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3 潮人禮儀文化習俗:“挽”面(man),20分鐘見證挽面孃的魔術手

挽面是潮汕地區的傳統美容術,又叫“開面”“修容”,也流行於閩南、臺灣一帶。舊時,潮汕女性出花園、出嫁、過節、生子滿月,都有挽面習俗。挽面事關“婦容”,挽面人是“美的使者”,尊稱作“挽面娘”。只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挽面術式微在現代美容的花花世界裡,挽面娘散落江湖,成為漸行漸遠的傳說。

潮人禮儀文化習俗:“挽”面(man),20分鐘見證挽面孃的魔術手

外馬路一個老式的小區,路口掛著一塊“挽面”牌,在我的記憶中,這塊牌子已經存在了十多年。住在其中的挽面娘,姓鄧,來自普寧的客家人,挽面手藝得自家傳。潮汕地區,很多老式理髮店由客家人經營,男人剪頭髮,女人修眉毛。挽面的第一步,即是修眉。

挽面孃的“賺錢傢伙”很簡單,一塊粉,一支針,一卷線。挽面開始前,用美容帶將劉海裹起,令臉部完全展露在挽面孃的手下。挽面娘用粉餅在客人臉上滾一遍,相當於“潤滑”。她手快如電,三兩下已經把眉間的雜毛悉數除去,鏡子裡出現一道彎彎的柳葉眉。

接下來,挽面娘用針將臉部的粗毛“挑”去。早年的針是竹製品,如今改用金屬品,更光滑,也避免竹刺傷人。隨後,輪到紗線上場,對付細毛。紗線須在水裡浸透,絞動時可以降溫。挽面孃的口罩開了縫,她從縫裡咬住線,繃緊,交叉成8字形,順著額頭—鬢角—臉頰—鼻翼—嘴角遊走,邊彈邊刮。

線是柔軟無骨之物,到了挽面娘手中,卻如刀刃鋒利。她的雙手上下交叉翻飛,一時間,線影重疊無數,令我想起童年的遊戲“拍糕粿”。挽面中,線崩斷幾次。挽面娘吐出斷線,旋即又扯出一段,繼續絞動。日久年深,她那厚厚的手套,也硬被割開一道深深的口子。

挽面娘用綿力“運功”,你感受不到線的重量,卻可以聽見汗毛被連根拔起的“嚓嚓”聲。痛感是有的,但微乎其微,像被什麼小動物叮咬,幾乎可以忽略。有的客人挽著面,在挽面孃的手下睡去,好似享受SPA。

的確,在沒有化妝品的年代,挽面就是最便宜、最快捷的SPA。臉上的絨毛去掉了,皮膚顯得白皙;成熟的青春痘,會被紗線擠掉;挽好的面部美麗皎潔,容光煥發,彷佛“逆生長”。從美顏效果出發,挽面被賦予吉祥含義,象徵著洗去汙垢、圓滿光明、展露新氣象。

挽面娘大都是生活經歷豐富的年長婦女。過去,她們習慣一邊挽面,一邊講古,傾聽客人的煩惱,傳授生活經驗。她們不僅是美容師,還是很好的交流傾訴對象。據說,挽面娘給新娘修容時,講起洞房花燭夜的故事,令她臉飛紅霞。

外馬路的挽面娘從小操持這門手藝,講不完“職業生涯”的趣事。譬如,有位客人不僅挽面,還要“挽體”,讓挽面娘把她四肢的體毛都褪去;有的客人藉助挽面,讓額頭更寬廣、光潔,面相好了,好運自然來。

現在,她仍上門去為農村地區辦喜事的人家服務,這是挽面娘最基礎的業務。至於城市的客人們,或是愛美,或是好奇,她們總有辦法根據線索,找到這處不起眼的地方,用20分鐘的時間,見證挽面孃的魔術手,“挽”一段美麗的舊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