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9 安倍不安分,日本自衛隊海陸空換裝新一代反艦導彈

據外媒報道,美國和日本在“環太平洋-2018”軍演框架內舉行了聯合反艦演習。據稱這次演習主要內容是美日雙方海基、岸基反艦力量聯合作戰,日本12式岸艦導彈參演。

12式岸艦導彈是日本近幾年裝備的最新型反艦導彈,綜合性能比上一代岸艦導彈88式有較大程度提高。綜觀日本近年來導彈武器的發展,會發現日本海陸空自衛隊開始集中換裝新一代反艦導彈,方案也出現多樣化的特點,這些反艦導彈將使日本的反艦能力獲得進一步的提高。

岸艦導彈:追求戰場生存能力和高超音速

岸艦導彈是反艦導彈家族中的一員,是一種從岸上發射攻擊水面艦船的導彈,屬於防禦性武器。與岸防火炮相比,岸艦導彈具有射程遠、命中精度高、破壞威力大等優點,可以有效阻擊敵方艦艇靠近本國海岸線,並在適當的地形條件下控制或封鎖海峽、航道、河道入海口等重要海上樞紐,已經成為各國岸防部隊的重要武器。目前,各國現役的岸艦導彈基本上是機動式岸艦導彈,採用中/大輪式越野車,戰時迅速駛向預定發射陣地,執行機動作戰任務。

日本是一個島國,擁有漫長的海岸線,為了保護漫長海岸線,其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研製岸艦導彈,至今發展了兩代。1979年,陸上自衛隊提出研製SSM-1岸艦導彈系統以適應“內陸持久反擊”戰略調整為“殲敵於水際灘頭”戰略的需求。SSM-1岸艦導彈由ASM-1空艦導彈發展而來。SSM-1導彈基本延續了ASM-1空艦導彈的氣動佈局,增加了固體火箭助推器,射程為150千米。SSM-1導彈於1987年定型,1988年正式裝備部隊,軍用編號為88式岸艦導彈。導彈最大射程為150千米。導彈採用慣導+地形匹配製導+末端主動雷達制導的複合制導方式。導彈發射車配備了6個發射管,備有6枚導彈。

安倍不安分,日本自衛隊海陸空換裝新一代反艦導彈

12式反艦導彈

在入役之初,88式岸艦導彈系統是一型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岸艦導彈系統,但隨著時間的推移,20世紀80年代末服役88式岸艦導彈系統已經無法很好適應21世紀的作戰環境,為此研製了12式新型岸艦導彈系統。

岸艦導彈是整個岸艦導彈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根據日本公佈的相關信息,12式岸艦導彈是在90式艦艦導彈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射程180~220千米。根據作戰環境的變化,陸上自衛隊除了要求12式岸艦導彈增加射程之外,還要求提高導彈的命中精度和戰場生存能力。在提高導彈命中精度方面,12式岸艦導彈採用慣導+GPS+地形匹配製導+末端主動雷達制導的複合制導方式。據稱,使用新型複合制導方式的12式岸艦導彈具有更好的目標識別能力和命中精度,具備攻擊小型水面目標能力。

在提高戰場生存能力方面,12式導彈採用了地形匹配製導。地形匹配製導一般運用於對地攻擊巡航導彈,很少用於岸艦導彈,因此日本在這方面可謂獨樹一幟。採用了地形匹配製導的岸艦導彈具備淺縱深(即從距離海岸線50~60千米的內地發射攻擊海面目標)攻擊能力,導彈發射後,在陸地飛行階段,導彈巡航高度在50米左右,利用地形的掩護,降低被發現和攔截的概率,進入海平面飛行階段後,導彈飛行高度降低到10米掠海飛行。88式岸艦導彈發射時其發射架的射擊角度約為50度,12式岸艦導彈發射時的射擊角度增加至80度左右,地形適應能力更強,必要時還可以在山的另外一面發動攻擊,提高戰場生存能力。

12式反艦導彈服役後,日本開始研製下一代反艦導彈。日本在2018財年預算中批准了54億日元用於研發新型反艦導彈。該型導彈除了具備反艦能力,還能用於對地攻擊日本媒體將該型導彈稱為日本版戰斧,導彈發射平臺包括車輛和軍艦等。日本防衛省提出,該新型反艦導彈的研發將重點關注高機動性和隱身性能,使隱身能力高於戰斧巡航導彈。

在當下高超音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日本也在積極研製這種武器。日本在2018年預算案中,批准了46億日元用以啟動高速助推滑翔導彈研發項目,並指出高速助推滑翔導彈將應用於日本的離島防衛作戰。日本防衛省共為該項目申請了100億日元經費,預計在2025年完成試驗。分析認為,如果這種武器裝備日本自衛隊,日本將成為少數擁有岸基遠程反艦導彈的國家,並且,助推-滑翔高超音速武器的突防能力媲美反艦彈道導彈甚至超出,意味著日本暗度陳倉擁有了彈道導彈,值得警惕。

安倍不安分,日本自衛隊海陸空換裝新一代反艦導彈

飛鳥號試驗艦上出現的新型艦艦導彈

艦艦導彈:追求遠射程和提高突防能力

2018年4月,日本三菱重工展示30DX多功能護衛艦的概念模型,可能成為下一代日本海上自衛隊的二級護衛艦。從護衛艦模型可以看出,其艦艦導彈採用了矩形發射箱,而不像以往日本自衛隊軍艦使用的圓形發射筒,說明採用了新型反艦導彈。無獨有偶,2017年初,網友拍攝到飛鳥號試驗艦在艦橋前也出現了一座雙聯裝反艦導彈發射箱。這說明,日本新型艦艦導彈正處於試驗階段,將裝備日本新建造的軍艦,現役艦艇進行改裝後也可以搭載這種導彈。

日本海上自衛隊現役艦艇所使用艦艦導彈是90式。該導彈由88式岸艦導彈發展而來,針對海上作戰環境和平臺特點進行相應的改進。該導彈射程150~200千米,採用寬帶頻率捷變導引頭,具有良好的抗干擾能力,可在20千米處鎖定目標。

新型艦艦導彈在12式岸艦導彈改進而來,參考90式反艦導彈的改進措施,考慮防海水、防振等措施。12式導彈其基本保留了90式艦艦導彈的氣動佈局,尺寸也和其相仿,最大的不同是取消了固體火箭助推器的穩定尾翼。由於使用了新型渦噴發動機,導彈射程基本相同,可以在距離目標更遠的距離發動攻擊。由於採用了地形匹配製導,與類似魚叉Block2型反艦導彈的那樣,具備攻擊瀕海陸地固定目標或港口內艦船的能力。魚叉Block2型反艦導彈增加了GPS制導組件和增程斯拉姆空地導彈的對地攻擊軟件,任務得到了擴展。

目前,還未有日本在ASM-3超音速反艦導彈基礎上研製艦艦型號的消息,因此,其未來艦艦導彈主要是在12式岸艦導彈基礎發展的導彈。但是不排除日本引進美國LRASM導彈艦艦型號的可能性。該反艦導彈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為滿足美國海軍進攻性水面戰增量1計劃研製的新型空艦導彈,已經進行多次飛行試驗,預計2019年形成初始作戰能力。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為了獲得更多的訂單,除了空射型號,還發展了艦載型號,讓其成為多平臺通用反艦導彈。但是美國海軍只選擇了空射型號,艦載和潛射型號選擇的是戰術戰斧導彈發展反艦導彈。美國海軍的拒絕讓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將目光轉向了海外,希望其他國家購買艦載和潛射型號。在2018年美國海軍水面艦艇年會上,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展出了搭載LRASM導彈的無人攻擊艇。

美國新型遠程反艦導彈在增程型賈斯姆導彈基礎上研製。該導彈具備4項核心特點:一是其800千米以上的超遠射程,可使美軍在世界上所有防空導彈的射程之外發起攻擊;二是其氣動佈局、外形設計及設計時速十分強調隱身性,具備很強的突防能力;三是高度的通用性,可使其在美軍現役及未來多種海空平臺上發射;四是配備了先進的主被動制導方式,具有較強的自主作戰能力,對外界平臺的支援依賴程度降低,比如在飛行後段具備脫離己方制導體系自主規劃航路的能力。

安倍不安分,日本自衛隊海陸空換裝新一代反艦導彈

ASM-2導彈採用紅外製導

艦射型號的LRASM導彈為了適應垂直髮射方式增加了MK-114固體火箭助推器,可由MK-41垂直髮射裝置進行發射,也可以安裝在發射筒中傾斜發射,適裝性好。日本不少戰艦都配備了MK-41垂直髮射系統,具備加裝LRASM導彈的潛力,在航空自衛隊評估引進LRASM導彈空射型號的情況下,日本海上自衛隊未來有可能引進LRASM導彈的艦射型號,大幅增強海上自衛隊的遠程反艦能力。

空艦導彈:“亞超結合”思路提升戰力

作為一個島國,缺乏戰略縱深的日本最希望在海上將敵人消滅,而空中力量最適合執行這種任務,為此日本在冷戰時期就很重視空艦導彈的發展,相繼研製和裝備了80式、93式空艦導彈,正在研製的ASM-3導彈則將取代93式空艦導彈,成為未來航空自衛隊的主要反艦力量。

93式空艦導彈射程170千米,採用了紅外成像制導,能夠以圖像識別真正的目標和誘餌,具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航空自衛隊一共採購了1000枚93式空艦導彈,主要裝備於F-2多用途戰鬥機。近年來,93式空艦導彈增加了GPS中段制導系統,提高導彈的制導精度,彌補慣性制導帶來的偏差,改進型導彈稱為93B式導彈。

據美國《外交學者》網站2018年1月19日報道,日本軍工企業已經做好了大批量生產ASM-3空艦導彈的準備,該導彈是其歷史上研製的第一款超音速反艦導彈,導彈預計在2019年交付部隊。ASM-3彈長約6米,重900千克,射程150千米左右,射程雖然與目前(航空自衛隊)配備的導彈相差不大,但由於使用了衝壓發動機,速度提升到了馬赫數3以上,比以往的反艦導彈速度快約4倍,攔截起來更為難。

從2003年度起,防衛省總計投入約390億日元(約合22.5億人民幣)的經費持續開展ASM-3導彈的新型發動機研發工作。該型導彈從2003年度開始研製,用於從飛機上對水面艦艇實施攻擊。截至2017年7月已進行共計15次試射,並於2017年年底完成了相關數據分析工作。主要承擔島礁護衛任務的航空自衛隊F-2戰機配備該型導彈後將使得空中威懾能力得到強化。

雖然ASM-3導彈飛行速度快,但射程比較近,對方遠程艦空導彈對其威脅比較大,為了進一步提升航空自衛隊的反艦能力,其計劃從美國引進的LRASM和NSM空艦導彈。2017年12月27日,日本政府批准了2018財年的防衛預算,金額達5.19萬億日元(約457億美元),再次創下歷史新高。在該財年防衛預算中,將在F-15J和F-2型戰鬥機上分配了約2900萬日元用於測試AGM-158B型(增程型賈斯姆)和LRASM導彈。依靠LRASM導彈的遠射程,攜帶該導彈的F-2等戰機可以攻擊1500千米外的海上目標。分析指出,LRASM導彈被外界稱為美國的反航母導彈,日本引進這種導彈後,將獲得更強的反航母能力。

安倍不安分,日本自衛隊海陸空換裝新一代反艦導彈

進行發射試驗的LRASM導彈空艦型號

除了LRAMS導彈,日本還打算從挪威引進JSM空艦導彈,JSM反艦導彈是挪威康夫斯堡公司和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在NSM基礎上研製的空射反艦導彈。JSM反艦導彈在NSM反艦導彈基礎對外形進行了一些修改以適應F-35的內置式彈艙,導彈進氣口由原先的揹負式進氣口改為彈體兩側進氣口;導彈制導系統進行了改進,為其增加雙向數據鏈和和應用自動目標識別算法,導彈對陸地和海軍目標的攻擊能力進一步增強;導彈射程提高至300千米以上。

JSM反艦導彈仍然採用平面式氣動佈局,平直彈翼安裝在彈體上方(彈翼展弦比大於NSM導彈的彈翼),發射前彈翼向後摺疊,有助於縮小導彈佔用的空間,彈尾設置了4個舵面。平面式氣動佈局特點是導彈只有一對彈翼,對稱地配置在彈身的兩側同一平面內。該佈局的優點是展弦比大、誘導阻力小,有利於提高導彈的升阻比,從而使導彈獲得較大的射程。導彈採用法國TRI-40渦噴發動機,主巡航彈道速度為馬赫數0.95。在制導系統方面,JSM反艦導彈延續了NSM導彈慣導+衛星導航+末端紅外成像的複合制導方式,但其採用分辨率更好的新型雙波段紅外成像導引頭,由於還增加了雙向數據鏈可實現“人在迴路”中制導,並且可以在飛行中改變攻擊目標,對時間敏感目標的攻擊能力進一步提高。

JSM導彈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採用隱身設計,突防能力較強,既可以用於水面艦艇,也可以用於打擊地面目標;二是可掛載於隱身戰機的彈艙,在不破壞載機隱身性的前提下,提高隱身戰機的遠程打擊能力。以F-35為例,其彈艙內可攜帶兩枚JSM導彈。日本計劃引進的JSM導彈也主要裝備於F-35戰機。

2018年1月26日,日本正式部署首架F-35A戰鬥機,該戰機被部署在三澤空軍基地,編號AX-6,成為亞洲繼中國和以色列之後第3個部署第四代隱身戰鬥機的國家。預計本年度還將部署9架該型戰鬥機,以組成一支飛行中隊。日本防衛大臣小野寺五典就此表示,近年來在周邊國家空中戰鬥能力迅速增強的情況下,列裝擁有卓越性能的F-35A戰鬥機在安全保障上具有極為重大的意義。日本航空自衛隊目前共引進42架F-35A戰機,其中4架由原廠商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生產,已經實現交付。剩餘38架在日本國內進行組裝。據外媒此前報道稱,日本計劃增購25架F-35戰機,壯大其隱身戰機的陣容。

結語

可以看出,日本目前正為陸海空自衛隊換裝新一代反艦導彈,通過自研+引進雙管齊下的辦法提升反艦能力。新一代反艦導彈的發展也更加多樣化,既有亞音速導彈,也有超音速導彈以及高超音速反艦武器,體現了“亞超結合”的發展思路。此外,新一代反艦導彈非常強調遠射程,可在更遠的距離對敵目標發動進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