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在当下我国诗人及诗词创作,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来自阳光的问候


看了看别的回答,感觉上都没切入到重点上。盖因为很多是诗词爱好者,并不只其然,仅仅只是靠自己的想象作答罢了...这里我谈谈目前旧体诗词人及诗词创作的状态。

之前在某问题上提到过,对于旧体诗词有些基础的朋友们,基本上都是小范围扎堆玩,算是一个比较封闭的创作团体。为什么这样?说白了就是旧体诗词在现代社会并没有多大的用途(古人讲诗的‘兴观群怨’四个作用,就剩下交朋友了),同时不论是欣赏或是创作,都是需要对古典文化素养有要求的,所以稍微内涵点的都不会对外行的人谈——而且会写诗词也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儿....这是说在前面的话,下面我们谈谈“诗词圈”的状态。

目前在诗词圈的构成大概是以下几种形态:

  • 第一是“科班”

这部分人群大多都是以各高校文院的学者、学生团体、家学传承者等构成。如桐城派之传、北大诗社、岭南诗派之传等等。这部分人水平相对比较稳定,专业性强,算是所谓的“正统”、“科班”、“学院派”

  • 网络诗词作者群

这部分是由活跃在各大诗词论坛的人所构成,即网络诗词爱好者为主。其成分复,风格多样,算是“诗词圈”的中坚力量,这部分高者恒高,也有水平极差的。

  • 中华诗词学院、各地方诗词协会之群体

多由爱好文学的退休干部为主。

  • 编外派

这部分通常由各种诗词群、诗词自媒体构成。喜欢写东西,但缺乏甚至是没有文学素养,但对外接触的也最多,毕竟人总会强调一些自己缺乏的东西...


其次各家诗词创作的风格总体上大概也能分成两种,但写出来很多人不大能看的明白:

  • 实验体

所谓实验体,便是有别于旧体诗词的传统形式,掺杂了一些西方的哲学思想和表达方式在里头,而其所用的典故、造句遣字也有别于中国的传统美学。其本质是在于古典表达范式不足以支撑现代感的表述。

比如嘘堂的《玛笃克》节选:

幼发拉底河,敬礼玛笃克。底格里斯河,敬礼玛笃克。花园已俯身,敬礼玛笃克。通天塔悬浮,敬礼玛笃克。是日祭如在,巴比伦沉默。粘土色猩红,敬礼玛笃克。羊肝谁能觇,谁为星象惑。是夜战火纷,敬礼玛笃克。乃忆圣殿中,神女腰肢侧。

虽然实验体有一些颇有名气的诗词人,如嘘堂,响马等人。但实验体实际上并不可学的东西,很多人都是故作高深,实际上自己写的什么都不知道。


  • 传统派

这部分便是直承古典创作风格,学古人作法。有的人是走到古人中出不来了,写东西便是“玉漏”“额黄”等现代完全消失了的意象,很僵硬,很古板,内容也多为无病呻吟之流

但是有的是学出来了,这部分作者在传统文学的根基上,酝酿出了自己的风格,如陶短房、添雪斋等,但还是少之又少的。

故事低声咽。圣歌中、精灵哭泣,众神垂睫。耳畔依稀曾相诺,许下生生笑靥。风信子、初开季节。金色陨星悄折翼,正恍然、唇角绯红灭。黝黑夜,灰蓝月。○淡银发辫温柔结。待时光、凝如琥珀,收藏心蝶。地久天长之奢望,不是风间一瞥。恋恋者、无从隔绝。迷迭香和玫瑰色,缀白纱七十年如雪,覆你我,终同穴。《贺新郎 埃利斯》添雪斋誓语终如纸。盖无非、世人言俗,俗言人世。为呓为狂为真谛,为彼南柯朱紫。犹正说、生生死死?斯昨斯今斯明日,孰是非、卷去如潮水。星与目,纷纷碎。

年年惊诧年年喟,俱不觉、藓疥怵目,腹心崩溃!名隐才修隆中对,指点新君金匮。仰止噫、真终南址?钓直钓斜焉足较,食无鱼、不愈乎冰里?是新苔,是新蕊?《金缕曲丨后末日》陶短房

以上,便是诗词人及诗词创作的状态,是比较封闭的一种状态。但也正如此,很多活跃在社会公众面前,自诩诗人,大谈诗词的,其实都是一点点文学素养都没有的人。但这些人写的东西,大众看的懂(也就是白话文),然后大谈诗词意境论,天赋论,无非是盲人摸象,不对,盲人摸空气吧了。所以建议初学的朋友,不要想着有什么速成的办法----不管是诗词,还是其他都不可能有速成。


无聊到巅峰


凑个趣来。题主问及诗人与诗词创作,我认为所指应是古诗词。

概言之,如今的古诗词虽苟延残喘、半死半僵,倒也是油泥乌淖藏珠蚌、乱絮野草隐清流。从诗词在线等诗词网站,到BBS论坛,再到社交群、微信圈、自媒体,经二十年网络之繁养,如今广义的诗词圈也是蔚为壮观的。诗词之学逐渐复苏是主流,可惜太肆意、太粗放也太混沌,诗词的前景与未来依然不容乐观。



诗坛冷寂,诗人多聊以自娱。主流媒介拚政治, 新兴文化要眼球。普通诗人困营生,高级学者忙应酬。诗歌是高度理想的,而现实是异常冰冷的。九十年代之后,诗人就是穷酸的代名词,谈个对象都不好意思说是写诗的。近来国学的确渐热了,但热的是商业产业,诗人依旧是冷待遇。



鱼目混珠,看诗坛一团乱象。应制品江海泛滥,歌功诗此起彼伏。风雅诗大行其首,花哨体不亦乐乎。一时间,各种诗社如雨后春笋,诗人群体俨然一个大菜场。什么样的诗都敢写,什么样的词都敢刊,还有一些要名不要脸的伪诗人,烂诗无度也自费出诗集。真正的诗者寥若晨星,只愿关门闭户自娱自乐,落得个耳根清净。 举个例子,诗词大会的评委人选,碰壁和嘘堂更合适,为啥没人请。说到底,人家要收视率的,当然要请有地位的大人物。



潜龙在渊,惜却是群龙无首。诗词断片谁之过,两语三言说不破。莫怪众生势力眼,人间虚静已缺货。诗人的社会声誉和地位低下,是如今诗词沦落的深度根源。但作为诗歌主体的诗人们,没有方向,没有核心,也是重要原因。即便是碰壁、嘘堂这样的大拿,也不能谓之诗坛领袖,更难以形成向心力。因此,古诗词形式上的香火繁盛,盖不住本身凋弊荒芜的事实。

抱庸浅见,一家之言。问候朋友!


抱庸詩書


县有诗词学会,市有诗词学会,省有诗词学会,国有诗词学会,用夸张修辞手法来说,就是遍地诗词学会遍地诗人词人。

这是好现象。

在中国,诗从一开始就是民间高手的作品,官家收集整理以观民心,于是杰作得以流传,词则如如今歌词,也没什么神秘。

基础大了才能产生更高的巅峰。

不过,这中间有一个文言与白话不能通用的障碍,有些人不懂文言又不通过学习跨越这道障碍而强用白话写诗词,就会闹笑话。

同样,不懂格律也会闹笑话——以为逐句凑足字数就是《如梦令》、《西江月》,就是七律。

况且,懂得形式也不一定写出来就是诗。

有的是内容空洞,有的是无病呻吟,有的是陈词滥调,有的是照猫画虎;有的是公式化,有的是概念化;最严重是只有形式没有内容。

应景式写作是目前诗词学会们写作的常态。

各大节日不必说了,都要赋诗,甚至赛诗。到某乡某村某名胜古迹祝贺纪念命名,会员们饮酒开会发言鼓掌交作业,热闹极了,但是,诗词其实不是热闹的产品。

比“为赋新诗强说愁”更有害的,是为搞活动强写诗。

文学永远需要创新,契诃夫言,“创新像猎狗一样追赶着作家”。即使格律烂熟,即使模仿古人非常到家,也还不能算诗词,必须要有自己的东西要有新意要有时代的声息。

这是一个难题。

(配图为诗人聂绀弩,他有诗句“哀莫大于心不死,名曾羞与鬼争光”)



大悔忆智冰


我觉得自己挺奇特的,伤心忧郁时,我是一个落寞的诗人,开心兴奋时,我是一个无所不能的行者,因为喜欢文字,所以经常写一些自己喜欢的诗歌,周边朋友看了说写的挺好,但我知道,在大家看来,我写的就是渣,不过这并不影响我创作的动力,我只是对它感兴趣,当做一个生活乐趣,就像跑步,骑行,穷游一样。

我特别喜欢自己写的一句话,左手纳兰,右手青莲,你的指尖是温柔,你的心间有自由,用来形容我,真的是太贴切不过啦!诗人嘛,总要两个都有。

因为现在在工作,所以创作诗歌的机会不是很多,今天我还在脑子里吟诵李白的诗呢,将进酒,情到深处,时而泪眼朦胧,时而全身精神抖擞,大概这就是诗歌的魅力吧。

他们的状态,我不清楚,但我自己的状态,如果我是一个诗人的话,我觉得我很活跃,思想很积极。



小幸福的萌萌雷


诗歌为什么被边缘化了

--灵遁者

我在今日头条看到有人问:"为什么现代诗歌总是超越不了唐诗宋词?"回答这个问题,其实是在回答诗歌为什么被边缘化了?

诗歌的边缘化,大家都是有目共睹。原因是什么,莫衷一是。

首先诗歌是文学艺术的一种。从唐宋到今天,发生了什么变化? 首先就是艺术多样性的变化!这个观点很重要,我先来说一下。

相比于古代,现代人的生活娱乐方式要丰富的多。之前文学艺术,是供人们消遣快乐,精神生活的重要活动。那么文学就一定是很火热的。可现在时代不同了。文学艺术的竞争者多如牛毛。

人们的关注点,从文学被分散于各种艺术活动中。绘画,摄影,舞蹈,电影,音乐,游戏,陶瓷……每一种艺术,又可分为很多小类。但人一天只有24小时!

你现在还看报纸吗?很少了。你现在还看电视吗?也少了。你现在还天天刷微博吗?玩qq吗?很少了。因为你把时间用来刷微信了,看直播了,玩游戏了,旅游了……

所以诗歌被边缘化,是有其历史进程原因的。放大一点说,文学也被边缘化了。

其实被边缘化的艺术,还有很多很多。比如戏剧,皮影戏,说书,舞狮……很多传统艺术的传承,都遇到了困难。

所以不是说写诗的人不行了。很多网友在骂,说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诗人了。

任何时代都有功利的人,任何时代都有坚守的人。这我们从古到今的诗歌中就可以看到。

你难道要说:"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比"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好吗?

在我们看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一样美的。

所以不能说现代诗超越不了唐诗宋词。不同的时代,诗歌生长的土壤环境是不同的,内容形式也不同了。

再者,诗歌艺术的传承和创作者诗人,也有了变化。在古代,诗人是一种中上层阶级的代表。是受人尊重的,是被人稀罕的。这种认同感是万千士子们热心创作的动力。

现在呢?科举制早已成为过去时了。教育分门别类,百花齐放。物理学家,化学家,音乐家,生物学家……所有的"家"加起来,是唐宋时期的百倍都不止。诗人就显得不再高大了。

唐宋时期,有多少明星?有多少网红?当时"戏子"是什么身份?诗人是什么身份?所以时代在变,时代在进步,这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的。

还要提到一点是唐宋诗人,多也不以诗歌吃饭。他们大都是从事仕途的,甚至有官职的。像李白,白居易,杜甫,王维,王安石,刘禹锡等等都是的。所以艺术创作的生活保障是有的。

现在呢,以诗歌吃饭,一年发表多少篇可以养活自己?能够出诗集的又可以卖多少本?我知道的,有人出了诗集,一只在床底下堆着。

这时候身边的父母会怎么说,自己的爱人会怎么说。他们会说:"放弃吧。当作爱好偶尔写写还行。千万别当真。"

我自己写诗歌这么些年,没有写多少。也没有靠诗歌,文学吃饭。一开始就是。一个诗人首先应该问自己,我为什么写诗?一开始就是钱的话,我觉得会比较累。

当然现代诗歌和古体诗歌有形式上的区别。良莠不齐,谁都可以写。这本不是件坏事。但可能也传播了一些口水诗歌,暴力诗歌,下半身诗歌等等。读者会疑惑:"这是诗歌吗?那我也可以写。""这什么诗歌啊。一句看不懂。" 这无疑让诗歌,诗人都尴尬起来。

所以诗歌边缘化应该以"常态"去看。但诗作为文字艺术,文学艺术,情感的表达,传承了几千年,不管它的形式怎么演变,都会一直留在我们身边,诗歌文化也已经深入到我们的骨髓了。所以看到诗歌边缘化了,大家都会叹息,都会发问这是为什么。

不论你身在哪?多大了?这一生你总会读一些诗歌,感受诗歌的酸甜苦辣。它提升我们的人文素养,品格情怀。毕竟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总有一些时间,你会留给诗歌和远方的。

从这个角度讲,诗歌没有被边缘化。只是诗歌不再是"唯一"的宠儿了,是众多宠儿中的一个了。留给诗歌和诗人的路,还都很长呢。

摘自独立学者,诗人,作家,国学起名师灵遁者散文作品。


灵遁者国学智慧


诗词也是有性格的,脱离其悲悯与苦难,是不能激发诗词的脾气的,饱暖的对面就是诗词,富余的背后就有诗人,影响中国几千年的诗词歌赋,能在这个时代戛然而止。仅仅只是因为我们过于物欲和束缚。

诗词的存在和意义,从来不会是歌颂者的口舌,反之,则是诗词所依仗,由此可见,近现代出不了好诗者和好诗词是有道理的。

说这个问题,就要提到另外一个问题,诗词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有诗词?放眼当下,诗词似乎失去了其意义,有些诗人只为有些人而写诗,有些诗人只为私欲而写诗,很多人则愿意写些不同于诗的诗,只要是别人看不懂的,就是很多人要写的诗。

战时出将才,悲苦出诗人,诗人不是被圈养的东西,如同家狗跟野狗的区别!听人话的狗很安逸,其精神状态一真处在正常范围内,要知道,诗人的本质是异于常人的。自由的环境下才有自由的思想,怀有悲天悯人之境界。

现在的诗坛,只有与诗词为敌的两种诗,写给一些人和只写一个人。





边陲后主


中国传统的格律诗词,还是值得提倡的,虽然写作难度有点高,主要是个人自身修养问题,我可无文凭,早期写点杂女,散文,新诗,从九十年代开始写旧体诗,初学写极难,但是挺过来了,写成功就好了,熟能生巧,多掌握点方法,没有付出也没有得到。当然旧体诗要改革,但是必须要好的旧体诗的积累才能改好,这两年我偿试了一下旧体诗的改革,也有成功的作品。谨言。


用户97909352152大器


其实现在的古体诗词,依然处于民间派别和官府派别!官家的诗人要根据形势与政策的需要!创作一些讴歌辉煌岁月的作品。与中国梦相关的一些诗词。而民间派则讴歌岁月,景致,生活,劳动,更贴近自然,现实。有时也不乏有好的篇章!

比如有一位民间诗人写了一首五律:《登云峰山》

云峰山到顶,

涧下甘泉清。

伸手拨浓雾,

抻腰点繁星。

扁担挑日月,

背篓载人生。

耄耋田园客,

从容步履轻。

甲午年冬月于广西

大概只有在高山上长大的孩子,才能体会到在妈妈的背篓里长大是一个什么感觉。也只有那些早出晚归的为了生活的挑夫们才能感觉扁担前头是初升的太阳,而扁担后头还有悬在天边的月亮。

所以说民间派更能贴近生活。但这些诗也很难发表,更没有人欣赏,要么是作者孤芳自赏,要么就随红尘淹没。民间诗人的作品只有交给历史。让后人去传承。


如來佛子


奏个趣,中国,什么都讲证,学者,专家,老干部,他们是持证上岗,有证的,就像中华好诗词,说白了就是持证上岗的盗版者,也就是考个人的记忆,正大光明的盗取别人的作品来展销自己有好高的文学,他们就是名门正派的人,网络诗人,他们都不为名,不为利,只是分享分享自己的作品,不盗用,但他们没证,没持证上岗,成了邪教,只差个教主东方不败而以,就像摸金校尉一样,有证叫专家,考古文学家,无证,叫贼,盗墓贼,其实性质一样,都是挖别人的祖坟。所以,网络诗人虽然良幼不齐,但他们干创造,创新,诗词,一味追求古体,韵律,平厌,只会走向灭亡,百年过后,二百年过后,又有多少人会在意韵律,平厌,古体呢,在意的可能只有专家级别的了,也许到那个时候,有人提起,李白,杜莆,有很多人都会说不知道是他们是谁,是干什么的工作的了吧,说实话,我也没见过李白,杜莆,只是读过他们写的诗词,


凉山土豆6596224680


这里说的是指古诗词创作。自从新文化运动以来,人们打破了文言文,以白话文创作为主,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都以白话文创作为主。写古诗词的越来越少。

现在,人们忙于挣钱,对所有文学创作热情不够,诗歌创作关心的很少,古诗词创作关心的更少。

真的古诗词讲平仄压韵等,是用的古音古韵,现在有几个懂呢。现在写诗词的大都用的是现代音韵。

但古诗词,做为民族文化的瑰宝,总会有人喜欢的,人群主要是文化层次高的,特别是学中文的人群中,有些人在创作和阅读,曲和者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