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6 潜山旅游:从国字号到世界级的跨越之旅

改革开放40年,天柱山从国字号向世界级成功跨越。以天柱山为龙头的潜山旅游经济快速增长,全域旅游产业格局日趋完善,旅游开放合作取得丰硕成果,旅游业已成为全市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

潜山市全域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可以说是潜山旅游的中枢系统。这里的大数据智能管理平台,不仅能对全市14个A级景区,58个景点进行实时管理调控,也能可对客流、消费等情况进行精准分析。通过大数据分析,景区可以轻松对不同地区游客不同需求,实施精准营销、智能导游等一系列精准服务,大大提升了游客的满意度。

潜山旅游:从国字号到世界级的跨越之旅

【同期声】武汉游客 张晓丽:空气也非常的清新,蓝天白云,这个是我们在城市里看不到的,整个景区的服务方面,我们所入住的宾馆,服务非常细致,也很安全卫生。所以咱们整个基础设施也配得上这么美丽宜人的景色。

插上了“互联网”翅膀,如今潜山旅游业已从传统的景点旅游,转向现代全域旅游;从曾经单纯的“门票”经济,变为体验经济。2016年,潜山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创建单位并被列入安徽省旅游强县。今年上半年,潜山、天柱山共揽客440.4万人次,同比增长13.1%。潜山文化旅游业收入30亿元。

潜山旅游:从国字号到世界级的跨越之旅

而在40年前,天柱山旅游还处于没有开发的状态,更没有公路通往外界,山货、竹木运不出去,靠山吃不了山,人们都守着宝山受穷。

【同期声】餐饮企业负责人 王冬节:要吃的没吃的,要穿的没穿的,家里面只有一套新衣服,谁出门就给谁穿,在家里就穿破一点,差一点,就是很穷很穷的感觉。

【同期声】快捷酒店负责人 涂必丰:原来我们这个地方是穷山沟,美男子都找不到老婆,人家都讲,养女莫嫁天柱郎。

1979年,我国迎来发展春天,天柱山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拉开了开发的序幕。

潜山旅游:从国字号到世界级的跨越之旅

1982年,天柱山又被国务院审定为第一批44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正式对外开放。

【同期声】天柱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党总支委员工会主席 朱先锋:87年以前的步道大部分还处于原始状态,基本上都是乌以风先生以前修的那个步道。

旅游作为副业的产业定位再加上简陋基础设施,严重制约天柱山的发展。1985年文学大师余秋雨曾在《寂寞天柱山》一文中写到:“长长的山道上很难见到人,碰到的也多是山民和茶农的寂寞和冷清”。

【同期声】天柱山管委会顾问 郑炎贵:1998年皖西南旅游工作会议,对天柱山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契机,这次会议呢一个重要成果就是正式确定了天柱山作为整个皖西南旅游的龙头,要重点打造。要把天柱山的牌子真正打好,把天柱山的旅游,真正做强做大。

而2003年的林旅合并改变了过去林口抓山头旅口抓人头的局面,再次让天柱山旅游发展迈上快车道。

【同期声】天柱山管委会顾问 郑炎贵:最大的好处就是人心齐泰山移。大家同心同德,共同推动天柱山旅游景点的发展,为整个潜山县整个皖西南都取得一个非常好的龙头作用。

【同期声】武汉游客 张晓丽:15年前的时候我来过咱们安徽的天柱山,那个时候基础设施还不是特别完备。现在跟以前今非昔比,整个旅游设施非常完备,服务也非常细致,就景区本身来讲的话,整个景区的可游览线路比以前丰富多了,大环线,小环线,有多种游线供游客选择,分体力好一点的或者体力不是很好的游客,大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游线。(朱浩 葛贤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