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院線化改革:風險與利潤並存,“全產業鏈”成必然

作者 / 呂世明

不知有多少地產公司希望複製院線地產+電影的模式?又有多少家小院線已經無力支撐院線的業務,想放棄這項業務?以及,有多少業外內人士認為電影院銀幕總數達到8萬塊是天方夜談?而還有誰已經開始擠破了頭,在爭取院線牌照了呢?

院線化改革:風險與利潤並存,“全產業鏈”成必然


電影院線終端市場,也許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革新。

在2018年12月13日4號文件(暨《關於加快電影院建設促進電影市場繁榮發展的意見》)頒佈的四個月後,博納成為文件頒佈後首家拿到院線牌照的幸運兒,這也是博納在發行、製作兩個許可證後,所拿到最重要的一張許可證。


院線化改革:風險與利潤並存,“全產業鏈”成必然


如果刨掉新年和春節的假期,博納實際拿到牌照的速度看起來是非常之快的,這也意味著以往繁瑣冗長的審批制度有望簡約化,中國電影產業的進步速度遠比大家預想要快。

對於更多野心勃勃想依靠終端博弈市場的各個準院線和影視公司,進入到利潤最豐厚的院線和電影院建設看起來是大勢所趨了,那麼下一個誰有望拿到院線牌照,我們又如何才有希望拿到他呢?


院線化改革:風險與利潤並存,“全產業鏈”成必然


不少於50家影城、

票房收入不低於5億,

哪些公司在硬指標上

有機會拿下院線牌照 ?

2018年12月13日頒佈的4號文件被業內視為近些年中國電影市場發展的重要風向標,這也是中宣部接手電影局後最重要的行業指導意見,但往往是越重要的信息,越不容易被大家所重視。


院線化改革:風險與利潤並存,“全產業鏈”成必然


4號文件核心在於院線成立的條件,總結起來很簡單,他對於影城和銀幕數量要求並不高,5億票房均攤到50家影城也就千萬級別;併購、重組(或者收購)已經悄然實行;遵守法規和完成既定任務這可能是大部分行業都要遵守的基本準則。


院線化改革:風險與利潤並存,“全產業鏈”成必然


上表是去年內地影管和影投公司的排名,因為內地的影城目前除了加盟院線之外,大都有一個影管公司做管理。簡單一點說,比如大部分的耀萊影城都是由耀萊管理公司做影管,但他們所籤的院線可能根據地區不同會有區別。

那麼如果影管公司本身並沒有院線牌照,他們的數量和票房達標,理論上就有希望去申請並獲得牌照,這裡除了傳統的大院線之外,旗下協管影城數量在50-100左右的影管公司仍然有院線牌照的盲點。


院線化改革:風險與利潤並存,“全產業鏈”成必然


綜上所述,cgv影城投資公司、香港百老匯、星美影院、上影影院、耀萊管理公司、UME影院集團、紅星美凱龍、橙天嘉禾等影管公司,其中,較為可惜的是完美世界,去年票房收入在4.6億。甚至華誼兄弟影院從理論上都具備了申請新院線牌照的資格,只不過這些公司會依照自己的情況做調整。能夠在今年有機會達到要求的,有華誼兄弟影院、上海星軼等。

有專家推測,從博納首家拿到院線牌照可以推算,接下來申請得到牌照的一大要素,就是“全產業鏈”,影視公司手中最有效的產品仍然是電影項目本身。雖然院線和影城是產品最終的輸出方,但他們對於產品本身的調節能力很差,大部分院線和純發行也逐步成為了電影的聯合出品方,只不過參與的比例非常低。加強內容與渠道的連接,將是目前第一階段會做的事。


院線化改革:風險與利潤並存,“全產業鏈”成必然


並不是所有公司都在爭取院線牌照,

他們的顧慮是什麼?

根據拍sir問詢一些院線人士和行業人員,他們都表示,一些影城數量其實已經達標的影管公司,雖然有能力去獲得院線牌照,但實際情況卻很複雜。許多大公司,他們在爭取院線牌照也多少有自身和外部的因素影響。

顧慮大致有四種情況。

第一種。簡單來說,佈局時間較長的影管公司,旗下影城加盟的院線很分散,原來院線為了更好的利益和發展,很難把這些影城拱手送出。如果不能形成超兩三百家以上的規模,幾十家影城單獨成立院線其實是不划算的,所產生的人員和溝通成本,都是難以預估的。


院線化改革:風險與利潤並存,“全產業鏈”成必然


對於一些綜合性電影公司來說目前更緊要的任務是渡過目前的難關,做出更多的爆款項目,積攢足夠強的力量,能不能成立院線對於目前的狀況來說並不是首要的。

第二種情況。雖然有非常多的公司近兩年在電影方面投入逐步加大,但實際上風險也在逐步增多,旗下影城數量雖然眾多,但大都執行了低價策略,單店的盈利效果並不是很理想。

這樣一來,對於很多影管公司來說最好的方式反而是不整合,畢竟統一之後,壓力自然要集中。把雞蛋放入一個籃子裡面是非常不安全的,特別是對於目前傳言不斷的耀萊尤其要小心謹慎。

第三種情況。則是與一些勢頭兇猛的新興公司不同,有一些老牌的影管公司,比如較早進入到內地的港資影城,他們的情況是,正在等待收購,在行業中逐步邊緣化,單獨拿出來組建院線的風險會降低週轉的便利性。


院線化改革:風險與利潤並存,“全產業鏈”成必然


最後一種情況。除了掌握內容製作和具有發行能力的影視公司之外,大部分影城難以加盟新院線牌照的難度在於,很多影城仍然沒有擺脫原來的政府和國企背景,很多院線也都是從原來的廣電系統改制而來,雖然他們目前依照要求沒有達標,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在4號文件的要求下會有大的變動。建立了新的院線,也沒有辦法產生更多的收益。

那麼,以上來看。目前這一方案的實施,也給大家一個信號:想去爭取院線牌照的的前提,除了擁有足夠優質的地產資源之外,掌握好的內容和能夠參與制作高質量內容的電影產品會變得非常重要,這也是未來院線之間競爭的重要砝碼。不然,一味埋頭在影城終端的生意上,盈利空間實則是不大的。


院線化改革:風險與利潤並存,“全產業鏈”成必然


在短期內,第三方的影響力和大家對他們的依賴性不會降低,院線系統想獲得回報不能僅僅依賴影城的票房分成,在未來,深度參與影片製作、發行、商務合作,才是更為緊要的。


院線化改革:風險與利潤並存,“全產業鏈”成必然


院線化改革,有人蓬勃發展,

有人闇然消亡

未來,“整合”依舊是大趨勢

中國電影不缺錢、不缺技術、不缺勞動力也不缺觀眾,缺得是真正懂和了解中國電影產業的人。

我們現在沒有一所學校會教育大家如何去管理影城、如何去做發行工作、如何以產業的角度去做電影。雖然大部分影視公司、院線影城和發行體系都有完備的培訓體系,但都不一致,這本身也是一種產業資源的浪費。

從內地院線化改革以來,我們最多所做的事情其實是將電影真正意義的商品化,去掉了以往計劃經濟的標籤,實際上來看,市場的風險是加劇了,但利潤也同樣提升。


院線化改革:風險與利潤並存,“全產業鏈”成必然


那麼近幾年,大多的院線也基本都是從廣電系統和原來省市電影公司改制市場化變革過來的,有利的一面是本身都是行業系統內的調整,業務算直接對口,也對整個行業有極深的瞭解。

但地產業近兩年發展迅猛,他們的興起也符合中國整體經濟發展的需求,也更多借助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紅利。在很多方面上,他們的優勢要比傳統廣電系更為明顯。

但僅有地產優勢和政府背景是不足以支撐行業穩定發展的,這也是為什麼電影局更希望產業能夠形成好的整合性。換而言之,相關部門是更希望產業鏈健全公司在未來院線的執行力更有作為。

落實到院線牌照方面,雖然大家都知道在好萊塢有相應的反壟斷法規,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就一定要做到院線和影視公司的剝離,至少在中國當下的電影市場來看,先形成一定的標準化的規模是非常重要的。

院線化改革:風險與利潤並存,“全產業鏈”成必然

類似萬達以地產開始打入影視行業為標準和契機,地產業想進入更好進入院線行業,勢必也要走全產業化的道路,如果不能形成好的產業鏈,勢必會在短期內被人蠶食或者消亡。

這個趨勢已經在去年和今年略有顯露,像星美髮展速度過快,並沒有好的產業依託勢必難以在目前的殘酷的競爭中立足。更多小的公司也勢必在今年院線牌照的頒佈期內,逐步被人併購和收購。


總有人說,今年春節檔和最近,票房下滑的主要因素是在於票價的上漲,但實際上,當更多觀眾湧入影城之後,我們的服務和軟件環境並沒有做出相應的提升,在對影片優劣依賴不強的春節檔況且如此,更不用提平日的供需關係了。


院線化改革:風險與利潤並存,“全產業鏈”成必然


有優質內容只是一個核心競爭力,作為比較直觀和現成的院線系統,不能提供精準和差異化服務是肯定不能得到市場回報和豐厚利潤的,在院線牌照考核的最基本層面上,這方面的考核和需求會變得更加精細和認真。

當然,4號文件也提出了勸退和違法退場機制,這也是針對製片、發行和院線一體化後,容易產生一些弊端所留下的後手。畢竟這些年,在國營、民營和私營影城的市場體系下,出現了太多的違法和不合市場規範的行為。

總體來說,產業鏈完備且有能力提供優質內容的影視公司最有可能繼博納之後,快速拿到院線牌照,這其中其實就包括大量的地產背景的影視公司。那些產業鏈相對單一的公司,在未來競爭過程中,可能要面對一些不利的局面,這和目前第三方對不同影城有不同的策略是一樣的。


院線化改革:風險與利潤並存,“全產業鏈”成必然


當拍sir問詢到院線負責人和一些發行朋友,大家總得觀點都一致,“目前中國內地的影城已經突破了萬家,院線和影管的雙軌制是並不利於影城的長久發展,未來總的趨勢一定是影管納入院線。”

另外一位朋友表示,“影管和院線數量肯定在三五年內越來越少,雖然管辦分離的難度不小,但去政府化、去國營化是未來的大趨勢,現在政府不養閒人,何況是市場化更嚴峻的電影產業。”

依此看,中國電影產業在未來,院線的規模會越來越大,近三五年將是一些中小規模院線最後的機會,“整合”依舊電影院線行業的關鍵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