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被称为是明君的秦昭襄王,为何一定要杀死为秦国的战神白起?

提及战国时期,就不能够不想到那一场场流传千古,耳熟能详的著名战役,而在这些指挥出这些战役的将领之中,又以秦国的大将,攻无不克的战神,武安君白起最为耀眼,令人争议不休。

被称为是明君的秦昭襄王,为何一定要杀死为秦国的战神白起?

白起是战国最能打仗的将军,他从秦国的一介小兵开始,凭借着军功无数敌人的人头走上了顶点,成为了秦国最大的一个利器。在当时白起的进行征伐的诸多战争之后,六国闻白起之名,都噤若寒蝉,十分畏惧这个没有败过的战神,不敢与之为敌。

白起的功绩离不开秦国的当时的法度,依旧秦昭襄王的重用。秦昭襄王是秦国历史上评价颇高的一位雄主,他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王,被后来秦始皇一统天下,横扫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秦昭襄王是一位明君,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为何这位明君,在重用白起,打废六国之后,却又要亲自下令,让为秦国立下巨大功劳的白起自杀呢?难道这样就不怕寒了秦国将士们的心吗?

被称为是明君的秦昭襄王,为何一定要杀死为秦国的战神白起?

白起是战国时期最锋利的一把宝剑,他帮助秦国横扫四方,让秦国成为了战国七雄之中,最为强大的一个国家。将六国都给打怕,不敢与秦国战,这样的一个人理应给予任何封赏都不过分的。但是最后这位秦国的大功臣,却还是被秦昭襄王给杀了。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就能明白,早在春秋时期就有着另一个帮助国家强大的聪明人,就已经道出了原因,这个人是范蠡,他说的那句话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白起也是如此,他的功劳太大了,大到了让秦昭襄王感到不安的地步,而恰恰这个时候是需要作为臣子表忠心,表示自己对于君王是毫无威胁的时候,但是白起却是一个典型的打仗擅长,却不擅长揣摩上意的人。

被称为是明君的秦昭襄王,为何一定要杀死为秦国的战神白起?

当时秦昭襄王让白起去攻打赵国,但是白起却认为这场仗不好赢,能不打就不打,但是秦昭襄王却不是不愿意,说一定要打,于是派了另外一名大将去攻打赵国。结果很明显,没有打下来,于是就强逼着让白起去打,但是这个时候的白起却依旧是不想去打。因为白起知道,秦军长途跋涉的去攻打赵国的首都邯郸,而敌方以逸待劳,他们的胜算实在是不高。

但是对于秦昭襄王来说,这场极为不稳妥的战争为何要强逼着白起去打,他真的不知道这件事得不偿失吗?不,秦昭襄王清楚的知道这场战争很难打赢,但是对于秦昭襄王来说他所想要的也并不是要打赢这场战争。他想要的是看看白起是否听从他的命令,而白起却体会不到这种用意,他所效忠的是秦国,他所思考的是如何让秦国得到胜利,于是他就拒绝了这场战争。

三番五次的抗命,在加上范雎每天都在秦昭襄王身边说白起已有反心之类的话,最后让秦昭襄王下定了决心,要杀掉白起。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此时已经完全崛起的秦国就算是失去了一个白起,也不会毁掉其根本。于是杀掉白起的这个代价,秦昭襄王承受得起。

被称为是明君的秦昭襄王,为何一定要杀死为秦国的战神白起?

秦昭襄王是明君,但是他先是君王,其次才是明君,他想要的是一把锋利的刀,而不是一把有可能会伤到自己的不听话的刀。

身为君王,他要的是臣子绝对的听从命令,而不是反对与他,于是在秦国军中拥有着巨大声望,同时又极具主见的白起,就成了一把不听话的刀。

但无论如何,战神白起的死,都是秦国的一大损失,也是身为明君的秦昭襄王一生中,一个为数不多的昏招污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