从公元881年算起。

西夏皇帝本来不姓李,而是姓拓跋,也就是北魏皇族拓跋氏的后代。唐朝末年有个叫拓跋思恭的将军,他在公元873年占据陕北宥州,现在的内蒙古西部鄂托克旗南边。

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庙号却是景宗而非太祖?

唐末黄巢起义,夏绥银节度使诸葛爽投降黄巢,夏绥无人管。唐僖宗就让临近的拓跋思恭权知夏绥银的留后。党项拓跋家族开始控制这一战略要塞,这一年是公元881年。

唐僖宗为何不直接封拓跋思恭为夏州节度使呢?因为你还没给朕立功呢,先派兵剿灭黄巢再给你转正。

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庙号却是景宗而非太祖?

公元881年的七月,拓跋思恭派弟弟拓跋思忠在长安东渭桥,和黄巢大将朱温(梁太祖)作战,结果拓跋思忠战死。

拓跋思恭不服气,厉兵再战,唐僖宗当然感动的鼻涕一把泪一把,赐夏绥银节度使为定难军。

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庙号却是景宗而非太祖?

你看五代十国的彩色地图,左上角有个粉红色的小方块,那就是定难军。等拓跋思恭帮助唐朝剿灭黄巢起义后,公元883年,唐朝正式给他转成正式工,五险一金啥都有。

拓跋思恭被封夏国公,赐国姓李,不要再姓什么拓跋,几百年的老黄历了。当时能被赐国姓,那可是莫大的荣誉,朱温也不过只是被僖宗赐名“全忠”。

李思恭于895年死后,孙子李彝昌年龄太小,就由弟弟李思谏代理节度使职务。李思谏等侄孙李彝昌长大后,又把职务还给哥哥这一脉。

定难军远处西北,土地荒凉,人口稀少,怎么存活下来呢?一个独家秘方就是:向中原王朝称臣当孙子。梁唐晋汉周,你们互相砍,谁砍赢了,通知孙子我一声(哪敢称老子?),我给你们磕头,你赏我口饭吃。五代都忙着造反,也没工夫管定难军,所以就一直存活下来。

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庙号却是景宗而非太祖?

到了北宋赵匡胤对定难军的态度和五代一样,你不造反,老子不管你。直到宋太宗赵光义,要统一天下,时任定难军节度使的李继捧决定主动降宋,以免宋兵杀过来,鸡犬不留。

公元982年,李继捧正式降宋,迁居汴州。

本来,西夏的故事还没开始就应该结束了,但有个人不服,他就是李继捧的族弟李继迁。李继迁的高祖父,是上面提到被朱温干掉的拓跋思忠。从血缘上讲,李继迁是定难军旁支的旁支,李继捧降宋和李继迁本没有任何关系。可李继迁狼子野心,李继捧不降宋,李继迁也不会老实。

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庙号却是景宗而非太祖?

李继迁带定难军残部逃入地斤泽,使尽吃奶的劲,让党项各部支持自己反宋。李继迁确实有本事,再加上军事是赵光义的短板,北宋围剿李继迁越发吃力。李继迁是本地人,骑马乱跑,打一枪换一地,又有辽朝的支持,北宋被动挨打。公元991年,李继迁收复夏州,虽然名义上对宋称臣,还被赐名赵保吉,但赵光义的脸是丢尽了。

李继迁越战越勇,公元1002年,攻占了宋朝在西北最大的军事重镇灵州(宁夏灵武西南)。李继迁把灵州改名西平府,也就是西夏未来的国都兴庆府。

李继迁在1004年死后,儿子李德明继位。李德明不像老爹那样枭雄,但也不是善茬,在休养生息的同时,拿下河西走廊,正式奠定西夏的版图。李德明其实就是西夏皇帝,只不过没称帝而已。而李元昊,就是李德明的儿子,于1032年继位,这才有了北宋王朝近百年的西北噩梦。

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庙号却是景宗而非太祖?

严格来说,西夏真正的起点是公元881年,拓跋思恭割据定难军。这么算起来,西夏历史长达346年,比宋朝还长。即使不算定难军,西夏从李继迁反宋的982年算起,也长达245年。

看看西夏皇帝的庙号就明白了,开国皇帝一般都是太祖太宗,而李继迁的庙号就是夏太祖,李德明的庙号就是夏太宗。李元昊是西夏开国皇帝,他的庙号却只是景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