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2 18歲的大唐小公主,靠成功的巧諫,解決了連名臣魏徵都絕望的難題

大唐一朝數百年,經歷了數不清的繁華與幽暗。開啟了貞觀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一向以英明神武著稱於世,可是,再厲害的君主也會有犯迷糊的時候,唐太宗這犯一下迷糊,整出了點兒動靜,直接讓整個朝廷都炸了鍋了。

那是貞觀早年時,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太宗突然間就迷上了西周時的分封制度,還堅持認為,效法古人才能國運長久,國本永固,因此開始極力推行一種名叫“世襲刺史”的制度,“……割地以封功臣,古今通義,意欲公之後嗣,輔朕子孫,共傳永久”。

這種世襲刺史制就等同於西周時的分封——把疆土分割成若干塊,然後讓王公貴族和大功臣們各自固定在某一個地方任最高長官,長官死後,官職就由他的子子孫孫們世襲到永久。

18歲的大唐小公主,靠成功的巧諫,解決了連名臣魏徵都絕望的難題

唐太宗 李世民

此舉一出,立刻遭到大臣們的集體反對,因為這種做法明顯太荒唐了,這整個就是在開歷史倒車嘛!想象一下,大唐如果像西周那樣被分裂成一個個世襲的諸侯國,接下來會亂成什麼樣子,那場面,想想都可怕。

但是,唐太宗的意志這回十分堅決,無論誰勸都聽不進,一定要這樣推行下去,就連那個出了名的名嘴魏徵一個勁地死命苦諫,也絲毫不起作用。終於,連公認最厲害的魏徵也絕望了。

萬般無奈之下,長孫無忌想出了最後一招,自己家裡一個兒媳對太宗來說還有些分量,只能讓她去試一試了。

18歲的大唐小公主,靠成功的巧諫,解決了連名臣魏徵都絕望的難題

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想到的這位兒媳,就是唐太宗的嫡長女長樂公主,名叫李麗質。不同於唐時那些奇葩類型的高陽公主和安樂公主等,她是唐宮裡一位真正值得後人稱道的規矩公主,不光才貌雙絕,且人品貴重。她一生的行事做派,用一句話概括就是——所謂公主當如是。

因為有母親長孫皇后的教導,這位從出生起就享盡無限榮寵的嬌貴公主,從來也沒有恃寵而驕過。平日裡,她只專注於書法繪畫,而且頗有成就。可惜,她的書畫作品到了清朝時就失傳了,我們現在只能從她的陵墓陪葬品中欣賞到她生前常用的一些硯臺。

十三歲時,父親把她嫁給了長孫無忌的嫡長子長孫衝。嫁到長孫家後,李麗質並沒有因為自己是太宗面前最得寵的公主而傲視夫家。她與長孫衝相互愛慕欣賞,婚後日子平靜而甜蜜,她對公婆的禮敬孝順,則更是常常為時人稱道。

18歲的大唐小公主,靠成功的巧諫,解決了連名臣魏徵都絕望的難題

長樂公主 李麗質

可以說,她在宮中和夫家的日子,都過得堪稱完美。本來以為就這樣平靜過一生了,沒想到,朝廷裡的這樁國事,又讓她再次走上了史書。

聽完了公公長孫無忌說明前後緣由後,李麗質當即表示,接受這一重託。自幼就聰慧伶俐的李麗質,這一次,身負著朝廷眾大臣們的巨大期望,進宮去勸諫父親。

也許,是女兒家的思考和表達方式讓太宗更容易接受吧。面對女兒的耐心苦勸,他居然聽進去了,接著,就在貞觀十三年(639)的二月,他下詔停止了這樣的分封。

最終,唐太宗的這場歷史倒車算是沒開成,可李麗質的這次救急之舉卻被史書鄭重地記載下了。這一年,李麗質只有18歲,她靠自己成功的巧諫,解決了連名臣魏徵都絕望的難題。

18歲的大唐小公主,靠成功的巧諫,解決了連名臣魏徵都絕望的難題

名諫 魏徵

可惜的是,這位德、才、貌全佳的公主在此事幾年後就病逝了,她死的時候,年僅23歲。面對愛女早逝,唐太宗哭成了淚人,之後,他把這個心愛的女兒陪葬在了自己的昭陵。

值得一提的是,在昭陵目前所有已發掘的陪葬墓中,李麗質的陵墓是其中規格最高的,或者說,是逾制而建的。比如,太宗所有的其他嬪妃和子女的墓都一律只有一道石門,而她的墓,竟然連續設置了三道石門。最受寵的公主,果然名不虛傳。

關於她的死因,史書上並沒有言明,只記載說她當年六、七月上突染急病,然後,醫治無效,八月十日就去世了。23歲的芳齡年華,走得卻是這樣突然。

以她的地位,一生中所享有的,都是大唐皇家最頂級的飲食醫療保障。那麼,夏天裡,突然染病,然後就迅速死亡,筆者猜測,她有沒有可能是,被蚊子叮咬後不幸染上了瘧疾?

史料出自《資治通鑑》,圖片來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