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3 9月入園的寶寶,書包裡這3樣“東西”,少一樣都不行!

馬上就要到九月開學季了,許多家長都已經為孩子備齊了將要入園的物品:漂亮的新書包、一兩套換洗的衣物、縫上名字的隔汗巾等,但今天小編要聊的裝進書包裡的“東西”可不是這些實物,“它們”滲透在家長的一言一行中,對孩子的整個入園適應過程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9月入園的寶寶,書包裡這3樣“東西”,少一樣都不行!

給孩子充分的“信任”

孩子什麼都明白,儘管有時他不會用語言來表達。

家長們,靜下心來思考,難道入園焦慮真的全是孩子的焦慮嗎?很多時候,我們擔心孩子遭遇入園焦慮的問題,其根源是家長不相信孩子的適應能力,在與孩子相處、交流過程中自然流露出的焦慮感也影響到了孩子。

你有沒有說過這些話,做過這些事呢?

入園前

●“她從來沒有離開我,這去幼兒園了看不見我怎麼辦?”

●“牛牛性格內向,不喜歡跟別人交流,去幼兒園了會好可憐。”

●“總是亂丟東西,看老師怎麼收拾你!”

● 交待孩子一大堆“被打應該怎麼辦”“被搶玩具應該怎麼辦”等。

入園後

● 上學路上,給孩子提各種要求,見到老師要問好,在幼兒園要聽老師的話,吃飯的時候不要玩,上課的時候好好聽講……

● 送孩子入園後,躲在教室門口、窗臺邊上偷看不願離開。

坦率的說,以上這些語言或做法無法幫助孩子更快地適應幼兒園生活,只是讓家長的焦慮情緒得到了宣洩。家長的情緒找到了出口,可孩子會發生什麼呢?父母越是焦慮,孩子的分離焦慮就會表現得越嚴重,持續的時間越長。

其實孩子的心理沒有想象中那麼脆弱,一位知名園長透露,大多數3歲以上的孩子都能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即使他們在跟家長分開的那一瞬間,哭著喊著拉扯著不肯進教室,可一旦家長“狠心”離開後,他們大都就能很快適應幼兒園的環境,在幼兒園找到自己的活動圈子。

9月入園的寶寶,書包裡這3樣“東西”,少一樣都不行!

因此,想緩解孩子分離焦慮,首先要控制好家長自己的焦慮情緒,保有對孩子的充分信任和支持。即使家長會不可避免地產生分離焦慮,也儘量不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儘量運用積極的心理暗示,化解自己的消極情緒;在生活中,也請多給孩子一些信任,相信他的適應能力,相信這段經歷是他獨自翱翔飛向藍天前的歷練;送完孩子分開時,堅定而溫柔地跟孩子說“再見”,轉身後立刻走開,不要在幼兒園門口猶豫徘徊。

別忘了你的“真誠”

送新小班的孩子入園時確實會面對很多困難,但也請不要弄丟了對孩子最基本的尊重與真誠。

有的父母送孩子入園後,會說“媽媽去給你買好吃的, 一會兒就回來”“爸爸中午就來接你”……結果他們卻消失在茫茫人海,當孩子一盼再盼爸爸媽媽都沒有出現時,他們只會哭得更厲害,以為爸爸媽媽不要自己了,變得更加不安與恐懼。

9月入園的寶寶,書包裡這3樣“東西”,少一樣都不行!

雖然送孩子入園的目的達成了,但代價卻是孩子對周邊生活環境的安全感正在一步步喪失,對家長的信任也在一點點損耗。當這種“騙局”經常發生時,孩子可能就會逐漸關閉內心,失去和父母主動溝通的意願。

幫助孩子順利入園的正確做法

1.孩子哭鬧時,請接納他的情緒

孩子和成人一樣,氣頭上是聽不進意見和道理的,所以當他特別傷心焦慮時,家長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尊重他的感受,接納他的情緒:“寶寶是不是因為媽媽要離開寶貝了特別傷心?”“媽媽不在你身邊,你是不是有一些不舒服?”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理解他的負面情緒,負面情緒是允許出現,也可以被包容的。

2.和孩子講道理,聊聊應對當下問題的辦法

當孩子逐漸平靜下來後,坦誠地告訴他,就像成人需要上班一樣,他已經長大了,也需要去幼兒園。幼兒園有各種各樣的玩具,有溫柔可人的老師媽媽,最重要的是還有許多許多小夥伴,可以陪著他一起玩耍,一起遊戲。

3.真誠地告訴孩子,幼兒園只是他遊戲的場所

孩子都是小機靈鬼,騙得了一次,騙不了第二次,因此,平靜地告訴孩子:“媽媽這會去上班,你在幼兒園裡和小夥伴們一起玩耍,下午媽媽就來接你回家吃晚飯,晚上咱們還要繼續講睡前故事,好不好?”讓孩子明白,“家”始終是他內心最溫暖的港灣。

發自內心的“愛”

陽光樂觀的家長是孩子最好的學習榜樣。

孩子的模仿能力強,很多生活態度都是從家長身上學到的。所以,家長要保持健康積極的生活態度,堅持樂觀豁達的待人處事。久而久之,孩子耳濡目染,也能夠被家長積極的態度所感染。

面對入園也同樣如此,家長髮自內心地喜歡幼兒園,對幼兒園的軟硬件條件感到滿意,欣賞幼兒園老師的教育方法,發現孩子同班同學們的各種可愛,就一定能夠讓這種“愛”感染到孩子,讓孩子也愛上幼兒園,愛上這裡的每一個人。

9月入園的寶寶,書包裡這3樣“東西”,少一樣都不行!

孩子們不是溫室裡的花朵,家長更不能保護他們免遇生活中的一切挑戰。把九月入園當成一次歷練,讓孩子帶上家長贈予的“信任”“真誠”“愛”三件法寶出發,勇敢地邁向屬於他人生旅程的第一步吧!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