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7 心理知識|焦慮症、抑鬱症、強迫症

焦慮症,又稱為焦慮性神經症,是神經症這一大類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以焦慮情緒體驗為主要特徵。可分為慢性焦慮(廣泛性焦慮)和急性焦慮發作(驚恐障礙)兩種形式。焦慮症主要表現為無明確客觀對象的緊張擔心,坐立不安,還有植物神經紊亂症狀(如心悸、胸悶、手抖、出汗、腹瀉、尿頻等)。注意區分正常的焦慮情緒,如焦慮嚴重程度與客觀事實或處境明顯不符,或持續時間過長,則可能為病理性的焦慮。

目前該病的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遺傳因素、成長背景、性格特點、認知程度、不良生活事件、軀體疾病等均有關係。有的人會表現為在沒有明顯誘因的情況下,經常出現與現實情境不符的過分擔心、緊張害怕,這種緊張害怕常常沒有明確的對象和內容。患者感覺自己一直處於一種緊張不安、提心吊膽,恐懼、害怕、憂慮的內心體驗中。

心理知識|焦慮症、抑鬱症、強迫症

抑鬱症又稱抑鬱障礙,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是心境障礙的主要類型。臨床可見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情緒的消沉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自卑自責自罪,甚至悲觀厭世,嚴重可有自殺企圖或行為;甚至發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顯的焦慮和運動性激越;嚴重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每次發作持續至少兩週以上、長者甚或數年,多數病例有反覆發作的傾向,每次發作大多數可以緩解,部分可有殘留症狀或轉為慢性。

患者通常具有心境低落、興趣和愉快感喪失、思維遲緩、精力不濟或疲勞感等典型症狀。其他常見的症狀包括集中注意力減退;自我評價降低;自罪觀念和無價值感(即使在輕度發作中也有);認為前途暗淡悲觀;自傷或自殺的觀念或行為;睡眠障礙;食慾下降等。病程持續至少兩週。

心理知識|焦慮症、抑鬱症、強迫症

強迫症屬於焦慮障礙的一種類型,是一組以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神經精神疾病,其特點為有意識的強迫和反強迫並存,一些毫無意義、甚至違背自己意願的想法或衝動反反覆覆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雖體驗到這些想法或衝動是來源於自身,極力抵抗,但始終無法控制,二者強烈的衝突使其感到巨大的焦慮和痛苦,影響學習工作、人際交往甚至生活起居。

許多研究表明患者在首次發病時常遭受過一些不良生活事件影響,如人際關係緊張、婚戀遭遇考驗、學習工作受挫等等。強迫症患者個性中或多或少存在追求完美、苛求自己,對自己或他人高標準嚴要求,部分患者病前即有強迫型人格或心理學意義上的A型性格,表現為責任感、競爭力過強,希望凡事都能盡善盡美,因而在處理不良生活事件時缺乏彈性,以偏概全,難以適應社會。患者內心所經歷的衝突、焦慮最後只能通過強迫性的症狀表達出來。強迫症的發病與社會心理、個性、遺傳及神經內分泌等因素有關,其中前兩項是可以干預,畢竟強迫症患者的痛苦是常人難以理解的,及早干預與治療,防患於未然至關重要。

心理知識|焦慮症、抑鬱症、強迫症

​文章內容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以,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進行刪除。最後您對文章有什麼想法和建議。歡迎在上面留言評論,心理小秘書與你一起進步。特別提示:心理學≠雞湯≠算命≠讀心=科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