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0 《西虹市首富》票房一路高漲,被資本看好的開心麻花卻危機四伏!

文 | 士多啤梨

作為“話劇第一股”,開心麻花從4300萬到1.87億,再從3億到估值50億,已經走過了15年。但是,誰能想到曾經開心麻花最冷清的一場演出,只賣出了7張門票。

相較於其他喜劇電影,開心麻花的優勢在於它直面觀眾。伴隨著《夏洛特煩惱》 《驢得水》羞羞的鐵拳》帶來高票房,開心麻花影視及衍生業務收入逐年增長。2017年,影視及衍生業務收入已達4.09億,在主營業務收入中佔比高達49.74%,超過了傳統話劇演出業務。

首先,話劇+電影是促使開心麻花一直向前走的兩條腿。

《西虹市首富》票房一路高漲,被資本看好的開心麻花卻危機四伏!

一方面話劇的成功為電影奠定了觀眾基礎,每一部最終被搬上銀幕的電影之前已經經歷過一場場話劇演出,經受了觀眾和市場的考驗,尤其是在IP大熱的前提之下,對於一個IP越多的認知度才能帶來更多的觀影人群。

但我們也無法忽略電影劇本和話劇劇本之間的巨大差異性,前者注重故事和視聽體驗,後者則更多是抖包袱的形式,雖然開心麻花在破除壁壘方面已經走出了一套成熟的模式,但未來能否持續經受住商業市場的考驗,還是一個未知數。

《西虹市首富》票房一路高漲,被資本看好的開心麻花卻危機四伏!

另一方面,內容開發能力是開心麻花走到現在這步的成功關鍵,開心麻花依靠話劇演出創建IP、打磨劇本、培養演員,然後將IP影視化,取得鉅額票房後又跟著反哺話劇市場,由此不斷擴大品牌影響力,促使其商業價值最大化,形成可持續生產原創IP的商業“閉環”。

其次,團隊和演員是開心麻花的血液。旗下籤約了沈騰、馬麗、艾倫、常遠等具有票房號召力的演員,一步步積累起原始粉絲群體。2015年,正是這群鐵桿粉絲髮起的“自來水”助推了“三無電影”《夏洛特煩惱》大賣。

《西虹市首富》票房一路高漲,被資本看好的開心麻花卻危機四伏!

產生持續生產原創IP的不竭動力是人才,開心麻花通過專門的培訓班,從國內各大戲劇院校網羅演員、編劇和導演,經過嚴格培訓和層層篩選,最後能成為正式員工的只有十幾人。

但值得一提的是,明星團隊並沒有擁有股權,這對公司長遠發展帶來了一定的運營風險。

機遇與風險並存:票房走高,口碑卻直線走低

開心麻花的爆發時間伊始於2015年,由開心麻花製作的《夏洛特煩惱》上映,最終收穫14.41億票房,開心麻花因此分賬1.87億元,一部電影抵得上一年的盈利。自此,開心麻花將主營業務放到了電影板塊上。

作為開心麻花轉戰銀幕的“處女作”,《夏洛特煩惱》從一個沒有明星大咖、低成本、無話題的電影搖身一變成為當年的票房黑馬,創造票房奇蹟的背後得益於品牌影響和美學策略。

《西虹市首富》票房一路高漲,被資本看好的開心麻花卻危機四伏!

《夏洛特煩惱》是一部藝術形式多元整合的商業電影,從人物關係設置上的“屌絲”“女神”等,到採用創新式的“穿越”結構,再到詼諧幽默,針砭社會的喜劇風格地成熟落地,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開心麻花的第二部電影《驢得水》,與《夏洛特煩惱》不同,《驢得水》是一部荒誕喜劇,故事圍繞“驢得水”牽扯出的教育腐敗問題,主題顯得沉重了許多。在題材和內容層面,其追求的故事深度遠遠大於娛樂趣味,市場表現雖比不過題材討喜的《夏洛特煩惱》,但口碑方面卻高了一個檔次。

《西虹市首富》票房一路高漲,被資本看好的開心麻花卻危機四伏!

更重要的是,《驢得水》的風格比《夏洛特煩惱》更加話劇化,所有鏡頭全都聚焦在演員身上,簡陋的視聽語言讓本該令人觸動的情節效果大減,票房失利自然在情理之中。

如果說《夏洛特煩惱》是其開拓影視商業版圖的關鍵一步,那麼《驢得水》的票房失利,則讓人們對開心麻花生產模式的穩定性產生了懷疑。

具體來看,2015年電影《夏洛特煩惱》獲得了破14億的票房成績,佔據了開心麻花2015年全年營收的50%;而到了2016年的《驢得水》票房卻遭遇滑坡,最終僅取得了1.73億的票房,只佔據了全年營收的9%。

雖然《驢得水》票房失利,遠遠達不到現象級喜劇《夏洛特煩惱》的高度。但換個角度來講,從僅1000萬的成本來看,《驢得水》的收益率相當高,再加上口碑爆棚,“電影新人”開心麻花已經贏得了一定的市場認可度,接連兩部作品已經證明了其在電影行業的潛力,但盈利模式尚未成型,持續盈利能力也還需經過市場的考驗。

需要注意的是,2015—2016年這個階段,開心麻花正處於“嘗試期”,通過兩部風格迥異的電影作品積極探索市場風向,最終確立了以商業化、大眾化、通俗化為主流的喜劇模式。

開心麻花的第三部電影《羞羞的鐵拳》,通俗易懂、對接商業大眾的創作法貫徹得愈發明顯。

《西虹市首富》票房一路高漲,被資本看好的開心麻花卻危機四伏!

同樣是由同名票房冠軍話劇改編,《羞羞的鐵拳》的故事落腳到了溫情勵志上,雖然老套的劇情、模式化的段子、浮誇的表演方式讓其口碑比起前兩部弱了一些,但充滿了“爆米花”味道的場景段落一路“砍下”22億票房。

由此開心麻花系列電影擺脫了叫好不叫座的創作情結,在商業電影的專業性方面找到了可持續複製的落點。

到了今日上映的《西虹市首富》,雖然背後的主控方是西虹市影業,不算真正意義上的開心麻花的項目,但作為聯合出品方之一,再加上沈騰主演,觀眾很難不把它與開心麻花聯繫在一塊。

《西虹市首富》不再是話劇改編,而是翻拍了1985年的美國電影《釀酒師的百萬橫財》,講述了一個落魄的球隊的守門員要在1個月內花光10億,才能繼承二爺300億遺產的故事。

《西虹市首富》票房一路高漲,被資本看好的開心麻花卻危機四伏!

雖然劇情依舊通俗易懂,故事充斥了笑點,上映首日已經突破2億票房,但完成度卻越來越低,套路也越來越相似,都是落魄小人物陷入某種特殊情境,故事在小品和段子的“花式”堆砌下,最後迴歸到宣揚正能量價值觀上。再加上視聽語言、劇作上的缺失,註定這部電影難以走到觀眾心裡去。

《西虹市首富》票房一路高漲,被資本看好的開心麻花卻危機四伏!

重複的套路、疲軟的喜劇手段、極盡商業化的喜劇模式將逐漸消耗開心麻花的品牌價值,當觀眾一次次被廉價的笑點逗樂,難保下次他們還會不會為情懷買單。

另外,電影行業的不確定性和高風險性也為開心麻花帶來了未知隱患,像開心麻花這類具備成長性、內容開發、製作能力過硬的公司,其股權勢必會被眾多強勢資本所覬覦。

當開心麻花面臨的資本環境愈發“險惡”,在資本規律與藝術規律容易產生衝突的情況下,能否守住商業水準和藝術水準兼具的的生產模式,還要需要更多成功案例加以佐證。

《西虹市首富》票房一路高漲,被資本看好的開心麻花卻危機四伏!

影投人制片工場

有眼力、有腦洞、有大神的一站式精品影視內容製片工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