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白酒行业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你怎么看?

用户52651261379


茅酒守艺人就是白酒行业的一个小伙子,我不是从事白酒销售的,我主要是从事酱香型白酒的一线酿造,同时基于爱好的原因所以经常的关注全国的各种白酒也品尝过全国的很多白酒,这也就让我了解了目前中国白酒行业的千疮百孔的问题,这也是我为什么站出来戳穿一些白酒内幕谣言,让大家都能够明明白白的喝酒、放放心心的喝酒。

下面茅酒守艺人就斗胆的说一些白酒行业的内幕或者是问题,可能得罪一些厂家或者是销售人员,反正我说这些仅仅是就事论事,没有针对如何厂家任何人,也请不要对号入座。


1:食用酒精的添加

食用酒精的添加可以说是白酒行业的最大毛病,如果说公开承认添加吧消费者不卖账,而且造成很大的恐慌,如果说不承认吧国家发现又要一律查处。

其实说到食用酒精的添加,大家可能一直都在想添加了食用酒精的酒是不符合固态纯粮食国标的,还有就是以什么加水法、手搓法等这些子虚乌有的方法可以区分的。在这里我可以很实在的告诉各位酒友,添加食用酒精的酒要做到符合纯粮食固态国标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其次就是区分是否添加食用酒精如果用那些简简单单的办法就可以区分啦!哪食用酒精厂早倒闭啦!

所以区分是否添加食用酒精还是要你都纯粮食固态酒有非常深入的接触。


2:香精香料的添加

香精香料的添加一开始是从浓香型白酒开始的,当时在第二次评酒会后的一长段时间内,大家区分白酒的质量是以香气香味的大小来认定。于是浓香型白酒为了让香气香味更大就添加浓香型白酒的主体香己酸乙酯。

其实我认为一个酒的好不好香气香味大小也就是放香大小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能忽视协调性和其他辅助成分与主体香气香味物质是否协调舒适。就好比化妆一样,淡妆素颜是很多人更喜欢的。

香精香料的添加其实还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那就是对肝肾功能的影响,目前国内一直没有对酒用香精香料对肝肾功能影响的研究。反正我个人喝到了添加香精香料的酒浑身难受。


3:年份问题

对于年份,我曾经详细了解过国外的年份标准,国外年份标准是如果说你一瓶酒里面哪怕有一滴是今天酿造的,绝大多数是八十年前酿造的,但是你的年份只能是标注为今天新酒而不是我们现在身边见得很多的标志八十年。

因为我曾经做过走街串巷收购老酒,所以对于75年后的茅台酒、泸州老窖、剑南春都有很深入的品尝,我发现这些酒并不是目前很多人宣传的纯老酒不好喝或者是没法喝,相反这些酒如果说醒上十分钟到半个小时后喝起来可以说是口舌生津、唇齿留香的正儿八经的琼浆玉液。真正的此物只应天上有。


相反在我自己酿酒的时候我都是努力的给大家做到纯正的实实在在的真实年份而不是一瓶今天的酒添加哪怕是一滴八十年的也号称八十年陈酿,我认为酒你可以不喜欢不习惯,但是我酿造的酒要对得起“良心”。

目前满大街的三十年五十年陈酿,其实三十年前这些酒厂压根就还没有从娘胎里出来。还好意思标志这么长的年份岂不是拿酒友们的智商当草纸吗?


4:以次充好

反正厂家所有酿造出来的酒都不可能扔了,如果说像茅台酒厂股份有限公司这样具有良心的白酒企业,他们的通行做法是,如果说出现了次品,那这些酒酒封存起来,直到陈放到完全的能够使用,而且这些酒经过多年的陈放以后,也就是作为调味酒使用。这种次品酒让时间洗礼的还可以理解。

但是目前更多的是以质量等级不是一个水平的酒混合后销售,就目前的酱香型白酒,有传统12987的坤沙酒,翻沙酒,碎沙酒,串酒。一些人以串酒来冒充坤沙酒销售,尤其是在电视购物上,这不前几天我在朋友家偶然看见一个电视台在宣传10元钱的一瓶所谓的茅台镇原浆酒,说的是厂家为了回笼资金,其实这些一看就是谎言,10元钱的酒其实也就是成本在2元钱左右500ml的串酒,压根就不是传统坤沙酱香。同时目前网络平台上也非常多,10元钱免费试饮酒。很多人因为捡了便宜其实人家这瓶酒就只值10元钱。


5:噱头酒

目前一些酒抓住酒友们对于白酒行业的不了解,而且对于这些错误的了解加以利用,开发一些什么泥土埋藏酒、酒糟埋藏酒、洞藏发霉酒来忽悠大家。

其实只要是一个接触过白酒酿造几年的人,一看这些就是套路。

正是这些白酒行业的混乱让我们中国的白酒很难有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因为这些套路一出去的结果就是可能会被罚的倾家荡产。国外对于虚假广告宣传的处罚力度是非常大的。


对于酒,作为国家一级品酒师和酿酒师的茅酒守艺人maojiuyr一直认为,我们天天喝酒的人,我们喝酒的要求不外乎就是纯粮食酿造、传统工艺、年份足、固态发酵蒸馏的没有加过水的良心酒,我们不怕你价格贵就怕我们花钱购买的东西压根儿就不是自己想要的。

作为酿酒人,我一直希望把自己酿造的酒以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和大家信任的方式推荐给酒友们,反正我们保证酒是纯粮食固态工艺年份实实在在的大区年份酱香,让大家品尝到纯正的酱香。但是因为大家受白酒行业一些营销公司的宣传,认为好酒就是入口顺、口舌无味和喝水一样的酒,而我们的传统纯粮食酒是人口粮食味、酸味重,而且口舌生津唇齿留香、尤其是后味略苦的酒。与他们认为的好酒就是南辕北辙。所以认可的酒友并不多,但是喝得满意喝得喜欢的酒友他们又非常认可这样的纯正传统酱香。


茅酒手艺人

一个土生土长的茅台镇人

一个普通的酱香白酒酿酒工人

一个对酿酒工艺痴迷的年轻人

以酒会友

为懂酒的人寻找美酒

为美酒寻觅知音

茅酒手艺人maojiuyr(版权所有)


茅酒守艺人


这几天写了几篇关于白酒的文章,里面已经陈述了我的观点,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

目前白酒行业的几个很重要的问题,现在来归纳一下。

首先是勾兑酒横行。

在所有的厂家,也包括那些知名的大品牌,几乎都存在着勾兑的成分。因为单纯卖纯粮酒,他们的产能每一家都显得严重不足,那么面对市场需求,不勾兑又能怎么办呢?

再一个,很多小型酒企,也包括我们这样的厂,对销售市场盲目开发。

小型企业其实没必要去过分的大片开发市场,只要做出来自己的特色,针对区域性市场加大投入,比遍地开花要效果好的多。

因为你把一杯水倒入一个杯子,能明显看到杯子的刻度往上涨,而倒入大海,则没有一点反应。

再就是价格虚高,包装过度。

很多企业老板的心思并没有在提高品质服务消费者身上,而是花大精力搞模式和追求包装高档化。

模式再先进,包装再豪华,没有品质做基础,也只能让消费者选择一时而无法做到二次消费。

我既然看到了这些问题,也就在这些问题上面下了心思。

以前的品尝酒没有这个,在今年新出的产品里,每一瓶都有这样一个卡片,就是介绍这几种鉴别纯粮勾兑的简单方法。用这个来显示对消费者的诚意。

再一个,开拓市场不设经销商。

这是因为经销商没几个愿意去推广那些名不见经传的牌子,力气没少出,效果不明显。

所以现在就是自己做推广,把利润最大化的让给消费者,也许经过三五年,能打开一片天地吧。


白酒有黑幕


最大的问题倒一时说不出。但是很大的问题有好几个。

第一,命名问题。
比如茅台酒


,就有飞天茅台,茅台王子酒,茅台迎宾酒,茅台醇……并且,基本越垃圾的茅台,包装越精美。前几天人家送了两瓶“茅台酒”,名字一样,包装类似,我直接受宠若惊。回到家打开一看,是“茅乡酒”,外包装乡字是草书写法,和台的草书不细看,根本看不出。虽说不是假冒伪劣产品,但是就是让人心理恶心。类似还有什么五粮春,五粮醇,五粮液国宾酒,五粮液人民大会堂……尼玛,谁搞得清哪个是正牌,哪个是副牌?

二,年份问题。
现在酒厂胆子越来越大


,甚至酒厂成立时间都没有产的年份酒年份久。说的直白点,要钱不要命(这点,黄酒行业也很要命)!大概十几年前,剑南春首先在行业提出年份酒的标准,从酿造,发酵,蒸馏,勾兑等一系列过程都有相应规范。并且还有一套看起来很不错的鉴别年份酒的方法。但是该标准一推出,马上就被大佬们纷纷否定。至于目的,大家都懂。首先,国内三大白酒巨头(茅五剑),你剑南春怎么都排在最后。我茅台和五粮液不发话,轮得到你剑南春来做老大?其次,国人都知道,酒是陈的香。普通酒可能五百一瓶,但标注十年陈,就可能卖到两千一瓶,如果二十年,三十年呢?但是正如那个82年拉菲永远喝不光的笑话。你陈酿的速度永远赶不上销售的速度。如果十年陈今年卖光了,下次开售岂不是又要等十年?于是,国内奸商(几乎所有卖年份酒的都是)就联合推出所谓类似于洋酒的调配基酒的概念。打个比方,一瓶500ML的酒,里面只要有100ML的十年陈的酒,其他都是新酒。那么这瓶酒就可以标注十年陈酿。如此一瓶抵过去的五瓶。各大酒商从此以后再也不心疼了。

三,买椟还珠。
这个应该说不光是白酒业有,整个高档酒业都有。比如高档洋酒,高档红酒。曾几何时,一个五粮液瓶子卖到两三百,一个茅台瓶子,最贵卖到八百,一个大拉菲瓶子,卖到一千二。这些人买去干嘛?收藏么?现在不光名酒回收形成产业链,名酒瓶回收都有产业链了。市场上假酒能不多么?甚至公司人员不用防伪码都分辨不出真假。因为瓶子本来就是真的……

四,自以为是的蠢货太多。
很多自以为是的蠢货,动不动就和你谈什么纯粮酿造,勾兑酒是假酒。这帮人往往自以为英明神武,其实一知半解。连勾兑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就把所有的勾兑酒一棍子打死。如果我说,天下白酒都是勾兑酒。这帮蠢货不知道怎么想?其实简而言之,勾兑就是调味。举个例子,茅台酒那么大的酒厂,不可能每个车间酿出的酒都一样。总归有差别(因为毕竟是酿造的而不是流水线生产的)。这时候,为了达到茅台统一的口感,就需要对各个车间的酒进行调配和勾兑,以达到取长补短之效。经过反复几次勾兑以后,出来的酒才是稳定的茅台酒。其他品牌的酒也类似。

以上就是本人对目前国内白酒行业问题的看法。欢迎批评指正。


西索的苹果


蒋老师观点:目前白酒行业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产能过剩。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以往的一个白酒品牌——青花瓷,在十几年前,青花瓷可是相当于现在的茅台,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属于白酒行业中的TOP1,那么为什么会没落呢?就是由于自身产品过多导致的手足相残。

从一手遮天到过街老鼠

从一手遮天到过街老鼠,青花瓷是怎么一步一步把自己“杀”死的呢?下面我们将要谈谈“青花瓷”这个品牌没落的主要原因——产能过剩。

记得当时还在鼎盛时期的“青花瓷”可是多达几百种品类之多,其中窖藏的年份有10、15、20、30、40、45、50等等,这个窖藏年份大多白酒厂家都会标注,基本属于个空口号,营销嘛也比较正常,我们也不好说什么。

除了窖藏年份,还有灌装日期,但这个词在酒圈中有很多争议,我们下文会讲到,所以一般叫它装瓶。而我们常说的82年拉菲,其实就是法国波尔多地区的拉菲酒庄在1982年的装瓶的,也正是因为产能稀少,卖一瓶少一瓶,再加上拉菲的陈年潜力又无比巨大,种种原因导致的这款酒的价格居高不下,这就是我们俗称的——物以稀为贵。

一般的酒厂,有了窖藏日期、装瓶日期,再加上合格的酒质,基本上就可以发售了,只要你舍得巨资包装自己的产品,维护自己的品牌,盈利基本上只是时间问题了。

当时的酒圈可是青花瓷集团可谓是一家独大,其地位就和现在的茅台集团差不多,甚至因为当时的人民消费欲望强烈,又经历了改革开放的黄金时期,其购买力可是非常庞大的,基本上哪家企业要是能够吸引到这些人群,谁就能立马翻身当“皇帝”。

但当时的青花瓷集团还不满足于现状,拼命地出新产品、新包装,也许是企业高层不满足于现有产品,又或许是想要推出新的产品来刺激消费者,攫取更多的资金,不管出于哪个原因,它失败了,而且,输的一败涂地。

为什么会失败?

当时的“青花瓷”集团做出了一个彻底的决定了他们命运的决策:换包装。

他们把同一款酒以同样的酒质、同样的酒标、同样的酒瓶通过更改颜色来刺激消费者,其中有最经典的蓝色酒标,发展到后面的黄色、绿色、红色、紫色......等等。

可惜消费者不是傻子,一次上当,两次上当,第三次就不买你们的酒了,我们买五粮液、买茅台,当时的茅台还是贵州一家小小的酒厂,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抓住了机会,几年下来突飞猛进,坐稳了白酒业的第一把交椅,可惜的是,纵观这几年茅台集团的发展,它似乎有意要走青花瓷集团的老路。

可以说“青花瓷”的失败完全是战略失误和错把消费者当成小白鼠所造成的产能过剩,你有“前科”,咸鱼翻身是不存在的,老老实实退出酒圈吧!

红心与黑心商家

讲到这里就不得不批判一下酒圈当中的某些无良商家。白酒行业所存在的问题,绝大部分是因这些人群所引起的,并且未来可能还会有一条道走到黑的倾向。

灌装酒,顾名思义,就是把酒用瓶子灌装起来的酒,这点很好理解,也看似并无什么不同。但在现在,却成为了假酒、坏酒、劣质酒的代名词。

前面我们讲过,为什么这个名词会在酒圈中颇具争议,其原因就是因为一小部分人群的“杰作”,他们其他不行,但对于“狸猫换太子”的这种灌装方式却颇有门道,下面我来透露一下他们究竟是如何“狸猫换太子”的。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白酒市场,其文化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是我们当之无愧的国之精粹、是老祖宗传承下来的国酒。但我们今天不讲历史,我们先讲讲这帮人对于白酒灌装都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方式、方法。

原浆,意思就是还未经过陈酿、勾兑的原液,酒精度一般比较高,有些酒商会去小酒厂里收购这些原浆酒,再由酒厂加工、勾兑出原有包装酒的口味。

那怎么把这些就给换进去呢?我们以茅台为例,大部分是购买的空酒瓶,这在白酒圈中也已经形成了产业链。那还有一部分酒商会在茅台的瓷瓶底部扎上一个小孔,把原有的酒液提炼出来卖掉或自己喝。

中国的白酒市场如此紊乱,很大部分是这群商家所造成的,这是急需也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

综上所述:

白酒有其自身的文化底蕴,它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寄托和传承,其历史可追溯到几千年前,是我们当之无愧的国之精粹,是当之无愧的国宴用酒。

而目前白酒行业中最大的问题,也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产能过剩”“灌装酒”,这两点是急需也必须解决的问题。

你对罐装酒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蒋昊说经济


就我看来,目前白酒行业所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高档酒不断涨价,脱离市场,而中低档酒的市场过于杂乱,酒质良莠不齐,好酒难寻,容易失去消费者的心。

今年以来,各个大品牌的高档白酒纷纷涨价,第八代五粮液已涨至1399,泸州老窖国窖1573也已涨至千元。而作为龙头老大的茅台更是涨势过猛,这一波涨价导致了很多白酒品牌都步入了千元大关。

但这轮提价潮带来的高端繁荣,令人感到并不踏实,因为其过于虚,易与市场脱节。大家都知道大品牌的高端酒好,但是其却又跟随着茅台的脚步,迫不及待想要占领千元市场,而纷纷涨价,并没有考虑到消费者的实际接受能力,太过于着急。毕竟不是所有名酒都能像茅台酒一样,虽然贵,但是却还是供不应求的。

而中低端酒其市场过于杂乱,真正能酒质与价钱挂钩的极少。而且很多都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劣质酒,特别是现在互联网发达,各种概念酒层数不穷。但是实际上其都是商家的一种噱头,实为虚假宣传。

而中低端酒市场的混乱,也让消费者难以卸下心房,上过当的酒友估计也不在少数。“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都说市面上没有好酒的原因了。好酒自然是有的,但是更多的是一些劣质酒来妨碍了你去寻觅好酒。

日常人们总戏称好酒难寻,喝白酒已经趋向于老龄化,无非也是这两个原因。对于消费者来说,想要买到性价比比较高的酒还是有点难度的,毕竟也不是人人都能负担得起茅台五粮液的。但是其实若是找对渠道,想要以较低的价格喝上纯粮好酒也不无可能。故此酒友们不需要灰心,只要不贪小便宜,找对渠道再加上多学多品,还是可以找到不错的好酒的。


一个小酒酒


白酒行业存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你怎么看?

这个问题我看得分阶段来看吧,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白酒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者来说,我谈谈2019 年以来我自己的感受吧! 一、\t行业面临明显的转型信号,很多酒从业者有点不知所措 自 2019 年以来,随着以茅台酒厂为带头的多家大型白酒进行领导层及销售和生产上的布局情况,看得出他们都在做转型的准备,像茅台酒厂收回了 504 家经销商,除了一些因为违规被取消,但接着就传出茅台集团成立了新的销售公司,并且将会拿出 600 吨酒与全国大型的新型零售商进行合作。


而身边许多老板都在进行着转型,但是长期的舒适区突然面临这样的问题,还很不适应,有点迷茫的感觉!

二、\t运营成本继续增加,使得成本持续增加,涨价、降价两难。 我们面临着两次运营成本的较大变化:

1、\t上一次是从传统的销售模式转型到电子商务以及电话销售的模式,这一次在人力成本上了大幅的增加,由于前期的价格定位不合理,缺少这样的预判性,当时确实是一时难以接受,熬了挺长一段时间才挺过来。

2、\t不过好景不长,后来慢慢发掘月越来高的获客成本,使得我们在产品定位上的选择一直犹豫徘徊,我想这也是大多数茅台镇酱香型白酒从业者面临的问题,也有人不甘坚守,开了了长达几年的价格战,导致酱香型白酒 9九块九包邮的现象屡见不鲜,且疯魔成性。


但是今年以来,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大和新媒体的大力宣传,使得很多老板都不看好酱香型低端和次酒,纷纷选择转型。

3、\t生产成本的增加,今年以茅台酒厂提议,我们的原材料小红粮涨价了 九块六/公斤,人工工资均价在300 元以上,且边际成本也在增加,燃气费用的增加,污水处理成本的增加等等一系列的成本增加,使得我们又要不断更新产品。 这个过程像极了几年前,要么熬过来,要么籍籍无名的离开。

三、\t品牌不好做 这里的品牌不好做,除了整体上,大环境的品牌不好做,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像我之前有个外地的朋友来茅台镇玩的时候,深深的感慨那样:”茅台镇永远不缺好的产品,好的的酒,但是却缺优秀的人才。”

是的,茅台镇有很多很好的产品,但是却缺乏让人知道的能力,有人说是因为茅台酒太出名,且占据酱酒市场的大半壁江山,所以要在户口生存,恐怕要提心吊胆,随时面临牺牲的可能。

这个观点我虽一直没敢苟同,


各自定位不一,但确实需要优秀的人才来帮助公司一起运营和发展,而且这种期望很迫切。 我相信大多数人和我有极为相似的感受。

四、\t新零售下该何去何从 随着互联网深入白酒行业,这使得我们茅台镇大多数一直以传统方式经营的人们一时间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好像每个人都忙得风生水起,但是每个人都眼啪嗒西,

在新零售逐步完成的情况下,我们到底是该迎难而上,还是要坚持原来的风格? 且迎难而上怎么上? 借此机会说出好多白酒从业者的心声。

我是茅台酒妹,以上有许多不足之处,垦请各位学者及广大读者批评赐教,并欢迎于酒妹一起交流


茅台酒妹199


最大的问题就是价格虚高、以次充好、包装过度、生产标准让一般人看不懂、液态法制酒过剩拉低了大众审美,还有就是白酒的未来市场比较堪忧!

一、价格虚高

品质稍微高一点的白酒,就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大开价格,其零售价格有时让人咂舌。其实段位还没有达到,口感和入口品质极其不符,品牌溢价太出界,广告和销售渠道费用最后都让消费者买单,很多中端白酒没有做到一分价钱一分货。

二、以次充好

这是知名度不太好的酒企常用的做法,名不副实,质量划分接线模糊。打个比方,三十元价位和八十元价位,相差不大。甚至有以次充好的现象。尤其是集团公司的酒企,他们生产的白酒就没有原酒厂的口味和底蕴,只不过是借壳生蛋。

三、包装过度

包装过度是饮食商品最大的诟病。基本上是有华丽的包装掩盖其并不是太好的本质,这就相当于过去买椟还珠一说,时至今日,依旧发生。包装虽然很炫目,但几乎都是华而不实,白酒和月饼就是这样的典型商品,白酒过度包装的精力不如花在酒体研究上。

四、生产标准让人看不懂

白酒的生产标准就是酿造和生产的方式。这让大部分人都看不懂,在国标之下,每一种香型的白酒都有其生产标准。奇怪的是,白酒行业喜欢用一连串数字字符来代表他们的生产方式。却舍不得用简洁明了汉字来标注他们真正的生产方法。所以我们在选择白酒的时候看他们的商标,有时候真的是云里雾里。值得一提的是汾酒在这方面就做的很好,它会明显的标注该款白酒使用是纯粮固态法。

五、液态法白酒过剩

液态法白酒就是人们口中的勾兑白酒,也是市面儿上最多的白酒。他是社会发展和人口增多,扩大再生产的产物,这种新工艺白酒就是满足市场需要。市面儿上液态法白酒越多说明需求量很大,侧面来说人民大众的生活水平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生活质量层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种液态法白酒就是给他们最初的白酒印象,这就像水啤酒一样,喝的多了,印象就固定了,势必拉低了大众对好酒的审美情趣。

六、白酒未来市场不容乐观

虽然人们常说,到了一定的年龄自然就会喝白酒。但是随着新一代和未来新新人类越来越西化,白酒面临着舶来酒品牌和其他酒精饮料的挑战。从未来的层面上考虑,当下所有的白酒品牌都要感谢江小白酒业,作为现象级的小酒,江小白狠狠地撩了一把年轻人的白酒品味,这个试验也是很成功的,值得学习。但是白酒的未来市场还是不容乐观。

如何传承白酒文化?不是口头说说的,发展需要做减法,匠心需要沉淀,而匠心就是在做减法,不能为了市场而市场。不过有时候时代要裹挟你,你也没办法,只能淹没在浪潮之下。






楼兰餐厅老王








酒神的守护者


中国白酒的发展,说到底是文化传承的问题

笔者作为一个品酒师,一方面和白酒生产的厂家有所接触,一方面与资深的白酒从业者有所沟通,另一方面对于普通的消费者群体也有所交流。在笔者看来,白酒存在的最大问题既不是所谓“塑化剂”这类质量问题,也非品牌、定价之间的不确定关系所带来的种种问题,而是新一代年轻人对于白酒的认知和定位。对于很多年轻人而言,他们不喜欢白酒,不了解白酒,认为喝白酒是所谓老年人和中年“油腻大叔”的行为,认为喝白酒不如喝洋酒“高雅”、也不如喝啤酒爽快好入口,所以从心里不认同和接纳白酒。

如今我们也看到,很多厂家为了迎合年轻人,从口感到包装上都采取了一些年轻元素的改变,甚至推出了“江小白”这种指向性很明确的大众品牌,但是在根本上,并没有改变当代年轻人对于白酒的固有看法。

怎么让年轻人认知白酒、接纳白酒,甚至喜欢白酒、主动消费白酒,笔者认为中国白酒在挖掘自身价值的同时,应在宣传策略、口感度数、主力产品的定价等方面注重跟国际接轨。好酒的一线品牌、主打品牌在价钱上首先不能让经济实力一般的年轻人望而却步,动辄大几百甚至一两千的优质白酒,年轻人怎么能消费得起?而年轻人日常消费得起的一两百块钱的白酒口感上又不尽如人意,远不如同等价位的洋酒好入口,那么长此以往,白酒必然会和年轻群体产生疏离感。

白酒行业的真正危机实际上是传承的问题,就好比是京剧一样,即便是再优秀的国粹,曲高和寡,没人去听、没人去学,也无济于事。茅台、五粮液们不应为高定价、高股价而沾沾自喜,脱离大众,便曾是英雄也必将走向末路歧途。


文文方丈聊老酒


白酒行业一直都是问题层出无穷,这也是酒友们最不想看到的,行业里面存在的问题一直都白酒的病态。政府也是不断的出台相关的政策,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问题最突出的是商家跟消费者的之间的矛盾。


工艺成本:


成本是每个商家都想降到最低。实际上,没有更低只有最低,一家比一家的成本低。就拿酱香酒来说。茅台零售价1499,而且市面上还炒的很厉害,这就滋生不少的不法商家把茅台成本降低,怎么降低成本呢。有的商家就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市面上就不断的出现打孔茅台,货不对板的茅台。造假是直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这样问题不只是出现在茅台身上,市面上的名酒很多都是做假。


快速降低度数。很多的酒降度数的话,用土办法是贮存一定的时间,这种成本比较高,而且时间成本也是比较高。土办法贮存,是酒体里面的醇类跟酒体里面的酸类结合成酯类(酒的香气物质)。


但是市面上很多的低度酒是怎么来节省成本的呢。低度酒兑入水,快速降低酒精的占比,从而达到降度数。不过这样降度数,口感会直接变淡,那么办?一般兑水降度数后还需要加入糖精、调味精来调到想要的口感。这种酒,虽然在拼酒的时候能多喝几杯,但是很容易上头,而对身体健康也不太友好。识别这种酒的时候,可以在手掌上搓几下,搓干酒体在问问手掌中残留的味道是不是跟味道一样。当然这个香气可能会变淡,但是香气跟原来的味道不太一样就可能是采用了快速降度数的。快速降度数,成本是降低了,但是很多酒友们对此有很大的一样。



营销套路:销售的话,大家都知道是想提高利润,那怎么提高自己的利润呢,除了降低成本之外,商家还会玩一下营销套路:把低端酒高端卖。这个是白酒行业里面,酒友们经常会遇到的。这个低端酒怎么包装成高端酒呢,无非下面几种。


1、土埋酒、酒糟酒、洞藏酒、原浆酒。根据收藏的适宜条件是干爽、避光、阴凉。断定土埋、酒糟里面、洞藏的收藏条件不适宜,对口感没有什么改善。土埋酒还容易渗入土腥味,酒糟酒也会容易污染黄曲霉,洞藏也容易感染杂菌。其实这些对口感改善并不大,反而容易影响口感。有人说郎酒不是有洞藏酒吗,人家那个是独一无二的天宝洞,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冬暖夏凉,温度都是18左右,全国能够几个山洞很比较。还有原浆酒,其实原浆酒是刚出的酒体,度数高苦涩,而且含有一定的有害物质。是不能直接饮用的,容易中毒。而市面上很多的都是打这个噱头,欺骗了很多的酒友。


2、内供酒、特供酒。特供、内供酒最开始是供给内部而定做的,不过已经好酒不做了。至于军队特供,酒厂职工特供更是根本不存在!所以凡是打着内供、特供旗号的,就要小心了。市面上流出来的都是挂羊头卖狗肉,很多人都是图着稀少就以为是珍贵的东西,其实满满都是套路。


3、挂名酒。挂着茅台酒厂某某调酒师、某某商会会长、某某厂厂长等等,很多都是挂着很大的头衔,看起来也很逼真,但是细细的分析下,茅台调酒师一般都不是对外公开的,商会会长、厂长酿的酒是不是口感特别好呢,而且是不是他们自己酿呢。除了这些还有代付卖酒的、身份证实是某某镇的等等。这些表面看起来没有什么,实际上经过包装后,只会增加成本,降低酒的档次。


4、好酒低价卖。低价酒这个是消费者最喜欢的,很多人都是喜欢贪小便宜,哪里便宜就买那里,实际上,低价有低价的手法,高价有高价的工艺。都是一分钱一分货,没有哪个商家会会做亏本的生意。类似这种低价酒的噱头有,洞藏酒69元买一送一,9.9元酱香酒,39.9元20年陈酿等等。反正跟正规工艺成本还要低。好比如酱香酒,最好的坤沙市场价格在100左右,碎沙在50、60,翻砂在30、40左右,窜香就更加的低了。


白酒行业不仅仅是这个些矛盾,还有的是牌子响了,不过价格就猛涨,茅台是一个,除此之外还有郎酒还是不断的在涨价。矛盾的主要产生都是功利化心态太强了。消费者总想着便宜,在便宜。商家要求是利润提升。根本就是两极分化,一个天、一个地。解决些矛盾好像不太可能。


我只是一名在酒业里面打滚多年的酒农,我一直坚信“酒品如人品”,坚持用心酿好每一滴纯粮食坤沙酱香酒,让大家喝上放心的口粮酒,虽然没有茅台的华丽包装,但绝对不是卖瓶子,我们真真正正做的是酒质,是性价比高的口粮酒。

好文遇好人,感谢!为酒友寻觅甘露,为美酒寻找知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